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24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8/2679

  唐寅在旁道:“这是沈尚书亲笔所写上奏,请陛下御览。”
  说着,唐寅从怀里将书信拿出来,恭敬递上,小拧子走过去接过,回到朱厚照跟前。
  朱厚照没让旁人读,自己拿过来细看,许久后叹道:“沈尚书出马就是不同,倭寇瞬间就土崩瓦解了,剩下的就看地方卫所兵马的了……沈尚书在短短时间里就完成几年才能完成的任务,果真是大明栋梁。”
  朱厚照对沈溪的评价固然高,却没超出人们的预期。
  侍立一旁的小拧子、江彬、许泰这些人都在想:“沈尚书何止是国之栋梁,简直是亘古以来少有的俊杰。”
  朱厚照将奏本放下,摇头道:“可惜沈尚书没说几时回来,不然的话朕应该亲自去迎接才是。”
  这话让唐寅等人不由一怔,但迅即他们就意识到,朱厚照所说的迎接不是在港口迎接,而是出海迎接,这显然不是他们能接受的一幕。
  张苑笑道:“陛下,沈尚书完成此战后,必定归心似箭,加速返航,想来再过几天就能抵达新城,到时您就能见到他了。”
  “哦。”
  朱厚照的反应不冷不淡,“但就怕沈尚书继续领兵出征……虽说倭寇纠结佛郎机人,想一举将沈尚书的人马击败,最后弄巧成拙,反倒把自己给葬送了,实为不智……但若不趁着现在快刀斩乱麻,日后死灰复燃当如何是好?”
  江彬立即上前:“陛下,微臣愿意领命带兵前去平贼。”
  江彬赶紧跳出来表态,显示自己忠君体国,但其实这只是他掩盖自己“罪行”的一种技巧,毕竟钟夫人失踪这件事可不小,现在出去领兵平倭可以避祸不说,或许还会有大的收获……倭寇劫掠多年,积攒的财富不知有多少,运气好的话说不一定可以发大财!
  旁边很多人都用鄙夷的目光望着江彬。
  朱厚照却很满意,点头嘉许:“爱卿的心意朕领了,但现在朕不需要你们平贼,朕的想法是让沈尚书早些回来,他身为沈国公,何等尊贵?更应该坐镇这里,而不是继续领兵南下……传令沿海地方,让他们全力平贼,让沈尚书早些回来。”
  张苑请示:“那陛下,老奴这就去传旨?”
  朱厚照道:“你怎么那么多废话?赶紧按照朕的意思去办!另外,要把这好消息传到城内各处,让百姓和将士一起高兴高兴,朕也要早些回行在,至于庆功准备,就由你们协商处理。”
  朱厚照瞟了唐寅一眼,然后扬长而去。
第二五三六章
有喜有忧
  虽然在沈溪打胜仗这件事上,朱厚照因为自己没参与所以不是那么满意,但还算高兴,着急赶回行在,向沈亦儿报喜。
  当晚沈溪取胜的消息传遍全城。
  百姓们都欢天喜地,这意味着新城真正安全了,以后可以放心地在这里安居乐业;而军中将士却没有多喜悦,沈溪这次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几乎堵上他们未来获取功劳的途径,还没正式参战,战争就面临结束。
  想到家眷也要搬到新城来,很多觉得自己沦为“苦力”的官兵悲从中来,对于军人来说,更希望建立功勋衣锦还乡,对于建设城市缺少足够的荣誉和成就感,毕竟这座城市对他们还说没有归属感。
  这是皇帝和大臣的国家,不是他们的国家,这是沈溪奉皇命建造的新城,不是他们的城市。
  在缺乏归属感的情况下,要将士在一个人地生疏的地方落地生根,太过勉强。
  目送朱厚照离开,唐寅微微松了口气。
  对于唐寅来说,前方大获全胜,他心中悬着的大石头终于可以落地,他也不希望留在新城,最好是回朝廷做官,官越大越好。
  这一战结束很可能他会和沈溪一起班师回朝,得到皇帝器重,将来仕途上也会有一番大作为。
  朱厚照回行在去了,张苑和江彬等人却没走。
  张苑笑着对唐寅道:“伯虎,陛下的话你也听到了,这次庆功会场面最好大一些,什么锣鼓队、舞狮队、舞龙队、高跷队等等,全部安排上,陛下会莅临现场,若他看开心了,少不了你的好处。”
  即便唐寅对张苑有成见,看不起阉人当权,但奈何对方地位实在太高,他只能低声下气应承。
  江彬冲着唐寅点了点头,然后和许泰一起,下酒楼去了,对于他俩来说不啻于免去一场灾祸,毕竟原本朱厚照的计划是要去见钟夫人。
  张苑冷目看着江彬的背影,对唐寅道:“此等粗鄙武夫,一朝得志便把令来行,不知道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伯虎最好不好跟他们掺和在一起。若你办事机灵点,以后咱家会帮你一把……咱家跟沈尚书关系不错,伯虎乃沈尚书亲手提拔的人,咱家不会亏待你。”
  或许是张苑感到唐寅在新城地位不一般,未来可能会经沈溪举荐和提拔而得到皇帝器重,便想趁着唐寅羽翼未丰时将这个人收拢到自己麾下。
  唐寅恭敬行礼:“张公公的好意在下心领了,为陛下效命本就是在下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下要回去安排庆功事宜,便不多打扰了……张公公,告辞。”
  说完,唐寅躬身退下,张苑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显然唐寅的回馈并未让张苑感到满意,下意识觉得很难将这个人拉拢过来。
  张苑没有刘瑾那种城府和当机立断的魄力,就算再不满,也没法对唐寅做什么,毕竟唐寅背后有沈溪这个大靠山。
  ……
  ……
  唐寅回到衙所,这会儿王陵之、张仑、刘序等人全都闻讯赶来了。
  对于这些中上层将领来说,得知沈溪奏凯那叫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自己的军队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固然感到高兴,但取得功劳的人却不是自己也是充满了遗憾。
  “军师,不知沈大人几时回来?下一步还要继续平倭寇吗?现在不知海上还剩下多少匪寇?听说佛郎机人的船队也跟沈大人交战了,下一步是不是咱们就要出兵去打佛郎机人?”
