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6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8/1395

  公告发表后,引发华北各界剧烈震动,工商界人士对此协议极力反对,北平教育学术界代表徐炳昶、顾颉刚、黎锦熙等联合发表时局宣言,要求华北政府和南京中央政府在不丧失国土、不辱失主权之原则下,对日严正交涉,声明华北教育界和知识界强烈反对在日本人逼迫下建立起来的特殊行政组织,反对日本在华北享有任何特殊地位,反对以外力开发华北资源,呼吁政府武力制止走私,剿伐数典忘宗的日本人扶持的绥东土匪。
  十月十八日,派驻华北之后一直低调行事的中央军事特派员安毅,突然在石家庄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对上百名中外记者,斩钉截铁地表示:“只要我安毅还在这个位置上一天,就绝对不会同意任何外国军队、组织和势力,在中央军驻守的防区之内展开任何形式的经济开发,任何未经中央军事委员会审核批准的团体和个人,只要敢于在我中央军管辖的防区之内进行勘测、开采、走私和非法交易,必将受到最严厉的处罚!”
  安毅的讲话经过全国各大报纸发表,立刻获得华北军民和无数爱国知识分子的拥护,忧心忡忡的华北企业界、教育界和知识界代表,顿时欣喜万分,纷纷发表宣言,强烈支持安毅的正义决定,赞扬安毅的高瞻远瞩和非凡的大局观,称颂安家军的爱国心和中流砥柱作用。
  上月中国军队军演后围堵军营的爱国青年和学生早已散去,其中大概有六千多人通过了安家军的审核,南下叙府,他们将在短暂培训后前往滇南,成为新建的各所中小学校的老师。此番安毅的表态,再次激起了爱国学子的报国热情,又有几万人拥到十七军司令部,要求参军和南下即刻参加工作,安毅是来者不拒,只要政审过关一律收下,中日大战爆发在即,多抢救一个人才是一个,再也顾不了是否会影响各大高校的正常运转了。
  宋哲元、齐燮元、秦德纯等华北军政要员没想到从不关心政治的安毅突然来这么一招,情急之下,立即致电安毅,要求与之会面详谈,被安毅以军务繁忙需要下基层视察为由委婉拒绝。
  作为这个时期的主和派代表,安毅曾着重了解过华北政务委员会所有委员的情况,其中就包括秦德纯和齐燮元。
  秦德纯1914年于保定军校毕业,成为驻济南的北洋新军第五师见习官。历任陆军第五师团副、参谋长、二十四师旅长、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兼二十三军军长、十四军军长、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转任张学良总司令部参议、二十九军总参议。1932年任察哈尔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去年与日军代表土肥原贤二签订卖国的《秦土协议》。
  齐燮元1913年从陆军大学第三期毕业,由于善于钻营,短短的四年间从北洋军一个小小的排长,迅速成为江苏督军,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曹锟被囚、吴佩孚败逃,齐燮元不承认冯玉祥所发命令,被段祺瑞免职。1925年齐燮元在上海指挥驻沪第六、第十九师驱走师长、齐燮元自任浙沪联军第一路总司令。同月兵败,齐燮元逃往日本。同年11月,齐燮元在汉口任十四省讨贼联军副总司令。1930年,阎锡山任齐燮元为江北招抚使,在中原大战中阎军失败,齐燮元蛰居北平。这两年,齐燮元得到日本人的大力扶持,再次活跃于华北政界,成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
  齐燮元历经宦海狡猾成性,意识到华北政局中,安毅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已经越来越重要,似乎还得到了中央某些决策部门的鼎力支持或者授意,否则历来在军事上立场强硬,却不管华北各派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安毅,不可能突然染指华北的政治和经济决策。齐燮元和他的盟友们孜孜追求的“华北自治”,极有可能在安毅强硬的政策下破产。
第1164章
绝密计划
