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23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9/2679

  唐寅往沈溪身上看一眼,虽未说话,但目光好似在说,你怎么把这群人训练成这模样了?
  沈溪点了点头,问道:“胡中丞所部现在可是已到邓州城下了?”
  “应该是快了。”
  胡嵩跃想了下,似乎忽略了胡琏所部行军动向,带着几分迟疑道,“胡大人乃全军先锋,今日一大早便在新野过白河直插邓州,这会儿应该距离邓州不远了……但要是今晚扎营不当的话,极有可能被叛军所趁。”
  宋书嗤笑一声,问道:“什么所趁?那些贼寇现在还敢出城迎战不成?只怕他们现在已将降书送出来了。”
  宋书跟胡嵩跃争论,胡嵩跃没脾气,只是站在那儿嘿嘿笑着,旁边刘序道:“如果邓州城内叛军拥有充足的粮草,他们是不会献城投降的,但说来也奇怪,他们把粮草藏在城里,周边却没有兵马驰援,这难道不是很奇怪么?沈大人,城内到底有没有叛军的粮草啊?”
  沈溪没有回答,而是看向旁边的唐寅,示意唐寅来做解释,毕竟有关叛军在城里贮藏粮草的构想,是唐寅提出来的。
  唐寅皱眉:“在没有更多情报支撑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围城打援,只要把邓州围住,城里的粮草一定没法运出来,叛军定会因缺少粮食而狗急跳墙,这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围城打援?”
  宋书惊讶地问道,“那这场仗要打到什么时候?一年半载,还是三年五载?”
  不但宋书有意见,连胡嵩跃和刘序也都不赞同唐寅提出的围城打援的构想,他们都想快些建功立业,毕竟还有江南倭寇等着他们去平定,他们的想法就是在沈溪统率下,用最短的时间把中原问题解决,在他们想象中这根本不是难事。
  唐寅这才意识到自己出的主意不合实际,赶紧道:“在下只是提出一种构想罢了,并非一定要贯彻实施,一切以沈尚书军令为准。”
  此时那些将领齐刷刷看向沈溪,他们不希望沈溪提出持久战的战略,对他们而言一天平乱时间都有些长了,最好一个时辰就解决所有问题。
  但这种心态,在沈溪看来却不是什么好事,他沉着脸道:“夜幕快降临了,休息两个时辰就出兵,到邓州城下再休息……让将士们好好准备,今晚夜行军,谁拖后腿不用跟着队伍走,连兵都不要当了。”
第二四五六章
破城
  几名将领有说有笑去了,在他们看来功劳似乎已唾手可得,却丝毫没察觉到背后有何危险。
  沈溪也没出言提醒,唐寅觉得不太妥当,在胡琏先一步出兵的情况下,唐寅觉得自己有义务把问题的严重性跟沈溪说明。
  “沈尚书,好像将士们对这场战事可能遭遇到的困难并未有充分预估,若攻城不顺的话,叛军人马又紧急驰援而来,我军是否有必胜的把握呢?”唐寅担心地问道。
  沈溪看着唐寅,笑了笑反问:“你是担心叛军兵马数量远在我们之上,如果他们实施反包围,我们不好应付?”
  唐寅想了想,用力点头:“虽然我的话会有扰乱军心的嫌疑,但有些事却不得不防,叛军中很多都是草菅人命的恶徒,喜欢铤而走险,如果他们真以邓州城为饵,设立一个大的包围圈……”
  沈溪拿着笔,在纸上写着什么,因为唐寅站在案桌对面,看不到沈溪书写的具体内容,有些着急。
  沈溪仍旧低着头,悠然说道:“你说得有几分道理,但现在将士们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不杀杀他们的锐气,他们怎知天高地厚?”
  唐寅对沈溪的回答一阵无语,道:“难道沈尚书选择在邓州城与叛军交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这帮人吃到教训?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现在都已兵临城下,吃一堑长一智的事最好不要去做,若一个不慎,出现兵败如山倒的情况,那时沈尚书怕是晚节不保。”
  “哈哈!”
  沈溪笑道,“什么晚节不保,我年纪轻轻需要考虑晚节的问题?全军加起来三万多人马,叛军一次能来多少?十万八万?难道叛军比草原上的鞑靼人还要可怕?这场战事要出大的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小心为上。”
  唐寅谨慎地道。
  沈溪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我会听从,但要等兵马到了邓州城下再说,现在当务之急是休息,养精蓄锐。”
  唐寅很为难,但还是行礼告辞,他明白劝说沈溪没用,沈溪很有主见,其实并不需要他这个军师在旁辅佐,带他在身边更多是为了锻炼他,当想通这一点后,唐寅心里有些懊恼:“他又不跟我说明情况,每次都靠我自己去猜,能有什么好结果?”
  ……
  ……
  夜里,兵马如同一条长龙,在夜色掩护下快速行进。
  离开京城后,沈溪就强迫麾下京营兵吃各种动物内脏,主要是猪羊牛鸡兔的肝子,还有就是吃胡萝卜和苹果,到现在基本消除夜盲症。而边军在西北长期喝奶吃肉,根本就不知夜盲症为何物,所以夜晚行军成为可能。
  官道不是一片坦途,半路上早有士兵架设好浮桥,两岸燃起大堆篝火,将士们举着火把,过河时井然有序。
  作为主帅,沈溪每次都不会急着过河,总是坐镇后方指挥调度,等全军过得差不多了再渡河。
  午夜时分,沈溪重新上马赶路,一直跟在沈溪身边的唐寅已有些受不了了,回到马车里,依靠在箱壁上稍微眯了下眼。
  虽然马车行进异常颠簸,不过要比那些只能靠两条腿赶路的士兵好太多。
  当然,士兵们不可能一路上都只靠两条腿赶路,因为中途休息时间太少,好在随军的马车众多,士兵们可以轮流上马车休息,一路轮换下来,将士们精神状态尚可,加上觉得功劳唾手可得,所以队伍奇迹般地没有出现一个人掉队的情况。
  “还有不到半个时辰便抵达邓州城东门。”
  胡嵩跃过来跟沈溪汇报,唐寅在马车上大概听到两人对话,掀开车帘看着向前行进的队伍,原本预估要等天亮才能抵达,不想早了一个多时辰,这会儿连曙光都没见到一丝。
  只听沈溪的话传来:“三军加快步伐,到城下休息,若遇敌原地结阵应对!”
