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13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6/2679

  刘瑾喘了口气,正要找许进算账,才知道许进已经出了乾清宫,不过这会儿内阁首辅谢迁还没走,他心有余悸地看了谢迁一眼,暗道:“幸好姓谢的没落井下石,以陛下对他的信任,若他站出来说几句话,陛下指不定会如何决断……”
  刘宇等人见刘瑾神思不属,默不作声,不知他在考虑什么,刘宇试探地问道:“公公这是要回去歇息,还是往司礼监?”
  刘瑾顿时回过神来,尖着嗓子道:“咱家被宵小所谗,险些落罪在身,这件事绝不能就此善罢甘休……立即找人写奏本弹劾许进,咱家可不是那种好捏的软柿子!”
  当着乾清宫内文武大员的面,刘瑾便下令要反过来弹劾许进,显然是恼羞成怒,即刻就要罗织罪名进行报复。
  刘瑾这边做出指示,旁边马上有人帮腔,一致申讨许进,表示要联名弹劾。
  曾经是文官集团中坚的刘宇非常的积极主动,他很清楚,一旦许进从吏部尚书上退下来,按照惯例,进补吏部尚书的人基本是他。
  况且,六部尚书中当前跟刘瑾关系最好的就是他刘宇,之前刘瑾的亲信孙聪已经跟他打过招呼,有意让他替代许进为吏部尚书,在今日之事后,他相信许进退下来基本已是板上钉钉之事,他进为吏部尚书指日可待。
  ……
  ……
  离开乾清宫,谢迁到文渊阁转了一圈,向焦芳和王鏊交待完公务,便打道回府。
  他知道许进碰壁后定然会来找自己说事,于是催促马夫快一点儿,准备回府后便闭门谢客,可是当他人到谢府门前时,乘坐马车赶来的许进早已等候在那儿了。
  谢迁下得马车,望着怒目相向的许进,老脸横皱,一摆手道:“事既不成,汝来见我作何?”说完,径直往院内走去。
  许进跟上来,与他并肩而行:“今日事后,我便要从吏部退下来了,日后谁来跟刘贼相斗?”
  谢迁轻哼一声,道:“既知以卵击石,何必当初?你若在朝,尚能维护吏部清流,你这一走,吏部必然为奸党掌控,一心卖官鬻爵,朝中还有何人能阻挡?”
  “有。”
  许进一把将谢迁抓住,停下脚步,郑重地看着老友,道,“便是你谢于乔。”
  谢迁瞪着许进,而许进则满面凄凉回望,最后谢迁心中一阵酸楚,将目光侧向一边,带着遗憾道:“唉,早知与其相斗后果难料,你作何还要不顾后果地倾力一试,安生些不好吗?”
  许进苦笑不已:“你当我愿意?朝中早有风闻,刘贼欲除我而后快,暗中跟兵部尚书刘宇商议,以他来代我……你当我今日不弹劾他,就能安守吏部?只是今日事不成,大势去也……”
  “于乔,如今朝中要灭刘贼的人虽多,但你不出面,这些人必然会被刘贼一一剪除,等满朝充斥阉党,届时你可能安然自守?”
  谢迁甩开许进的手,继续往前,许进追在后面道:“于乔,你该明白如今阉党专权的恶果,朝中已乱象丛生,你怎么还想抽身事外?”
  谢迁道:“事既不成,你来讲理,有何意义?”
  许进跟着谢迁走进书房,仆人过来请示,谢迁怒道:“将房门关上,不得让人进来打扰。”
  二人来到书桌前,分宾主坐下。许进道:“于乔,我早想过了,如今你不肯跟刘贼相斗,却有人可以跟他势不两立。”
  “谁?”
