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16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3/2679

  如此一来,谁都不想给刘瑾提建议,都想让别人说话,以免触霉头。
  不过张彩对刘瑾很忠心,还是开口道:“沈之厚回朝对公公最大的影响,应该是面圣后胡说八道,尤其是涉及安化王谋逆之事……若能阻止他回朝见到陛下,顺带让安化王早些伏诛的话,或能免除后患!”
  刘瑾望着张彩,似乎很欣赏这番话,道:“继续说。”
  张彩分析道:“沈之厚回朝,陛下必然会赐见,问及西北叛乱详情,若被陛下知道如今鞑靼并无犯境,对公公的声望怕也有一定影响……所以,最好不要让沈之厚跟陛下相见!”
  “嘶……!”
  刘瑾咬了咬牙,嘴里发出的声音极为刺耳。
  他现在是一个谎言接着一个谎言,把朝事当故事一样跟朱厚照讲,换作以前皇帝对他绝对信任,没有任何问题。
  但随着时间推移,朱厚照对他说话做事都产生一定怀疑,到现在刘瑾发现必须要用更多谎言才能把以前的谎言兜住。
  最让人担心的,莫过于有人把这些谎言戳破,一般人不敢在朱厚照面前说三道四,就算有心去说的,也没机会面圣,但沈溪就不同了。
  朱厚照跟沈溪的关系本来就很好,再加上沈溪这次去宁夏平叛凯旋而归,朱厚照得仰仗沈溪在未来一年辅助他平定草原,必然会接见并询问其在地方时的情况。
  再者,沈溪跟刘瑾关系势成水火,有很大可能会趁机在皇帝面前诋毁……
  刘瑾想了下,现在要收买沈溪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且以沈溪一贯的态度,这么做没有任何意义,当即问道:“那该怎么办?”
  张彩肯定地道:“除非沈之厚不能回京,否则此局难解。”
  “呵呵!”
  刘瑾苦笑不已,“即便下令让沈之厚回宣府,但也必须要有陛下准允才可,或者是……假传陛下御旨……这背后的事情太过麻烦,手尾不好处理……若沈之厚坚持回朝,事情会更麻烦……”
  张彩不回答,显然他不看好沈溪回朝后发生的事情。
  张文冕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再次站出来发言:“公公其实不必担心,只要沈之厚回朝时,以一些事进行威胁,让他不敢胡乱说话,就算他能面圣也无济于事……公公只要时刻盯着他,他敢当着公公的面向陛下告状吗?”
  “对!”
  刘宇和曹元在旁帮腔。
  刘瑾深深地吸了口气,道:“一定要想办法让沈之厚无法回朝,若实在拦不住,就让他知道咱家的手段,他的妻儿老小可在京师,看他怎么造次!”
  ……
  ……
  刘瑾为避免沈溪回朝对他造成太大影响,安排了种种应对措施。
  随着时间推移,沈溪距离京城愈发接近,刘瑾把能做的事情基本上都做完了。
  这会儿刘瑾最怕的,还是沈溪回朝后跟朱厚照检举西北地方鞑靼人犯境之事纯属虚报,刘瑾眼见朱厚照对沈溪回朝态度坚定,他只能棋先一着,到皇帝跟前告知西北狄夷犯境已基本结束。
  这天他到乾清宫,把事情大致说了一遍,朱厚照听完后将信将疑,问道:“刘公公,朕没记错的话,之前西北局势好像一直很紧张,地方告急的奏疏多达几十份,怎么短短几天时间,鞑子就撤兵了呢?”
  刘瑾道:“回陛下的话,不是几日,而是月余……”
  朱厚照冷声道:“不需要你来纠正朕字眼,现在朕问你问题,这场战事不会从一开始就是你杜撰的吧?”
  “老奴哪里敢胡说八道?”
  刘瑾赶紧为自己辩解,“陛下,这件事您可以去查,绝对不是老奴编造,司礼监那边边疆告急的奏疏装了一大箱子,全都有案可考……或许鞑靼人只是趁着我大明内乱,想看看是否有机可趁,但见我大明戒备森严,才会在短时间内撤兵!”
  朱厚照微微颔首:“算了,既然鞑子撤兵,朕不跟你一般计较,这件事具体情况回头朕自然会调查清楚,或许是因为沈尚书坐镇宁夏镇,将鞑子给吓跑了吧!”
  尽管刘瑾不想承认沈溪的能力,但这会儿朱厚照对他产生怀疑,只能顺着皇帝的话说下去:
  “是啊,有沈尚书在,鞑子不敢轻举妄动,之前老奴也觉得鞑靼犯境有些不可思议,现在看来,或许是上次他们的使节团在京城没有得到很好接待,怏怏不乐离去,所以想警告一下大明,以显示他们的存在!”
  朱厚照没好气地道:“就你的道理多,朕之前让你传召沈尚书回朝,进行的怎么样了?”
  刘瑾道:“老奴一切都按照陛下的吩咐行事,已将诏书传到西北,相信沈尚书会在短时间内回朝……老奴之前得到消息,沈尚书已在路上了!”
  “嗯,这就好。”
  朱厚照对此很满意,点头道,“你总算做了一件让朕觉得称心的事情,以后做事勤快一点,少打那些歪算盘,朕让沈尚书回来执领兵部,也是为了让鞑子彻底臣服,平草原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是,是,陛下高瞻远瞩,老奴望尘莫及!”刘瑾忙不迭奉承。
  朱厚照一摆手:“没别的事情,你先退下吧,朕要去休息了。哦对了,朕最近手头有些紧,记得多送一些银子到宫里来……”
  刘瑾心想,你这昏君得多能花钱啊?前不久才送了十几万两银子入宫,怎么才不过三四个月,银子就花干净了?
