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6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2/1395

  “很好!很好,坐下吧……告诉我,你打算怎么入手?”蒋介石问道。
  安毅低声回答:“学生根本不用出面,密令集团总经理周崇安先生宣布关闭西南银行设置于江浙闽皖等沿海地区所有分行支行,再让川南集团总经理公开宣布长江航运公司半月后停止经营长江下游航线,关闭川南集团和江南集团设置于沿海各省的办事处,相信所有的民族资本家就都会跳起来了。”
  蒋介石忍不住笑了,陈诚和戴笠也非常佩服。
  “辞修,从今日起,你暂停全军整编事务,到武汉去,召集我中央军各军军长秘密会议。不过千万记住,对外,还得打着陆军整编的名义,明白吗?”蒋介石望向陈诚。
  陈诚豁然站起:“明白了!”
  蒋介石点点头:“雨农,明日开始,军统局和第四厅各抽出一小队精兵强将,合署办公,地点就在军委大院第四厅那个院子里,我需要你们两部以最高的效率,处理所有军情谍报。”
  “是!”
  戴笠站起大声回答。
  “都坐下吧。”
  蒋介石再次转头望向安毅:“你争取明天一天时间向周崇安先生和楚儿交代完任务,最迟后天,你飞一趟南宁,拿我的亲笔信去,分别交给李德邻和白健生,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让白健生和你一同回来,我在庐山等你们。”
  “刚才的会议你也看到了,不得不说,令我失望啊!只有白健生到来充实我军事领导集体,以及李德邻高调表示对中央的支持和对抗日的坚决态度,才能把那些妥协派亲日派的气焰打下去。”
  “虽然我并不想战争,可是这一次由不得我们了,再也容不得半点儿侥幸,再不奋起抗争,国将不国啊!只是,一切都需要悄悄地做,还是我给你们的那句话,低调做事,高调做人!”
  “明白!”
  安毅三人齐齐回答。
第1227章
同舟共济
  骤雨初霁,和风习习,广西南宁白龙潭水面波光粼粼,涟漪阵阵,岸边绿树翠竹葱郁环绕,鸟儿的声声啼鸣,在一片幽静中显得格外清脆。
  似乎屹立于水面的古朴六角亭中,两名身穿黑色圆领棉毛衫的汉子正在悠闲垂钓,脸上神情轻松自在,非常的惬意享受。二人身后五十米范围内,游走着一个个军装笔挺、双目炯炯的警卫官兵,这两个垂钓的汉子,正是全军副总参谋长安毅和他的副官长沈凤道。
  白龙潭东南角的两层洋楼上,相貌儒雅、双目幽深的桂军副总司令白崇禧站在面水的阳台上,遥望专心垂钓的安毅,嘴角露出几许欣赏的笑容。昨日中午到来的安毅,丝毫也没有焦虑急切之象,仍然和以往那样脸带诚挚的微笑,不时说出几句令人发笑的幽默语言,向李宗仁和白崇禧转交蒋介石的亲笔信之后,非常坦率地将目前危若累卵的华北局势、错综复杂的中日关系、最新军情密报、中央军委成员的内部分歧、以及他自己的初步判断和预测,一一坦率相告,言谈间诚恳率直,毫无隐瞒,迅速赢得了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桂系将帅的友情和信任。
  由于很多机密情报和华北的真实情况,大大出乎了桂系将帅的意料之外,李宗仁请求安毅暂时在南宁停留几天,桂系将帅需要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统一思想。
  安毅没有丝毫犹豫,非常愉快地答应下来,昨日出席完晚宴,还外出欣赏了一下南宁的夜景,今天一大早便起床,与副官长一道来到白龙潭畔锻炼散步,用完早餐之后,看到桂系紧急召开的军政会议即将进行,便乐呵呵地索要两根鱼竿,优哉游哉地开始垂钓,仿佛所有的烦恼与世俗之事,此刻均被他抛诸脑后一样。
  此时桂系军政会议已经结束,一众将帅纷纷散去,李宗仁端坐在座位上,细细观看会议纪要,进行最后的审核,当他摘下眼镜抬腕看看表,发现已是上午十一点四十五分。
  李宗仁揉揉发胀的太阳穴,站起来舒展了下腰身,转头看到白崇禧若有所思地点头,不由感兴趣地漫步来到阳台上,顺着白崇禧遥望的方向望去,脸上露出微微惊讶的神色,转念一想,绽放几许笑容,低声叹道:“健生啊,安毅这家伙像是又有进步了,年纪轻轻的就拥有这份淡定、这份涵养,难得一见啊!”
