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17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7/2679

  突然有名南直隶的商贾站起身来:“沈大人,不是我们不信任您,只是我等草民不敢对朝廷有所期许,如果朝廷希望我等纳捐的话,我等义不容辞,但实在能力有限。”
  又有人出来唱反调,让在场的人惴惴不安,毕竟以沈溪的身份和地位,不太可能有好脾气,如果恼羞成怒的话,不单纯是说错话的人要被惩罚,其余人等也会受牵累。
  沈溪道:“能力不在高低,或者说……朝廷要从你们身上索取什么,便会给予同等回馈,如果你们不想提出诉求的话,那朝廷会认为你们没有诉求,将来你们在地方上受了欺辱,或者说朝廷对行商政策放宽,那些不参与的人,将享受不到其中的便利。”
  那南直隶商贾坐了下来,显然是对沈溪所言持保留意见,未加评判。
  宋小城笑道:“沈大人要我等出银子,我等自然义不容辞的,草民在这里承诺,福建商会纳捐白银五万两……”
  “啊?!”
  在场一阵惊叹。
  一来是惊叹福建商会给出的价码高,其余地方商会根本无法匹配,二来则是因为很多人知道宋小城跟沈溪关系密切,想知道宋小城这个“托”如此作为有什么好处。
  沈溪道:“福建商会出多少,最好不要仓促决定,因为你们出五万两,朝廷就会给予你们超过五万两的优待……至于是以何条件交换,尚需商议。”
  宋小城脸上的笑容有些尴尬,就好像马屁拍在马脚上一样。
  旁边有人幸灾乐祸,心想:“你们福建商会仗着朝廷有人,一向把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现在你主子都怪责你乱说话,有靠山心里却连一点数都没有,若我们有这样的资源,做买卖不比你好?”
  沈溪看着在场之人道:“朝廷之前曾有意工商税的改革,最后廷议时决定将此事延后,不过今日纳捐换取朝廷政策上优待,可以看作是未来工商税改革试点,如果得当的话,朝廷会把优待持续下去,所以诸位提出的诉求很重要,你们需要什么,朝廷能拿出什么跟你们交换,都是可以商量的,以后这种当面沟通的机会可不常有。”
  刚才的山东商贾道:“小人明白了,大人的意思是今天是我等提出诉求的最好机会,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沈大人,草民没什么学问,是这个回事吧?”
  这次山东商贾都没站起来,直接坐在那儿说话,言语间还相当无礼。在场很多人都在皱眉,觉得这山东商贾有点太不把沈溪当回事,或者说太把自己当回事……朝廷说给你优待,不过是骗你出银子,这话你也能信?
  虽然很多人都如此想,却不敢说,出面者寥寥无几,问题凸显。
  沈溪没有动怒的意思,道:“大概意思便是如此,以后即便有沟通,可能你们也要到特定衙门,而这个衙门暂时会设到兵部下面……陛下有吩咐,未来几年内,朝廷工商税改革有关的事情一律由本官处置,会逐步形成常态,你们不用担心朝令夕改。”
  “哦。”
  听到沈溪的话,很多对沈溪有信心的人,不由松了口气。
  在场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对朝廷不信任,一种是对沈溪信任但对朝廷政策不信。
  现在等于说沈溪已把后者给说服。
  沈溪现在说得好听,可一旦事情交给旁人管,就可能会出现偏差,现在沈溪说皇帝下达改革指令,交由沈溪长期负责,就不会出现政策一年一改甚至一个月一改的状况。
  那山东商贾又道:“草民不懂规矩,就把草民到京城来做买卖的过程给沈大人您说说……”
  “请讲。”沈溪态度本就谦和,而且说话时特意加了个“请”字,瞬间让人觉得沈溪平易近人。
  那山东籍的商贾有些振奋,道:“俺从青州府出发,往京城来,走到东昌府,一路上有几个县都在官道和码头设立关卡,每一车货物要交十文到五十文不等的捐钱,说是要平响马,但这一路上连个马贼都没瞅见,咋就需要缴纳那么多捐资?”
