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8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2/1395

  伴随着沉闷而又巨大的爆炸轰鸣声,穿透覆土层和木梁的大口径炮弹,在一个个工事内部爆炸开了,原本看似异常坚固的土木工事覆土和断梁,被内部的猛烈爆炸抛向了天空中,掩体内的苏军残骸,至少被抛出二三十米高。
  机械化集群直属炮兵旅、机械化军直属炮兵团和团属炮兵营集中所有炮兵进行轰击的威力,岂是一般人能够想象?
  一时之间,流星般的炮弹,全部砸到了苏军的头顶上,硝烟和爆炸声笼罩着的苏军防御阵地上空,被一片诡异的炮弹破空呼啸声笼罩着。
  各种钢铁和铸铁炮弹,带着种种不同的呼啸声,落到苏军阵地中,爆炸扬起的浓密的硝烟和焰火,蒸腾翻卷,落入战壕中的炮弹还抛起了大量苏军的残肢断臂与血肉碎末。
  以数倍音速飞射的钢铁破片,在苏军的阵地上飞行着,此时苏军利用铁丝网和堑壕、土木掩体构成的阵地,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就在南线遭到覆盖炮击时,阿布卡多小镇北方的山峦,同时也在遭受攻击,不过攻击他们的,是从列宁诺戈尔斯迅速南下的安家军步兵部队。
  整片陡峭的小山,被腾起的一片片爆炸的火光和烟雾所笼罩,小山前方一条宽约五十米的河道中,炮弹炸起一道道白色水柱,激射的弹片,把水面打得好像沸腾起来一般,哗哗作响。
  此时苏军上下认为固若金汤的北面阵地,像是处在火山口一般,在安家军步兵部队装备的密集步兵炮和迫击炮炮击中,沸腾喷发,整个山峦,都在炮火中颤栗。
  此次,蒙古军区西方面军越境作战的步兵炮兵部队,装备了叙府兵器研究所新出品的160mm、240mm两种口径迫击炮,威力无比巨大。如今日负责攻坚的何毅飞中将统帅的蒙古军区第七集团军,便拥有一个炮兵旅,炮兵旅下辖三个炮兵团,每个炮兵团由两个重榴弹炮营和一个迫击炮营组成,迫击炮营便装备了二十四门240mm迫击炮及48门160mm迫击炮。(注:大部分武器为远东共和国补充的苏联制式,少部分由叙府空运加强。)
  “装弹!”
  随着重迫击炮营营长一声令下,炮手们立即校正射击诸元,填装炮弹。
  “目标:苏军前沿阵地!发射!”
  每次装填炮弹大约费时三十到五十秒不等,“咚咚咚咚”的声音中,重达八十五公斤重的炮弹脱离炮口,向着目标直飞而去。
  “轰……”
  如冰雹般密集的重榴弹,几乎同时命中苏军位于山坡上的阵地。
  八十五公斤重的240mm炮弹内,装填有四十五公斤炸药,剧烈的爆炸产生的强烈的冲击波和钢铁破片,几乎一瞬间就将上千米范围的阵地夷为平地。
  如惊雷般的一声声巨响,撕破了空中密集的爆炸声,那地动山摇的感觉,震撼了所有人。当240mm口径的迫击炮延伸射击时,苏军的战壕及防御工事遭遇了灭顶之灾,剧烈的爆炸,把大量苏军的残肢断臂狠狠地抛向百米高的天空,甚至于抛到了河岸对面的第七集团军的前进阵地中。
  苏军的指挥官、政委和内务委员们,一个个如丧考批,那些原本看起来坚固的土木掩体,在中国军队绝对的优势火力中,一个个被炸上了天,掩体内被炸飞士兵们的残肢和机枪的零件、残破的步枪,狠狠地抽打着苏联高级将领的心灵,他们弄不明白,为什么一向懦弱无能拿着柄步枪便包打天下的中国人,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炮火?
  “一定是远东那些叛徒!可恶!这是对斯拉夫民族和苏维埃最无耻的背叛!”许多人咬牙切齿,怨毒地咒骂着。
  不过更多的人,却对当前的局面,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无力感。
  苏军三个师集中起来数量达到三十六门的76.2毫米的00/02P式野战加农炮,在第一波轰炸中,便和工事、掩体一起被中国军队的火炮群命中击毁,甚至于都没来得及开炮还击,就已经被击毁,现在早已经变成了一堆破烂。
  “呜……”
  听着空中频频呼啸的诡异的炮弹破空声中,那特殊的有些笨拙的破空声,大多数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军官都知道,这是大口径榴弹飞行时带出的破空声,中国军队装备的火炮实在太多了,多到让人感到沮丧和绝望。
  ……
  南方的小山上,看到苏军的阵地差不多被摧毁完毕,叶成命令直属坦克旅,对敌军阵地进行突击。
  “咦……那是坦克吗?”
