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8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1/1395


第1558章
猛龙过江
  强渡阿姆河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中。
  卡拉萨尔西岸,丁冠英中校和他的突击队正在经受最严峻的考验,四面而来的弹雨,把他们压迫得抬不起头来,不断有士兵被子弹或者迫击炮弹掀翻。
  看到这个情况,丁冠英知道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立刻对跟在身旁的通信兵道:“告诉炮兵,让他们用重炮压制我们前面的091高地!”
  一分钟后,炮弹如同冰雹一样砸向了突击队对面的那个小小高地,瞬间便把那里变成了一个红色的熔炉。
  又过了五分钟,炮火开始慢慢越过那个高地。
  看到这种情况,丁冠英重重地挥了挥手:“弟兄们,冲锋,拿下对面的高地!”说完,他就抱着自动步枪率先冲了上去。
  看到负责此次任务的师特种大队副大队长丁冠英冲在了前面,其他的士兵也立刻呐喊着冲了上去。
  很快官兵们便如同群狼一样冲到了敌人的阵地前,那些躲避在堑壕防炮洞里苏军士兵,刚刚来到阵地上,根本没想到中国军队上来得如此之快,何况刚才那一通重炮轰炸,让那些幸存的苏军士兵脑袋晕乎乎的,所以丁冠英他们冲上去的时候,根本没有受到什么强有力的阻击。
  “哒哒……”
  伴随着自动步枪的猛烈扫射,一个刚刚站起来一脸惊骇之色的苏军士兵倒在了阵地上,他的手上还拿着一支子弹还未上膛的莫辛纳甘步枪。
  几乎就在一瞬间,丁冠英的战友们也跟着冲了上去,自动步枪、冲锋枪和通用机枪,开始喷射出死神镰刀一般无情的子弹,收割着那些残余的苏联士兵的生命。
  仅仅过了五分钟,丁冠英和他的突击队就控制这个九十一米高的山岗,成功地在苏军的防御体系中扎进了一根钉子。
  此时,河东岸,安家军的工兵们正在拼命忙碌,一块又一块的木板和一根又一根的木柱被推入河中,然后那些工兵用橡皮艇和木柱,把它们牢牢地用铁丝绑在一起,很快一座浮桥的大部分建筑就修建完毕了。
  “不知道我们军长想干什么?冒着敌人的炮火架桥?”
  看到这个莫名其妙的浮桥,第二十二摩步师师长李立少将重重地摇了摇头。随后他看了看河对岸,枪声还在持续不断响起。
  “希望他们能够坚持到明天早上!”李立默默地念叨着。
  距离阿姆河不远的苏军斯蒂尔特军第三师九团的指挥部里,苏军九团内务委员叶戈诺尔少校正在那里拿着电话,对手下四个营长大发雷霆,扬言要把他们送到内务部门审查。因为丁冠英所率领的突击队夺取的091高地正是九团防区,大大地动摇了苏军在该区域的防御。所以,作为九团的内务委员,他的压力十分大。九团政委耶洛夫斯基少校和团长瓦洛佳中校凑在一起商议,看看如何才能夺回阵地,不过听到外面地动山摇的炮击,两人心里就没底。
  “报告!前线急报:刚才探照灯对河面进行照射,发行中国军队正在架设浮桥!”一个通信兵大声汇报。
  耶洛夫斯基一脸震惊:“难倒敌人想一口气从我们团打开缺口?”
  “应该是了!”
  瓦洛佳点点头:“这里河面最窄,工兵作业最容易……政委,内务委员同志,我建议立即向师部求援!现在我们防守任务很艰巨,不仅要防御河面,还要收复091高地,兵力捉襟见肘,只能请求上级指导!”
