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25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92/2679

  京城来拿人的锦衣卫,个个心高气傲,本来出来公干油水都很丰厚,可惜眼下这差事很棘手,就算徐俌和魏彬想贿赂他们,他们也不敢收,所以回答起来不是很客气。
  “省省吧!”徐俌老远喊着,“到了京城,别人头落地就好!陛下未必会听你在那儿胡说八道!”
  ……
  ……
  冬月初二,朱厚照跟以往一样很早便起来。
  经过这几个月调理后,他的精神状态比以前花天酒地时不知强了多少,这也是他平时节制的结果。
  就在他准备到御花园走走路散散心时,萧敬来跟朱厚照说有关朝廷内发生的事情。
  朱厚照一边吃着茶点,一边听着,口中念叨:“今年的冬天倒是不太冷。”
  就在萧敬汇报结束,准备离开时,突然见远处有人急匆匆过来,正是张永。
  “陛下,天大的喜讯哪!”
  张永被锦衣卫拦住,远远便大喊大叫。
  随即朱厚照让张永到了跟前,张永还没行礼,朱厚照已站起身问道:“可是沈先生那边有消息了?”
  “正是啊,陛下。”
  张永欣喜若狂,差点喜极而泣,手中拿着一份奏疏,“这是沈大人从东南发回的上奏,沈大人于八月、九月和十月中旬,分别在塘沽、登莱外海和东南沿海跟佛郎机与海盗倭寇的联军进行了三场大海战,全部获胜,现在沈大人已准备直捣黄龙。”
  萧敬听到这话不由一怔,正要过去把上奏拿过来转呈给朱厚照,朱厚照已抢先一步上前把奏疏夺到手里。
  朱厚照详细把上奏看过,终于松了口气:“终于,朕找寻了四五个月,总算把人给找到了……嗯,这正是沈尚书的笔迹,绝对不是旁人模仿的,快传旨,嘉奖沈先生和他统领的人马。”
  “陛下!”萧敬察觉到朱厚照应该是为这“好消息”冲昏了头脑,不问缘由,直接就要犒赏三军,觉得自己有必要出言提醒。
  朱厚照打量萧敬,问道:“萧公公有何意见?”
  萧敬道:“陛下,沈尚书在海上失踪三月有余,突然传回消息,事情不同寻常,是否先等查清楚再行犒赏之事?”
  朱厚照笑道:“萧公公,你有何顾虑?”
  萧敬一脸怀疑之色:“沈尚书这么做,怕是不合规矩,他带领船只出海,连续数月未跟陛下上奏,甚至劳烦陛下派人找寻,实在是不宜褒奖,否则朝廷纲纪不存。”
  “这个嘛……”
  朱厚照显然也是心有芥蒂。
  他在宣府玩得好好的,根本就没想过要找沈溪的问题,一直等到派人遍寻无获,他才着急回京师来,又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总算得到消息。
  若说朱厚照完全不介意,那不现实。
  张永则道:“萧公公不必如此苛责,沈大人以前领兵往草原,还有他守土木堡,哪次不是长久没消息?沈大人喜欢出奇制胜,若是消息走漏开来,反而对他的计划形成影响。”
  朱厚照重重点头:“对对对,沈先生一贯如此。”
  萧敬严肃地道:“就算沈尚书用兵如神,也不能领兵在外丝毫消息不传回京师,连陛下都担心不已,难道不知为人臣子的准则?身负监国之责,却抛下一切,这是主次不分,朝廷更是为找寻他不得安宁,他何曾把陛下放在眼里?”
  “萧公公,别这么说沈尚书,他是大明的功臣。”朱厚照板起脸教训一句,但其实并没多生气,反而觉得萧敬言之有理。
  萧敬依言行礼,不再评价沈溪之事。
  朱厚照对张永道:“马上派人去东南沿海,为沈尚书回朝提供帮助,朕要好好犒赏一下他。经此一战,东南海疆应该彻底无碍。”
  张永迟疑地道:“陛下,沈大人家眷……”
  朱厚照一怔,随即变得很不自然,神色中带有一丝回避。
  “沈尚书取得了那么大的功绩,他的家眷却下落不明,很可能死在运河上,若他知晓的话……朕如何跟他交待?”
  朱厚照突然像是做错事的孩子一般,在那儿自怨自艾。
  朱厚照又看向萧敬:“萧公公,此事可有办法?”