  见到唐寅后,王陵之等人问个不停。
  心中充满失落,没有参与此次惊心动魄的海上大决战,就只能问问以后是否还有机会获得军功。
  唐寅焦头烂额,本来他想亲自跟朱厚照奏捷,结果半道被张苑撞上,报喜讯的就变成张苑,唐寅已有些不痛快,现在回来后被一堆人围着问东问西,这些问题又没有一样是他能解答的,心中越发焦躁。
  张仑道:“诸位别问军师了……这一战沈大人旗开得胜,具体战果如何尚不知晓,下一步作战计划自然得等沈大人回来后跟诸位细说……这不,陛下已下旨让沈大人尽快回师么?若有下一战,我们都有机会,军师刚去面过圣,想必已经很疲乏了,让他好好休息一番。”
  ……
  ……
  沈溪正准备班师。
  他带领舰队抵达爵溪所,足足休整两天才缓过气来,朱厚照的谕旨传到他手上。
  胡嵩跃和李频等人巴望着皇帝为他们加官进爵,闻讯后到沈溪这里问过,才知道这份上谕只是催促沈溪尽快班师回新城,至于论功请赏则要等回到新城后才进行。
  沈溪升帐议事时提到这件事。
  “……有关你们于此战中的功勋,本官已详细上奏陛下,待回去后便会按功犒赏,不要心急。”
  胡嵩跃等人倒也没表现得多失望,毕竟他们已取得功劳,还是在沈溪麾下取得,沈溪身兼吏部和兵部尚书,很多事其实他自己就可以做主,请示皇帝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
  沈溪说给他们怎样犒赏,全都会变成现实,皇帝只会给他们加功劳而不会给删减,如此才能显示皇恩浩荡。
  ……
  ……
  升帐议事结束,沈溪留在中军大帐,云柳将阿也带了进来。
  这是阿也去刺杀宁王前跟沈溪的最后一次会面。
  这几天时间里阿也基本上了解了自身处境,知道就算能离开沈溪军中,也逃不过沈溪派出的眼线的控制,就像孙猴子本事再大也挣脱不了如来佛的五指山。
  “沈大人,我去刺杀宁王,若事成,你依然要杀掉我怎么办……我如何才能相信你?”
  阿也对于大明朝廷的情况极为陌生,不知位高权重的沈溪从来都是言而有信,以为沈溪会跟那些枭雄一样都是做大事不拘小节,心狠手辣的角色,可以随便丢弃那些没用的棋子而不顾任何道义礼法。
  沈溪道:“我这个时候对你说什么,你也不会信,你可以选择不去。”
  沈溪不想解释有关是否在事成后杀人灭口的问题,互相间处在不同立场上,阿也完全是贼寇思想使然。
  旁边云柳冷声道:“大人若决意杀你,根本不会委派你去执行任务,你完成就能活命。若你做不到,要么被宁王的人杀,要么死在我们手上……你自己挑选吧。”
  阿也犹豫不决,本来她以为靠自己的美色可以吸引沈溪,却未料沈溪对她的“垂青”无关于她的姿容,而是派她去刺杀宁王。
  经过短暂的沉默后,阿也点头:“我去。”
  沈溪道:“我要提醒你,就算事成,这件事也不会跟我牵扯任何关系……当然,你要投靠宁王我也不拦着你,但你得考虑严重的后果……如今你们的海上联军惨遭失败,宁王谋逆已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机会,跟着他只有死路一条。”
  阿也没有回沈溪的话,显然在这件事上她有自己的考虑。
  沈溪向云柳使了个眼色,随即云柳便将人押下去。
  等云柳回来时,神色踌躇,显然对沈溪放走阿也的决定抱怀疑态度。
  “大人,这女人……其心可诛。”
  沈溪道:“天亮前派人送她去江西,路上盯紧点。到了南昌后她所有活动都必须在掌控中,这步棋我不希望走错。”
  云柳面带诧异之色:“大人,宁王谋反,只管跟陛下陈奏便可,一道圣旨即可把人拿下,为何要采用这种见不得人的手段?”
  沈溪微微摇头:“即便我取得再大的功劳,也不姓朱,你以为以我现在的身份,去检举皇室中人,有成功的机会?我说过,先不提陛下是否会查办宁王,此事本就是捕风捉影,宁王没有付诸实际行动……这跟当初安化王谋逆还有所不同。”
  “即便宁王真被查出有不轨之心,陛下也要考虑到皇室内部的安稳,这才两年时间,就连续铲除安化王和宁王,其他藩王会怎么想?”
  云柳脸上带着一抹迟疑,显然没考虑这么多。
  沈溪再叹:“就怕我跟朝廷呈报宁王谋反,非但陛下不处置,还因此遭致朝中文武大员的攻讦,有些人更会捕风捉影,在陛下跟前煽风点火……没有任何皇帝愿意让手下臣子威胁到他的地位,哪怕君臣相得,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杯酒释兵权,不然就会落得鸟尽弓藏的下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8/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