  在齐燮元的暗中建议下,日本驻平津使领馆官员和华北驻屯军将领勃然大怒,分别向宋哲元强调日本方面的强硬立场,向宋哲元、张自忠等人施加压力。
  宋哲元头大如斗,立即召开华北政务委员会紧急会议,随后将全体委员签署的申诉报告,急送给南京中央政府和中央党部,希望通过中央政府和党部压迫安毅闭上嘴,收回一系列“有碍中日邦交、破坏中日经济提携”的讲话。
  不过,日本人虽然恨得咬牙切齿,却不敢动安家军分毫,反而怯于安毅的强硬态度,命令日军幕后支持的走私集团,不要轻易踏入安家军防区。在政治外交方面,获得华北通报的日本大使川越茂,再次与南京政府的外交部长张群举行会谈,强烈要求中国政府立刻批准华北政务委员会与日本方面签订的经济合作计划,同意华北地区自治并携手反共防共,切实落实中日政府间的经济合作承诺。
  漫不经意的张群笑容可掬黏黏糊糊地解释了好几个小时,所表达的意思其实几句话就可以概括出来:中日经济合作计划是一个大框架,任何具体实施的项目,都必须经过中央经济委员会和政务院经济会议审核通过,方能合理合法地展开,华北政务委员会根本就没有权利绕过国家法律自行决定经济政策和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所以必须将双方会议记录以及各计划项目的具体情况,呈报给中央,再由中央有关部门召集双方合作企业举行会议,做出一致决定后才能实施,若是牵涉到驻军利益,还必须获得军队的谅解和支持。
  张群强调,至于反共防共,中日间的意见是一致的,国民党政府一直在干,希望日本方面也大力配合。
  川越茂碰到牛皮糖一般的张群,彻底抓狂了,隐隐预感到中国政府在对日立场上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已经大大超越了政治经济合作等领域,涉及到了中国各地区军事布置和方方面面的利益问题。
  无奈之下,川越茂只能派遣驻南京公使须磨弥吉郎火速返回国内请示,声明是上一任外交官员在签署相关合作协议之时太过草率,没有防范中国政府在法律上设置的重重障碍,军方也操之过急,没有认识到华北政府所拥有的权力,仍然被南京中央政府死死地限制在地方省份的地位上,一味以军事压迫和恐吓为手段,已经很难在短时间内根本解决问题。
  同时,川越茂接连拜访经济委员会主任宋子文、财政部长孔祥熙等人,摆出一副完全是为了解决经济合作问题的姿态,以掩盖日本政府正在紧锣密鼓地扩军备战、争取在未来半年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阴谋。
  宋子文和孔祥熙非常礼貌地与川越茂等日本官员周璇,对日本人提出“召回派驻华北的军事特派员安毅”的要求,委婉解释说自己爱莫能助,建议川越茂等人寻找军政部长何应钦将军、分管军事委员会派驻事务的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商谈。川越茂一行又碰壁了,找亲日派的何应钦签发命令不成问题,可是要从冯玉祥脸上获得个笑脸,估计与要求安毅闭嘴一样困难。
  另外,中央党部对于华北政务委员会的申诉,表示此事不归党部管,如果宋哲元有什么疑问,可以向军委会质询,气得宋哲元收到复电后当众拍了桌子,可是却又无可奈何。
  日本人暴跳叫嚣之时,名义上是陆军整理处长、实际上已经在行使部分军政部长实权的陈诚,悄悄乘坐安家军的运输机,来到了保定。
  陈诚一下飞机,马上就钻进开到身边的越野车,一直开进第十七军司令部边上的小院子才停下。陈诚与等候多时的安毅、胡家林、黄应武、黄智等将领匆匆打个招呼就进入小楼,十分钟后十七军将领尽数离开,安毅的卫队悄然加强戒备,小楼二楼办公室里的陈诚和安毅,对着面前桌子上摊开的一份卷宗,紧张研讨起来。
  听完陈诚解说的安毅深吸了口气:“这么说,委座的计划是……把对日作战的主战场设在关外?”
  陈诚重重点头:“对!有什么比日本人生命补给线东北受到威胁,更令日军着急的?东北不保,日军就失去了侵华的前进基地,只要我五路大军完成陕北剿共,突然调动向东猛攻热、察等地,把战火烧向敌人腹心,日军想不在关外开战都难了。”
  安毅拍案叫好:“好计策,好计策啊!这样既能打击日寇,又能让绝大部分国民免受战火之灾,还能保住来之不易的经济基础,刺激工商业的迅速发展,果真是好计策!这是小弟十年来看到的最完善、最有远见的战略计划,真能顺利实施的话,就是党国之福、民族之幸啊!”
  “哈哈!愚兄就知道你会赞成。”陈诚骄傲地笑道。
  安毅侧眼笑问:“是兄长你的主意吧?校长真下得了决心?”
