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17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9/2679

  腊月十九这天,何鉴带着吏部官员考核章程去见谢迁,二人商议完事情,在屋子里摆酒吃饭。
  虽然外面天寒地冻,但屋子里生着暖炉,温暖如春。
  谢迁让人烫了酒,再辅以熏牛肉、卤猪耳、花生米等小菜下酒,小日子过得非常惬意。谢迁已经有多日未回家,每天到内阁走一圈,就会回自己小院,等着旁人前来问事,这里已经俨然成为大明中枢所在。
  何鉴道:“昨天我去探望过之厚的伤情,看情况已无大碍,能下地走路了……陛下迟迟未断张氏外戚案,应该就是等之厚身体康复,估摸年底前,案子应该有个了结。”
  切成薄片的熏牛肉香味扑鼻,谢迁夹起一片塞入嘴里,砸吧几下,然后说道:“那小子没死已属万幸,看他以后行事还这般鲁莽不……你跟他说别的事情了吗?”
  何鉴见谢迁胃口很好,便知道这位首辅大人心情舒畅,摇头轻叹:“说了外戚案,他说案子由老朽负责,他不便过问,更不会施加压力。以老朽看来,之厚也不是那种睚眦必报的小人。”
  “哼!”
  谢迁有些不屑,“他能跟外戚抗衡吗?就算外戚行事再不循章法,草菅人命又如何?他这是以卵击石,现在能捡回一条命就算不错了……来来来,多吃一些,这是京郊地方官府处置十多头老弱病牛,集中进行宰杀,我叫家人去买了些做成熏肉,平时可吃不到。”
  对首辅之尊的谢迁而言,牛肉依然算得上稀罕物,加上烹饪得法,入口松软化渣,回味悠长,他吃得那叫一个香,一片一片往嘴里塞,不亦乐乎。
  何鉴却味同嚼蜡,勉强咽下一片便摇头叹道:“年老咯,嚼不动了,又或者是朝事烦忧让人没胃口。秉德那边……情况不太好,最近他老称病不出,我前去探望,发现他的身体状况确实堪忧啊。”
  何鉴说的是礼部尚书白钺。
  上次朝议关于商税和军费问题,白钺上来便乞老归田,被朱厚照驳回,当时谢迁觉得白钺是无病呻吟,但现在看过何鉴发自内心的感叹,不免有些动容,道:“秉德到底是什么病啊?”
  “百病缠身,且都是些常见的老年病,毕竟秉德已届知天命之龄,有什么毛病都不奇怪……倒是于乔你身子骨不错,之前我去探望宾之,他卧榻在床已经好几个月了。”何鉴叹息道。
  李东阳罢大学士后,一直留在京师府宅不出……这位前次辅大学士虽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但家族世代行伍出身,父辈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因此京师这里才算是他的家。
  “咳咳!”
  谢迁闻言不由剧烈咳嗽起来,抚胸好半天,才终于缓过气。
  何鉴道:“看你,做什么事情都急,现在连喝酒都如此……”
  谢迁叹息:“瞧世光你说的,他们一个二个身体都不好跟我有什么关系?感情我这把老骨头硬朗反倒成了罪过?宾之退下来有些时候了,年初时我去见过,他对朝事屡有激进之言,对当今陛下有诸多不满……现在刘瑾死了,朝事基本太平,难道他就不能阁下执念,过几天安生日子?”
  何鉴打量谢迁,道:“于乔可有增加阁臣人选的计划?这会儿内阁事务繁忙,就这么几个人够用了吗?”
  谢迁脸色不太好看,现在内阁虽以他为首,但基本大多数票拟他都交给梁储和杨廷和处置,他只负责重大事件,虽然谢迁知道梁储和杨廷和很忙,但在他看来,比起当初只有他和杨廷和在内阁时轻松多了,也就没有再给内阁添人的心思。
  “世光,你为何突然提起此事?难道你想让我跟陛下提议,让宾之回朝继续担任大学士?”谢迁问道。
  何鉴摇头:“这不是为你考虑么?我也知道,离开内阁,想回来就难了,陛下跟宾之间的矛盾朝野尽知,我自然不会给你添乱……不过,有些翰林老臣在朝中处置事务力不能及,到内阁或许还能发挥余热。”
  谢迁想了下,白钺是成化二十年科举榜眼,是年入翰林院任编修,弘治九年升翰林侍读,《大明会典》修成后晋侍讲学士,有资格入阁。当然,沈溪也是翰林出身,目前在朱厚照跟前炙手可热,更有资格入阁。
  谢迁忍不住问道:“你是说秉德,还是之厚?”
