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8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9/1395

  “随着西线库兰达格山战役的结束,三个空军团至少可以划拨两个给我们,再加上我们布置于穆伊纳克和昆格勒的一个空军团,对付努库斯的苏军足够了。”李金龙方面军参谋长巫宪伟中将自信地说道。
  “根据我们侦查,努库斯之敌多次攻击河口森林地区,每次都损兵折将,现在整个乌兹别克兵团只剩下不满员的六个师,加上民兵,总兵力不到十五万人,我军拥有全方位的优势,决心下得越早越好。”
  叶成方面军直属警卫军军长齐修平说道。
  罗毅、彭万钧、李跃武、梁振宇、廖民林、孙德胜、周鼎城等将领七嘴八舌,纷纷表达了对拿下努库斯的必胜信心。
  叶成和李金龙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下,终于下定了攻坚的决心。
  中亚时间下午一点,安家军两个方面军共计六个军,外加两个直属警卫军,按照计划,开始向努库斯进逼。
  首先,孙德胜第八集团军与彭万钧第一坦克军相互配合,以无可阻挡之势,向阿姆河西岸的塔希阿塔什地区发动了凶狠的攻势,在飞机、大炮及步坦协同下,整个城镇几乎被夷为平地。
  少数幸存的苏军,不得不退过阿姆河,汇聚到东岸努库斯主城继续坚守。苏军在撤退前,炸毁了铁路和公路大桥,但此时阿姆河上,早已搭建了数十座浮桥,根本无法阻挡安家军左右来回作战。
  一小时后,努库斯城北八公里的克拉科镇的一座清真寺顶部,也升起了安家军的飞狐战旗。
  第三坦克军曾长庚第七坦克旅在击退了两个苏军防守的民兵团之后,大摇大摆地冲进了小镇,当然如果说击败有点儿不太公平,因为他们只是用坦克炮轰了几炮,用机枪打了几梭子子弹,苏联民兵就一哄而散,丢弃了手中的武器,脱下穿在身上的军服,然后开始逃窜,随后这座努库斯北面极为重要的小镇,就此落入了安家军的掌控。
  努库斯西南方,另一座叫做丘拉塔的小镇,也在安家军迅如惊雷的攻击下失守,仅仅只用了三个小时,苏军便被压缩到方圆不到十五平方公里的努库斯城及周边地区。
  安家军几乎没有任何休息的意思,立即就投入到对城市的攻坚中。
  集中两个方面军共计一千门大炮,外加两百余门火箭炮,这样强大的炮火打击可不是开玩笑的,硕大的炮弹带着死亡的气息,不停地落在市区内,灰色的烟云在房顶和许多教堂的钟楼上翻腾,街道上死一般的寂静。
  每当炮击间断时,街道和广场上的军事活动顿时繁忙起来,苏军满载着弹药的卡车和装着生活用品的马车匆忙驶往前线,而迎面而来的却是长长的救护车队。大炮和机枪都进入了街角的阵地,主要的街道上地域都挖掘了堑壕,并且布设了地雷。
  种种迹象表明,苏军毫无妥协之意,准备与努库斯城共存亡。
  在努库斯城的外围阵地,顽强的苏军仍然在咬牙战斗,并且开始集中兵力进行突围。
  苏军把突围的重点,放在了河口森林南端的哈尔卡巴德,由于坚守在河口森林一线的部队随着整体队形,向努库斯不断向前挤压,战线与战线之间不可避免出现疏漏,苏军指挥官认为那里是可以利用的地方。按照设想,只要逃进河口森林,稍微休息一下,就可以横穿克孜勒库姆沙漠,由艾达尔库尔湖返回塔什干,与那里的守军汇合。
  苏军集中了四个师的兵力,疯狂地向安家军的阵地冲了过去,一瞬间,哈尔卡巴德成为了整个包围圈的危机中心,苏联人如同疯子一样向着安家军的阵地疯狂地压了过来。
