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14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9/2679

  朱厚照再度发怒:“鞑子跑了,这算什么狗屁好消息?朕要的是大捷!大捷懂吗?前一次大捷就在地方官员糊弄朕,要是这次再不能取得一点像样的成绩,让朕怎么面对天下黎民百姓……”
  说到这里,朱厚照发现自己说多了。
  关于之前虚报军功之事,虽然朝中根本不算秘密,但明面上,毕竟没人捅破窗户纸,朱厚照只是在跟沈溪和刘瑾交谈时,才将这件事挑明。
  “算了!”
  朱厚照摆摆手,道,“就知道问你们这些没用的东西得不到答案,朕回头找沈尚书问话,你给安排一下……不过今日怕是不行,朕还要看戏,明天吧,趁朕休息前,见面的地点别在豹房,有些不体面,就在乾清宫,朕明天上午早些回宫,你记得提醒朕!”
  张苑暗暗叫苦,朱厚照让他提醒,不但要提醒询问钱宁关于钟夫人之事,来日一清早还要叫朱厚照早些回宫,这意味着当晚他很可能留在豹房守夜,没机会跟钱氏团聚。
  不过张苑善于寻找机会,试探地问道:“陛下,关于见沈尚书之事,奴婢今日便去传报是否更好些?”
  “也行!”
  朱厚照打了个哈欠,精神萎靡不振,“那你不用陪朕出宫,去一趟兵部,或者是军事学堂,见到沈尚书后告诉他朕明天要接见,过问前线状况,让他做好准备,对了,朕最近没赏赐过沈家,让内库调拨五千两银子给沈家……”
  张苑一听就来气,皇帝出手阔绰,说赏赐就赏赐,一次居然给五千两,这数字让他听了一阵胆寒。
  要知道随着萧敬退隐,以及朱厚照与张太后之间出现尖锐矛盾,刘瑾四两拨千斤,主动让张皇后将内库掌管大权交到司礼监。如今刘瑾去了宣府,朱厚照点名让张苑负责内库,根据张苑所知,现在内库存银已经快支撑不住了。
  张苑痛心疾首地道:“陛下,赏有功之臣也不是这么个赏法啊!”
  朱厚照怒道:“怎么,朕的银子,自己不心疼,你倒替朕心疼不成?按照朕说的话去办!朕不跟你多废话了,朕要去豹房,见过沈尚书后记得回来跟朕通禀,若明日朕见不到沈尚书,唯你是问!”
  “是!是!”
  张苑唯唯诺诺,苦着脸应承下来。
第一八一二章
当家难
  目送朱厚照离开,张苑总算松了口气,准备出宫去见沈溪。
  “这位主子,永远也不知道他下一步想做什么,若他时不时想起一些旧事,非要把责任推到我头上,那该怎么办?我可要想个应对的办法!”
  张苑有些发愁,本来他应即刻去见沈溪,除了说及朱厚照翌日召见之事,还要跟沈溪说说三个儿子的事情。
  “我现在有权有势,不能再让三个孩子跟着沈家过苦日子……我要提拔他们,让他们可以世世代代享受荣光,这沈家可不仅仅只有五房那一脉可以光宗耀祖,我们二房照样有出息……嗯,回头便给五郎寻个世袭锦衣卫百户当当,看看日后能否升到千户……”
  有了权力,看到别的执事太监把自己义子一个个提拔起来,张苑跟着眼热。
  他觉得,自己的权力比那些太监大多了,凭什么不能眷顾自己的儿子?别的太监只能收义子,而他则有亲儿子,而且还有三个。
  不过三个儿子中,只有五郎沈永祺有一定本事,跟着沈溪做事,另外两个儿子目前都在宁化老家,估计没见过什么世面,一时间无法委以重任。
  想到要去见沈溪,张苑心里便有些激动,如今自己已成为宫内头号太监,再也不用低声下气跟沈溪说话了。
  不过想到朱厚照要赏赐沈溪,他觉得还是应该先去内库一趟,跟掌印太监李兴知会一声。
  李兴跟张苑关系匪浅,张苑得朱厚照旨意掌管内库,于是便提拔李兴,让李兴兼任内承运库这个皇宫中非常有油水的衙门的掌印太监,涉及宫内缎匹、金银、宝玉、齿角、羽毛的分配调动,均由李兴负责。
  张苑已不需要亲自做什么事,直接指派随侍去将李兴叫来。
  李兴见到张苑,好像儿子见到亲爹一样,上去便嘘寒问暖一番,笑道:“……张公公,您老有何事,要小的过来?”