  何鉴笑道:“你始终没忘了把之厚调到你手下去当差,如此一来你好看着他,不让他招惹是非。但你也不想想,就算你要调之厚到内阁,他会同意吗?我说的人是秉德,他在礼部难以支应,倒不如入阁做几天闲差。”
  谢迁摇头摆手:“你把内阁事务看得太简单了,每天需要处理的朝事起码数百件,多的时候甚至有上千件,在那里当差可不是什么轻快活。”
  何鉴打量谢迁,虽然他没说话,但眼神好似在说,你这还不够轻快?
  谢迁想了想,又道:“有时间的话,我会去探望一下秉德,以他的资历确实可以入阁,之前我一直想让德辉回朝,不过看来一时难以实现,很多事情都跟先皇时不同,现如今陛下对朝事近乎不管不问,司礼监也没太多意见,一切全凭内阁支应,适当增加阁臣人选有助于提高朝廷办事效率。”
  何鉴为谢迁斟了一杯酒,道:“陛下既无心朝堂,司礼监掌印怕是一时半会儿不会有变化,如此一来,倒可维持一段时间朝堂安稳。不过年后之厚就要回朝当差,于乔你跟之厚之间……唉!”
  提到沈溪,何鉴和谢迁之间气氛就会变得微妙。
  何鉴是个老好人,总想说和沈溪和谢迁间的矛盾,可总不见效。
  谢迁又夹了口卤猪耳到嘴里,嚼了嚼,似有所思:“他做他的事情,我做我的事情,我跟他之间能有什么?只要他做事守规矩,别乱来,不要总想一鸣惊人,我这把老骨头能容不下他?”
  何鉴道:“似乎之厚在养病这些日子,筹措军费的事情没有停下。”
  “什么?”
  谢迁当即一惊,“这小子,还不愿善罢甘休吗?”
  “看你,刚说什么来着?是你跟陛下进言,说朝廷拿不出军费,现在之厚自行筹措有何不可?他又没动府库存余,不过是在民间纳捐罢了……我也只是偶然听人提及,在这个问题上你最好不要反对。”
  何鉴态度明确,在关键问题上力挺沈溪,而不希望谢迁跟沈溪唱反调,尤其他认定沈溪做的是正确事情的时候。
  谢迁放下筷子,恨恨地道:“本以为他受伤后能消停些日子,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他才回京多久?先是刘瑾,又是张氏外戚,下一步他不会踩到你我头上来吧?”
  何鉴苦笑一下,没跟谢迁说什么,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谢迁意识到在何鉴面前说沈溪的坏话无济于事,何鉴对沈溪的力挺远比他更甚,不由恨恨地道:
  “之前我就在怀疑,他如此针对张氏外戚,乃是因为他想独揽朝政,扳倒他掌权道路上的障碍,如今他已然得逞,张氏一门现在只是空头侯爵而没有了实际兵权,沈之厚的权势进一步巩固,下一步他不会挟兵权当第二个刘瑾吧?”
  “呵呵。”
  何鉴道,“怎么又提这一茬?于乔,你就不能拿正眼去看之厚?外戚案他完全是被朝臣逼着去跟陛下进言,到现在我还后悔当日去找他。”
  谢迁叹了口气:“世光,你跟之厚才认识几天?这小子的性格,我比谁都了解,他做事讲究名正言顺,当日看似是由你去鼓动他入豹房进言,但或许他早就期待如此,甚至你去见他都在他预料之内,至于他见陛下的真正原因,不用说就是张氏兄弟碍着他的路了。以他如此年岁,却有那么高的成就,又有那么深的城府,你能治得了他?”
  何鉴苦笑摇头,不想跟谢迁辩驳,因为这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
  ……
  寒冬腊月,沈府内一团和气。
  之前沈亦儿冒犯皇帝的事情暂告一段落,皇帝没有追究,沈家人自然也不会去提,随着沈溪伤情好转,前来探病的大臣急剧减少,沈家人终于可以见到这个沈家主心骨。
  沈溪时常会到内院,但吃过午饭一定会回自己的病房休息,而且始终保持独居的状态。
  偶尔,沈溪会趁着旁人不注意时离开家门。
  朝堂上的事情,暂时跟沈溪绝缘,这跟他称病不出那段日子相似,这有助于他摒弃杂念思考一些问题。
  “……大人,在您养病这段时间,九边军情并无恶化,不过达延部兵马已开始对漠西的亦不剌部发动攻击,入冬后战事也不断,可惜草原上传来的消息很少,也非常滞后,有很多消息都是几个月前的……”
  仍旧是城西一处不起眼的小院,不过换了一个地方,毗邻积水潭,景致比上一个院子要差许多,沈溪就在燃着炭炉的堂屋里倾听云柳的汇报。
  在云柳面前,沈溪丝毫不用伪装自己的伤情,因为在这次被刺杀事件中,他只是受了轻伤,那些皮开肉绽、触目惊心的伤口都是他一手伪造的。
  到现在云柳和熙儿等人都无法理解,沈溪为何受了那么重的伤,却好得如此之快。沈溪不会对她们解释如何用血包还有面泥伪造伤口,再辅以让血脉变得虚弱的药物而制造出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案来。
  沈溪听汇报的时候,神情淡然,此时正是午后人困顿时,听到一半他有些心不在焉,转头看了眼窗外的天色,回过头来时摆了摆手:“北方军情我不太想听,你只管跟我说京城周边情况便可。”
  云柳道:“大人是要问京畿周边叛乱情况吗?”