  白崇禧仍然望着正在更换钓鱼饵料的安毅:“兄长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来了。小弟在想,老蒋还是有他过人之处的,起码能够虚怀若谷,知人善用。就拿眼前安毅此子为例,足以看到老蒋的韬光之能更胜往日。此次老蒋并没有派来资深元老,而是派出最受其宠信的少壮派领袖安毅来,足以向我们显示中央和他老蒋的坚定抗战决心,表明他对我桂系的重视与妥协了。”
  “嗯,不错!接到老蒋密电说是派遣安毅前来征询,愚兄就看出来了。”
  李宗仁收起笑容,低声问道:“健生,看样子安毅是要请你和他一同回京了,否则他不会如此处之泰然,不急不躁。从安毅提交的中央军委常委分工决议文件来看,安毅肩负着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工业企业西迁之重任,以目前极其紧迫的形势来看,安毅理应坐镇南京,全局统筹调动才是,说是惜时如金争分夺秒也不过分,可是,为了请你再度出山,他竟然抛弃一切,垂钓于白龙潭,由此可见,不单只是老蒋,安毅对你也是满怀诚意和敬重的。”
  白崇禧摇摇头,哈哈一笑:“兄长谬赞了,我哪儿有你说的那么重要啊?不过,安毅这份挚诚,还是打动了小弟,兼之数年来安毅及其集团与我桂系紧密合作,互通有无,在两广事变如此紧张时期,仍然不顾老蒋之告诫,坚持与我展开经济合作,增强贸易往来,年初更是通过季宽兄,与我签订犹太人借道西行的秘密协定,事情未办先行支付巨额酬劳,如此胸怀,放眼全国无人出其右啊!”
  “不知道为什么,从北伐来和安毅的种种恩怨纠葛,每每想起,让小弟像是欠了他什么似的,滋味不好受啊!”
  “哈哈!你还别说,愚兄也有同感!这个安毅,年轻轻轻心机如此深沉,却又做得八面玲珑,确实令人无奈。”李宗仁笑道。
  白崇禧终于转过身,坦然面对李宗仁:“小弟如今仍在犹豫,兄长认为小弟明日跟随安毅赴京、还是留待稍后自行前往?”
  李宗仁思索片刻,肃容回答:“愚兄以为,健生还是跟随安毅前往庐山觐见老蒋为好,值此国难当头,不同于以往,既然我桂系已经上下一心形成共识,坚决服从中央奋起抗击日寇侵略,健生先行一步,又有何妨?这样既照顾了老蒋面子,又能充分表明我广西千万军民的坚定立场,何乐而不为?”
