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2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2679

  报子刚出沈家院门,隔壁惠娘也让丫鬟抬过来一箱钱,给报子又发了一份,报子们越发欢天喜地,捧着厚厚的腰包兴高采烈回家去了。
  一直到三更半夜,来讨喜钱的街坊四邻依然源源不断,周氏一点儿疲累的感觉都没有,但沈家前院已经容纳不下那么多贺喜的人。
  就好像当初沈溪考取县案首时一样,不管认识不认识的,都想过来讨喜钱。最后还是惠娘进来,对众人说回头要讨喜到药铺去,把已经来的先给钱打发走,大门那边一关,后面再来的恕不接待!
  “姐姐,姐夫,你们这下开心了吧?小郎有了功名,以后你们就能跟着享福了。”惠娘脸上满是羡慕。
  周氏喜气洋洋地道:“妹妹说的什么话,之前不是说好了吗,让这小子认你为义母,现在他有功名在身,曦儿也年长几岁,这事情该办了。”
  惠娘没想到周氏会旧事重提,她却摆摆手:“小郎如今有功名在身,妹妹可高攀不起,此事……以后再说吧。”
  最开始对此事上心的是惠娘,她想认个干儿子,等于是为自己养老,可现在她却打起了退堂鼓。
  周氏正在兴头上,并未细思索其中缘由,既然惠娘说以后再说,那她也用不着着急。
  ……
  ……
  第二天,沈溪起床后出得房门,正准备打水漱洗,周氏早就备好温热水和洗脸帕,在院子里等着了。
  周氏眼圈通红,不知是因为昨夜没睡好,还是因为喜极而泣,哭红了双眼。
  “黛儿,快给憨娃儿递毛巾……不能叫憨娃儿了,以后要叫小秀才……嗯!?似乎也不太妥帖,这娃儿还没到二十,也不能取个表字,那干脆以后叫溪郎……”
  沈溪不满地道:“娘,该怎么叫就怎么叫吧,听起来别扭。”
  周氏笑骂:“你这臭小子,有本事了?连老娘的话都不听了是吧?快点收拾好,头晌去拜先生,话说昨晚忙里忙外,没来得及去给冯先生报喜。我让你爹备了一份厚礼,过去之后,一定要好好感激冯先生,知道吗?”
  “要不是冯先生,你小小年纪哪能这么快就功成名就?哦对了,还有为你启蒙的老先生,我得去拜拜他老人家的生位。”
  周氏愣是把自己忙得团团转,一时间不知该做点儿什么才好。
  吃过早饭,周氏让沈溪亲自写信把他中秀才的好消息通知宁化那边。
  待信写好,周氏啧啧道:“看看,这就是咱家的儿郎,比起你大伯有本事多了,明年再中个举人回来……”
  这下连沈明钧都有些听不下去了,他打断周氏的话,道:“夫人,小郎年纪还小。”
  “对对,中秀才就行了,至于中举,可以过几年嘛……不过明年的乡试你一定要参加,怎么说你也能跟大伯一样,去考举人了,被你大伯母知道,非把她给气死不可!哼!”
  沈明钧脸色有些不太好看。对他而言,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现在妻子明摆着是在他面前说长兄和长嫂的坏话,他有些听不进去,但他也知道周氏是兴奋过头才说几句不合适之言,所以并未出言反驳。
  沈溪正要跟沈明钧出门,林黛突然躲在他身后扯了扯他衣襟,沈溪马上想起来,对周氏道:“娘,您不是说过,我中了秀才就迎娶黛儿过门吗?”
  周氏摆摆手:“小孩子家家的,就算让她过门,你能做什么?有很多事你不懂,等你大几岁再说。”
  林黛本来满心以为自己能正式进沈家门,一听这话不由有些着急。
  这时沈明钧在旁提了一嘴:“娘说过,今年想给小郎张罗一门亲事……”
  林黛年初的时候跟着沈家人一起回了趟宁化,知道老太太不喜欢她这个孙媳妇。老太太的意思,是要给沈溪娶一门“门当户对”的妻子,而她要跟着沈溪也可以,只是从正妻降为妾室。
  周氏先把两个小的赶出门,跟沈明钧商量这事,林黛着急地过来拉沈溪的袖子,想让沈溪为她“做主”。
  沈溪笑道:“小媳妇,现在知道为夫的好了?”
  “坏蛋!”