  他却不知,此时朱厚照在宫市玩得热火朝天,赏赐给得频繁,以至于手头银子又开始紧张了,只能伸手跟刘瑾要。
  不管怎么说,刘瑾从皇宫里出来后,总算松了口大气。
  “虚报西北狄夷犯境之事,已暂告一段落,就算沈之厚回朝检举,咱家也可说是地方上奏报,且你沈之厚人在宁夏,怎知晓其余各地是否有鞑靼人犯境?看你沈之厚能对此做什么文章!”
  刘瑾喃喃自语间,很是着恼,不但是因为沈溪即将回朝,更因为现在朱厚照跟他的关系逐渐疏远,对他的怀疑日益加深。
  就在刘瑾准备打道回府时,焦芳跟谢迁迎面而来,二人正小声交谈,看他们说话亲密无间的模样,刘瑾心里便来气,嘴上嘀咕:“没让姓焦的参与商议事情,看来做对了!”
  “这不是刘公公么?”
  焦芳见到刘瑾,非常客气的,连忙上前行礼。
  谢迁则完全当刘瑾是空气,莫说行礼,连招呼都不打。
  刘瑾冷笑不已:“咱家有要紧事办理,就不跟二位大人闲话了,要是有公务,只管去司礼监留下奏疏!”
  说完,刘瑾拂袖扬长而去,让热脸碰到冷屁股的焦芳非常尴尬。
  谢迁早就适应刘瑾的傲慢无礼,板着脸道:“沈之厚就快回来了,看此獠能嚣张跋扈到几时!”
第一九四六章
横征暴敛
  沈溪回朝的路走得异常顺利。
  沿途莫说是鞑靼人了,就连普通匪盗也都躲得远远的,沈溪所率可是宣府边军精锐,知道这路人马在宁夏平叛中因迟到而铩羽,全都憋着一股气,没有人敢触这路人马的霉头。
  沈溪本来计划最迟于十月上旬到京城,但由于秋高气爽,官道干燥平坦,沿途官府后勤补给保障得力,行军速度异乎寻常的快,基本可以保证提前抵达京师。关于军功奏请,沈溪已先一步以奏本形式呈送朝廷,让朱厚照做到大致心里有数。
  至于朱厚照能否看到奏本另当别论,不过沈溪在奏本中根本没提刘瑾任何事情,这样就算刘瑾看到也不会太担心,最终的对决要等他回到京城后再展开,沈溪暗中催促滞留京师的马九把一些事项完成。
  九月二十二,大军抵达紫荆关,此后差不多三五天就可结束行程,而朝廷派来的使节已到紫荆关内,等待跟沈溪会面。
  这次朝廷派来的使节,是正遭到刘瑾迫害的王守仁。
  此时王守仁挂南京刑部郎中职,等于是说,曾经巡抚一方的王守仁,这次跟沈溪见面后,就要往南京赴任。
  沈溪跟王守仁关系良好,二人在紫荆关驿站内相见,王守仁把刘瑾的意思说明:
  “……刘公公之意,让沈尚书您往宣府,不回京师,但他明显是假传圣旨,所以在下不会拿他所发御旨压沈尚书……”
  两人身份悬殊,作为下属的王守仁说话非常客气,沈溪则处处以礼相待,丝毫也不见傲慢无礼。
  刘瑾或许正是看出沈溪跟王守仁良好的关系,才让王守仁来履行差事。
  沈溪明白,如果自己不按照刘瑾所说去宣府,王守仁就可能要背负罪名,但若遵守的话,等于说让刘瑾的阴谋得逞。
  这是个进退不得的局,就看他对王守仁到底有几分情义。
  沈溪道:“伯安兄这么说,让在下好生为难……刘瑾假传圣旨并非一次两次,据说这次宁夏地方叛乱,他一直隐瞒陛下,以至于到现在陛下对于叛军所打旗号都不了解,他更是虚报鞑靼兵马犯境,迫使在下留在西北……”
  王守仁叹道:“真乃国贼也!”
  “呵呵!”沈溪没想到王守仁对刘瑾的评价如此直白,摇头苦笑道,“就算天下人都知晓又如何?刘瑾如今在朝可说呼风唤雨,我若继续回京,可能会对伯安兄的仕途造成影响……”
  王守仁摇了摇头,道:“在下跟家父商议过,准备辞官不做……早两年我就已经是兵部郎中,到宣府领兵建立功勋返京,未得寸进不说,现在还要被贬斥到南京任刑部郎中,实在是对我人格的巨大侮辱……阉党当道,这官不做也罢!”
  有了王守仁这话,沈溪顿时感觉自己背负的包袱轻了许多。
  刘瑾就算如何设计陷害,对于王守仁辞官,他却奈何不得。
  到底王守仁在年轻一代官员中声名卓著,在领兵对鞑靼之战中立下大功,长时间代天巡守宣大地区,回朝后有功不赏也就罢了,遭到降职主动辞官还要紧追着不放,那就说不过去了。
  另外,王守仁的父亲王华门生故旧众多,刘瑾再怎么浑也知道拿下一个王守仁,会引起朝中文官的强烈反弹,得不偿失。
  沈溪问道:“那以伯安兄之意,我继续回朝?”
  “嗯!”
  王守仁点了点头,道,“最好将安化王谋逆之事,详细告知陛下,促使刘贼伏诛!”
  王守仁表达了他的想法,沈溪跟着点头,他没有给王守仁更多的承诺,许多事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二人闲话一会儿后,沈溪让王守仁回去休息,这边王守仁刚走,张永急匆匆而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3/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