  透过硝烟,一名置身于战壕之中的苏军指挥官看到远处一大片涂着诡异色彩的钢铁机械如潮水一般涌来,钢铁制成的履带、厚重的装甲、火炮,让人感到一阵心悸,于是不顾一切地大声吼叫起来,叫声中透着无比的恐慌。
  通过无线电台,包围圈里的苏军,已经知道谢米帕拉丁斯克和乌斯季卡缅的友军,便是在这种恐怖的战争机器下失败的,现在,它又把前进的步伐对准了自己。
  苏军从军长、师长到下面的普通一兵,惊恐万状地看着坦克逼近,纷纷用步枪射击隆隆逼近地坦克。
  但是……
  子弹打到坦克的装甲上,瞬间被弹飞,只能听到“叮当”的金属撞击时发出的清脆响声。
  在坦克后面,装甲步兵们手持冲锋枪、自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还有每个班都有一具的火箭筒,跟在坦克的后面,以熟练的队形向苏军阵地稳步进逼。
  “砰……”
  跟在战车侧后的一名狙击手,没有瞄准,对着四百米外战壕中露出的脑袋开了一枪,一名苏军军官应声栽倒,脑袋被子弹掀开,花白脑浆被溅到周围。
  “哒哒哒……”
  逐渐靠近苏军的阵地,步兵们用手中的武器,向倚在战壕中的苏军扫射着弹雨,压制其还击,在接近到一定距离的时候,纷纷向战壕投掷长柄手榴弹。
  南方阵地在装甲车掩护下顺利取得突破的同时,阿布卡多小镇北方的制高点,也在第七集团军步炮协同的攻击下,面临崩溃。许多苏联人依托山势构筑的地堡,在安家军火箭筒的精准射击下,没有发挥大多威力便一一报废,而苏军的迫击炮阵地,刚刚发射了两三发炮弹,便迅速被安家军射程高达二十多公里的加榴炮炮弹命中。
  有着侦察机在空中指引,苏军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就连集结部队进行反击,也会遭来大炮的袭击,完全集结不起有效的抵抗力量。
  战斗到现在,基本没有什么悬念,在被苏军视为牢不可摧的阵地被突破的一瞬间,苏军的士气已经下滑到最低点。
  随后,随着阵地一寸寸被蚕食,苏军的指挥系统完全失效,苏军引以为傲的政工系统也就失去了作用。
  终于,有一批心理防线全面崩溃的苏军士兵选择了投降。有了带头的人,整个苏军的阵地出现了多米诺效应,成批成批的苏军放下武器。
  下午四点,阿布卡多镇的战斗结束,安家军机械化部队和从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来的步兵,成功实现会师,距离蒙古最近的陆上交通线,至此全线贯通。
第1528章
西进战略
  银装素裹!玉龙翻滚!
