寒门状元(校对)第4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3/2679

  沈溪将自己的想法一说,王昌聂先是推辞,但后来见沈溪坚持,终于应了。
  沈家中兴,若沈家用一些“非正常手段”讨要回去,王家可以说是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还不如做顺水人情,把宅子当作是谢礼送给沈溪,但就这么平白无故将自家价值上千两的大宅子送出来,的确是亏了些。
  现在沈家要赎买,那就合情合理了,价格上当然会尽量低一些,当作酬谢。其实有周氏在商会的股份,只要王家肯卖,银子自然不用担心。
  这么大的事,沈溪自然要跟家里人商量一下。
  其实没什么好商议的,人家王家肯把宅子让出来,沈家已不能再挑理,当初又不是王家巧取豪夺把沈家老宅给抢走,是正常买卖,你沈家大老爷不争气,把祖上传下来的老宅和铺面给卖了,怨得了谁?
  李氏听到这消息,激动得整个身子都在颤抖:“……我总算等到这一天,老头子……我对得起你沈家了……”
  当初沈家败出去的老宅,现在能赎回来,还是经由她之手,她就是沈家复兴的大功臣,死后在九泉之下也能跟列祖列宗交待。
  但最后李氏把所有积蓄拿出来,还是差了四百多两银子,周氏本想痛快地说,银子我包了。可此时,她只能聪明地改变口风:“娘,不如让媳妇回去跟掌柜的借,当作是预支的工钱。”
  “好……不妥,我们沈家的宅子,得靠自己的力量赎买回来,这样吧,去跟王老爷说,咱先付给他一部分,等把我目前的宅子卖了,再给他剩下的部分。如此他总该放心了吧?”
  李氏很舍得下血本,为了赎买象征性意义更大一些的沈家老宅,她居然准备把现在住的大宅子给卖了。
  沈溪点头道:“那孙儿去跟王世伯说。”
  李氏简直想抱着自己的孙儿好好摸摸他的头,这个孙儿怎这般有本事?考了状元,还这么通情达理会说话,办事妥帖,王家少爷居然也是孙儿给一手调教出来的?
  李氏根本没跟别人商议,就这样与沈溪两个人决定这件事。送走王昌聂,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家里人多少有点儿意见。
  如今宅子住得好好的,各门各院都有自己的小日子,现在倒好,老太太一句话就要把宅子卖了,以便有银子去赎买王家老宅……太平过日子,何必费那力气折腾?
  “七郎,你觉得此事如何?”
  沈明堂一句话,所有人都看向沈溪。
  以前,这种事问意见肯定要问李氏,别人说了等于没说,现在只要沈溪觉得对,连李氏都没半点反对,不过为了尊重,沈溪事事还是要征求李氏的意见。
  “我同意祖母的意思,王家宅子本就是我沈家老宅,如今赎买回来,当作是祭祖前对列祖列宗的交待吧。”
  李氏心里那个高兴,看看我的孙儿,这话说得多好听?正要去祭拜祖坟,等家祭之时把老宅赎回来的事一说,让沈家主脉和旁支的人知道我们才能代表宁化沈家!
  沈溪又补充道,“不过如今的宅子也不能卖,所需银钱,等我日后领了俸禄,从俸禄里出,直到将债务还清为止。”
  本来李氏还在为孙儿的英明决定暗自欢呼,听到这话,她神色突然僵硬了。
  乍一听,这似乎是跟她唱反调,我要卖宅子,你不肯卖,要自己出钱,这是仗着你有能耐可以赚到钱吗?
  不过仔细想想,这是孙儿孝顺啊,知道祖母在这里住习惯了,经不起折腾,就花自己的银子赎买老宅……
  “祖母以为呢?”沈溪最后看向李氏。
  李氏笑着说道:“王家老爷是看在七郎的面子上才肯让出老宅,此事,有七郎你全权做主吧。”
  沈溪心想,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沈溪道:“那我一个小辈就在这里说句话,沈家老宅赎回来后,各房人,愿意搬过去的,可搬到那边,不愿意的,继续住在这里便可。毕竟都习惯了,祖母觉得呢?”
  李氏察觉沈溪这提议有些不太对劲,过去和不过去……这么做,不等于是分家了?
  但刚才说了让孙儿做主,现在就反悔,不是打自己的嘴吗?
  “嗯,七郎说得有理,住不习惯的,暂且留下,等过些日子再搬过去就是。”李氏到底人老成精,这话圆得很快。
  不过李氏显然忽略了一个问题,若真的是沈家人分两处住,就算同在宁化县城,以后就不是她一个小脚老太太能决定一切了。
  沈家分开两边,李氏肯定是要搬到沈家老宅,而各房人中,只有三房的人会主动搬过去,别的估计都会选择留下。
  既然留下,那日常的开销就不能由老太太负责,因为两边隔着段距离,老太太鞭长莫及,这边谁服谁?
  只要是成家立业的,都要过自己的小日子,银子便会独立自主,荷包一独立,这沈家不就等于是一盘散沙?