  安家军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开始咆哮,布置于阵地后方的火炮也拼命地发射着炮弹,希望能够抵挡住对方的攻势,但是一批敌人倒在阵地前,更多的苏联人又冲了上来,从一开始的步兵班到后来的步兵连、步兵营,甚至是整团的大规模骑兵的冲击。
  炮兵、轻型坦克和装甲列车,苏军乌兹别克兵团隐藏下来的好东西纷纷亮相,他们越过倒下的同伴的尸体,红着眼睛,呐喊着继续冲击。
  这种类似自杀式的冲击,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搞得负责防守的第七集团军周振芳第十九摩步师的官兵精神都快崩溃了。
  这种机械的、大规模的残酷屠杀,让所有人都感觉极度不适应,阵地上到处都弥漫着硝烟和尸臭混合的味道,不过在空军铺天盖地的轰炸机和强击机帮助下,阵地最终还是守住了。当夜幕降临时,三个坦克旅到达了战场东北部,面对安家军坦克部队的优势兵力的无情绞杀,苏军的攻击部队立刻作鸟兽散。
  至此,苏军在努库斯包围圈东北方最大的抵抗就此崩溃了。
  当天夜里,安家军连夜发起攻击,枪炮声响了一夜。在坦克、装甲车及火箭筒的配合下,安家军可谓所向披靡,苏军原本希望利用巷战拖延时间的企图彻底落空。安家军的攻坚战术很简单,利用坦克和装甲车打头阵,利用火箭筒拆墙,再利用狙击手的精准射击,一步步把苏军的抵抗碾平。
  五月七日晨,枪炮声渐渐停止,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着死尸遍地的努库斯城,叶成和李金龙率领方面军将校视察了依旧燃烧着大火,冒着滚滚浓烟的城市。
  在各种武器和装备之间,横七竖八地躺着人和马的尸体,其中一辆修理车,上面装有电动车床和钻床等机械,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装满医疗器械的救护车翻到在地,手术刀和止血钳丢得到处都是。
  重型高炮、加农炮、榴弹炮、反坦克炮、装甲汽车、卡车、轿车和战车,随处可见,一部分陷在了被大口径榴弹炸开的深坑里,一部分撞进了附近街道的房屋中,有的则被炮弹炸开的气流掀翻,躺进了残垣断壁之间,摆出各种奇怪的姿势。
  苏联人的尸体,布满了整个城市,许多在熊熊大火中已经烧得不成人形,样子十分的恐怖。
  上午十点,与昨日发出贺电几乎同一时刻,安毅在南华首都新京,向叶、李方面军下达了嘉奖命令,同时给出了下一步行动计划:收拾完战场后,两军立即乘坐火车南下(1937年,苏联已修通努库斯至撒尔马罕的铁路),攻占兵力极为空虚的那沃伊、布哈拉等城,进占撒尔马罕,彻底关上苏军西撤的道路。
第1568章
惊人的宝藏
  小南海安园书房里,安毅和欧耀庭在檀木茶几前相对而坐,一旁的红泥火炉上,青蓝色的火苗无声闪动着。
  欧楚儿和冯洁云一个摆弄着茶具,一个扇着火炉,随着“咕嘟”“咕嘟”的翻花冒泡的声音响起,欧楚儿凑近看了看茶色,笑着向冯洁云点了点头,随后便将雨过天晴的钧瓷茶壶提起,凝神静气地在安毅和欧耀庭面前的茶盏一点,碧绿的茶水缓缓而下,在盏边激起白色碎末,一圈圈荡漾开来。
  安毅和欧耀庭相视微微一笑,举起茶盏,先闻茶香,再辨茶色,嘴凑在盏边吹了一会儿,待茶水稍凉,方一倾而尽。
  惬意地放下茶盏,安毅轻声问道:“爸,既然你决定要把集团总部搬到南华来,那什么不把总部设置在条件优越的新京,又或者是商贸发达的西贡,而非要设到磅逊湾去呢?那里虽然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但现在不过是一个还未开发的小渔村,把总部设置在这样的地方,条件也太艰苦了吧!”