  从空中向下望去,散落在蒙古高原中西部的大山,全都笼罩在一片炫目的白色中。
  作为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安加拉河、通古斯河、伊犁河、锡尔河等西伯利亚和中亚的主要河流的发源地,杭爱山、东西萨彦岭、阿尔泰山和中国的天山,拥有万年不化的寒冰,每年从中国这些雪山上融化的雪水,滋养着中亚和西伯利亚的土地。
  在阳光的照射下,白色的山峦反射出刺目耀眼的光芒,刺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睛。在这些海拔五六千米高山之上的空中,一支由八艘运输飞艇组成的庞大的飞艇队,正在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飞行。
  飞行途中,突然一股气流袭来,一艘艘飞艇,就像是行驶在荒原上的车队一样,急速地颠簸起来。
  这支飞艇部队的指挥官成莫言中校皱紧了眉头。
  许多人都以为,七八千米的高空已远离云层,应该没有地面上风雨雷电之类的干扰,实际上,这样高度的空中,陡然出现的晴空湍流相当可怕,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发生强气流的对撞,处于气流漩涡中心的飞艇,会面临极为严重的考验。
  成莫言一边指导飞行员调整方向舵,一边通过电台,指挥飞艇部队快速穿越湍流区。透过机舱的窗户向外望去,只见远近一艘艘巨无霸似的飞艇,东倒西歪,宛若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好在飞艇全部在快速前进。
  成莫言非常熟悉这种飞艇的性能,由于采用了B4四引擎轰炸机的铝合金框架结构,再加上非刚性的多层聚乙烯外壳,使得飞艇的强度远远地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但是,哪怕是再先进的东西,如果麻痹大意,依旧可能会出问题,这是安家军空军手册上着重强调的,因此成莫言一丝一毫也不敢放松。
  终于,飞艇部队安全地穿过了气流区,驾驶舱对话器里,传来飞行员们热烈的欢呼声。
  当一艘艘大型飞艇出现在的乌斯季卡缅上空的时候,城市内外数万名哈萨克斯坦族民众都惊呆了,这些比伊斯兰庙宇还要大的飞艇停在空中,几乎把阳光给全完全遮挡住了,大半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飞艇的阴影之中。
  那些惊恐不安的农牧民,尽管通过军管政府的通知,知道天空中的这庞大如宫殿的东西是中国人的飞艇,但是他们仍然选择跪拜在地,口中喃喃祈祷着真主的保佑。
  飞艇降落后,西方面军各军、师的后勤部队官兵,立即忙碌起来,大量的油料、配件、武器弹药等战略物资从飞艇上卸下来。
  这些物资中,包括装着航空汽油的200升大容量油桶,装着15公斤、50公斤、100公斤、200公斤、500公斤航弹的木箱,成箱的坦克配件、弹药,被官兵们用麻绳拌好,两个人一组扛下飞艇。
  尽管卸货的速度并不快,但是在庞大的飞艇舱那十几扇门被打开之后,三十吨物资依然不到半个钟头,就被几十名身强体壮的战士卸下了。
  西方面军后勤部长郑卫国少将和机械化集群后勤处长吕啟见上校分分别在各自的货物清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指示部队迅速运送到后勤库房。
  ……
  与乌斯季卡缅城隔着条额尔齐斯河的西岸军营里,和机械化部队成功会师后的西方面军,正在司令胡继秧的主持下,举行军政联席会议。
  “我们基本上在东哈萨克斯坦地区站稳了脚跟。目前,第十集团军三十师以营连为单位,逆额尔齐斯河南上,力争在半月内把河道两岸及斋桑泊周边的城镇全部拿下来,彻底巩固我们的后方。”
  “这东哈萨克斯坦地区,资源丰富,根据远东方面反馈的信息,列宁诺戈尔斯克和兹良诺夫斯克有两处储量百万吨的大型铜矿,斋桑地区有储量巨大的煤矿和油页岩矿藏,特别是在卡尔宝山脉和额尔齐斯河交汇的地方,有一个可年产二十吨黄金的大型金矿,苏联人对此已进行系统开发,我们现在必须立即接手过来,尽早恢复甚至扩大生产。”
  “随着日军对远东发起进攻的时间越来越近,远东共和国政府把大量机械设备转移到了蒙古境内,许多搬迁完毕的工厂,正等着原料开工,这里的矿产,正好是蒙古加速实现工业现代化最有力的支持。”
  看到政治部和民运总队的军管会与会干部把要求记录下来,胡继秧这才把话题扯到了下一步行动上。
  “总司令部命令咱们,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如今哈萨克斯坦的战事,出现了极为诡异的一幕……苏联人把他们位于哈萨克斯坦西线和中线的主力,全部调到东线来,远东共和国军队已经兵不血刃拿下了西部里海和咸海之间的别伊涅乌及中部重镇卡拉干达,里海北岸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古里耶夫(今阿特劳市)、科斯恰格尔和多索丁也落入了远东军的控制。”
  “大家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专门提到里海北岸地区,难道有什么特别的吗?没错,是很特别,这里是中亚地区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年产石油可达200万吨,是苏联仅次于阿塞拜疆的巴库油田、俄罗斯的乌拉尔—伏尔加河第二巴库油田及远东哈萨林油田的第四大油田产区。由于这一线处于里海低地,无险可守,远东军有意放弃这片地区,总部已经向远东共和国提出,按照协议该地应交由我军处理,不管怎么样,我们要做最大的努力,确保我们的石油供应。”
  “远东军承诺再坚守一周时间,然后必须撤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通过飞艇和运输机,向古里耶夫空运大量部队和武器装备。同时,为了确保陆上交通线的畅通,我们还得向西派出作战部队,进驻连接古里耶夫到乌斯季卡缅的铁路和公路沿线城市,而这将极大地稀释我们的兵力。大家议议我们如何调派兵力吧!”
