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7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0/1395

  听到维克多的抱怨,作为沙逊洋行的竞争对手,今年三十四岁的渣甸洋行经理恺自威嘲笑道:“维克多,你这个失败的空军上士,天天享受这么好听的音乐,没有找你收费就算是客气了,你还在这儿抱怨……听听,‘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多么美妙的意境啊!你真是个粗俗的、无药可救的家伙……各位女士,对于一个毫无音乐修养和鉴赏能力的人,实在不值得投以更多的关注,还是我陪你们喝酒吧……”
  维克多勃然大怒:“恺自威,你这个混蛋,别人不知道你的发家史,我还不清楚吗?我至少在欧战的战场上证明过我自己,而你呢?坑蒙拐骗,靠收买中国政府官员、销售报废的枪炮发家,到现在竟然不知廉耻地参选工部局副总裁,而且还让你蒙混过关了,我真为你的恬不知耻感到羞愧!”
  恺自威见维克多·沙逊揭自己的老底,恼羞成怒:“维克多,我要和你决斗!地点随便你挑,失败的人必须离开上海……”
  见到情况不对的英国大使许阁森走了过来,听到恺自威的话,冲着他大声吼道:“走?往哪儿走?长江口都被封锁一个月了,现在上海港已经变成了一个死港,你还有心思在这儿瞎胡闹!大英帝国和渣甸洋行现在都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你应该想想怎么才能帮到我们的祖国,帮到我们的洋行,而不是这样惩匹夫之勇!”
  许阁森是渣甸洋行的董事之一,恺自威见到他发火,一下子没脾气了,端着酒杯赧然离开。
  维克多·沙逊见状暗乐,看到许阁森向自己致以歉意的微笑,主动问道:“爵士,请问什么时候这该死的战争才能结束?从开战到现在,我们沙逊洋行已经亏损近三千万英镑了,若是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下去,恐怕在上海的大英帝国洋行,都会面临破产的命运!”
  许阁森可不敢小看维克多·沙逊,这位跛脚小子从他父亲爱德华·伊利亚斯沙逊那里接过了印度男爵的爵位,又从他的伯父雅各布·伊利亚斯·沙逊手里接过了沙逊洋行,是上海滩有名的资本家。
  沙逊洋行是现在上海最大的英资洋行之一,拥有大量的地产,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于二五年落成时,曾经因为楼的高度及内外豪华装饰,被誉为“远东第一楼”。如今,租界的劝工大楼(现电子商厦)、沙逊电影院、东方饭店(现上海工人文化宫)、安利大楼、衡山公寓、河滨大楼、都城大楼(今新城饭店)、汉弥尔登大楼(今福州大楼)、华懋公寓、格林文纳公寓(今锦江饭店南、北楼)等,全部都是沙逊洋行的产业,堪称上海地产界的翘楚。不过,也正因为拥有的地产众多,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上海的房地产从年初屡创新高的高位一路下滑,到现在价值缩水一半,让沙逊洋行损失惨重。
  “这个问题,恐怕只有上帝知道了!”
  许阁森耸耸肩,非常无奈地说:“原本军事观察家和国际时政观察员一致认为,中国最多能够坚持三个月就会战败投降,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反倒是日本先不行了!东方人永远那么让人难以捉摸,谁知道现在这种有利于中国政府和军队的表象,会不会又是另一个转折点的开始?”
  “沙逊男爵,如果我是你,就会选择尽快出售上海的产业,转移到帝国其他地方去,重新开始建设一个经济王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困守孤城,坐等你的公司倒闭!我现在甚至担心,如果中日之间在淞沪一线再次爆发大规模的战斗,上海这个远东第一大城市,会被战火无情地摧毁!”
  “昨天发生在浦东杭州湾一线的战斗,想必你也亲耳听到那可怕的爆炸声了,什么时候中国竟然拥有了这么大口径的重加农炮?而且还一次性集中近百门重加农大炮进行攻击,这完全颠覆了所有军事观察家的看法!”