  欧耀庭轻轻地把弄着茶盏,摇摇头:“临来南华的船上,我便开始了解南华发展的大致情况,昨晚到了这儿,我又到治政堂的资料馆查阅了几个小时,我发现一个严峻的问题:现在南华的经济发展太不平衡了,主要的工业基地都集中在红河平原周边地区,南部的湄公河平原除了西贡外,其余地方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工厂企业来。”
  “尤其是天南省,湄公河及其支流洞里萨河贯穿全境,物产丰饶,稻谷可做到一年三熟,但那里不仅没有任何工业的影子,甚至连商业也极度落后,出产的东西大多顺湄公河南下到西贡,或者干脆通过边贸走泰国出口。但是,该地区并不是没有优良的出海口,南部的磅逊湾发展条件极为优越,但由于被热带丛林围绕,一直得不到有效开发。”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在这世界上总得给后世留下点儿什么,现在南华四千一百万人口中,华人占到了二千六百万,比例已经超过一半,这儿实际上已经是中华民族的土地了,与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创业,让别人的政府赚取咱们的税收,还不如让自己人获利。因此,我想把印度的产业,全部迁移来南华,重点发展天南省和五江省。而我的远期目标,便是凭借欧氏财团之力,把磅逊湾及周边地区开发出来,以后有人指着繁华的港口和都市,指着那鳞次栉比的高楼,说一句:看,这些都是欧耀庭先生最新进行开发,才有了这儿的一切的。若是临死前能够做到这一步,我就心满意足了。”
  一旁的欧楚儿跺了跺脚,娇嗔道:“爸,干嘛这么说?你现在还没满五十岁,有的是时间完成你的梦想。仅仅一个磅逊湾就满足了吗?现在蒙古、中亚地区,还有大把的地方等着我们去开发,我就怕到时候你随处听到这样的褒扬,耳朵都会起茧子了。”
  欧耀庭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指着欧楚儿道:“你啊,就会找好听的哄我开心。不过若真是有那么一天,我真是死而无憾了。”
  欧楚儿皱着眉头:“爸,看你,又来了,什么死啊死的,太不吉利了……”
  欧耀庭举起双手:“好好好,我不说了,还是听听小毅的看法吧。”
  “爸,并不是我们不发展南部的经济,而是条件不允许!”
  安毅仔细解释道:“南华的经济之所以发展不平衡,完全是受当前的实际情况制约:红河省有着便捷的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距离我们的滇南最近,又有铁路与叙府相连,兼之充沛的能源和矿产供应,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现在德国人拿他们暂时消化不了的钱,用在了我们的基础建设上,想把我们拉上德意轴心,德国人斥资兴建的清化到顺化、新京到太原的铁路,已经完成了大半,顺化到西贡的铁路也已经开始进行勘测,但由于长山山脉阻隔南北,起码得两年时间才能把南方和北方用铁路连接起来。我们的计划是等铁路修通后,才开始大举建设南方,而在此之前,主要是进行城镇建设,沟通电力、通讯和运输,以大力推动并发展农业生产为主,如今兵荒马乱的,有了粮食,心中才不慌嘛。”
  冯洁云补充道:“是的,南方的发展受到的制约很大。南方平原地区,几乎没有能源和矿产资源,完全靠北方进行补充。南华海岸线漫长,虽然说走海路也很方便快捷,运输价格远比铁路公路便宜,但是这是以拥有海防为基础的。现在我们南华海军刚刚建立不久,还无法做到完全保卫我们的领海安全,一旦遭到封锁,海运必然中断。若是不顾实际情况在南方匆匆上马工业项目,一旦别人卡住脖子,就麻烦了!其实刚开始时我也不知道这些,写作采风的时候到了南部的农村,不明白为什么南北差距这么大,不过最近协助青姐办报,同时还负责我们的出版发行集团的建设工作,对实事多少也有所了解,明白了毅哥的苦衷。”
  “是啊,你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欧耀庭释然地点了点头:“所以这次我们也学德国人,先修路,我们先修通磅逊港到西贡和金边的铁路,随后再修通金边到西贡,金边到万象、琅勃拉邦和安心城的铁路,将整个南华构成一个大的铁路环形体系。”
  “等构筑国家铁路交通网络后,我们还要修通县与县之间,市与市之间的铁路,这样以后南华各地的物资,就可以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地,减少物流成本,极大地刺激商业的发展。”
  “正因为有这方面的需求,此前我特意在西欧各国招收了铁路方面的专业人才,购买了大量施工器械,准备组建铁路工程公司……对了,小毅,你是不是和蒋委员长达成了秘密移民迁移协定?”
