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679

  沈明钧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不能让妻儿过上好日子心里难免自责,其实他在王家做工能赚钱养家,但他要把月钱交给母亲,交给妻子的只是平日主家打赏的零钱,就算加上周氏在裁缝铺做工,也难以让家人留在城里。
  沈溪没有说话,但他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第二天,沈明钧带着沈溪去了县衙。
  到了县衙门口一通报,衙役客气地把二人从侧门领了进去。来到大堂左侧的书房见到夏主簿,夏主簿脸色很难看,这几天城里翻来覆去的找依然没找到沈溪口中那写出戏本和说本的老道士,夏主簿怀疑被沈溪骗了。
  “给夏大人请安。”
  沈明钧上来就拉着沈溪磕头,夏主簿可是朝廷的从九品命官,百姓见了官自然要下跪。
  夏主簿没有了之前的和颜悦色,冷声道:“沈家小公子,咱们又见面了。却不知你说的那位老先生,可曾找过你?”
  沈溪瞪大眼睛摇了摇头,夏主簿一听便板起了脸。
  官大一级压死人,林郎中给韩县令施压,韩县令就把压力转嫁给夏主簿,夏主簿自然而然地把压力施加到下面人身上,可那些衙差就算跑断腿也找不到人,他只能把责任归咎到始作俑者,也就是沈溪身上。
  夏主簿没有再跟沈溪说话,大约是觉得跟个稚子说话有损身份,他打着官腔,对沈明钧道:
  “这么说吧,县令大人催促得紧。皇后娘娘寿诞在即,太子也快要满周岁,郎中大人点名要将戏本进献宫里,为两位贵人庆贺。要是找不到人,拿不到新戏本,这责任可要你们来背。”
  夏主簿嘴里的皇后娘娘,乃是当今弘治帝的妻子张皇后。
  弘治帝在位期间,专宠张皇后,后宫没有其他妃嫔。太子正是后来以不正经而闻名于史册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可算得上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作为弘治帝长子,才出生五个月就被册封为太子。
  当下是弘治五年,朱厚照九月份正好满周岁。
  沈溪听了这话心里不痛快。
  本来说书听戏就是图个乐子,根本就不能拿来当饭吃,但现在工部郎中林仲业居然想以南戏戏本进献宫中献媚邀宠,老道士这个原作者找不到,就把事情往自己父子身上推,这真是官字两个口怎么说都行。
  沈明钧不敢搭腔,倒是沈溪据理力争:“请问夏大人,皇后娘娘和太子过生,跟我们升斗小民有何关系?”
  童言无忌,沈溪所恃的就是这一点,只要话不是太冲,应该没人跟一个小孩子计较。
  但夏主簿明显被上面逼紧了,厉声道:“本来是没关系,但你把戏本送来,引起偌大的波折,那就有关系了。若是没你进献的戏本,没有那些说书人把《杨家将》传得沸沸扬扬,林郎中就不会逼迫县令大人,那我今天也不会来跟你要。”
  “沈家小公子,你人小鬼大,替我好好找找这位老先生,若是找到人,自然不会亏待你!”
  沈溪不再说什么,夏主簿既然决定要把责任推到他身上,根本就没办法拒绝。
  回家的路上,沈明钧面色灰暗,他压根儿就没见过沈溪说的老道士,哪里去找?况且儿子之前说那人已离开宁化去了省城。要是人找不到,得罪官府是小事,父子俩甚至可能要坐大牢。
  沈溪有些愤愤不平,他算是深刻地理解了这世道的黑暗,但凡是个官,那就高人一等,欺压起人来毫无压力。可惜他只是个孩子,没有功名在身,只能忍气吞声。
  “爹,您去上工吧,我现在就去学塾。”快到家的时候,沈溪对沈明钧道。
  沈明钧有些魂不守舍地跟儿子道别。
  沈溪没有去上学的打算,他要抓紧时间把戏本写出来,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老爹吃官司,当官的仗势欺人,他只能想方设法解决麻烦。
  不过在写戏本前,他决定去字画店看看寄卖的赝品画有没有卖出去,这两天发生了许多事情,他没顾得上这头。
  到了字画店,画好端端地挂在墙上。
  正当沈溪无比沮丧的时候,掌柜走过来:“这次倒是有人来问,还询问了一下价格。我没敢做主,现在正好问问你的意思。”
  沈溪心想应该是有人了解王蒙山水画的底细,所以想看看能否捡漏。原本掌柜的没觉得这画能卖出去,连个心理价位都没有,所以才会以货主不在位托辞,现在自己来正好让他心里有个数。
  “给我画的那位先生说,哪怕卖几两银子都成。”
  掌柜笑着点头:“若只是几两银子的话,应该不难卖出去,明天你等着过来拿银子吧。”
  “谢谢掌柜的。”
  沈溪恭敬地给掌柜鞠躬,随后离开。
  其实目前市面上的王蒙山水画起码都在百两纹银以上,较为稀罕的甚至卖上千两也不出奇。以沈溪的作赝水平,外人根本看不出真假。
  但现在家里急需银子,沈溪顾不得太多……反正赝品画只是花费他一些工夫,最多后面再作几幅就行了。
  回到家,沈溪开始动手写戏本。
  他了解的京剧剧目不多,既要熟悉,又要贴近史实,思来想去只有出自《三国演义》的《定军山》较为合适。
  为了赶时间,沈溪在写戏本的时候,能省则省,只保留了原作的精华,全篇写完,也就几折戏,不过加起来却有三四千字,对于南戏来说,已经算是了不得的大作了。
  因为工部郎中林仲业要拿这戏本作为进献的寿礼,最后沈溪还特意加上了一些贺寿的祝词。戏本写完,沈溪又通读一番,确认没有错漏这才罢手。他的笔迹很老成,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是稚子所写,并不担心夏主簿找麻烦。
  “憨娃儿,你怎么在家?没去读书?”沈溪刚把戏本写好,门口传来声音,原来是周氏带着林黛回来了。
  此时才刚中午,沈溪条件反射般将戏本藏在身后。
  周氏顿时板起脸,“藏的是什么?拿出来!”