  叶戈诺尔和耶洛夫斯基商量了一下,也觉得丢失阵地责任重大,同意了团长瓦洛佳的看法,于是中国军队主力于卡拉萨尔强渡的消息上报到了师部。
  苏军指挥中枢迅速作出反应,从整条战线两翼抽调了两个团的兵力,向卡拉萨尔集中,下令必须在天明前收复091高地,同时炮兵也向该区域靠拢,尽量摧毁敌人的浮桥,决不能让对方优势兵力过河。
  就在苏军上上下下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高地之际,丁冠英又组织了一个排的兵力,在东岸重炮的掩护下,对091高地的侧翼的082高地发动了一次突击,虽然苏军已经加强了那里的防御,但还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在一刻钟交火后,苏军损失了大约三百多人,基本丧失了进攻能力,突击队带着丰硕的战果全身而退。
  得到丁冠英的突击队在北岸站稳了脚跟的消息,孙德胜立刻对计划进行修改,第二波出击的增援部队,立刻乘坐冲锋舟,在丁冠英部控制的091高地区域强行登陆。这支由第二十二摩步师特种大队和教导团官兵组成的五百人队伍,装备有大量迫击炮和火箭筒,同时携带有大量弹药,他们成功实施登陆并与丁冠英部汇合后,大大增加了该地区的防守力量,苏军感觉越发难受了。
  于是,苏军决定先发制人,组织了一波凶猛的进攻,派出一个加强营从正面往091高地突击前进,但是遭到安家军的顽强抵抗。
  在自动步枪和通用机枪密集的弹雨下,苏军瞬间死伤惨重,不得不退回原来的阵地,但是苏军指挥官并不沮丧,半小时后由两个团组成的反击部队,开始了新的一轮攻势,为此苏军再次集中三个炮兵营对091高地进行猛烈轰炸。
  当第一枚炮弹落在突击队所在的阵地时,丁冠英立刻意识到苏军准备发动攻击,而且规模肯定不小,于是只是在阵地上留下少数观察哨,其余人全部撤到了苏联人挖掘的防炮洞里,同时用单兵电台呼叫自己的炮兵对敌人进行反压制,并且把对方的弹着点通过电台告诉了东岸的炮兵。
  十分钟后,阿姆河东岸再次响起猛烈的炮击声,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两发炮弹一前一后落在苏军的炮兵阵地上,让苏军炮兵惊慌失措了好一阵,但过了三四分钟看到没有后续炮弹落下,以为是安家军漫无目的炮击,于是继续对091高地进行攻击。
  又过了五分钟,一次天摇地动之后,阿姆河东岸安家军炮兵阵地上的各种火炮发射的炮弹,朝着预定目标飞去,爆炸的火光,瞬间映红了半边天空,随后几乎每间隔两分钟,炮弹便会再次覆盖预定目标上面,带给苏军炮兵极大的伤亡。
  显然,刚刚经受大清洗的苏军炮兵,无论是从火炮数量、质量、口径甚至炮兵自身的素质,都无法和久经战火的安家军相提并论,于是没过多久,那些原本肆虐的苏军火炮全部变成了哑巴。
  但是在前线,苏军的攻势并没有受到他们炮兵失利的影响,略微调整了一下自己的队形之后,苏军开始了他们的攻击。
  两个团近四千人的部队,如同潮水一般涌向了丁冠英及其突击队员们把守的阵地。在对方四面八方如同排山倒海一般的多重火力打击面前,突击队经受了非常大的考验,敌人的迫击炮弹和山炮的炮弹,不停地落在091高地上。
  战斗很惨烈,随着苏军士兵慢慢逼近,突击队的将士有不少倒在了血泊之中,更为要命的是,由于需要持续不停的射击来抵抗对方猛烈的攻击,突击队携带的弹药已经开始紧张,大部分的机枪的弹药只有不到三个基数。
  黑夜中,人多势众同时单兵素质不错的苏军具有决定性优势,很快便把091高地围得如同铁桶阵一般,眼见着对方无法逃脱,苏军指挥官竟然用上了心理攻势,派出两个懂中文的人,通过话筒不断地向091高地喊话,希望高地上的将士能够缴械投降。
  要知道这片地区本来就是古丝绸之路,中国文化在这里传播很广,因此找几个会说中国话的人非常容易。
  “投降?就凭你们这些还未进化完的毛子兵?”