  再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沈家就算真正意义上分家了。
第五七七章
祭祖
  从沈溪的角度来讲,沈家如今分不分家,对他的影响并不大……无论分不分,他都要单独到外地为官,近期则是当京官,过自己的小日子,沈家人不会跟着他出去,因为谁也不敢保证他几时就会被调到别处当官。
  沈溪想得很开,宁化这边的产业他一点儿都不想沾,因为跟沈家人争,对他来说有害无益,他的志向不在于跟一群封建守旧的族人争一时之长短,权力和社会地位,才是他要争取的东西,别的,他一概看不上眼。
  不过从道理上来说,沈溪至少要为重新整合家庭结构作一点事情,那就是帮他的父母争取独立自主的权力。
  周氏对于儿子的好意却有几分不赞同!
  没错,她以前是想早些脱离老太太掌控,可如今她反而不希望分家了。以后花钱是能名正言顺,可赚再多的钱,也不及儿子的官提升一级,她被沈家压抑这么久,就等着将来继承老太太的位置,做沈家的大家长。
  王家把沈氏老宅让出来,过户手续不急在一时,沈溪说是拿自己的俸禄去买大宅,其实不过是变相让老娘有方法把银子“洗白”……他自己又不回宁化来住,尚不至于拿自己好几年的俸禄帮沈家赎买大宅子。
  李氏对赎买沈家老宅的事很上心,在往桃花村前,赶紧把沈家主脉和旁支的人叫来宣布,然后亲自带人去王家签订赎买契约,总之她想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沈溪正好可以趁着这一两日时间拜会师友。
  三月初七,沈溪在见过启蒙恩师苏云钟之后,与沈家上下一同出发回桃花村。
  三月初八,一行抵达桃花村。
  得知状元归乡,桃花村村民悉数出来迎接,以前那看起来不丁点儿的沈家小郎,才走出大山洼子几年就中了状元回来祭祖……
  我可要看看,这是不是那个曾在村里村外漫山遍野疯跑的野小子?
  咦!?小脸跟穿着开裆裤到处跑时差不多,就是成熟了一些。
  人家的娃子怎就这么有出息?我家娃子跟沈家小郎同岁,如今还拿着棍子跟人打架,让他下地干活他还偷懒,没一点正形……
  “这不是沈家老幺吗?哦不对,现在是状元爹……沈老爷。”
  沈明钧身边围着一群男性村民,他们想拉着沈明钧去村口的茶肆喝上几盅。
  这头周氏身边也围着一群妇人:“周家妹子可真是好福气,当初就说你一身富贵相,儿子当了状元,几时跟儿子去城里享福?”
  “别乱说,人家是沈夫人,本来就住在府城。”
  “咦,不是说在宁化吗,怎的到了府城?”
  “状元现下在哪个衙门当官?”
  七嘴八舌的说着,几乎让周氏接不上话头,只有最后一个问题令她无比自豪,她赶紧回道:“在詹事府。”
  几个连县城都没去过的妇人,知道有知府衙门和知县衙门就算是不错了,哪里听说过詹事府这么拗口的衙门名字?
  倒是周氏自己解释,“詹事府在京城,就是给皇宫里的人做事,我儿目前是东宫讲官,平日教导太子读书。”
  妇人们一脸神奇,还是有人问道:“那太子是什么?”
  “太子就是皇帝老儿的儿子,以后当皇帝临朝的……”
  至于老太太这边,回到熟悉的家后,亲自带着沈家人收拾一下院子,把马车上捎带过来的吃喝之用在院子里一水儿摆开,煮了开水泡了茶,摆上点心,再放上些提前准备好的腌卤若块,让村民过来随意享用。
  至于穿着官服的沈溪,村民们可不敢轻易靠拢,平头百姓最怕的便是官差,沈溪是官,地位尚在官差之上,别人对他只能敬而远之。只有个大叔走过来,好奇打量沈溪一番,似乎不太相信眼前就是那小屁娃娃。
  “刘大叔……可好?”
  面对熟悉的村民,沈溪说话尽量朴实一些。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小时候经常在村头见到的刘大叔,平日总跟他说上两句,在桃花村这些日日为温饱努力的人家中,很少有人去注意一个五六岁什么都不是的小娃娃,更别说跟他搭茬了。
  “真个是沈家小郎君啊,长这么大,几岁了?”刘大叔将锄头放下来。
  “十四岁。”沈溪回道。
  刘大叔笑道:“好,真好,中了状元,那是天上的星宿,却能降到桃花村这种小地方。以后可要对你祖母和父母孝敬一些啊,他们当初养着你,不容易……你五岁那会儿从树上摔下来,都以为你死了呢。”
  刘大叔年岁稍微一大,便容易话痨,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沈溪亲自递过去茶水,刘大叔没多少见识,接过去就喝了,直到旁人过来提醒……这是状元敬的茶,喝之前是要磕头谢恩的。
  “没那么多规矩,都是乡里乡亲的,不打紧。”沈溪挠挠头笑道。
  刘大叔乐呵呵地道:“还是跟小时候一样,看上去傻愣愣的,不过小脑袋瓜聪明得紧,还记得你在村头抓泥鳅,细胳膊细腿儿的……”
  沈溪突然想起当初要抓泥鳅来改善伙食,一转眼八年过去,八年后的他,不再是初来乍到什么都不适应的小娃娃,愈发像是大明朝弘治年间的土著人。
  ……
  ……
  上山祭拜,规矩很多。
  沈家人上山后需要开山清坟,将沈家祖坟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
  沈家这次不管是主脉还是旁支,齐聚桃花村祭祖,有一个算一个,都要上山,就连沈溪也要象征性地拔上一把草。
  谢韵儿和林黛这样刚入门的儿媳妇,更是要分包一小块区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3/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