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2679

  惠娘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沈溪,令沈溪突然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莫非惠娘真的看上我了?不会不会,她只是把我当成小外甥,或者是把我当成未来的女婿……
  沈溪胡思乱想着,显得神思不属。
  “怎么了,小郎,你感到为难吗?”惠娘诧异地看着沈溪。
  “没有,就是……我没有参照,怎么画啊?”
  沈溪并不想把自己小时候的模样留存下来,因为这时候正在长身体的他,只是个小屁孩,实在称不上英俊。他想让惠娘记住的,是他长大以后英俊潇洒的模样,而不是这副娃娃脸。
  惠娘笑道:“那边不是有铜镜吗?你对着画,画得不好也不打紧,只要是你画的,有你的大致的模样就行……姨感觉自己有些老了,就怕记性不好,久而久之不记得你长啥样了。”
  “姨,你很老吗?”
  沈溪有些无语。女人的岁数虽然是秘密,但沈溪早打听过了,惠娘而今不过二十四五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就算她经常在外走动,皮肤和容貌都保持得很好。只不过或许是缺少男人滋润的缘故,她的脸上难得见到笑容,也没有成熟女性特有的那股诱人风韵。
  惠娘笑了笑,没有再说话,把铜镜给沈溪搬了过来,让沈溪坐在椅子上,对着铜镜把他的模样画下来。
  沈溪看着镜子里那张脸,只恨岁月过得太慢。
  “姨,光有毛笔不行,我要画画,需要用到炭笔,我得回去拿。”沈溪灵机一动。
  “那你快去快回。”
  惠娘不疑有他,送沈溪出门。
  沈溪回去后,没有拿了笔马上回去,而是当场就作画。
  他的确是把自己的模样画出来,完全不用对照镜子,因为那模样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中……那是他前生的容貌,一个年轻的公子哥,换上身古装,手拿折扇,青衫而立,端的是风流倜傥英俊不凡。
  沈溪画得很快,完成后没有太多的修饰,马上拿着画去给惠娘看。
  惠娘拿着沈溪画好的画,哑然失笑:“小郎,你画的是自己吗?”
  “是啊。”
  沈溪笑道,“难道姨不觉得画上的我,跟我现在很像吗?等我长大后,应该就是这么一副模样……姨,你应该记住我最英俊时候的画像,而不是现在的我。”
  惠娘苦笑一下,但还是把画仔细收好,嘴里娇声骂了一句:“臭小子。”
  那一声轻唤,含着一股既嗔又羞的娇媚,听得沈溪骨头都快酥了。
第一八七章
陪太子读书
  正月二十九,也是丙辰年正月的最后一天,沈溪跟在沈明钧的身后,一起走出家门。因周氏怀孕不便远送,马车直接就停在家门口。
  临别,连一向有意保持跟沈明钧距离的惠娘和谢韵儿也出来相送。
  周氏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有什么事忘了告诉丈夫和儿子。
  沈明钧不善言辞,此时又面对他心目中的女神谢韵儿,令他更有些仓皇,甚至不敢抬头正眼去看周氏:“娘子,有我在,小郎不会有事的。你就等着好消息吧。”
  “走吧,走吧,路上一定要小心,到了记得让憨娃儿写封信回来。这娃子,从生下来就没离开过我……”
  临别之时,周氏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离别太过伤感,沈溪被这情绪带动,心里也有些堵得慌,但让他为此而黯然流泪那还不至于。
  连生离死别都看得很淡的他,对于短暂别离更不会挂在心里。
  但不管怎么说,在周氏面前他还是要表现出不舍的样子,让别人知道他是个纯孝的好孩子。
  等马车出了城,沈溪便将所有不快抛诸脑后。
  马车是从商会借来的,同行只有沈明钧父子。沈明钧在前面赶车,沈溪不用刻意闷在车厢里,直接坐在沈明钧身边,甩着腿看风景。
  初春的景致,虽然带着一股冬日的苍凉,但处处可见破而后立的勃勃生机,天气回暖,燕儿成群北还。沈溪偶尔在车辕上站起,扯起嗓子高声呐喊两句,颇有将军策马指点江山的豪气。
  沈明钧见到儿子这般兴奋,也不阻拦,只是不断提醒要沈溪小心些。
  福建之地的官道并不平整,山路崎岖,车马行得并不快,一路颠簸。父子二人沿途也不怎么休息,偶尔跳下车方便一下,连吃午饭的时候都是在马车上啃干粮,老爹和儿子轮流赶车,一副父慈子孝的场景。
  与到府城时遭遇山火,接连两天都惴惴不安不同,这次回宁化一路则很平顺。
  出发两天后,正月初二下午,马车就已经抵达了宁化县南城门。
  进城后,沈明钧先带沈溪去见李氏,自沈家在宁化县城里买了大宅子安家,沈溪还从没回来过。
  到了院子目前,一家老小都出来迎接,久别重逢,就算各房以前有所芥蒂,此时也都不去介怀。沈溪进府城一年多时间,个子长高了许多,而他身边那些同辈的兄弟姐妹,也都不再是以前的模样。
  李氏作为沈家之主,见到儿子和孙子回来非常开心,不过为了表示她对儿媳妇的关怀,她还是先询问了周氏怀孕的情况。
  沈明钧把府城的情形大致跟李氏说了,李氏笑意盈盈,说是中午请邻里过来做客。本着远亲不如近邻的原则,李氏在县城里安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跟周围的邻居打好关系。
  到中午沈家宴请之时,邻里来了一大堆,但都是男子,沈家这边则显得有些人丁单薄,除了李氏出席外,只有老三沈明堂和老五沈明钧两兄弟上了桌。
  老大沈明文这会儿还在后院的房间读书,为了让他一心一意,连县试前廪生可以大赚一笔的为应考童生具结保证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弊的收益也不要了。老二沈明有抛妻弃子至今未归,老四沈明新则一家留在乡下。
  大人吃饭,没孩子什么事,沈溪跟着家里的妇孺在后堂吃饭,也是满满当当围了两大桌。
  李氏不在,沈明文的夫人王氏就是一家主母,她对沈溪倒是挺热情,不断给沈溪夹菜,问东问西。
  “……七郎,你年岁这么小,知道科举是个什么玩意儿不?”
