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21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0/2679

  偌大的案子,被沈溪在君王面前说了一番,居然大事化小。
  莫说小拧子没想到,就连身为当事人的张苑也没料到,在面圣结束后,跟随沈溪一起出来,张苑还觉得不可思议。
  “……我这大侄子做事就是跟别人不同,他既争了,又不强争,如此一来陛下的颜面得以保存,还敲山震虎让朝中的官员都识相,让他们以后不敢再闹腾,对谁都有好处,那我岂非被陛下和大侄子拿来当枪使了?”
  张苑最后总算是看明白了。
  皇帝的目的已达到,把那些忤逆他的朝官抓起来,用刑后审出皇帝想要的答案,就是其中部分人犯下了诛九族的大罪,就算仅仅只是口供也好,总归让朝中官员没什么话说……谁让你意志不坚定,扛不住皮肉之苦的?
  最后不再深究,既体现出皇帝的宽宏大量,又震慑朝中那些平时喜欢跟皇帝作对的大臣。
  至于沈溪这边自然也达到了目的,那些冒犯他的官员被抓起来还被用刑,留下牵连家族的罪证,有这作为前车之鉴,以后自然再也没人敢闹了。
  而且沈溪果断出手,把人救出来,对朝中官员也算有了交待。
  连张苑也得到好处,司礼监掌印的威严得以保存,只是他意识到:“这群人回头该恨那人,却便成了我!”
  沈溪走在前面,张苑几步追过去:“沈大人,现在您目的可算达到了,陛下这么轻易便听从你的建议放人。”
  沈溪侧目看过去,脚下放缓,道:“莫不是张公公忘了还有个钱宁在外兴风作浪?”
  张苑不屑地道:“钱宁能兴起什么风浪?沈大人要对付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沈大人是否跟咱家一起去大理寺?”
  沈溪道:“陛下有吩咐,让本官去大理寺放人……张公公倒可止步,本官却不得不亲往一趟。”
  “呵呵!”
  张苑有些不满地说道,“沈大人,您可真是机关算尽哪,所有人都被你耍得团团转,陛下的反应,也是你早就预料到的吧?”
  说话间,二人到了豹房正门,一眼就看到门廊下站着的谢迁,此时那里还多了个户部尚书杨一清,显然杨一清是专门过来跟谢迁说一些事,顺带跟谢迁一起等候面圣。
  沈溪没有快步出去,临出门前,对张苑道:“你做事太过武断,就没想过先跟人商议一下?若下次再自作主张的话,你看本官会帮你!”
  “你……”
  张苑听了沈溪发出的威胁,脸色马上变得不自然起来,目光闪烁,显然忧心忡忡。
  而沈溪此时已出了豹房大门,门口两边的锦衣卫都躬身对沈溪行礼,而远处谢迁和杨一清则都侧头打量他。
  沈溪没有继续往前,一摆手对锦衣卫道:“准备快马,本官奉皇命往大理寺办差,任何人不得阻挠!”
  这话又像是专门对谢迁说的,告诉谢迁他要去大理寺的同时,也解释了不上前搭话的原因,谢迁脸色只是绷紧一下,随即把头转向旁处。
  张苑在那儿嚷嚷:“沈大人的话没听到?赶紧准备快马,还有咱家的,咱家要跟沈大人一起办差。”
  ……
  ……
  张苑非要把自己弄得好像跟沈溪是一体的,但也不过是表现给谢迁等文官看,他想告诉这些人,自己做事完全是听从沈溪命令。
  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挑拨沈溪跟朝中文官的关系,让这些人不再把矛头对准他,要找也是找沈溪算账。
  谢迁最容易被挑动情绪,杨一清则显得理智许多。
  在沈溪跟张苑骑马离开后,谢迁缓了口气:“他那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杨一清道:“看来沈尚书已面圣,跟陛下请来御旨,现在去办差很可能是去放人。”
  谢迁叹息道:“人抓也抓了,打也打了,就这么草草结束?陛下难道不给天下人一个说法?”
  杨一清为难地道:“谢阁老,以大理寺那边传来的消息,其中有些人……的确招认了通敌之罪……”
  “那能叫招供?那是屈打成招!”谢迁笃定地道,“用这种方式来教训朝中官员,这是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
  杨一清摇头道:“若能平安脱身,其实不该再奢求其他,就怕现在张公公跟着一起去……事情不会轻易结束。”
  听到这里,谢迁突然跨步便走,杨一清大声问道:“谢阁老这是往何处?”
  “还能去哪儿,大理寺!”谢迁道,“让人将马车赶过来,老夫乘马车前往……应宁你若撑得住,骑马快点儿。”
  杨一清叹了口气,却也没辙,只能先一步骑马往大理寺去了。
  ……
  ……
  当谢迁抵达大理寺衙门前时,已过了正午。
  大理寺门口一片冷清,但见杨一清站在那里,神情落寞,谢迁下了马车过去问道:“怎么回事?还没放人吗?”
  杨一清摇头:“人全都放了,大理寺特意派出马车,把人送回各家,没有再过堂。”
  没过堂,也就是没过大理寺正衙,而是直接从牢房那边送走,因而这边才会如此安静,还有就是牵扯到忤逆皇帝以及通番卖国的大案,大理寺如今成为朝中上下都避讳的地方,没人愿意到这边来刺探消息。
  谢迁松了口气道:“人……都没事吧?”