  安毅知道欧氏集团的情报系统,和总参情报部门是挂钩的,欧耀庭知道这些也不奇怪,当即回答:“是的,现在两湖及江浙等地土地兼并情况异常严重,可是由于牵涉到许多国民党元老,根本无法制止兼并潮。大公子蒋经国在江西搞土地改革,触及了大地主的利益,结果国民党内部口诛笔伐,群起征讨,差点儿下不来台,蒋委员长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想出这个点子,把乡村里的失地农民全部迁移到南华,以通过减少失地人员,减少劳动力的方式,来刺激地主把许多无法耕种的土地,卖给国家,再由国家来调剂分配,这一招就叫做釜底抽薪。现在南华的发展急需劳力,而且我们需要引进华人来改善南华的人口比例,未来蒙古和中亚也需要大量华人去补充,所以就秘密签订了相关协议。”
  欧楚儿一边听自己的父亲和丈夫谈话,一边给他们身前的茶盏里斟满茶,茶香溢出,顿时把书房填充得满满的。
  欧耀庭深深地嗅了一口,清香充斥胸臆,只觉神清气爽。他转过头,看向钧瓷茶壶,笑着问道:“楚儿,这是什么茶?茶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是不是特意从杭州买来的西湖龙井啊?”
  “爸,这茶是上个月清明前三天从红河省太原市河江和宣光两县的茶园里采摘的,由炒茶大师炒制加工,我请小毅哥品尝时他就说很像西湖龙井,没想到爸也会猜错。”欧楚儿眼睛笑眯成一条缝,转头向冯洁云道:“怎么样,你输了吧?”
  “我以为爸爸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品尝的名茶不知多少,肯定不会在这上面栽跟头,没想到我会猜错!”冯洁云笑着摇摇头:“姐姐,看来你的眼光不错,这茶品质这么好,肯定可以卖出大价钱。这下既可以解决茶农的生计问题,我们也有了优质茶叶的茶源,估计这一行可以做大做强,做成一个良好的产业链。”
  看到欧耀庭有些迷惑的眼光,冯洁云解释道:“姐姐到太原组建央行太原分行时,觉得那里的茶叶很好喝,经过打听才知道,太原周边市县种植茶叶的历史悠久,但产出的茶叶由于没有进行包装和推广,售价很低,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但由于各县都是山地,无法种植粮食作物,只能勉强维持下去,许多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一家人只有一身出门的衣服,让人看了心酸。楚儿姐立即指示集团下属,与当地的茶农一一签订收购合同,可以先支付一笔订金,以后周边各县的茶叶,集团将以高出市价百分之五十进行收购,由我们建设的茶厂统一进行炒制,分成不同的级别向外销售。现在看来,这个茶有这么好的品质,卖个好价钱不在话下。”
  欧耀庭抚着没有胡须的下颌,老怀大慰,自己的女儿果然继承了自己的衣钵,就连出趟差都能从中发现商机,这份眼光确实让人值得骄傲啊!
  安毅也赞道:“爸,楚儿确实很能干,她负责的商业和金融那一块,几乎从来没让我操心过。现在科技稳步进步,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军工厂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军队能够呈爆炸式的扩张,楚儿功不可没啊!”
  欧楚儿俏脸绯红,含情脉脉地看了安毅一眼,低下头没有说话。
  欧耀庭看到女儿小儿女的娇憨,无比开心,能有什么比独生女儿嫁了个好老公更好呢?选中安毅做女婿,或许是这辈子自己最骄傲的事情吧!欧耀庭老神在在地抿了口茶,看向安毅:“从国内迁移来的人,你不会都分田到户,全部安排下去当农民了吧?”