  “想想看,连中国都拥有这么强大的重加农炮军队,那日本拥有多少类似的火炮,谁能想象?依照上海租界的建筑格局,只要连续遭受数轮大口径重加农炮的轰击,最后能够幸存下来的建筑,不会超过一半!”
  “以前,我们还可以放心,毕竟租界里有大量的中国人,中国的炮兵不会对流窜进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日军动手,但经过外面那个高音喇叭不断宣传,上海租界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受到宣传鼓动,选择主动离开上海,到中国的西南地区去定居!照着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租界里会没有一个中国人,那中国军队还有理由保持克制吗?”
  “原本淞沪开战前我们担心会出现冲击租界安全与稳定的庞大难民潮,但是在江南集团庞大的运力支撑下,根本就没有出现我们意想中的混乱状况,数百万人口的大迁移,就在军队和商业集团天衣无缝的配合下,有条不紊地展开,我简直难以相信这是在贫穷落后的中国所发生的事情!”
  维克多·沙逊一脸的苦涩:“爵士,随着这两年日本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我早就想迁移产业了,可是我能往哪儿迁移呢?香港,南华集团趁着我英资洋行把发展重点放在上海的时候,默默发展壮大,如今已经呈现一支独大之势,这两年逐渐把产业迁移到香港的英资渣甸洋行、颠地洋行、太古洋行等,把剩下的蛋糕都分的差不多了,沙逊洋行到哪儿去寻找生存壮大的空间?”
  “而南洋,有在当今世界上都排得上字号的欧氏集团存在,这个兼具英资和华资背景的产业巨无霸,横跨能源、医药、矿山、钢铁、农业、渔业等多个经济领域,在每个领域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若是沙逊洋行想要在南洋立足,除非有殖民地政府出面帮忙!但是,以现在欧氏集团每年向帝国上缴上亿英镑税金的贡献来看,谁敢做出这样杀鸡取卵的决定?”
  许阁森点了点头,看到维克多·沙逊一脸沮丧,忍不住提点道:“男爵,不知澳大利亚你考虑过没有?从三二年开始,许多美国财团在澳大利亚先后发现大批优质银矿、铁矿、铜矿等资源,为什么沙逊先生不去试一下呢?由于更多的矿藏被发现,如今的澳大利亚,已经成为帝国关注的焦点,源源不断的资金正投向那儿!想必接下去,澳大利亚会有一番大发展,这个时候正是企业介入的最好时机!”
  “澳大利亚?”
  维克多·沙逊眼睛一亮:“这倒是一个好主意!如今全世界局势都非常紧张,展现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对铜、铁等物资需求正在不断加大,若是能够勘探出大型铁矿、铜矿甚至银矿矿藏,倒是一个稳赚不亏的好买卖!”
  说到这儿,维克多·沙逊有些怀疑地看向许阁森:“爵士,据我所知,爵士握有渣甸洋行2.84%的股份,为什么会把这么重要的消息告诉我这个竞争对手呢?”
  许阁森一脸严肃:“男爵先生,我首先是一名英国公民,其次是大英帝国驻中国大使,最后才是渣甸洋行的股东!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以确保帝国的利益为第一要务,而不是考虑个人的得失!你知道吗?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帝国在上海近乎天文数字的投资,会闹得个血本无归的下场!”
  “维克多男爵,不怕老实告诉你,由于香港的发展空间有限,我们渣甸洋行已经开始投入巨资,资助一位叫做弗兰克·霍尔姆斯的地质学家,领导勘探队在澳大利亚勘探矿藏,目前该勘探队已经在帕斯以东地区发现一座大型金矿。渣甸洋行已经斥资向澳大利亚政府购买下了周边上千公里土地,正在该地区继续展开勘探,争取能有更大的收获!”
  “金矿?”