  林黛气呼呼转过身,正好瞧见陆曦儿从门口奔进来。
  “沈溪哥哥……”
  陆曦儿可不知道什么叫矜持,见到沈溪第一件事就是先扎到沈溪怀里撒娇一会儿,等把脸上的灰都擦到沈溪身上后,她才笑嘻嘻站直身体。
  惠娘跟在后面,微微一笑:“小丫,别缠着你沈溪哥哥,一会儿他要出门做正事。”
  陆曦儿抱着沈溪的胳膊,又拿脸往沈溪胳膊上蹭。
  沈明钧夫妇出来,跟惠娘闲话几句。
  沈明钧要带沈溪去冯话齐那里谢师,惠娘和周氏则要去药铺,今日药铺要接待那些贺喜的人,肯定清闲不了。
  ……
  ……
  到了冯话齐家中,冯话齐老怀大慰,笑声朗朗,他的那些至交好友听说他培养出了个十一岁的秀才,也特地过来道喜。
  冯话齐当着他这些故交的面,把沈溪介绍一番。这些人才学都不错,作为前辈,当场考校沈溪一二,沈溪对答如流,又刻意不去逞强援引一些刁钻稀奇的典故,让冯话齐十分满意。
  冯话齐最讲原则,平日里若有学生家属前来送礼,他一概不收,但沈溪进学,这礼物他倒非常乐意笑纳。
  沈明钧对冯话齐感恩戴德,直接跪下相谢,冯话齐连忙扶起沈明钧,道:“还是令郎天资聪颖,造化也好。若非本届院试主考刘提学秉公选才,否则令郎这一两届内,都会名落孙山。”
  沈明钧不太懂这些,但沈溪却听得明明白白。
  按照冯话齐的意思,沈溪中生员,更应该感谢在治学上没有偏见的刘丙。但刘丙是朝官,不可能接受进学秀才的感激,否则会引来贿考的传闻,但就算如此,沈溪得到刘丙“偏袒”的传闻还是在出案之前就已传出。
  沈溪上午谢师,下午要去儒学署见提学大人,但据悉刘丙已提前离开,只能拜见正七品的府学教谕。
  原本按照规矩,今日见提学大人后要当场填写亲供选择进府学还是县学入读,但现在刘丙离开,由府学教谕主持,所以这一项便自动省略了。
  本届院试,鉴于有沈溪这么个另类考生存在,府儒学署的教谕决定:案首自动进入府学成为廪生,再取长汀县本地成绩最好的四名进补府学附生。
  这样一来,沈溪即便名列院试第二,也只能进入宁化县学成为附生,待来年岁试后,再视成绩能否晋级廪生,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
  中午沈溪在冯话齐家里吃过饭,沈溪虽然年少,但由于考取秀才也有了上桌的资格。
  反倒是沈明钧面对一群才学出众之人显得很自卑,老早便以印刷作坊有事为借口告辞,把沈溪留了下来。
  吃过午饭,沈溪往儒学署而去,还没到门口,就见到苏通向他招手,却未见到郑谦的人影。
  “沈老弟,就知道你一定榜上有名。”苏通笑着问道,“却不知是第几?”
  沈溪笑了笑,道:“第二。”
  苏通微微摇头:“果然考得比我好,我才拿了个第五,郑兄他更是榜上无名。你可知今年院试的案首是何人?”
  见沈溪摇了摇头,苏通叹道:“是吴公子。”
  沈溪释然,原来是眼高于顶的吴省瑜,这人在府试时输了他,一直耿耿于怀,现在院试胜他一筹,应该更加臭屁哄哄了吧。
第二八三章
辱没先师,罪不容赦
  进到府儒学署内,沈溪才知道一场院试下来有多么残酷。
  七百多名参试童生,最后录取的只有五十人,其中年岁最长的那位头发和胡子已经花白,而那些在考前自负才学,经常在府学、县学例考和月考中经常名列前茅的童生,大多数都名落孙山。
  刘丙在选拔生员的考试中很谨慎,院试第二场考卷,都是由他亲自批阅,甚至每一张试卷都有他批注的评语。
  这些评语被府儒学署的人誊录下来,回头发给参加考试的童生,让他们知道在哪里有所不足,为他们规划好以后努力的方向。
  沈溪见到了刚拿到院试案首的吴省瑜。
  此时的吴省瑜显得极为谦虚,一一对众新晋生员行礼相谢。沈溪垂头缄默不语,反倒是苏通有些不爽:“听闻,这届的案首本来是沈老弟你啊。”
  沈溪知道苏通门路广,能得到一些“小道消息”。但他没苛求一定要拿院试案首成为府学的廪生,对于现在的沈家来说,每个月六斗米的食廪和每年四两廪饩银已经不太在乎。
  再者,院试虽然已经是四级科举考试中的正式考试,但充其量是让童生拿到进学的名额,社会地位有一定改变,但要真正鲤鱼跳龙门,还得乡试中举才行。
  等吴省瑜来到沈溪和苏通面前时,仍旧表现得很客气,执礼甚恭,但看向沈溪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挑衅:“沈公子,这次在下侥幸胜出,来年秋闱,再决高下。”
  沈溪笑了笑,道:“好啊。但就怕明年岁试你我之间有人过不了,不能同场一较高下。”
  吴省瑜愣了愣,随即点点头一笑,他是院试案首,递补廪生已经板上钉钉,自然而然地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而沈溪作为宁化县学的附生,却必须参加岁试,沈溪所言“岁试过不了”,跟他全无关系。
  因提学刘丙已提前一日离开汀州府,使得今日的谢师只有汀州府儒学署的人出席。
  礼数很简单,不过便是拜孔庙,除了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还要拜孟子、朱熹等从祀先贤的画像。
  到了孔庙门口,突然有人提出质疑:“今日拜孔庙,怕是有人不适合进来吧?辱没先师,这等人也有脸来?”
  矛头直指本届院试中出言质疑朱熹理学,崇尚心学的沈溪。
  府学教谕胡为潘摆了摆手,示意供奉先师画像的地方不容喧哗,很多人仍旧义愤填膺,等到里面正式拜过之后,出来时仍旧议论纷纷。
  虽然沈溪早就料到他自己那篇文章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却没想到影响散布得如此之快,刘丙补录虽然是在帮他,但也间接害了他,若刘丙不刨根问底,他作文章崇尚心学的事情就不会散播开。
  有利有弊……
  回到正堂,仍旧有许多人冲着沈溪怒目而视。本来他们就对沈溪不服气,又听说刘丙特地拔擢沈溪,且在院试第二场时,刘丙又特别看了沈溪的考卷,这正是主考官有意偏袒的表现。
  本来这些人中了秀才不该说什么,但刚才在拜先师画像的时候,有人把矛盾给挑起来,他们有些气不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