  “何况很多事情,先到先得,想必老蒋是不会忘记我们鼎力相助之情的,加上安毅如今大权在握,统管全军后勤军需物资调配补充,若是能够获得他们的优先帮助,对我桂军将士关系重大。如果健生觉得不宜过早露面的话,尽可先到庐山,深居简出,熟悉手头的工作再说,明日上午,愚兄将与我军中主要将领联名通电全国,率先高举抗日大旗,向全国军民表明我抗战立场及坚定决心,同时也可对老蒋卖个好,利于他尽快统一思想加紧布局,于公于私都是一种促进。”
  白崇禧频频点头,深以为然:“还是兄长考虑的周详,小弟有点儿落于俗套了,哈哈!不过有件事小弟始终放心不下,下月初,三艘远洋轮船就要停靠钦州港,第一批犹太难民高达七千余人,接待、运输、食品保障、安全保证等方面需要慎之又慎,小弟建议兄长等会儿最好与安毅谈谈,让他派遣兵员和车队前来,我军车辆较少无法安排过来,兼之官兵对此类大规模移民工作毫无经验,虽然只是区区数日的过境,但还需要妥善处理,不能有任何疏忽,以免届时两面得罪人。”
  “好主意,健生想得周到及时,安家军在此方面,确实经验丰富,数年来,他们安置运送全国各地的灾民已达千万,没有发生任何重大事故,很不简单,特别是车辆运输问题,更为必要。如果愚兄估计不错的话,第一批犹太难民当以老幼妇孺为主,确实不能有任何纰漏。再且,如果安毅同意我们的这一建议,他的车队完全可以顺道送来一批先进武器装备,愚兄早就对安家军自行研制的通用机枪垂涎三尺了。”李宗仁最后开了句玩笑。
  白崇禧也眉飞色舞地说:“但愿安毅不要误会我们是趁火打劫。”
  李宗仁非常自信地笑道:“不会,绝对不会!以安毅的胸怀,哪里会如此小家子气?何况交易完毕,他还得付与我们另一半巨额报酬呢,他只会认为这是我们对他的一种信任,同时也是我们未来战争中并肩作战、同舟共济的一种委婉表达,你说是吧?”
  白崇禧再次畅声大笑,笑完兴致勃勃地问道:“兄长如果不忙,我们一起去看看安毅钓鱼如何?”
  李宗仁欣然同意,两人下楼叫上正在布置任务的黄旭初,边说边笑,一同向六角亭信步走去。
  三人来到白龙潭边,拾阶而下,下面亭中耳目聪敏的安毅和沈凤道已经站了起来,收拾好钓竿,含笑打起了招呼。白崇禧看了看鱼桶,笑着打趣:“收获不错嘛,短短一上午居然钓起十多斤鱼,今天中午我们口福啰!”
  安毅笑着说:“看你们喜笑颜看的样子,开会的收获肯定比我更大!怎么样,健公已经决定和我一起上庐山了吗?”
  白崇禧含笑点头,安毅大喜过望:“这下好了,有了健公的满腹韬略和高超指挥水平,小日本这下有苦头吃了!我这颗七上八下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归位了!”
  白崇禧连连摆手,说自己当不得如许夸奖。
  这时侍卫已经机敏地将钓竿和鱼桶撤了下去,摆上瓜果和香茶,李宗仁笑着招呼大家坐下。
  简单介绍了一下上午开会的情况,李宗仁单刀直入地问道:“安老弟,既然你已经判断日寇会在下月大举进犯华北,不知道有何应对措施?”
  安毅一脸凝重地说:“目前,我二十四军闵竟先三十九师、傅冠捷四十四师已经顺江而下,悄悄开赴南京北岸的六合大营。此外,我西南空军两个团已经分别进驻南昌和蚌埠,不过华北的制空权,将交由中央空军负责!上月初中央军委刚刚划分空军军区,航委会常务主任周至柔将军信心百倍主动请缨,我不好驳他的面子,所以就临时做了调配。”
  白崇禧神秘一笑:“这应该是出自蒋委员长的手笔吧?全国上下谁不知道,安老弟与阎百川交好,若是西南空军在华北,一旦晋绥军遭遇日军攻击,安老弟迫于颜面,肯定会出手相助。相反,若是二十九军、十七军或者华北其它各军遇袭,立场摇摆不定的阎百川,恐怕会袖手旁观。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蒋委员长才会煞费苦心地把西南空军南调,换上中央空军,再由中央给阎百川下令,迫使其主动配合中央空军作战,否则山西遇袭,中央空军不予救援。如此一来,我空军除了平添助力外,还可以坚定阎百川的抗日立场,可谓一箭双雕!”
  “高!实在是高!”不愧是小诸葛,分析起来头头是道,安毅大为佩服,嘿嘿一笑竖起了大拇指。
  李宗仁眉头微蹙:“宋明轩糊涂啊,他迫于日本人压力,竟然要挟中央,不得派任何部队前往华北,避免刺激日本人,否则中日开战由中央负全责。如此一来,日本人可放心大胆调兵遣将,而我方却得不到兵力补充,华北危若累卵啊!”