  众将窃窃私语,一时间心情都有些沉重。
  中亚地域太辽阔了,辽阔到三四十万军队进入后,突然发现自己像大海里的水滴一般渺小。中亚不同于蒙古,蒙古相对来说,环境比较封闭,只需要在险峻的关隘处驻扎军队,一大片地区就固若金汤,但中亚却不同,这里与苏联本土接壤,不仅可以通过里海随时在东岸登陆,而且还有大片陆地与苏联的俄罗斯及高加索地区接壤。
  特别是古里耶夫,距离苏联中部最重要的城市斯大林格勒不过六百多公里,处于SB—2轰炸机作战半径,机械化部队半月内可以杀到,地理位置极为凶险。好在古里耶夫以西大多是沙漠和戈壁地行,气候环境恶劣,不利于用兵,以前沙俄征服中亚,也是通过苏里扬诺夫斯克和古比雪夫,绕过沙漠和低地。
  但是,莫斯科方面肯定不会放弃这个通向哈萨克斯坦的要地及重要石油产地,将来的争夺将会异常残酷。
  看到会场里气氛凝重,副司令安明祈微笑着问道:“怎么?大家都没信心了?你们不要只看现在我们有多少兵力,还应该看到我们身后站着多少人民。苏俄陷入内部分裂,国力严重受损,而我们却如初生的太阳,朝气蓬勃,如今在已经解放的地区实行的土地改革,深受哈萨克斯坦地区民众的欢迎,天时地利人和已经逐渐站到了我们一边。只要我们努力去争取,有着中亚地区民众的支持,有着六万万同胞的巨大战争潜力,我们没道理守不住。大家认为呢?”
  依然没有人发言,安明祈神色变得凌厉起来:“大家不要把问题看得太复杂了,这中亚说起来那么大片土地,其实人口主要集中在铁路和公路沿线。咱们有飞艇雷达全天候监控,有着侦查飞机的预警,只要把城市和铁路公路控制好了,就不会出问题。而且,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随着谢米帕拉丁斯克和乌斯季卡缅落入我们手里,方圆五百公里以内并没有苏军集结的迹象,不管是向西还是向南,我们只需要一路平推下去就行了。”
  参谋长刘宇摇摇头:“虽然没有发现苏军集结,但我们不能不考虑到西线和中路的苏军正处于运动状态,随时可以逼上来,还有新疆境内的苏军,也是个巨大隐患……三年前,盛世才邀请苏军入疆,苏军先后有九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军,外加三个机械化旅进驻新疆。一旦我军南下,苏军可以通过承化(今阿勒泰)及塔城,威胁到斋桑地区的安全,进而威逼乌斯季卡缅,掐断我们的退路。”
  “当我军前进至阿亚古兹时,还必须得时刻提放新疆境内的苏军突然杀出,与西面和南面高速插上的苏军形成合围之势。这一地区山势连绵,河流湖泊纵横,我们的机械化部队及重炮部队施展不开,反倒是苏军的骑兵来去如风,一个不慎就要闹得灰头土脸,由不得大家不慎重!”
  由工兵第一师师长调任方面军直属警卫军军长的王昱少将点点头:“中亚问题牵涉到新疆问题,而新疆的问题十分复杂,盛世才、苏联人、西北三马、国民政府和中共,全部牵涉其中,从此前总参制定而后又废止的作战计划来看,主席的意思是我们不涉足新疆为好。因此,沿铁路线南下,翻越成吉思套山脉进攻阿亚古兹并非是最佳选择,我们应该在选派精锐固守乌斯季卡缅的同时,坚决选择外线作战,通过由外而内步步积压的方式,把新疆地区的苏军吸引出来,一举歼灭。”
  受到刘宇和王昱的启发,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第七集团军军长何毅飞中将道:“我也赞成把部队拉到西线和中线去打。既然苏军对上远东军时,避而不战,咱们干脆借远东军的东风,一路向西杀去,与远东军汇合后再顺势南下,挤压苏军的生存空间。只要我们拿下并巩固哈萨克斯坦西部和中部地区,威逼乌兹别克、土库曼、塔吉克、吉尔吉斯四国,龟缩于东部群山之间的苏军主力部队,与苏联本土的联系就会变得更为艰难,补给线路也会随之断绝,这样整个仗就好打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2/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