  沈溪点头:“能说的都说来听听,我想知道更多京城内外的消息。”
  云柳恭谨回答:“进入冬月后,直隶一带响马都往河南和山东等地转移了,主要因为在大人安排下,朝廷已开始调集大军围剿,河南和山东等地驻军不是很多,乱军腾挪的空间也大许多,虽然京营兵马已南下,但预计彻底平息贼乱尚需时日……”
  沈溪想了下,大概明白京城局势。
  虽然此番不是历史上刘六、刘七起义,但性质差不多,都是在朝廷马政弊端和外戚贪赃枉法强买强卖事件逼迫下,再加上地方灾情造成百姓田土减产食不果腹,只能聚集起来反抗官府,历史上的叛乱朱厚照调动了西北边军进行平叛,概因朝廷在京畿周边人马不足。
  就算沈溪曾从地方轮调大批人马换防京师,但在刘瑾执政后期,已把这部分人马分化瓦解,部分跟着王守仁去了宣府,另一部分则随杨一清去西北平安化王叛乱,更多的则是被遣散回乡。
  沈溪和杨一清领军回京师后不久,人马迅速被朝廷遣返,这也是谢迁对抗沈溪军事高压政策的一个缩影。
  沈溪问道:“南方如今可还太平?”
  云柳迟疑了一下才回道:“未曾听闻南方有民乱发生,或许有小规模乱情,但地方官府并未上报朝廷。”
  沈溪道:“如果地方有乱情上报,我也就不用问你了,直接问兵部便可,你还是留意一下西南地方的情况,我主政湖广时,西南民乱未彻底平息,这几年川黔之地接连有灾情和乱事上报,反而是正德二年未上报,就怕地方官为自己政绩刻意隐瞒不报。”
  “是。”云柳行礼。
  沈溪打了个呵欠,道:“这些日子养伤,人变得有些懒散了,很多事未能及时处置……之前让你筹措军饷,结果如何了?”
  云柳回道:“大人被刺伤后,一直未能跟地方商贾见面,卑职无法代替大人下达命令,倒是有部分商贾借助朝廷的力量,反对大人您的纳捐政策,而背后似乎是内阁和户部衙门为他们撑腰。”
  沈溪板着脸问道:“谁?”
  云柳低下头:“应该是首辅谢阁老和户部杨尚书暗中知会京师周边商贾,表示未来数年内不会加赋。”
  沈溪叹道:“没想到我为朝廷公义负伤,在家养病时,某些自诩清明公正之人,却阻挠我筹措军资,背后捅刀子……”
  云柳恭谨地道:“不过很多商贾还处于观望状态,期待与大人会面。过去这段日子,周老三未再跟卑职联络,卑职之前试图找他办事,却被人推诿说他不在京城。”
  沈溪笑了笑道:“一般商贾可以借助朝廷的力量跟我对抗,周胖子有资格吗?他不过是个地痞而已,要对付他,不是什么难事……回头好好找找,如果还是找不到,年底前把他的几个分舵给端了,看他是否主动来见我!”
  “是,大人!”
  云柳似乎从一开始就对周胖子有极大的敌意,如今有了沈溪的命令,只要周胖子敢背叛,她有十足的把握将周胖子的势力给连根拔除。
  沈溪道:“年底前,务必把筹措军费的事情落实,这几天我不会回兵部衙门坐班,私下里我准备见一见京师各商会代表,跟他们说清楚,如果不来见的,以后就是我的敌人,不会有任何商议余地,让他们自行选择站边……如果户部的人出面阻挠,你不予理会,只管把我的话原原本本告之便可!”
  “那大人几时见他们?又在何处?”云柳问道。
  沈溪想了下,道:“记得京城有福建商会会馆,这几年虽然福建商会势弱,但好歹也是汀州商会延伸,就定在那儿吧,本官也想去见一些故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9/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