  谢迁愣了一下,觉得许进有什么阴谋。
  许进嘴角浮现一抹厉笑,道:“之后我便上书天子,主动请辞,遂了刘宇那贼子之意……让他做吏部尚书又如何?不等刘贼出手,我自己请辞,免得留在朝中碍眼。不过兵部尚书之位,非沈之厚担当不可,索性陛下早就提出让他回朝为尚书,此事料想必成。”
  谢迁听到这话,抄起书桌上的笔杆就往坐在对面的许进身上戳。许进起身躲开,谢迁绕过书桌追上去继续戳,却被许进一把抓住他手上的笔杆子,夺过去丢到了地上。
  许进不顾情面,直言不讳:“于乔,你护犊我能理解,但别忘了陛下对沈之厚的信任,非他人能够取代。”
  “况且,沈之厚能在短短数年间有今日成绩,不是你谢于乔栽培得好,而是他有真本事,此人回朝至少能跟刘贼一斗,你便是阻碍也无用,上疏折子之前我便写好,待会儿就要入宫面圣,就算在陛下面前死谏,也不会罢休。”
  谢迁心里那叫一个气。
  对于许进上奏,他采取了隔岸观火的策略,没想到许进居然一早便算计他,让沈溪回朝担任兵部尚书,让沈溪牵头跟刘瑾相斗。
  谢迁气得直咳嗽,半晌后理顺气息说道:“你这是要坑沈溪小儿啊……他如今在三边领兵,碍着你了么?”
  许进扁扁嘴道:“正是你谢于乔碌碌无为,方才让刘贼得势,你一介首辅甘心为阉党之下,于心何安?我就是要让沈之厚回朝……于乔,我倒是想看看,若沈之厚回来,你是否还能像今日这般恬然自若。”
  “休想!”
  谢迁骂道,“好你个许季升,胆大妄为,行事无忌,以为我怕了你不成?沈溪小儿无论如何也不会回朝,老夫这就去奏请陛下……”
  马文升和刘健、李东阳等人从朝中退下来后,谢迁跟许进已经是朝中文臣翘楚,所有人都以二人马首是瞻。
  但现在二人为了斗刘瑾之事,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许进嚷嚷着离开谢府,表示绝不罢休。
  ……
  ……
  谢府书房。
  听闻吏部许尚书气着离去,徐夫人闻讯赶过来劝解:“老爷,您消消气,朝中究竟谁招惹你了,你要回家置气?许大人是老臣,跟您的关系一向不错啊……”
  谢迁骂道:“你一介妇人懂什么?许季升那个老匹夫居然要让沈溪小儿回朝担任兵部尚书!”
  徐夫人眼睛一亮,道:“老爷,这是好事啊!”
  谢迁没好气地喝斥:“屁的好事,如今阉党专权,老夫在朝中天天受阉党的气,就是想让沈溪小儿在西北过几天安生日子,若他回朝做了兵部尚书,阉党能轻易放过他?陛下对他信任至极,屡屡在朝议时问及西北军务,甚至暗中给沈家打赏,这些已足够阉党对他怀恨在心。”
  徐夫人再道:“老爷,您想多了,回朝当官有什么不好的?你都说了,陛下对沈大人信任有加,即便偶尔犯些错误料想也会原谅,若想保持好名声,大不了远离阉党便是……回朝任兵部尚书,沈大人便可留在京城生活,与君儿朝夕相处,这是多好的事情!?”
  “妇道人家,鼠目寸光,跟许季升一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跟姓刘的斗不成,非要牵累别人。”
  谢迁说着,急得团团转,“不行不行,老夫要入宫面圣,绝对不能让许季升先一步……哎呀不对,他这会儿入宫如何面圣?这厮究竟在打什么主意?”