  萧敬之前义正词严,显得很有主见,但涉及沈溪家眷上,他也没有好办法,哼哼唧唧半天却没说话。
  张永则道:“陛下,沈国公的家眷,应当派人去调查,老奴认为,当先从跟沈大人关系密切之人下手。”
  “关系密切之人?”
  朱厚照皱眉,一时间没想明白张永的话。
  张永道:“陛下,就怕针对沈国公家眷之人,并非是那些洋夷和盗寇啊。”
  “对对对,很可能是魏国公,还有朕那两个舅舅,看看他们是否对沈尚书怀恨在心,伺机动的手……把事情调查清楚,这几天再派人盯着京城那些勋贵,看谁故作神秘,查沈尚书家眷之事先从这些人入手!”
  朱厚照一副大敌当前的模样。
  萧敬想提醒朱厚照,却欲言又止,涉及皇后家族,他觉得自己在沈溪问题上没多少发言权。
  朱厚照松了口气:“终于是尘埃落定,朕心中这块大石也能放下,马上摆驾,朕要去跟皇后说此事。”
  ……
  ……
  沈溪取得海战胜利的消息,随即传遍朝野。
  朝廷上下对这消息非常震惊。
  “沈之厚就是沈之厚,做事风格还是跟以前一样,就喜欢故作神秘。”
  朝中大多数人对沈溪有一定包容心。
  毕竟沈溪没做什么危害大明利益之事,哪怕失踪,也不是说带兵谋逆或者叛国,而是奉皇命出征交战。
  只是几个月不跟朝廷联系,会让一帮大臣有意见,但因具体情况他们不了解,更不知道沈溪在海上遇到什么问题,就算想上奏参劾,也要先等沈溪回来后,以沈溪这几月行止寻找漏洞。
  毕竟沈溪现在身份不同以往,沈溪乃文官翘楚,随便弹劾会冒极大的风险。
  张延龄得知这消息后,却是火冒三丈,在家里撒疯,把东西砸了一地。
  张延龄嚷嚷道:“这小子真是大难不死,为何他的命这么硬?弄不死他吗?”
  一名侍卫道:“老爷,仔细问过了,就算是佛郎机人也没能形成什么阻碍,沈大人三下五除二便把他们解决了。”
  “叫侯爷!”
  张延龄厉声纠正,“若真如传言所说,他三下五除二就把佛郎机人和倭人海盗给解决,犯得着几个月都没音信?”
  “这个……手下便不知。”
  侍卫为难地低下头。
  有关沈溪的事,现在属于机密,哪怕多方打探,获悉也不过丁点儿消息。
  张延龄道:“这小子一定在酝酿什么阴谋诡计,不然他为何出海这么久?连咱那大外甥都不知他的动向,他分明是想造反啊……哎呀,别是他在海上阴谋造反之事!对,本候一定要参劾他!”
  恰在此时,门口管家进来,紧张兮兮地道:“侯爷,外面来了很多官兵,将府宅给包围了。”
  “谁这么大胆?”
  张延龄怒道,“不知道这是国舅府吗?”
  管家道:“听说是陛下派来的,详细问过,带兵的隐约提及,可能是跟沈大人家眷失踪之事有关。”
  张延龄倒吸了口凉气:“果然跟大哥所说一样,别人都可以巴望那小子出事,唯独我们不行,现在连他老婆孩子丢了,都能赖到老子头上?”
  “侯爷,您可说该如何是好?”管家问道。
  张延龄气势顿时烟消云散,坐在那儿半晌后,才有气无力地道:“总归这里是国舅府,他们没证据不敢乱来……派人去皇宫,告诉太后,请太后出面解决此事!”
  ……
  ……
  唐寅刚从京城出发,便得知沈溪的消息,不由松了口气。
  作为新任兵部侍郎,却基本不在兵部衙门当差,唐寅觉得自己活得很累。
  “先生,这是沈大人给您的信函。”
  唐寅正准备回奏朱厚照,打算等到回复便回京时,突然有人来给唐寅送信,送的还是沈溪的信函。
  唐寅惊愕不已,赶紧把信拿过来,看过后他的手都在颤抖。
  手下问道:“先生,不知大人说什么?”
  唐寅一摆手道:“沈大人说不日将会动身回京,没你们什么事,可以准备明天回京城了。”
  “不是说要先等陛下批复么?”手下也不理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92/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