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20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22/2679

  ……
  朱厚照一旦进入吃喝玩乐的状态,就再难将他从中拉出来,所以酒席一开基本没人去打扰他。
  丽妃跟朱厚照短暂相处,安排好一切便出来了。
  她消息一向灵通,现在皇帝身边的人几乎都在围着她转,很多消息可以第一时间传到她耳中。
  这次带来消息的仍旧是小拧子,小拧子将沈溪的建议全都告知丽妃,甚至把调谢迁回朝的事情也一并说了。
  丽妃恨恨地道:“他哪里是宽宏大度,根本是别有用心,只是现在不知道他到底有何阴谋罢了!此人做事实在让人难以琢磨!”
  小拧子笑道:“娘娘,其实这算是好事,总归他没有跟娘娘作对,故意在陛下跟前进谗言。只要沈大人跟我们井水不犯河水,那咱不就高枕无忧了么?”
  “小拧子,你也太容易相信人了吧?沈之厚有说过不针对本宫么?你现在竞争司礼监掌印之位,他都要横插一杠子,若将来跟他起了冲突,你觉得他会手下留情?谁挡他的路,怕是下场都不那么好看吧?”
  丽妃的话近乎一种威吓,令小拧子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但小拧子这种应激反应基本上是装出来的,这会儿他也学聪明了,丽妃说的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尽信,因为这女人比起沈溪来阴险狡诈多了。
  你想让我跟沈尚书产生矛盾和隔阂,我偏偏不如你所愿!
  小拧子故意装出一副紧张兮兮的模样,颤抖着声音问道:“那娘娘,咱该怎么做?沈大人已回朝,现在陛下对他基本是言听计从,他说什么陛下都会赞同……陛下本来最厌恶谢阁老这样说三道四的老臣,但现在为了沈大人也做出改变,还在奴婢面前夸赞沈大人宽宏大量!”
  丽妃眯着眼道:“看来陛下下一步,就是要把沈之厚高高捧起来,以后朝事可能不再交给司礼监处置,而是全部委托给沈之厚!”
  虽然丽妃所说有一定道理,那也只是外人听来有这种可能,小拧子到底熟谙大明官场规矩,心想:
  “沈大人作为外臣,就算最后晋升吏部尚书,那也只对朝中人事任免有话语权,至于朝中政务,就算不在司礼监手上,也是由各部自行决策,怎会轮到沈尚书一人决断?丽妃说这话,不明摆着让我防备沈大人,斧凿的痕迹太严重了吧?”
  丽妃不知这会儿小拧子已生出二心,继续道:“小拧子,若你想继续争司礼监掌印之位,就要学会帮陛下分忧解难,不单纯在陛下平时生活上,更包括朝中事务,你平时多去向戴公公和高公公请教,司礼监目前有何棘手的事情,你回来跟本宫说,本宫给你想对策,你再去跟陛下提请,要不了多久陛下就会对你刮目相看!”
  小拧子先是一阵窃喜,因为觉得有人为自己出谋划策是好事,而丽妃的头脑又非常好使。
  不过随即他便发现其中有问题,若司礼监的事情都由丽妃做主,虽然不是所有事情,但有了这开头,那以后岂不是丽妃间接将司礼监批红的权力控制在手上?那丽妃就等于半个宰相,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处理朝政。
  小拧子道:“娘娘,这么做……怕是不那么合适吧?”
  “怎么不合适了?”
  丽妃自以为做事高明,以为小拧子想不通其中关节,就算想到也不敢对她说什么,只能乖乖执行。
  她却不知沈溪三言两语,便把小拧子变成了中立派,就算现在没有站在沈溪一边,对丽妃却产生隔阂,甚至许多事情小拧子更愿意相信沈溪的判断。
  小拧子没办法拒绝丽妃的提议,苦着脸道:“奴婢没资格过问朝事,以前有什么事,奴婢去跟陛下提请,陛下都会勃然大怒,认为奴婢只需伺候好他起居即可,其余的不要管,还警告奴婢,若奴婢再胡言乱语,就下旨降罪。”
  丽妃眯眼打量小拧子,想知道小拧子是否在撒谎。
  “这小东西难道是指桑骂槐,提醒我不要干涉朝政?胆子倒不小!”