  黄旭初却问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安将军,我听说你们安家军的工兵在南京周边地区修建了许多铁塔和密集的高炮阵地。高炮防空我们都知道,但不知那些铁塔是用来做什么的?”
  安毅没有任何隐瞒:“这些铁塔是我们新建的雷达站。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通过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早在五年前,我们的研究所就研究出了雷达,这几年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我们的雷达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是对付日本空中打击的杀手锏。”
  黄旭初连连称奇,尽管安毅没有解释关于雷达的详细数据和参数,但依旧让这位允文尤武而极有节操的全才浮想联翩。
  这时李宗仁终于说到了正题:“下月来自德国的犹太难民将在钦州港上岸,不知道安老弟对此有何安排?另外,我方运输车辆严重不足,还恳请安老弟支援一批,否则难以及时完成输送转移任务。”
  安毅想了想,果断决定:“犹太难民的迁移问题,我们已有万全之策,下月初我叙府绥靖公署将派人至广西,全面协助开展工作。至于车辆问题好办,我准备派一个机械化旅到钦州港,再调拨一支装备有高炮和雷达的地面防空部队,联合西南空军举行实战演练,检验我军训练成果,以应对将来有可能在淞沪进行的陆海空大战。演习结束后,我们会留下一半车辆,交由广西省政府支配,同时在此次演习中用到的武器装备,比如中正三式步枪、通用机枪等也会留下部分,交由桂军将士。我想这样安排,应该没问题吧?”
  李宗仁非常高兴:“好啊!我早就想见识安家军的训练和作战了,这下终于可以一饱眼福。听说去年的华北军演,独立师模拟的就是日本甲等师团,我们的将领也可以通过近距离观摩,了解我们桂军和日军之间的差距,寻找不足,并妥善进行改进。谢谢你啊,安老弟!”
  安毅郑重地说道:“国难当头,本来就应该同舟共济,况且能够帮助友军改进,是我安家军全体将士的荣幸!将来在抗日战场上,我们说不一定会一起作战,有时候甚至会把自己的背部露给对方,每一分战力的改进,对战局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帮你们也就是帮我们,所以根本就不用谢!”
  安毅的话,让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深受感动,更加坚定了桂系将士抗日的决心!
第1228章
暴风雨前的西迁
  南京城外的下关至采石头一线,人潮汹涌,汽笛声声,长达八公里的长江沿岸各码头,进入了紧张状态。
  从南京以及周边地区拆下的大量机器设备、原材料、古董字画等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装上一艘艘大小货轮,京城屈指可数的三个客运码头上,人潮涌动,拥挤不堪,提前警醒过来的地主和中产阶级,似乎已经闻到了战争硝烟的味道,开始全家西迁,或者因要处理房产、地产和理清债务纠纷,干脆先把家中老弱妇孺送到安全的西部地区,避免后顾之忧。
  数艘悬挂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的小型巡逻快艇,沿江上下穿梭,江中游弋的一艘百吨炮艇上,身负撤迁重任的安毅端起望远镜,逐一观察繁忙的码头,嘴里不时低声称赞卫戍部队官兵的严密组织和高效工作,弄得站在他身边的卫戍司令谷正伦自豪不已。
  这已经是大规模执行军工企业、国有民用机械制造企业、大型民族工业企业、大型矿山采矿机械执行总体搬迁任务的第八天,自南京以下的长江沿岸各大城市,几乎在同一天开始战争前的大规模战略搬迁。十天前,对于中央下令搬迁依然犹豫不决甚至无动于衷的江浙闽一线的民族工业企业,突然看到国有企业快速行动起来,整体拆卸打包西迁,紧接着龙头企业江南企业集团、川南企业集团突然发布撤退公告并立即付诸行动,所有的民族企业主和大资本家们立刻意识到战争即将来临,不用动员就自觉跑到各地政府登记申请,获得中央资源委员会同意后立即开始进行生产设备的拆除打包等工作。
  短短数日,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三十七家大中型企业获得政府免费提供的货轮,根据业主愿望,将机器设备和生产资料等尽数运往湖南、四川、云南和陕西等西部地区,避免遭受战火的波及。