  “本以为出了山东地界就好了,谁知道沿途收的更多,尤其到了北直隶后,地方设卡的听说是外省来京城做买卖,一律把过道费翻倍,俺做个小本买卖,一路上经不起折腾,但要说去衙门申冤,一来是没那时间,二来就算有时间也不会有官老爷搭理。不知沈大人能否给俺们解决?”
  在场所有人都看着沈溪,想知道他怎么回答。
  很多人不想说话惹祸上身,但既然有人把他们关心的问题提出来,当然想知道沈溪给出个什么解决方案。
  沈溪道:“诸位在地方上屡屡遭受盘剥,对于经商者来说司空见惯吧?”
  在场的人都点头。
  沈溪又道:“如果本官在这里说,能以朝廷的名义保护你们的利益,让你们在路上不被盘剥,你们定然不信,因为朝廷政策再好,始终是一纸空文,下面官府仍旧会在暗地里收取苛捐杂税,这是强龙难压地头蛇的缘故……”
  虽然沈溪的话得到在场商贾赞同,却少有人点头,因为这涉及朝廷中枢和地方官府的纷争。
  沈溪道:“若是朝廷专门设立一个衙门,诸位到京城后可以把一路上收取你们苛捐杂税的衙门逐一进行举报,地方一旦有收取苛捐杂税行为的,一次地方官员考核不过,两次知县免职,三次连知府也免职,不知诸位认为如何?”
  “啊?”
  这下可着实把在场之人惊着了。
  地方上收个杂税,就要把知县、知府这些大老爷给免官,简直耸人听闻。
  沈溪再道:“这特殊的衙门不在旁处,就在兵部衙门,诸位每次到京城后,都必须到兵部来把地方上的见闻如实上奏,到时候你们要检举谁,可以放心大胆说出来,甚至可以当着本官的面检举。”
  “因为诸位到京城后都会进衙门,没有谁例外,如此就不会有人对你们打击报复,若有人敢这么做的话,本官会代表朝廷惩治这帮贪官污吏!”
  因为沈溪所言太过耸人听闻,在场没人敢说话。
  但这些人都承认,地方上收取的苛捐杂税,是他们做生意最大的阻碍,至于旁的事情在这件事面前都不值一提。
  如果朝廷真能把这举措推行下去,对他们来说当然是大好事,但就怕沈溪为了套取他们的信任而说谎。
第二〇四一章
过节
  无论沈溪说什么,都难以取得眼前这些人的信任。
  因为在这些商贾心目中,沈溪是朝廷的代表,之所以把架子放得如此低,为的是算计他们口袋中的银子。
  沈溪随即把之前跟朱厚照提出的构想,完完全全告知眼前这些人,包括如何调用朝廷力量保护他们的利益,允许他们开矿设厂,对大明的盐引和茶引进行改革,甚至还介绍了许多可以赚钱的先进技术。
  在场的人没想到沈溪会说这么,听到后有些人蠢蠢欲动。
  这些人本身就是经营茶叶和官盐买卖,当然知道这背后有多大利益。
  沈溪总结道:“……朝廷为了获得诸位支持,愿意做出一些改变,不过现如今最迫切的事情,是要诸位牺牲手头一些利益,拿出物资来援助西北……”
  “或许在你们看来,这是一种变相的苛捐杂税,但你们应该明白,如果这次朝廷言而无信诓骗你们,那以后还指望用什么来从你们手上得到税赋呢?”
  那山东商贾道:“沈大人,不要怪我们疑心大,您乃商贾出身,应该明白这世间商贾的为难处,本来日子就不好过,现在要突然拿出大批银钱来,而朝廷承诺的东西却隔得远远的,没人看得见眼前实实在在的东西啊!”
  “对,对!”