  维克多·沙逊眼睛一下子红了,恨不得现在立刻就赶到澳大利亚去,组建一个专门的勘探队,然后也找到这么一座大型金矿,那沙逊洋行在上海的损失就有地方弥补了。不过,他并没有就此立即表态,而是带着怀疑的口气,问道:“这个弗兰克·霍尔姆斯,是不是我熟悉的那个四处寻找投资的新西兰人?欧战时,此人曾在埃塞俄比亚当少校军需官,战后在伦敦组建了东方通用辛迪加公司,然后因为战时从阿拉伯商人那里听来的谣言,便拿着东方通用辛迪加公司通过发行风险投资股票募集到的资金,到中东寻找石油。”
  “霍尔姆斯首先到的是巴林岛,不过巴林酋长感兴趣的可不是石油……酋长不懂得石油的可贵,他需要的是淡水。霍尔姆斯这个骗子,瞒天过海,以打井找水为名,历时好几年,在挖出上百口水井后,才终于让他找到一口产量不高的油井。巴林酋长并不以为这是什么好东西,挥挥手便把在巴林寻找石油的特许权给了他。”
  “有了这个收获,霍尔姆斯信心大增,继续在巴林挖井,可是无论如何再也没有收获了。为了打开局面,霍尔姆斯特地聘请知名地质学家……瑞士的阿尔法特教授到阿拉伯地区进行地质调查。不过阿尔法特教授在经过两年的实地考察后,认为以阿拉伯大沙漠的地质特征,‘没有显示任何可靠的石油开采前景’,在那里搞石油勘探‘纯属冒险’。后来这份报告的内容很快泄露了出去,伦敦金融界再也没有人愿意给东方通用辛迪加追加贷款了,到了二八年,东方辛迪加公司陷入了财务困境。”
  “这个霍尔姆斯不死心,曾到印度孟买找到我,想把他手里在巴林采油的特许权转让给沙逊洋行,但被我英明地拒绝了,他后来又到伦敦去活动,英波石油公司和壳牌集团都不理会他,无奈之下,这个骗子又到美国去奔走,碰了不少钉子,终于在二九年受到欧氏财团的董事长欧爵士资助,返回中东去继续寻找石油,结果又干了两年,没有任何收获,最后受经济危机影响,东方辛迪加公司宣布倒闭,连累投资的欧氏财团损失了五百万美金!而欧氏财团所获得的,不过是贫油的阿曼的采油特许权!请问渣甸洋行是请这个人去澳大利亚找矿、并且发现金矿的吗?”
  “没错!”
  许阁森点了点头:“人的一生,总是会犯各种错误,弗兰克·霍尔姆斯虽然勘探石油失败了,但他通过寻找矿藏改变自身命运的决心没有改变,在破产后,他申请进入阿尔法特教授所在的大学,专心致志学习了两年地质学后,终于确定中东不太可能蕴藏有石油,这时恰好传来美国公司在澳大利亚大批发现巨型铁矿的消息,经过资料对比后,霍尔姆斯认定澳大利亚应该拥有许多未发现的大型铁矿、铜矿和金、银等矿藏,随后他把自己亲手撰写的资料,寄往各大洋行,请求风险投资。”
  “我们渣甸洋行董事会经过多次讨论,认为他的计划可行性很高,加上我们全体董事都对中国的局势感到担忧,于是便资助了他的勘探行动。现在看来,这笔投资是值得的,仅仅那个金矿的价值,就高达上亿美金,要是再找出几个大型矿藏来,我们渣甸洋行将考虑结束在上海和香港的业务,把总部迁往澳大利亚的墨尔本。”
  维克多·沙逊大为眼热,要知道他也曾看到过那份资料,不过由于从心底里对这个在英国金融界臭名昭著的融资骗子怀有戒心,因此将那份资料放进壁炉付之一炬了,现在看来,这真是一个巨大的、不可原谅的失误!