  丽妃可不是吃素的,虽然小拧子尽量避免露出马脚,但他却无法遮掩很多情况,丽妃眼睛雪亮,很快便发现其中猫腻,当即冷笑道:
  “小拧子,你不想问,但至少可以让戴公公和高公公把那些疑难问题说出来,你稍微留点儿心,难道陛下回头发愁,问你对策,你目瞪口呆就体现出你的能力了?”
  “马上陛下就要选拔司礼监掌印,难道你不提前做准备?你现在可占着陛下圣宠,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好好利用好这层关系,若回头让别人选上司礼监掌印,到那时你就算想知道一些事,戴公公和高公公他们也不会对你坦诚!”
  虽然小拧子对丽妃抱有极大的戒心,但听了这番话,心里还是有所动摇。
  因为丽妃所言听起来很有道理,能在司礼监掌印空缺、他在朱厚照跟前地位最高时,获得一些资源,为何不好好把握?
  小拧子赶忙行礼:“奴婢明白了,稍后就去问戴公公和高公公!娘娘,可能要到天亮,奴婢才能见到他们,您不要太着急。”
  丽妃对小拧子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疏离有些心烦,不过她还是点了点头,挥手道:“去吧。”
  小拧子这才恭敬退下。
  这边小拧子刚出门,丽妃脸色急转直下,因为小拧子表现出来的心机,让她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一种信任方面的危机感。
  “沈之厚回来前,所有人都对本宫唯命是从,小拧子不过去见了沈之厚一面,不知被沈之厚灌了什么迷汤,居然敢对本宫所言产生质疑?”
  “这小拧子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他觉得以他的年岁和胆量,有本事独自执掌朝政?哼哼!谁都想当刘瑾,但有几人有刘瑾的胆量和气魄?”
第二二八〇章
自私的做法
  虽然朱厚照在口外草原时有意早些动身回京,但回到张家口堡后,似乎拖延症又犯了,根本就没向大臣说明几时班师。
  陆完等人对回京之事最为迫切,因为京城那边已多次来信问询情况,在皇帝西行,司礼监掌印空缺和内阁首辅外调等情况下,朝廷的运转已处于半停滞状态,迫切需要銮驾回京以维持朝堂稳定。
  八月十七,下午。
  王守仁拜见沈溪,详细问询回京事宜,同时也跟朱厚照下旨将平定草原兵马暂留西北之事有关。
  “……如今陛下论功请赏,宣府库存粮食和银子怕不够用,至于土地,只能下放到地方府县代为解决;还有就是,将士得悉暂时无法归乡,恐军心浮动,沈尚书需多加考虑,避免生出祸端……”
  王守仁等人怕出现不必要的兵乱。
  大战结束,有功将士论功行赏的进度很慢,且朝廷将打了胜仗的功臣留在西北,会让凯旋将士觉得朝廷对他们不信任,在短时间内无法衣锦还乡见到家眷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不稳定因素。
  沈溪没有评价这件事。
  除了极少数人,朝中根本不知这个决定本来就是沈溪本人向朱厚照提出的建议。
  朱厚照没有向外界解释他为何这么做,总归只是让司礼监下达旨意,让军中将士配合,在落实上根本不多问。
  “若让兵马回京,恐怕会出现更大的麻烦,先如此安排吧。”沈溪的意见很简单,遵照皇帝吩咐办事即可,别的一律不要多想。
  王守仁见沈溪对此不上心,自觉地放弃这个话题,赶紧问出自己乃至朝中所有官员最关心的问题,“陛下几时动身返京?”
  沈溪道:“暂时没有消息,不过料想应该就这几天吧……若能面圣的话,我会主动跟陛下提议,但陛下那边的情况你们也应该知道,并非臣子一两句话便能劝动,一切要看陛下心意如何。”
  皇帝骄纵任性,这一点朝廷上下都很清楚,这导致出现一个结果,很少有人敢上疏纳谏,或者说就算纳谏皇帝也未必采纳,相反还会龙颜大怒,连谢迁这样的老臣都避免不了贬谪充边的命运,遑论一般大臣。
  虽然现在沈溪拥有一定话语权,但也仅限于对皇帝提出合理化建议,是否采纳全看朱厚照心情。
  从根本上说,沈溪无法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
  “唉!”