  “有本事就踩着咱们的尸体上来吧……”
  “老毛子,扔掉枪上来乖乖给老子舔屁眼儿,把老子侍候高兴了,说不一定会考虑一下……”
  091高地上传来阵阵哄笑声,安家军的勇士们通过七嘴八舌的打趣,明确拒绝了苏军的招降。
  苏军恼羞成怒,再次发起进攻,身经百战的安家军勇士们,用自己精准的枪法,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苏军疯狂的突击。
  这个时候,这些士兵手中的各种武全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管是自动步枪还是半自动步枪,不管是通用机枪还是狙击步枪,高地上每一个战士,全都成为了威风八面的狙击手,子弹在他们的枪膛里蹦出来后,就如同长了眼睛一样,只要哪个苏军士兵敢稍微露一下身子,身体上就会多出一个窟窿眼。
  无论苏军花多大的力气,投入多少部队,但是他们就是难以奈何这小小的091高地。
  不过,此次战斗也极大地消耗了突击队的实力,战斗中,坚守阵地的官兵,不同程度地挂彩,包括后来增援的第二十二摩步师特种大队分队长钟在武上尉、教导团二连长黄京中尉都被苏军的子弹射中身亡。
  但是,突击队员们并没有因此崩溃,他们就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那里,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司令,苏军主力全部被我军牵制到了卡拉萨尔,渡河行动可以如期进行!”连续指挥作战一夜的孙德胜向方面军司令李金龙汇报。
  “好,将士们辛苦了,请你代表方面军司令部,向前线将士致以崇高敬礼。请他们坚持住,一旦我们在第二渡河点强渡成功,他们的压力就会随之大减!”李金龙在电话里鼓励道。
  “谢谢司令关心,我会一直照看这边,由炮兵对敌人进行压制,一定会支持到主力到来!”孙德胜对着话筒表态。
  ……
  又过了一个小时,东方的天际泛起一丝亮色,距离卡拉萨尔五公里的阿姆河下游,李金龙方面军在这里投入了六个重炮团,开始向河对岸进行炮火覆盖。
  “轰轰……”
  四百余门各种口径的火炮,整整肆虐了对岸苏军阵地半个小时,一共消耗了上万发炮弹,看得负责观察弹着点的观察哨一致认为对方在自己强大炮火的压制下根本不可能有反击的余地。
  但是,李金龙并不这么认为,通过一天一夜的战斗,他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对面的敌人不是易与之辈,苏军防守之严密,阵地构筑之巧妙,远远超过想象,必须坚决把敌人的顽抗击碎,才能让部队尽快地突过去。
  又过了一刻钟,天空中响起令人生畏的轰鸣声,这是安家军空军的B2俯冲轰炸机前来增援,上百架战机把整个天空给围得严严实实的,伴随着一阵阵尖锐的呼啸声,一架架飞机开始大角度俯冲,很快刚刚平静的西岸河岸工事再次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李金龙看了看表,转身对参谋长巫宪伟道:“命令部队立刻渡河,占领桥头堡!炮兵火力开始延伸,不要让对方的增援部队往这里增添一兵一卒。工兵立刻开始拼接浮桥。总之,半小时内,我要看到我们的装甲部队踏上对岸的土地!”