  不过维克多·沙逊已经决定,酒会结束后就立即返回印度孟买总部,召集心腹智囊开会,以确定下一步的动向。要知道,维克多·沙逊现在还顶着顶“孟买的沙逊从男爵”的印度爵位,所以一直没有想过把总部从印度迁移到上海来。
  就在许阁森与维克多·沙逊交谈的时候,大厅里的妇人们一起发出了欢呼。
  维克多皱了皱眉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许阁森的侍从官已经凑近主人耳边告之真相,许阁森笑着对维克多说:“外面的喇叭里马上要放《My
Heart
Will
Goon》这首歌了,那些妇女都疯狂地爱这首歌,每次播放,她们都会跟着美妙的音乐一起唱,据说这是这半个月来,上海租界的妇女最为时髦的活动……”
  许阁森话音未落,带着苏格兰风笛声的悠扬音乐声缓缓响起,在一段激动人心的前奏后,优美的女声也随之传来:“Every
night
in
my
dreams,I
see
you,I
feel
you,That
is
how
I
know
you
goon……You
are
safe
in
my
heart,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
don!”
  整个市政厅大厅里,所有的白人妇女,都在跟着租界外高音喇叭里传来的美妙音乐声,放声歌唱,而在外面的街道上,许多白人妇女也停下脚步,细细凝听。
  在这一刻,随着一句句深入骨髓激荡人心的词曲映入心田,中国人的形象与这首歌完美结合,在每一个懂得音乐的人心目中,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凭空增添了无穷好感,认为能够谱写出这样优美歌曲的国家和民族,不应该遭受如此巨大的苦难!
  这就是音乐的神奇魅力!
第1423章
九十团大战
  九月十八日凌晨,夜深人静,上海西北方的南翔镇,安家军司令部。
  傍晚时分,东北方面最新电报送达。
  东北集团军所属之第二军、第六军、第七军各部目前已移动到位,全体参战部队三个军十个师三十个旅共计九十个团,再加上各师、军组建的特种大队,将从图们至舒兰、吉林市近五百公里战线上,发动迅猛如雷的攻击。
  原本此次破袭作战,集团军总部只准备动用第二、第七两个军,但董金明第六军直面吉林市日军的威胁,根据地范围日益缩小,日军沿着铁路和密集的公路,紧密构筑封锁沟、铁丝网和碉堡群,依托防御森严的村镇集团部落,一步步向位于拉滨线、京图线与京滨线之间的根据地逼近,一再地压缩第六军的生存空间,目前第六军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到任东北集团军司令的李福强中将,迅速根据第六军反馈的情况,召开集团军紧急会议,最后决定把第六军也纳入到作战范围,共同来完成这一次超大规模的会战。
  安毅并没有干涉前线的指挥,但由于此战涉及到东北集团军七个军中的三个,几乎占到整个东北兵力的三分之一,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因此,从凌晨零点战役发起开始,整个安家军司令部便一直关注着战局的进展。
  整个作战指挥部里,忙碌一片,电讯人员来往穿梭,不断汇报前线的最新战况,而参谋人员则不断把东北大地上发生的一切,通过沙盘具体地演示出来,并且针对当前态势,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以便让司令部将校有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凌晨一点,西线最先传来捷报,第六军第二十一师六十三旅,一举攻克吉林城西北重要城镇江密峰镇,全歼驻扎在镇子里的日军一个大队,拆毁牤牛河南一公里铁轨,爆破铁路路基,成功地截断了图京铁路。
  吉林驻军抓狂之下,派出一个联队尾随追击,在马鞍山、长丰屯和马尾山一线,遭到第六十三旅迫击炮营近五十门各种口径迫击炮的猛烈打击,死伤累累,随后又进入六十三旅工兵营布下的地雷阵,尸横遍野,损失惨重。