  杨一清摇头:“多数用了刑,严重的已是遍体鳞伤,不过应该性命无碍,好在这会儿不是盛夏……”
  谢迁听到后不由唉声叹气,似乎为那些官员的遭遇感觉惋惜不已,恨恨地说道:“都怪之厚这小子没及早出面。”
  杨一清道:“刚听大理寺的人说,若非之厚出面,可能案子会更严重,毕竟已有人屈打成招,又是之厚在陛下面前据理力争,最后才撤案……”
  “他……”
  谢迁本想骂沈溪两句,但最后发现,自己实在底气不足。
  人到底是沈溪救出来的,无论在这件事上是有功劳还是过错,主要责任也在皇帝和张苑身上,而那些官员围攻沈家只是个引子,即便没有这件事,皇帝还是会找由头来宣泄一下心中的怒火,顺带立威。
  谢迁最后恼恨地道:“当日老夫就不该在奉天门前跟陛下据理力争。说到错,还是在我身上!”
第二三五八章
可能性
  事情看似顺利解决,却让谢迁更加悲切,事情的走向已经超出了他的预估,朝堂事务似乎再也不受他掌控。
  皇帝的任性,还有沈溪的貌合神离,让他感觉前路艰难,此时心中那股灰心和失落难以言喻,退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强烈。
  不过总归事情没有进一步恶化,连谢迁自己都感觉一阵庆幸,而在昨日跟沈溪见过面,正式宣告双方决裂后,他也没机会再跟沈溪交谈。
  “之厚这小子,完全不听话,未来他只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不会再被别人左右。唉!”
  谢迁回府后便告假,称病不出。
  不过这次倒不是装病,而是真的病了。
  两天前在奉天门前便站了一个白天,昨晚又在豹房门口吹了一晚北风,六十多岁的人了,身体的确扛不住,风寒入体就此病倒,他也就顺势请了病假,如此一来也好耳根清静,任由沈溪去闹腾。
  谢迁本以为沈溪马会到吏部履职天官之位,然后趁机搞事,让他想不通的是,沈溪跟他一样仍旧在休沐,似乎并不着急“夺权”。
  留在府中的谢迁还在关心钱宁查办的“谋逆案”如何了,但这案子雷声大雨点小,一连几天都没音讯,似乎钱宁已出京去了,案情进展也就无处打听。
  “……谢阁老,您安心在家养病,朝中事情都很顺利,张公公回朝终归使得那些积压日久的政务得以顺利解决,一切都在步入正轨。”
  这天梁储来谢迁府宅探望病情,站在病榻前,对谢迁解说目前朝廷的情况。
  “咳咳。”
  谢迁捂嘴咳嗽两声,眼巴巴地望着梁储,问道,“内阁情况可还好?”
  梁储点头道:“充遂入阁后,处理票拟得心应手,谢阁老不在这几日,吾等协作无间,一应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张公公那边基本也是按照内阁给出的票拟进行朱批,未有差池。唯一就是六部那边,工作有些拖延,尤其是吏部和兵部……恐与无人主持有关……”
  谢迁又在咳嗽,脑子里却在认真思索梁储说的事。
  目前谁都能看出沈溪跟谢迁之间存在的矛盾,难免有人觉得,是谢迁的阻碍才让沈溪不得不继续在家休沐,此时朝中已开始有人替沈溪说话,指责谢迁嫉贤妒能。
  谢迁道:“之厚是否回朝,跟老夫何干?那是他的事……之前他已面圣,身体无恙,作何还要拖延,故意不履职?”
  “或许阻力重重吧!”
  梁储的评价很直接,“之厚回朝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他不得不避让一下,避免遭受舆论冲击!如今陛下一直滞留豹房不回,许多事非得谢阁老您出面解决不可。”
  谢迁一撇嘴:“这时候想起老夫来了?老夫在内阁做事,几时可以管到吏部和兵部事务了?”
  梁储很为难,心想:“怎么才能让谢阁老认识到,现在他的认可对于之厚回朝最有帮助?难道就这么无限期地僵持下去?或者之厚就此独树一帜,在朝单独搞个派系出来,与文官集团对抗?”
  梁储道:“在下不过是发表些浅见,谢阁老既然不愿意出面,那就随意吧!”
  朱厚照安排沈溪兼任两部尚书,遭到朝中很多人反对,就算支持的人也不敢明着说,使得沈溪出山,必须要赢得朝廷舆论支持。
  这种舆论导向,其实由谢迁这个文官集团领袖来主导最为稳妥,光靠朱厚照的委命其实无济于事。
  但现在谢迁对沈溪抱有很深的成见,显然不会给予这个便利,沈溪又没有在皇帝面前推辞任命,使得他要么硬着头皮履职吏部尚书,要么就跟现在这样继续拖下去。
  梁储道:“之厚近来并未闲着,听说接待番邦使节的事情也是由他来负责,他一直在调遣礼部和鸿胪寺的人做事,他虽滞留府中,对于朝事却并未懈怠,兵部如今也运转正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0/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