  “得令!”
  胡嵩跃策马而去,唐寅却发起了牢骚。
  “一夜急行军下来,官兵早就人困马乏,不先休整而选择直接开战,这得有多大的底气?怎么感觉这不是当初困兽犹斗的大明将士,更像是榆溪河北岸那穷追不舍的鞑靼人?”唐寅无奈摇头,“别最后跟鞑靼人一样,在邓州城外饮恨……他之前取得的所有功劳,也比不上这次失败来得惨痛。”
  唐寅本来应该下马车换乘马匹,不过他实在太疲惫了,浑身乏力,将士为了功劳可以不计一切,但他却要为天亮后还有精神跟在沈溪身边献计献策而不得不先打会儿盹儿。
  迷迷糊糊中,马车停了下来,只听外面有人招呼:“唐先生,到地方了,您下来活动活动筋骨,前方马上就要开战了。”
  唐寅从马车上下来,整个人昏昏沉沉,四下看了一眼没找到沈溪的身影,好奇地问道:“沈尚书呢?”
  “沈大人到前线督战了。”
  喊话的随从禀报道,“沈大人临走前让小的跟您说,有事只管在这里等候,等战事结束他会交待您事情做。至于具体要交待您什么,沈大人没说,不过沈大人很关心您啊!”
  ……
  ……
  邓州城就在前方,唐寅精神不怎么好。
  这两天连续赶路以及风餐露宿,再加上之前在颠簸的马车里睡觉,唐寅感染了风寒,站在那儿觉得身体酸痛,但他强撑着病体要去找沈溪。
  夜色浓重,唐寅连方向都很难分得清,更别说找到邓州城的具体位置,要找到沈溪几乎是天方夜谭。
  “唐先生不要去了,前面在打仗,沈大人说了让小的好好照顾您。”随从跟过来,对唐寅苦口婆心劝说,但没什么用。
  唐寅跳到路旁一块大石头上,终于看清楚了些,前方隐隐有火光闪现,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邓州城所在方向。他叹了口气道:“立足未稳,连续急行军后便要发起攻城吗?沈尚书深谙兵法,怎会犯如此错误?难道我平时看的兵书都是假的,不如他随机应变来得更为直接有效?”
  随从听不懂唐寅在说什么,想上石头搀扶,唐寅却从上面跳下来,四处打望,似乎要找马匹往城下去。
  邓州乃豫西南重镇,南宋时这里是宋金交兵的主战场,城塞虽然比不过西北那些边关要隘,但也不是轻易可以攻破的。
  唐寅自己也在琢磨:“官军虽然兵强马壮,兵器很先进,但这次基本是轻装出击,最多装备部分小型佛郎机炮和机枪、火铳,攻城用的红衣大炮一门都没有,更别说云梯等攻城器械,这不是乱来吗?”
  “唐先生,您不能骑马。”就在唐寅找到马匹,准备上马时,一名沈溪的近卫过来,阻挡在唐寅身前。
  唐寅大声道:“我去找沈尚书,需要经过你们批准吗?”
  那近卫道:“沈大人正在前线领兵作战,他吩咐过,唐先生不必前去犯险,等战后再跟唐先生细说。”
  唐寅纳闷儿:“怎么都这么说?当我是窝囊废还是怎么着?沈之厚到底对他们说了什么?”
  “唐先生,如果您坚持的话,我们恐怕要对您有所不敬……请您到我们刚刚搭建好的营帐休息吧。”
  近卫说话语气变得强硬起来。
  本来唐寅想坚持,但他到底只是个文弱书生,觉得根本没必要跟个侍卫犯拧,毕竟到了前线也没法帮上忙,反而可能会被流矢、乱石击中而受伤或者丢掉小命,不如听沈溪的,先到帐篷等结果。
  当然,这也跟他现在身体严重不适,精神实在是支撑不住有关。
  ……
  ……
  唐寅到了帐篷,接待他的是马九,沈溪手下情报头子。
  因为唐寅对云柳和熙儿不是很熟悉,不知那位神奇的“云侍卫”跟马九到底谁在沈溪麾下情报系统中占据高位,不过唐寅却明白马九权力很大,除了情报外,军法也基本是马九执行。
  “唐大人,我家大人说了,这次战事会顺利完成,所以您不必着急,只管在这里等候,大概一个时辰后……天亮前就可以拿下邓州。”
  马九显得很自信,冲着对唐寅说道。
  唐寅嘟囔道:“沈之厚真会蛊惑人心,只要是出自他之口就没人怀疑,好像全都是真理一般。”
  马九听到后只是淡淡一笑,没有出言反驳。
  唐寅找了张凳子坐下,耐心等候。过了一会儿,唐寅实在忍不住好奇,问道:“马将军为何不去前线,而是选择留在此处?莫不是沈尚书派你来监督我,怕我做出什么不合他心意之事?”
  马九赶紧解释:“唐大人千万别误会,我家大人并非是让小人监督您,现在前线正在交战,小人没有发挥的余地,只能在后方汇拢各方情报,有什么紧急情况会派人第一时间告之大人。”
  “呵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9/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