  由此而引发的战争恐慌,迅速扩大到全国,日本军队和使领馆官员,对于中国政府突然展开的大规模工业战略转移,目瞪口呆,恼火不已,竟然怒斥为“中国对日本的极度恶意行为”,“是对善意和平的日本政府和军队肆无忌惮的诋毁和污蔑”。对此,南京外交部非常厚脸皮地解释为“经济战略布局的需要,纯属中国政府的重大经济调控,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资源发展民生,并非是针对任何一个国家”。
  于是骂归骂,说归说,大规模的工业战略转移,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
  作为这一战略任务总指挥的安毅,以“中央资源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的名义,征集了长江流域所有的民用轮船投入其中,江南集团长江航运公司的八十余艘大小客、货轮,则负责整个战略转移的核心部分,中央海军长江舰队负责湖口至长江口的安全护卫任务,湖口以上,则由安家军的长江上游江防部队负责,蒋介石给予的奖励是江防总司令路程光中将加上将衔。
  这十天来,安毅走遍了上海到镇江之间的每一个码头,理清了所有关系,再次回到南京坐镇指挥,力争不让一分资源、一件机器落到日本人手里。
  尽管白崇禧和陈诚再三请求把安毅调往庐山,一同审核总体战略计划,但是蒋介石始终没有答应,不但蒋介石没有答应,出巡一圈江南各省再次返回庐山的国家主席林森、军委副委员长冯玉祥等元老也不答应,在他们心目中,如此大规模的战略搬迁,多达上千艘大小货轮的征集、指挥、行动等等繁杂庞大的事务,除了安毅领导的安家军司令部参谋集体,除了安家军的高执行力之外,任何人、任何集体都没有这种经验和高效率。
  一句话:除了安家军,没有任何部门拥有如此丰富的经验,也无法有序高效地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使命。
  肃立在船舷边沿的安毅,心情沉重,百感交集,望着眼前惊慌失措的民众,他感到非常的内疚,一种无力感久久盘旋心中,挥之不去。他非常清楚,当自己在指挥这场被欧美媒体称之为“本世纪全世界最大一次搬家”的工业战略转移之时,北方的天空已经战云密布,暗无天日。
  “司令,胡适先生代表平津高校联合会,致电指挥部,感谢我军将士不远千里,顺利护卫各高校师生和故宫博物馆物资安抵后方,同时再次恳请司令,尽可能优先运送平津各高校师生和教学设备前往长沙。事关重大,属下没有即刻回复,一切还得请司令定夺。”副总指挥路程光低声报告。
  安毅皱了皱眉,轻声问道:“胡适先生一行还在庐山?”
  “是啊,目前全国教育界代表三十余人都还在庐山请示委座,估计一时半会儿还难以赶至南京或武汉,与自己的师生汇合。”路程光身边的参谋长穆追忆回答。
  安毅眼睛一瞪,非常恼火地道:“难道他们一直不考虑我的再三建议?数十万师生分批前往云南昆明和咱们下辖的昭通两地,不是更好吗?至少以后不用露宿荒野,如果这时仍然坚持前往长沙安顿,到时候又要再搬迁一次,岂不更麻烦,更劳民伤财?”
  路程光万分无奈地摇摇头,蓄起漂亮小胡子的穆追忆也不敢接话,宪兵司令谷正伦见状,笑着开解:“老弟岂不知道文人们的顽固执拗?他们怎么可能有老弟如此深远的目光和危机感?哪里明白如今日本的新式战机,已经可以轰炸一千公里内的目标?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师生置于日军的直接威胁,未尝不是对我们军队形成一种动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在前线拼命流血,保护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算了吧,那些文人不见棺材不掉泪,哪怕我们再三解释,也于事无补,你重任在肩,日理万机,何必为此耿耿于怀?就由得他们去吧,到长沙更好,只需通过水运运到南昌或者武汉,把他们放下来让他们自己走一段即可,还能节省运力,投入到其他重要物资运送中去。”
  安毅有些黯然地摇了摇头:“既然如此,只能由得他们了……程光,替我给胡适先生一行复电,就说我安毅答应他们的请求了。”
  “是!”
  路程光精神一振,快步走向指挥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2/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