  王守仁叹了口气,“此战对于西北民生影响极大,开年后到现在屯田基本废止,宣大、三边和偏关地界收成全无,现在只能补种白菜、萝卜和冬小麦,至少到明年夏收前都要靠大明其他地方补给粮食,在此期间九边需要保持一个和平的环境,稳定民生,不能再轻动刀兵了。”
  这话,不像是下级对上级所说,更多是站在朋友的立场规劝,不让沈溪继续进行甚至扩大战争,维持眼前的局面就行。
  沈溪当然知道现在外界都把他跟皇帝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那些反战的大臣,始终对沈溪抱有成见,不会因为他领兵赢得一场辉煌的胜利就对他有所改观。
  “嗯。”
  沈溪微微点头,没有多言。
  ……
  ……
  关于未来大明扩张方向,沈溪心中已有更好的安排。
  接下来几年九边基本会保持稳定,沈溪仔细思考过,如今草原上各大部族实力均严重受创,而且有了之前失败的教训,肯定大明军队一出塞,那些对大明抱有敌意的部族便会望风而逃,明军深入大漠追击并不现实,就算把战争缩小到只有一两万人出征的规模,也要耗费大量钱粮。
  这并非沈溪想要看到的一幕,一旦百姓生活出现问题,那就会有叛乱发生,进而引发战火,堡垒很可能会从内部坍塌。
  沈溪这边遇到的麻烦,远不止皇帝何时回京。
  很快沈溪收到胡嵩跃等将领的来信,希望沈溪向朝廷上疏,让他们可以早日回到家乡,因为出征日久,屡屡打胜仗自视甚高的功臣们不希望留在西北这种苦寒之地,最好尽快归乡,跟家人团聚。
  胡嵩跃等人暂时没法来见沈溪,因为全军撤入张家口堡后,朱厚照第二天一大早便下旨将这支精锐兵马调往宣府,名义上是撤到后方休整,其实是为了确保行在的绝对安全,下一步这支百战百胜的雄师甚至会被打散,分别下放到九边各地,对此沈溪基本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消息由云柳带来,作为沈溪情报系统负责人,她不在外放名单中,可以自由进出沈溪居所。
  云柳把胡嵩跃等人反馈的情报告知沈溪:“……军中引起强烈震动,甚至有部队出现逃兵,这是战场上都不曾出现的情况!”
  将士凯旋,急于衣锦还乡,朝廷不放行不说,甚至还把他们调到三边、偏头关这种苦寒之地戍边,这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发配了。
  连番大战下来,沈溪军中基本人人立功,但功劳也有大小之分,比如一个屡犯军规的小兵封赏下来,不过就是个小旗或者总旗,朝廷赏赐的银子不过几十两,而参与追击鞑靼人的官兵,只要头脑稍微灵活点儿,历次作战从鞑靼部落以及死尸上摸到的金银珠宝价值起码有几百贯,在看不到回乡希望的情况下,他们容易产生反抗情绪,进而出现私自潜逃的情况。
  沈溪苦笑道:“实际上留他们在西北的决定,是我向陛下提请的,他们应该恨的人是我!”
  云柳没感到多惊讶,看着沈溪道:“大人如此安排,想必是为长远打算,不过以目前的情况看,军中将士不太理解大人的苦心。”
  沈溪问道:“那你理解吗?”
  云柳低下头,显然不明白沈溪为何要把这些追随他南征北战的功臣留在西北,在她想来,可能是沈溪怕朝中人对他和麾下将士有所猜忌,主动选择退让,让朝廷主要是朱厚照看到他对皇权没有威胁。
  沈溪叹道:“这支精锐留在西北,对北方草原部族将会是巨大的震慑,若需要打下一场仗,我随时能将队伍集结起来,而不是再从地方找一群新兵,重新训练。我率领的人马,必须要经历过恶战,有一种永不退缩的勇气……培养这样一支人马不容易,遣散他们,损失最大的人是我!”
  云柳讷讷道:“但大人可以将他们调到京城,这应该是军中上下都希望看到的一幕。”
  “难道我会落人口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22/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