  李金龙指着对岸大声说。
  当最后一架B2俯冲轰炸机投完炸弹之后,根据孙德胜建议从各军中选拔出来的总数达到一千人的突击部队,开始渡河。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突击队放弃了用橡皮艇和冲锋舟渡河的战术,而是干脆进行武装洇渡。
  士兵们穿着充满气的橡皮背心,把靴子架在肩膀的两侧,同时高举着手中的武器,在步兵炮和迫击炮的掩护下,开始向河对岸游去。
  这个奇招果然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在炮火烟雾的遮盖下,上千人的队伍无声无息地便来到了阿姆河西岸,许多苏军士兵连枪栓都没来得及打开就被击倒在河岸边,而苏军的后面的防御阵地,由于受到了火炮和B2轰炸机的双重打击,大都哑火,剩下的很快便被突击队的火箭筒和手榴弹送上了天,仅仅用了十分钟时间,河岸工事就已易手。
  而乘着自己部队取得了优势,工兵部队开始架桥,他们先在两边的河岸边敲下木桩,然后把昨天连夜赶制的浮桥一段段连接起来,一直连接到了河的对岸,再用橡皮艇和冲锋舟加固那些连接点,最后再在连接点上敲下木桩,很快一座木桥就联通了阿姆河两岸。
  又过了十分钟,经过两辆坦克碾压证明安全后,方面军直属警卫军装甲旅,第七、第八、第九集团军直属装甲团的狼式和豹式坦克,开始络绎驶上浮桥,战争的天平,迅速倒向了安家军一边。
  到下午两点,苏军在李金龙方面军装甲部队的打击下,开始撤退,随后演变为大溃败。
第1559章
蛇已出洞
  穆伊纳克是咸海南岸重要的城镇,不同于后世已经变成荒漠的那个荒芜的渔村,现在的穆伊纳克是个繁荣的捕鱼港口,每年捕鱼上千万吨,是乌兹别克斯坦地区重要的粮食物资补给基地。
  李金龙方面军在强渡阿姆河后,迅速西进合围了这个港口城市,龟缩在城镇里的苏军,拒绝了方面军提出的投降提议,杀死了从俘虏中挑选出的信使。无奈之下,李金龙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不过对于中国军队的进攻,苏军早就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苏军在这里有一个残缺不全的步兵师,接到兵团部下达的死守命令后,他们立即针对城市建筑进行了加固,力争把穆伊纳克这个港口城市变成埋葬中国军队的坟墓。
  战事进行得极不顺利,当官兵们刚刚冲进街道纵横的城镇,四面而来的交叉火力,让安家军的百战老兵也感到无所适从,从城镇南方突击进去的装甲集群,刚刚向前推进了六七十米,就有五辆狼式和豹式坦克被对方的反坦克炮击毁,如同黄蜂般的子弹,压得后面的突击部队抬不起头来。而从西面牵制的部队则更加倒霉,他们在苏军密集的机枪、迫击炮等火力压制下,甚至没有办法向前突进一步。
  “立刻停止攻击!”
  穆伊纳克南方三公里处一座一百余米高的山岗上,李金龙从望远镜里看到部队无法取得应有的突击效果,反而损失惨重后,当即下达了暂停进攻的命令。
  来回踱了几步,李金龙来到副司令郭四正、参谋长巫宪伟身边,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会儿,然后向作战参谋口述命令:“给我通知空军,要他们用炸弹给我压制住穆伊纳克守军的火力。不过记住,不要使用燃烧弹,更不要使用凝固汽油弹。在主席的计划中,这个城市将来有大用,必须得完整地保存下来。”
  由于后世苏联于六十年代起修建水利工程在沙漠地带大搞棉花种植导致河流干涸断流咸海急剧缩小而产生的环境悲剧,安毅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在咸海两大支流上截流河水搞农业,而是打算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由渔业来补贴农业,到了和平时期咸海将会建设成旅游胜地,迎接四海嘉宾,通过其他产业来弥补咸海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的先天不足。
  当然,在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适度种植粮食是可行的,但过犹不及,一旦超过一个度,那就会带来可怕的生态灾难,这是安毅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仅仅从发展渔业的角度看,保存拥有一定造船能力的穆伊纳克就很有必要了。
  半小时后,黑压压一片B2俯冲轰炸机群飞临穆伊纳克上空,紧接着,在空军引导员的引导下,这些代表着死亡的战机,对这个拥有近一万人口的小城进行了猛烈轰炸,伴随着一朵朵蘑菇云的腾起,这个咸海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一栋栋建筑物,变成了一堆堆瓦砾。
  虽然轰炸给苏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但是接到命令的安家军空军并没有使用燃烧弹,所以人员的损耗并不是无法接受,不过看到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横七竖八的尸体,苏军指挥官马沃涅夫上校还是感到十分无奈。
  中国军队的优势实在太明显了,马沃涅夫知道,自己带领的部队和对方的实力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穆伊纳克城周围起码超过三个师(实际上是三个军),对于受命固守城池的他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不行,再坚持下去,免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1/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