  之前谢迁一直在气头上,没仔细考虑。
  等他冷静下来一琢磨,马上发现情况不对劲,许进刚惹怒了朱厚照和刘瑾,进宫面圣一定会被拒。
  但就算如此,谢迁觉得许进或许有什么鬼门道,能让沈溪出任兵部尚书。若刘宇从兵部卸任,似乎眼前兵部尚书的第一人选就是沈溪,再无他人。
第一七一二章
尘埃落定
  刘瑾弹劾许进之事,很快有了结果。
  许进发现无法拉刘瑾下马后,便主动请求乞老归田,奏本呈递到内阁,谢迁却死活不同意。
  按照许进的设想,他退下后在刘瑾推动下,兵部尚书刘宇必然会接任吏部尚书,而兵部尚书只能由沈溪回朝担当。
  三月十五,朱厚照召谢迁到乾清宫议事。
  这几天许进都没上朝,谢迁意识到,许进离朝之日为时不远,很多事情似乎已无法挽回。
  现在问题已不是许进是否离朝的问题,而是许进致仕后,谁来担任吏部尚书,如果是刘宇进为吏部尚书,谁来担任兵部尚书。
  谢迁抵达时,内阁大学士焦芳和王鏊都在,除此之外还有兵部尚书刘宇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戴义,除此之外尚有一个人,正是前几天才从南京提亲回来的英国公张懋。
  见到这几人,谢迁心中稍微安定一下,尤其见到张懋,他便知道自己跟刘瑾对立的态势不会那么强烈。
  刘瑾朝中最忌惮的几个人,除了谢迁外,就是许进、张氏外戚和张懋。
  刘瑾现在尚未有资格染指军队,张懋作为英国公一直掌握五军都督府,等于说掌控大明军权,张懋一向不喜欢参与朝政,而他为人正派,不会为刘瑾这样的阉党利用。
  谢迁到时,朱厚照显得有些不耐烦,埋怨道:“谢阁老似乎来迟了……”
  谢迁行礼:“开春后有很多事务处置,臣刚去了一趟刑部,问过开春后刑狱之事。”
  朱厚照点头,做开场白:“这次朕宣你们过来,是有两件事说,第一件事是关于朕大婚之事,英国公和王学士已从南方归来,提亲之事基本完成,大婚之期也该由礼部确定下来,呃……礼部没来人是吧?”
  刘瑾问道:“陛下,老奴这就找人去通传?”
  朱厚照一甩手:“算了算了,商议好后找人通知一声便可,不就定个日子吗?让高公公跟太后商议一下,再让钦天监选个良辰吉日便可。”
  说到这儿,朱厚照看着谢迁,道,“这第二件事,是关于吏部许尚书告老归田之事,朕已恩准,许尚书年近七旬,理应回乡颐养天年,免得在朝无事生非,今天参劾这个明天参劾那个,吏部是考核朝中官员之所,而不是用于纠罪,不然就代替都察院了……既然许尚书退下来,就该有人补上,今日是跟你们商议一下,谁来担任吏部尚书合适……”
  谢迁心里犯难了,琢磨道:“这种事如果在朝议时提出,尚有许多参考意见,但现在陛下是在私下里提出,面前就这么几个人,根本代表不了朝中大多数官员的想法。”
  他看了看刘瑾,再看看刘宇,现在似乎刘宇进补吏部尚书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朱厚照提出的这个问题看起来是让人商议,但本意却是要在场之人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已呼之欲出。
  张懋对于朝政一向不喜欢发表意见,站在旁边看热闹。
  刘瑾和戴义身为内监,就算现在有权有势,也不敢在这种问题上随意发话,刘宇也不能举荐自己,其实说来说去朱厚照就是问谢迁。
  谢迁不会举荐刘宇,因为他很清楚刘宇早已失去气节投靠阉党,近来劣迹斑斑,再加上之前许进提出过“刘宇为吏部尚书、沈溪为兵部尚书”之议,谢迁更不愿意这个设想成为现实,于是道:“回陛下,吏部左侍郎刘机在朝多年,其为翰苑出身,做事妥当有序,臣以为以其为吏部尚书较为稳妥。”
  谢迁不推刘宇,而举荐吏部左侍郎刘机,明显采取了与阉党拒不合作的态度。刘瑾闻言瞪了谢迁一眼,却不敢说话。
  朱厚照微微点头:“谢阁老说得有理,刘侍郎行事得体,之前吏部考核他出力较多,照理说吏部尚书退下来,让吏部左侍郎进补也可,不过最近几次吏部尚书更迭,都是以其余五部尚书增补的吧?”
  说此话时,朱厚照看着刘瑾。
  刘瑾不动声色,恭谨道:“回陛下,正是如此。”
  朱厚照道:“谢阁老,你举荐吏部刘侍郎,而朕觉得兵部刘尚书比较合适,你意下如何?”
  谢迁心里不爽,早就定下来的事情非要跟他商议一下,以体现皇帝有多重视大臣的意见,简直多此一举,当下冷声道:“若陛下早就决定,那老臣无异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6/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