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2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7/2679

  沈溪从马车车厢里下来,有专人将践行的酒水送上。
  沈溪跟谢迁共饮后,行礼告辞,上马出城门而去。
  ……
  ……
  朱厚照本有意为大军践行,但他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比如说这几天,朱厚照跟沈亦儿就处于拉锯战状态,头一天朱厚照在椅子上睡觉,次日便让人临时加了一张床,晚上不出皇宫玩乐,早早就到交泰殿,好像非常喜欢跟沈亦儿对着干。
  因为头天晚上朱厚照没睡好,等起床时,得知沈溪已出城。
  朱厚照叹了口气,道:“沈尚书已非初次领兵,此番又是平中原乱事,区区毛贼根本无法伤他毫毛,朕就不去添乱了。”
  朱厚照没去凑热闹,但架不住有人想搭沈溪的顺风车,如同沈溪之前猜想,张懋对于接班人问题非常在意,私下里向正德皇帝请旨,让孙子张仑跟随沈溪一起出征,提前把人安排到军中。
  沈溪领军出发近一个时辰后,五军都督府属官才将消息传开。
  沈溪也是头天晚上才知晓这件事,但没想过公开,他不准备干涉,张仑属于第一次到军中历练,身份不过为侍卫上直军百户,但因为有英国公世子的身份,他在军中的地位便显得与众不同。
  张仑是成化二十一年生人,比沈溪年长两岁,跟沈溪在朝中属于新锐不同,张仑在军中已是老资历,毕竟从一出生他就算入伍了,年纪有多大就有多少军龄。
  被英国公府家将引荐给沈溪时,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张仑英姿勃勃,俨然就是张懋的影子,连蓄的胡子都很相似。
  “见过沈大人。”
  张仑跟其他武将差不多,看到沈溪后毕恭毕敬,眼里全都是崇拜和尊敬之色。这也跟他在军中待久了,听说沈溪很多神奇的过往,心底把沈溪当作偶像看待有关。
  沈溪闻言勒住马缰,张仑赶紧停下马。
  沈溪从马背上跳下来,笑着道:“尧臣兄,其实早前我便听过你的名字,却无缘一见,没想到此番会在军中跟你相遇。”
  沈溪虽然对张仑不熟悉,但对张懋的家事却不陌生。
  张懋长子张锐死得早,对长孙也就是张仑便很看重,一直将张仑当作接班人培养,从小精心呵护,因为担心出危险一直舍不得让张仑随军出征,如此一来,张仑在朝中便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
  张仑娶了成化帝女儿隆庆公主府上的千金为妻,跟皇室算是姻亲。
  历史上张仑没什么造诣,正德十年张懋过世后接过英国公爵位,不复当年张辅和张懋时的荣光,在勋贵中逐渐沦为平庸。
  或许是张懋已感受到这种危机,所以特意将张仑送到沈溪军中……对鞑靼之战前张懋也有如此想法,但当时沈溪是跟外夷作战,张懋怕孙子出意外,便没有成行。此番沈溪领兵平内乱,不会有多危险,张懋才将孙子调拨到沈溪麾下,提前还不打招呼,只是做了番暗示。
  “沈大人也知末将名讳?”
  张仑听到沈溪的话,高兴得眉飞色舞,不停地搓手,好像被偶像知道自己的名字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沈溪笑道:“在下怎能不知?张家累世名将,自河间王以降,一直是朝中武勋表率,正所谓将门虎子,想来尧臣兄也深得家族传承,只是少有表现的机会罢了。这次出征,时间可能久一些,平时在下也会有差遣,要求可能严格一些,望尧臣兄不要介意。”
  张仑诚惶诚恐:“末将不敢,大人有何差遣,只管吩咐便是。”
  沈溪拍拍张仑的肩膀,笑着说道:“咱们别太拘泥,就按朋友相处便可……”
  二人说话时,队伍还在行进。
  此时太阳已经升到半空,天气开始变得炎热起来,道路两侧不少百姓簇拥围观,虽然京畿周边出现叛乱,但顺天府受到的影响较小,百姓知道这是沈溪领兵出征,自发组织起来慰劳大军,沿途不时可见装满诸如鸡蛋、干粮等慰问品的篮子。
  但因沈溪之前已有严令,不得骚扰百姓,没有人伸手去拿。
  沈溪道:“赶路要紧,有什么事等扎营后再说。这一天少说也要走八十里,怠慢不得!”
  ……
  ……
  兵马一路行进。
  白天只有中午短暂时间原地休息了一下,将士们吃了些自带的干粮和羊皮袋里装的凉白开便又继续上路。
  下午全军行进速度更快。
  看起来老爷兵一样的京营兵马,跟随沈溪出征后被激发出潜力,行进速度丝毫也不逊色于那些边军士兵,扎营时天色已完全黑下来,当天走的距离已超过预期的八十里,甚至过了一百里。
  到底是平原地区,加上走的又是官道,士兵们的行进没有受到阻碍,随军辎重和粮草也有马车、骡子驮运,一切都有条不紊。
  “沈大人……”
  营帐扎好后,张仑才到沈溪的帅帐拜会。
  跟张仑一起过来的有王陵之和宋书。
  宋书乃张氏兄弟嫡系,甚至可以说是张氏兄弟手下最能干的一个,不过也是全靠当初跟着沈溪往西北送炮才于军中声名鹊起,宋书此后接连受到提拔,这次京营兵马主要便由宋书提调,以副总兵之身追随沈溪。
  “客气了。”
  沈溪对眼前三人点了点头,走到帐中由凳子和木板简易拼凑起的桌子前,将一份最新情报放在了上面。
  宋书抱拳行礼:“大人,今日兵马并未驻扎在靠近城塞的地方,荒郊野外,四处空旷,是否需要防备贼军来袭?”