  张苑趾高气扬:“陛下传下旨意,赏赐兵部沈尚书五千贯钱,你准备一下,咱家这就捎带过去!”
  李兴一听焉了,紧忙道:“您老可别开玩笑,如今内库空空如也,哪里能调度出五千贯来?这不是为难人吗?”
  “什么?”
  张苑一听火大了,心想,当初刘瑾在位时,别说五千贯,就算一万贯、两万贯,也都不在话下,怎么这会儿内库交到你李兴手里,连拿出五千贯都成问题?
  李兴为难道:“张公公勿动怒,小的不是搪塞你,今时不同往日,想那刘瑾当权时,皇宫内外都对他巴结有加,他所得银钱,并非他一人贪图享乐,多数填充进内库,供陛下平时花销,而现在由小的掌内承运库,发现库房早就空空如也……谁曾想陛下花销如此之大啊!”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张苑以前不知道当皇宫的家是什么滋味,以前这种事也轮不到他来管,现在才知道,既想内库银钱充盈,还要让朱厚照维持花天酒地的生活,这样一个难题不是他能应对的。
  张苑皱着眉头问道:“这才多久?将账目拿来看看,咱家想知道内库每月开销是多少!”
  李兴不敢耽搁,赶紧将账册拿给张苑,等张苑看到上面的内容,差点儿气吐血。
  李兴在旁解释:“……张公公,如今豹房开销全部由内库提供,还要维持宫内日常所需,以前宫中开销每年约为三十六万两,但现在光是豹房每日开销就有两三千两,一年下来,光是豹房这一边就要花销近百万,内库这边以前的存银,早就填进了豹房这个无底洞!”
  张苑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让他弄百万两银子回来,绝对不现实,而指望户部那边调拨给内库的银钱来养活豹房更非易事。
  张苑道:“这……这怎么可能,不过是个豹房,一天花费竟如此之大?以前内部不是还存有修缮宫殿的银钱吗?”
  张苑出自寒门,理解不了一天花费两三千两是怎样一个概念,在他看来,这是个非常离谱的数字,而豹房居然一天就要消耗如此巨资,让他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李兴解释:“工部钱款都用于修缮宫殿,专款专用,平时走的是广盈库账目,小的怎可能将这银子变到公公您面前?”
  张苑无比懊恼,心想:“怪不得刘瑾能得陛下欣赏,在他打理下,内府不但不捉襟见肘,还月月有节余,陛下有银钱打赏那些歌姬、舞姬和杂耍班子,甚至偶尔打赏功臣也都不会皱眉头,上次给沈家修缮屋舍的银子就足有一万两,现在轮到我来当家,如何能做到跟刘瑾一样?”
  之前张苑一直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比刘瑾更好,现在才知道,他跟刘瑾之间差距不小。
  不过随后他开始安慰自己:“刘瑾之所以能当好豹房的家,是因为他暗中贪墨,经手的银子,怕是每年都有三五百万两之巨,拿出一小部分填补豹房算得了什么?可惜现在我无法掌握朝政,以至于权力都回归那些文官手中……若我能替代刘瑾的话,岂非富可敌国?”
  李兴见张苑在那儿沉吟,不由着急地问道:“张公公,您还好吧?这五千两银子,您想好从何而来?”