  在夜色的遮掩下,四处都是莽莽青山,似乎到处都是中国军队布下的陷阱,日军指挥官不敢再发起追击,狼狈地退回民众已经被捋掠一空、面目全非的江密峰镇,并向上司紧急汇报遭遇的袭击。
  趁着日军退去,第六十三旅抓紧时间,继续拆毁铁轨,在铁路路基下面埋设触发式地雷,希冀在给日军造成极大杀伤的同时,争取到尽可能多的时间,延缓吉林市日军向东增派援军的速度。
  凌晨一点十分,拉滨线作战传来战报:第六军第六师十八旅全歼拉滨铁路拉林河铁路大桥一个中队的日军,迅速撤回拉林河南岸后,立即爆破铁路桥梁,迅速构筑河防阵地。随后,留下一部阻击有可能会从北面哈尔滨和五常县城南下增援的日军,其余部队沿着铁路线南下,拆毁铁路,捣毁日军设置的村镇集团部落。
  所有拆卸下来的铁轨,全都被送到附近的山区或者树林,留下标记后就地掩埋,留待日后发掘使用。
  一点二十八分,第六师十六旅和第十七旅,再次攻陷已于上个月底被日军收复的舒兰县城,全歼驻扎县城日军一个大队和两个伪军团,然后迅速向两翼铁路线展开,进行拆毁铁轨和通讯设施的工作。
  一点四十二分,第六军第二十师五十八旅、五十九旅,密切配合,一举攻占图京铁路与拉滨铁路交会的拉法镇,消灭日军驻扎该地的一个大队和一个伪军独立团,然后主力迅速南下,紧急驰援正在围攻蛟河县城的第七军第七师、第二十二师。
  蛟河县城驻扎有日军一个守备联队,城防体系较为完善,再加上一个旅的伪军配合作战,可以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好在以有心算无心,第七军两个师的特种大队,早在两日前便摸进了蛟河县城,把城里的情况调查得清清楚楚。
  战斗打响后,特种将士立即出动,利用夜色掩护,破坏了日军位于城中县衙的指挥中枢,击毙日军守备联队长小野光一中佐,使得驻守县城各个地区的日军,无法有效配合,协同作战。
  随后,特种大队又利用夜色的掩护,在县城里频频打冷枪,日军的中低层指挥官和机枪手、掷弹筒手和迫击炮手,迅速消耗殆尽。
  至凌晨三点,第六军两个师在南下的第六师两个旅配合下,蛟河县城光复,自身损耗和战果正在清点中。
  在第六军、第七军发起西线攻坚战的同时,第六军其余三个旅,再加上师、军所属之特种大队,以连、排为作战单位,配备火箭筒手,分别在吉林市、舒兰县、蛟河县三地之间的所有公路上,挖掘壕沟,埋设地雷,爆破桥梁,摧毁日军设下的铁丝网、封锁壕和明暗碉堡,解救集团部落里的民众。
  由于有火箭筒这一大杀器在手,攻克日军上下十分倚赖的碉堡,变成了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情。官兵们抵近敌人的碉堡,火箭筒手瞄准后,火箭弹便拖曳着长长的焰尾飞了出去,不管是否射中碉堡的射击孔,以安家军AN—37型制式火箭筒发射的60mm火箭弹垂直破甲厚度一百五十毫米计算,用混凝土构筑的碉堡就像是纸糊的一样,往往一颗火箭弹命中,整个碉堡便坐上了土飞机,住在碉堡里的鬼子兵和伪军士兵,落得个做糊涂鬼的下场。就算有侥幸不死的,在随后扑上来的安家军官兵面前,也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儿。
  中线战场,由于敦化驻扎有日军四个独立旅团,伪军两个师,自九一八后经过长达六年的建设,拥有堪比瑷珲和绥化城的坚固城防体系。第七军二十三师采取了袭扰作战,以军直属特种大队和师特种大队为核心,以营、连为基本作战单位,采取一击必杀、迅速爆破、火速撤退的作战方式,先是用特种大队专门配备的AN—37型制式火箭筒,对准铁路、公路沿线的碉堡,骤起发难。一般来说,陷入梦乡中的日军,往往还未反应过来,便在睡梦中去见了他们的天照大神,然后作战小组一拥而上,歼灭残余之敌,并迅速在铁路路基和公路路面,铺设大量地雷,然后火速离开。