  王陵之一听多少有些不屑,道:“这种事还需要请示?扎营要领就那些,如果连夜晚防御都做不到,还带什么兵?”
  宋书知道王陵之跟沈溪的关系,换作旁人他早就发作了,但在沈溪面前他不好跟王陵之计较什么,默不作声,等候沈溪吩咐。
  沈溪道:“外圈布置两千人马,在几个主要路口设伏,如有贼军来袭的话,倒可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大人,这是伏兵之策吗?”张仑兴奋地问道。
  沈溪笑了笑:“就当是吧,不过更多是为了练兵……总归要有所防备,现在遭遇贼军的可能性不大,但若是兵马后续深入齐鲁地界的话,那就要随时应对贼军来袭。”
  张仑不太明白沈溪这种带兵方式,不过对王陵之来说早就习以为常,至于宋书也大概理解沈溪的意思。
  宋书道:“卑职明白,大人这是在以防万一的同时,提高官兵的警觉性,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实战演练机会。”
  沈溪淡淡一笑,不想对眼前几人做出更多解释,其实这种事根本就不需要他单独安排,毕竟军中有刘序和胡嵩跃等人,这些人追随沈溪久了,做事颇有章法,进退有度,贼军来了一准讨不了好。
  宋书等人更多是充门面,看起来规模宏大训练有素的大军足以让叛军望风而逃,真正作战时,沈溪会偏向倚重旧部。
  “那就下去准备吧。”沈溪对宋书吩咐道。
  “是,大人。”
  宋书多少有些为难,毕竟沈溪没有具体交待如何练兵,只是给他指出一个大致的方向,具体要把人马调到何处设伏,他只能回去后找人商议,毕竟他身边也有将领和幕僚。
  ……
  ……
  宋书离开后,王陵之也回去准备营地防备。
  沈溪跟张仑坐下来简单吃了一顿便饭,同桌的有随军充当沈溪幕僚的唐寅。
  令沈溪意想不到的是,张仑性格豪爽,对文采出众的唐寅早有耳闻,只是一餐饭的机会,两人便相见恨晚,好像多年老友一般谈个不停。
  “……唐知县能跟着沈大人到草原与鞑靼人交战,真让人羡慕,唐知县军事方面的修养想必很高吧?”
  张仑用殷切的目光望着唐寅,在他看来,沈溪这样的人已属于妖孽级别,而受沈溪信任带在身边当幕僚的唐寅一定也是人中翘楚。
  唐寅领受张仑对自己的恭维,眼前这位到底是国公府世子,对于一个即将在朝中大有所为的官员来说,也想多结交一下京城权贵,而交朋友最好便是相交于微末,如果等张仑继承英国公爵位后,人家肯定不会再高看他一眼,甚至那时还会觉得他是带着巴结的心思,不屑一顾。
  “之前研究过一些兵书,但说及行军布阵,还是应该多问问沈尚书,他在这方面可说无人能及。”
  唐寅一边自吹自擂,好像真有几分本事,但也知道沈溪对他知根知底,多少有些收敛,只能把恭维转移到沈溪身上。
  沈溪拿着碗筷,笑着道:“伯虎兄别自谦了,带你在身边更多是为了向你学习。”
  唐寅一听不免自惭形秽,却还是强笑道:“运筹帷幄之事,当采纳诸多意见,从中筛选最佳方略。沈尚书带兵之能,在下自愧不如。”
  张仑见沈溪跟唐寅在那儿“自谦”,心里不由带着几分向往,期待自己有一天出谋献策也能为沈溪采纳,并且靠自己的谋略取得一场辉煌的大胜。
  恰在此时,胡嵩跃带着几名随从进入帅帐。
  胡嵩跃近前抱拳道:“大人,刚在营地外抓到几个鬼头鬼脑的家伙,好像是贼寇细作。”
  “审问过了吗?”沈溪问道。
  胡嵩跃赶紧道:“大人吩咐不得惊扰沿途百姓,末将实在搞不清楚他们是民还是贼,故未审问。大人是否要亲自提审?”
  沈溪道:“把人交给老九吧,等他问过情况后再说。”
  “是,大人。”
  胡嵩跃领命匆忙而去。
  等人走后,张仑不解问道:“沈大人,谁是老九?”
  沈溪道:“马九,长期在我麾下效命,此番由他负责军中杂务。”
  说是杂务,其实是负责情报搜集,当然马九代表的是军方,管辖的军中斥候,而云柳主持的则是沈溪亲手缔造的情报系统,如今云柳不在,审问细作的事自然要交给马九去办。
  张仑皱眉:“怎么这种调查细作的小事也要知会沈大人?难道下边的人不能自行解决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7/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