  张苑瞪着李兴道:“此事需由你负责……你问咱家,咱家问谁去?你不是宫外人脉广吗?现在你就出宫去筹措银两,务必按照陛下吩咐,短时间内凑足五千贯钱,你别说你掌管内承运库后一文钱没贪,以前修皇陵,你赚了不少银子吧……”
  李兴见到张苑那凶恶的目光,有些发怵,打了个激灵,战战兢兢道:“小的……只能是尽力去做!”
  ……
  ……
  宫里的规矩是一层压一层。
  张苑把难题抛给李兴,而李兴这边也不会独自承担五千两银子的亏空。
  张苑走后,李兴马上召集自己手底下的人,嘴里嘟哝个不停:“张公公比刘公公抠门多了……当初我虽跟刘公公不合,但他不至于为难我,现在倒好,看似给了我一个肥得流油的差事,但其实是个掏空了底子的衙门,想让我倒贴?哪有这道理?不行不行,我一定要把这银子找补回来,即便凑不齐,我也绝对不自己出一文钱!”
  太监都爱财,在皇宫这样一个封闭的地方,作为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这些人没法留后,唯独只有钱财傍身才让他们有安全感。
  视财如命的人绝对不会拿自己的银子填补亏空,只有刘瑾比这些人开明和大度,懂得取舍之道。
  张苑从皇宫往外走,心里极为不爽,发愁豹房的开销问题。
  “这样下去可不行,姑且不说豹房每天花钱如流水,若陛下回头又想赏赐哪个人,我上哪儿弄银子去?到时候陛下提出要赏赐,我却说没银子,陛下脸面何存?若陛下丢脸,责罚下来我就得丢小命……事情棘手啊,稍微做得不好便有可能小命不保,最好是将掌管内库的权力交给他人!”
  这会儿张苑已开始打退堂鼓,不复之前权势独揽一身的气势。
  出宫门时,马车已备好,随侍太监和值守侍卫对张苑毕恭毕敬,但让张苑感到失望的是,这些人没有谁主动塞银子。
  上了马车,张苑琢磨开了。
  “若是我跟刘瑾一样,大肆贪墨银子,又当如何?拿到银子后,部分交给豹房用度,剩下的自己留着,养妻活儿,该有多好?但问题是到现在为止我依然没有进司礼监,无法掌握实权,朝中大臣不会听我的,更不会前来巴结。”
  “嗯,看来下一步我要争取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最起码……当上秉笔太监,这应该不难吧?”
  快到沈家门口时,张苑想明白一些事。
  “我有陛下撑腰,太后也视我为自己人,国舅更是当我是心腹赏赐有加,朝中还有沈溪这个能干的侄子,这次我正好到沈家拜访,何不跟他商议一下,由他向陛下提议,让我接管司礼监?”
  想到这里,张苑心里多了几分期冀,本来他准备趾高气扬去见沈溪,毕竟自己地位起来了,不用求着沈溪,儿子也不需沈溪提携,他自己就能让儿子获得权位。
  现在他想到沈溪能帮自己登上司礼监掌印太监之位,便想好好巴结一下深得皇帝信任的侄子,让自己可以获得梦寐以求的差事。
  “吁……”
  就在张苑胡思乱想时,马车停在了沈家门口。
  ……
  ……
  张苑来到沈府,原本准备耀武扬威一番。
  所有人都觉得沈明有已经死了,而且他在沈家名声一直不佳,现在他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飞黄腾达了,所以想“衣锦还乡”好好风光一把。
  沈溪当天天黑后回到府宅,刚进书房坐下,准备整理完公文后回内院,得知门口有宫里派来的使节。
  沈溪没想过是张苑前来,等他亲自迎出门口,见到正在抬头望着沈家门楣的张苑,心里稍微一沉。
  “张公公?”
  陪同沈溪出迎的是朱起和朱山,二人以前都没见过沈明有,并不认识。
  沈溪九岁时沈明有便失踪,而沈溪结识朱家老小,则是在十二岁参加乡试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9/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