  人群中有人附和。
  他们对于沈溪规划的远景很憧憬,不过却更在意眼前利益,所有商贾都知道做生意有赚有赔,或许到了来年政策好的时候,自己手头反而没银子了,现在纳捐等于说是给旁人做嫁衣裳。
  总之这群人不见兔子不撒鹰。
  沈溪道:“本官不会强人所难,今日不求诸位直接给出答复,回去后你们大可跟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商议,此番朝廷亟需粮食往西北,诸位不必急着出银两,一切暂由福建、湖广和江西商会负责……”
  宋小城笑道:“大人有吩咐,我们福建商会自然义不容辞,除此之外,广东和广西两地商会也会出十万两银子作军需之用。之前大人在地方做盐引和茶引改革,很多商贾尝到甜头,如今供销两旺,大发利市,湖广和闽赣等地的茶叶,行销海内……”
  宋小城美滋滋把这番话说出来后,吸引了所有商贾的注意力。
  如果说之前沈溪的话近乎于空谈,但他在地方上做出的那些改革成效却显而易见,这些人走南闯北,自然知道但凡沈溪当过督抚的地方,商贸领域都有了巨大改变,地方工商业发达,商贾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奈何更多的地方未进行过相应改革,商贾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说得再好,不如实践。
  实践证明,沈溪之前试行过的改革策略很管用,有大把商人尝到甜头。
  那山东商贾道:“既然大人暂时用不到咱们,那就让吾等回去后再跟人商议,争取短时间内给大人回复……大人您看如何?”
  沈溪点头:“那其余商会代表呢?”
  河南商会代表道:“一切听从大人安排,我等回去后便召集人商议。”
  沈溪微笑道:“既如此,期限就定在上元节,时间可能稍显仓促,诸位无法联络到所有商会成员,但实在是没法再拖延下去。”
  “本官这里保证,诸位若同意本官举措,你们的商会将得到朝廷正式承认,你们所做决定,将直接影响今后数年你们地方商贾的收入,是否同意全在你们一念之间……若同意,将来同一地方的商贾有跟你们意见相悖者,一律不会被朝廷接纳,甚至可以直接让其关门歇业……若你们不同意,朝廷可能会在你们地方重新组织商会代表广大商贾利益,那时诸位将无权加入商会!”
  沈溪直接下了一个通缉令。
  朝廷同意支持商会开展活动,谁跟朝廷站在一道,谁就会得到朝廷承认。
  若有不想跟朝廷站一起的,那就任其自生自灭,意味着从今以后商贾必须加入商会以得到朝廷庇护。
  一些人心想:“这位沈大人之前说话还和颜悦色,一转眼就拿出如此威严胁迫我等必须要加入朝廷许可的商会中,可谓恩威并济啊!”
  很多人本来还筹算怎么躲开商会控制,但在听到沈溪的话后,身体不由打颤,迅速意识到一个问题,以沈溪的地位不可能开玩笑。
  现在沈溪客客气气对他们说话,可一旦翻脸,那周胖子的下场就会成为他们的下场。
  ……
  ……
  商会会议未持续太久,到了正午,福建商会做东,请大家吃了顿别开生面的“自助餐”,这是沈溪提议的一种吃法,所有饭菜做好后放在一个个炭炉上,让自家自行取用,白酒和糖水无限供应,这些商贾大开眼界之余,对于沈溪层出不穷的点子充满敬畏。
  等人酒足饭饱离去,沈溪有些疲累,叫过宋小城吩咐道:“六哥回去跟福建商会的人说一说,毕竟之前没交待好,就按照我之前所说传达……在这个问题上,福建商会没有任何特权。”
  宋小城拍着胸脯道:“大人请放心,小人很快就能把下面那群崽子给收拾服贴,现在不跟咱做买卖的人,怕是在地方上寸步难行。”
  宋小城表现出的积极态度,足以说明闽赣和湖广等地商贸正在按照沈溪规划的路线在走,但他这个始作俑者却有些担忧,心想:
  “现在施行的一些举措,在我这个当权者操纵下,已成为地方贸易的保护伞,不加入商会就难以求存,一定程度上让那些因循守旧的商贾无法生存,但这种做法是否太过激烈了些?”
  想半天不得要领,沈溪摇摇头,离开福建会馆,来到云柳所住的院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7/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