  过上十余分钟,敦化日军派出的援兵才姗姗来迟,这个时候带有自动延时功能的地雷自动引爆,大量杀伤鬼子和伪军,搞得奉命驰援的各部日伪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整个夜里,敦化城的日军都在焦头烂额中度过,敦化东西两翼五十余公里的铁路被截断,从公路追击的日军半机械化部队的三轮摩托、卡车和装甲车,损耗巨大,不得不龟缩回敦化城里,向上峰紧急报告,请求援军。
  再看看东线战场。
  担任东线作战任务的,是拥有四个满编师的第二军,第二军军长是原救国军第二师师长安纯路,下辖陶琦第二师、王虎伟第九师、侯名成第十二师、杨超第十五师。
  原本集团军总部预计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的作战计划,之所以会在三周后才正式展开,是因为许多情报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确认,具体的作战计划也需要不断进行完善,以避免出现两败皆伤甚至付出重大代价却毫无斩获空手而归的情况出现。
  整个东北集团军,可以说完全是由安家军特战精英为骨干组建而成的部队,从集团军司令李福强,到各军各师各旅各团首长,都有在叙府士官学校特种专业授课或者是受训的经历,如果说整个安家军序列中,哪一支部队最注重特种作战?毫无疑问,那肯定是东北集团军,尽管这是支新生的部队,但东北地区猎人众多,拥有好枪法、好身手的年轻人多不胜数,因此组建特种部队没有遇到任何难题。
  正是由于骨子里对于特种作战的崇拜,正式实施的这个作战计划,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特种大队的配合。
  图们县,位于图们江下游左岸,是吉林省、黑龙江省通往朝鲜北部的重要门户,九一八事变之前,图们仅仅是一个拥有数十户居民的小村落,后来因为京图线和牡图线两条铁路建成,迅速发展为街镇。
  或许是因为图们没有历史底蕴,加上朝鲜北部的平壤地区驻扎有日军第十九师团,可以通过北鲜铁路,方便地调兵驰援图们,所以图们的防守极为松懈,虽然该地驻扎有日军一个守备大队,但警惕性极差,仅仅一个半小时,已经有三万人口的图们县城,便在第十五师特种大队与该师第四十五旅、第四十六旅的夹击下,顺利光复。
  鉴于图们江西岸地区地势平坦,而对岸的朝鲜境内,却拥有大量高地,日军完全可以把大炮架到对岸的山上,炮击图们县城,因此在图们江以西地区构筑防御阵地,是极不明智的。
  杨超,字孤鸿,江西南昌人,二八年加入安家军,二九年被选送至美国留学,考核进入美国西点军校,三四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归国,经过李福强的亲自面试,担任叙府士官学校特种专业战术教官,今年刚刚破格提拔为中校。随着东北集团军的急速发展壮大,杨超紧急驰援东北战场,这次部队扩编,正式担任第十五师师长职务。
  杨超虽然看起来斯文儒雅,但骨子却是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根本就没有被国际条约束缚住手脚,在图们留下一个团兵力防守,其余部队通过铁路大桥,迅速攻占图们江以东地区,进入朝鲜境内。
  杨超指挥部队,占领因为驰援图们而已经无一兵一卒防守之稳城、庆源、钟城三个镇子,并且在甄山至鹤浦洞一线构筑防御阵地。
  为了延缓驻朝鲜日军的进攻,杨超做出一个看起来近乎胆大妄为的决定,留下第四十六旅继续修建阵地,自己带着其余部队,坐上在图们、稳城缴获的两列列车,满载轻重武器,顺着北鲜线铁路一路南下,先后占领会宁、富宁镇,于凌晨五点抵达朝鲜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清津。
  两列火车缓缓在清津火车站停下,六千官兵一涌而下,在值守的日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便控制了火车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0/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