  沈溪只得老老实实把戏本交给周氏,周氏翻开来看,但她不识字,只能看个大概。
  “写的真好,工工整整的,这是谁写的?”
  沈溪赔笑着道:“当然是老先生写的……当初他老人家写了三个戏本,有个觉得不好就扔在了一边,我给捡回来了。先前跟爹去县衙,官府让我们找老先生作戏本,我就把它拿出来充数,这样官府的人应该不会再为难我们了。”
  周氏没有怀疑儿子,捏了捏沈溪的脸蛋,夸奖道:“还是憨娃儿聪明,要是那老先生不留下这戏本,怕是我们一家人都要遭难……唉,可能老先生早就料到有这一出,特意给咱们备好的,老先生可真是高人,算无遗策。”
  沈溪故作不明白:“娘,您说这是老先生故意留下的?”
  “不然呢?你以为那么凑巧,老先生不多不少刚好多写一份?以后你要是再遇到老先生,务必把他带到家里,娘要好好感谢他。”
  沈溪吐了吐舌头,老老实实答应下来。
第三十章
卖画租屋
  周氏赶紧拿着戏本去找丈夫,沈溪跟在后面提醒:“娘,官府刚跟咱要,咱这就拿出来了,别人会不会怀疑咱们从中作梗?”
  “怀疑就怀疑,能早些了结事情才是正经。主家不喜欢咱们跟官府牵连太深,咱们不能让王老爷为难不是?”
  沈明钧拿到戏本后,赶紧送去了县衙,夏主簿果然没再计较。按照沈明钧的说法,夏主簿翻阅一遍后很高兴,夸奖几句亲自把他送了出来。
  沈溪心中却腹诽不已,连赏钱都没有一文,等于是白白得了个戏本,那夏主簿能不高兴吗?
  “事情了结了最好,老爷说,最多再过两天咱们就得从这个院子搬走……实在不行,娘子你回村里去,让小郎住学塾,跟大郎和六郎一样寄宿。”
  周氏好不容易才在城里安顿下来,城里千好万好,不但有丈夫和儿子,生活也比乡下丰富精彩得多。回到村里,连个说贴己话的人都没有,每天只能想着盼着丈夫儿子,那种苦日子她可不想过。
  “黛儿怎么办?黛儿这丫头聪明伶俐,教给她的针线活一学就会,将来她可是要嫁给咱憨娃儿的。”
  周氏有些不忍地看向可怜兮兮眨巴着大眼睛的林黛。
  沈明钧叹了口气,道:“黛儿由你带回村去,下来我攒攒钱,看看年底的时候能不能把你们接出来。”
  沈明均态度很坚决,根本就不容周氏反驳。
  沈溪开口道:“爹,您这样可不对……还没出去找过,您怎么知道没地方住?什么都不试,就让娘回村去,娘会怎么想?”
  沈明钧沉默不语,倒是周氏轻拍了下沈溪的脑袋:“你个臭小子知道什么?但凡有点儿办法,你爹也不会让我回村!”
  沈溪躲到旁边嘀咕:“本来就是嘛,不管怎么样,没有努力过怎么知道不行呢?就好比我,读书几天就可以比六哥强,事前谁能想到?”
  “还说!”
  周氏教训了沈溪一句,看向沈明钧,“当家的,憨娃儿说的也不是没道理,我看还是先到外面看看,实在不行我就带黛儿回去,以后憨娃儿在城里你可要好生照应,莫让他被人欺负了。”
  第二天下午,沈溪放学后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去了“思古斋”,因为字画店的掌柜让他今天过去拿银子。
  进入字画店,今天的客人不少,沈溪蹲在墙角,默默观察。掌柜忙着招呼生意,并没有留意到他。
  沈溪一直等店子里没客人了,才上去抓着掌柜的后襟:“掌柜的好。”
  “呦,是你小子,什么时候来的,刚才怎么没瞧见你?”
  掌柜笑呵呵地回到柜台后面,“来看画卖出去没有?你小子运气好,有位贵人看上你的画,昨日已派人送来银子,一共六两。我先扣了你一两银子的保管钱,再拿你四成的佣金,现在给你二两银子……你看账目对不对。”
  掌柜拨动着算盘珠,一副童叟无欺的架势。
  沈溪却皱起眉头。
  这无商不奸说得还真没错,先不论是否真的卖了六两银子,但仅仅是明白的账目明显就有问题。本来说好抽三成,现在却说扣四成,实际上却扣了足足六成。还无端出现个保管钱的名目,白白丢进去一两。
  “掌柜的,您算的不对。”沈溪抗议道。
  掌柜瞅着沈溪,他心想这屁大点儿的孩子还懂得算账?
  “你说哪里不对?”
  沈溪扒拉手指头,装作算起来很困难的模样,为的自然是不让掌柜怀疑他是心算出来的:“您收四成的佣钱,应该是剩下三两银子才是。要不您老再算一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