  王氏故意向沈溪卖弄,她觉得自己儿子十八岁才有资格考县试,而沈溪虚岁才十岁就要跟着凑热闹,心里不无介怀。但现在沈明钧夫妻对沈家的贡献最大,她不可能给人家坏脸色看。
  沈溪咧嘴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知道啊,就是考秀才,跟大伯一样。”
  王氏点了沈溪的额头一指,笑道:“哎呦,七郎,你还挺有志气的,要跟你大伯一样,那以后是不是还要考举人,当大官啊?”
  “是啊是啊。”
  沈溪继续卖弄他的天真。
  旁边二伯母钱氏脸色有些阴冷:“长大以后,别跟你二伯一样没良心才好。”
  沈溪马上不说话了,他可以跟王氏嬉皮笑脸地说上两句,但钱氏这边他可不好随便说什么。
  沈明有从头年六月陪沈明文去省城,一去就没了消息,钱氏虽然在沈家的待遇不变,可她还是对丈夫心怀怨恨,尤其是在得知丈夫曾经跟省城跟那些烟花女子有来往之后更是如此。
  沈明堂的夫人沈孙氏道:“不会的,七郎这么孝顺,料想日后对妻儿也不会很差……他不会没良心的!”
  这话说得有些不合时宜,钱氏冷冷瞪了妯娌一眼,继续吃饭。随便扒拉了几口,她站起了起来,冷声道:“二郎、三郎、五郎,回屋去了。”
  从前钱氏因为生的儿子多,在家里地位仅次于王氏,现在情况则有所不同,这两年老三和老四家里都添了丁,连老五沈明钧的夫人周氏都怀孕了。钱氏本来好吃懒做,现在她丈夫跑了,她在家里地位大不如前,再加上她三个儿子没一个有资格读书,她心里对沈家的恨正在逐渐积累。
  等钱氏领着她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离开饭桌回屋,王氏才白了沈孙氏一眼道:“弟妹啊,不是做大嫂的说你,知道她脾气不好,你就别乱说话……这不是跟家里人添堵吗?”
  王氏这里也有些欺负沈明堂和沈孙氏夫妻二人平日里老实巴交,其实这种事根本不埋怨沈孙氏,究其根源是沈明有离家在外长期不归。
  沈孙氏倒是虚心认错:“大嫂提醒的是,妹妹以后不会乱说话了。”
  因为钱氏的愤然离席,让这顿饭有些变味,沈溪趁机笑着问道:“大伯母,我大哥他人呢?”
  提到大郎沈永卓,王氏马上脸上涌现自豪和骄傲:“你大哥在东厢房里读书呢,连午饭都是专门给他送过去的……你大哥现在有出息,学堂里的先生说他的基础功掌握得很扎实,这次县试,我看你大哥一准能过。七郎,你要多跟你大哥学习,知道吗?”
  沈溪笑着点头:“好的。”
  王氏颇为得意,嘴上还是继续说着:“你年岁小,既然你在府城的先生觉得你能考县试,就先试试,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全当陪太子读书。”
  “这次考完试你别急着走,留下来吃你大哥的喜酒……嘻,忘了,你小孩子家家可不能喝酒,一会儿大伯母带你去见见你八弟。”
  沈溪没想到王氏这么热情,可能是因为她觉得儿子考县试一定能过,马上还能迎娶大户人家的千金,心里得意,就算平日里丈夫被关在后院不出门,她也不怎么在乎。
  而沈溪则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待遇跟以前有所不同,以前他是家里的“小郎”,而且沈明钧和周氏都没什么本事,所以大伯母总欺负母子俩。但这次回来,沈溪已经从“小郎”升级为“七郎”,就算王氏想讽刺沈溪两句,也要看在一家老小的大金主周氏面子上,给沈溪留点儿颜面。
  吃过饭,沈溪去见了三伯母沈孙氏去年生下的儿子,也就是沈溪的八弟,至于四伯家的九弟,因为留在乡下,沈溪一时见不着。
  ……
  ……
  沈溪回来的头两天,都没机会见到沈永卓。
  王氏似乎是沈溪把儿子“带坏”,连沈溪借口学问上有不懂的地方去问沈永卓,她都不允许这对兄弟相见。
  倒是在学塾读书的沈元,沈溪每天都能见到。
  六郎沈元年长沈溪一岁,他在苏云钟的学塾本来学习一直排在沈溪之后,但现如今在同龄的学生当中属于佼佼者。
  沈家在县城落户,沈元现在已经不再住校,但因他的父母留在桃花村照顾祖业,他身边没有至亲之人,所以显得形单影只。见到沈溪,他好像见到久别重逢的玩伴,一直拉着沈溪问东问西。
  沈溪能觉察出,沈元虽然为人孤僻,平日里话语很少,但他内心也有一股热情,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向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26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