  安毅淡淡一笑:“哪儿能呢!我们对迁移人口是这样安排的,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没有壮劳力,又或者家中有病人需要照顾的才授予田地。土地改革后农村劳动强度不高,除了农忙那几天外,其他时间可以休息调整,让这样的人家可以慢慢恢复元气。若是家中孤儿寡母没个主事的,则会被安排到集体农场,担任农业工人,由国家根据表现开工资,从根本上保证其生存问题。”
  “剩下家中有青壮年劳力的,则全部进城当居民。整个南华,从北到南,有近两百万人服务于城市建设,不说别的,就说那高标准的下水道工程,就全部是靠人力堆砌而成。此外,各地的矿山、发电厂、钢铁厂、机械厂、拖拉机厂等等工厂企业,加上铁路、公路所需的建设工人,人员多达三百万人。这加起来五百万人可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以一个家庭一夫一妻两个子女外加父母六口人计算,一口气解决了近一千五百万人的生计问题。以后有新的移民迁入,也会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分配!”
  欧耀庭微笑着点点头:“这样很好,这么说来,若是我们大量招收铁路工人,也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了?”
  “那是自然。不过,爸爸,我得提醒一下,湄公河平原地区铁路施工难度不大,充其量也就是在河流上架设桥梁时会费一番周折,但西北部的高原地区筑路时就得多动脑子了。那片地区山势崎岖,层峦叠嶂,热带丛林中遍布毒瘴,还有土著或许也会反对我们修建穿越其部落的铁路,各种各样的麻烦数不胜数。按照我的估计,能够用五年时间建成铁路,就算是上天保佑了,在此之前,那可都是只亏不赚的买卖。这样巨大的投入,集团能够承担吗?”安毅不无担忧地说道。
  “无妨!”
  欧耀庭举起左手摆了摆:“现在印度的局势乱得很,我估计等到安定下来,起码得两三年时间。我准备把那里投资的产业全部迁移到南华来,名下的矿山和种植园暂不脱手,交由当地人种植,然后我再收缩英属缅甸和日属东印度群岛的生意,节约的资金应该能支撑一段时间。”
  欧耀庭沉思一下,看了看恩爱的女儿和女婿,忍不住又道:“小毅,楚儿,云儿,我在印度有一个重大收获,原本我不想说的,但现在南华的发展急需资金,若我敝帚自珍,太说不过去了。”
  说到这里,欧耀庭转过头,大声招呼:“志泽,把我带来的礼盒拿过来。”
  欧志泽今年二十一岁,是欧耀庭创办的孤儿学校培养的人才,忠心耿耿,现在在欧耀庭身边担任秘书工作。
  欧志泽拿着个精致的礼盒进来,放到了茶几上,礼貌地向安毅、欧楚儿和冯洁云点点头,躬身退下。
  安毅斜着头,疑惑地看了着欧耀庭,又看看他手里的盒子,有些不明所以。这个礼盒呈金黄色,表面雕刻着古老的纹路,盒盖镶嵌着宝石和钻石,看起来极为华贵。
  连个盒子都如此名贵,那里面的东西,会是什么?
  钻石?宝石?又或者是像翡翠西瓜似的宝物?
  欧耀庭看着礼盒发了会儿呆,欧楚儿和冯洁云都好奇地簇拥上来,欧楚儿摇了摇欧耀庭的肩膀,问道:“爸爸,这个盒子看起来好像是古董哦,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欧耀庭如梦初醒,手在盒子顶部摩挲了一下,只听“叮”的一声,盒子弹开,安毅看了一眼,发现是三根拇指粗的金链子,和想象中的差别太大,不由摇头笑了笑。
  冯洁云也有些失望地坐回到茶炉边,继续扇着火炉。楚儿瘪着嘴道:“爸爸,我还以为是什么名贵的宝石或者钻石首饰呢,怎么是金链子啊?还这么大根,戴出去多俗气啊……”
  欧耀庭摇摇头:“如果我说,这只是上千条金项链中随意拿出来的呢?”
  安毅和欧楚儿对视一眼,脸上闪过一丝惊讶之色,冯洁云也侧耳倾听。
  只听欧耀庭继续道来:“上次印度发生暴乱,我被困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军营里,当时和我们住在一起的,还有几位来自卡纳达克邦的殖民政府官员。由于局势异常混乱,侍卫们非常谨慎,对英国人也不敢充分信任,有专人监听那群官员的起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9/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