  “愚兄一人哪儿有如此才智?其实校长一时间也难以定夺……这是愚兄加上耿光兄,以及德国顾问团数名高级战略顾问,反复推演了半年的成果。到目前为止,你是全军将帅中第三个知情者。校长对此计划非常重视,命令耿光兄和愚兄反复斟酌是否可行,而且只允许你一个人参与研判此庞大计划。哪怕最终计划获得通过,在正式实施之前各军委委员也无资格获知,位高如何敬之都被摒弃在决策和参谋之外。”陈诚低声回答。
  安毅点了点头:“看来下一步兄长得飞太原,说服山西方面参与此计划了?”
  陈诚抚掌大笑:“贤弟果然敏锐,一眼就看到此计划的关键所在,只有稳住山西这个处于战略要地的大后方,才能保证战争物资和兵员的供给安全。怪不得校长和耿光兄都说,只要让安毅看完计划,就能深刻领会其中精髓,贤弟果然不负众望!”
  安毅摇了摇头:“兄长过奖了,小弟感谢委座和兄长的信任才是真的。不过,此计划的实施难度相当大,没有六个月以上时间的艰苦准备,很难保证一场五十万军队参战的大战需要。再者,要是日本人提前有所察觉的话,恐怕会……算了,不说也罢,请问兄长,小弟在这个计划中需要担任什么角色?”
  “督粮官!”陈诚的回答明确干脆。
  安毅笑了:“果然如此,都看上小弟的军队、钱包、粮库和兵工厂了,哈哈!行啊,只要校长能下定决心对日作战,小弟哪怕穷得当掉裤子,也绝对不会皱一下眉头的,而且小弟现在就可以表态,只要是兄长你负责全局或者指挥其中一路,小弟麾下三个军就全部交给兄长了。”
  陈诚既激动又感激,一把抓住安毅的手臂,连连点头:“小毅,愚兄没看错你,放心吧!只要此计划获得通过正式实施,你这个督粮官也会和愚兄一起并肩战斗的,你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全军上下有目共睹,仅仅作为督粮官怎么行?就像健生将军所说的那样,放眼全军,无人敢言超越安毅!届时,恐怕你要担负比愚兄更大的责任。”
  安毅突然明白过来:“兄长前一段时间飞南宁,是否为了请健生将军出山?”
  “正是,白健生大才啊!校长、耿光兄和愚兄一致认为,必须有你安毅和白健生参与并负责具体指挥,才能保障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说实话,哪怕成功地实施这一瞒天过海之计,开战之初就给驻华日军一个重创,都不能保证这次大战的最终胜利,但若是没有果敢坚定、破釜沉舟的决心,情况将会更加恶劣,主动权就会逐渐易手。”
  “根据顾问团的反复分析和推演,得出日本对我国的全面侵犯近在咫尺的结论,一种意见认为,中日大战最迟不会超过明年秋天,一种意见认为,会在后年春季,愚兄更倾向于前者,你呢?”陈诚问道。
  安毅毫不犹豫地说道:“一样,小弟担心会更早,或许大战会在明年夏季爆发。”
  陈诚呆了一下,他深信安毅的眼光,听安毅这么断言,不禁忧虑起来:“这么说,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是啊!不多了……”
  安毅站起来走出几步,似是下了很大决心,回到陈诚身边一阵低语。
  陈诚勃然变色,一双眼睛突然闪出屡屡精光:“可有初步计划?”
  “有完整的行动计划和危机处置预案,而且这半年来,小弟的军队一直在为此反复进行针对性训练,如果兄长支持,小弟立即密电杨斌和叶成飞一趟南京,带上数月来精心制定的行动计划,送呈兄长参详。”安毅加重语气。
  陈诚的右拳击在左掌中,发出一声脆响:“好!明天愚兄飞汉口,随后飞杭州出席校长召集的华中军政会议,你让杨斌师弟和叶方绿参谋长秘密赶赴杭州,就住在西湖边愚兄刚买的宅子里,时刻等候校长召见。”
  “如果校长同意,就立刻实施,大大拖延日寇侵略的步伐,造成更大的国际混乱,为我们的备战赢得更多时间。到时候,欧美列强想明哲保身置身事外,恐怕就难了!”
第1165章
争斗白热化
  十月二十五日下午,随着深秋西伯利亚第一波冷空气南下,长江两岸乌云笼罩,寒风咆哮,秋雨瑟瑟。
  出席完日本领事馆酒宴的湖北省主席杨永泰,在八名便衣保镖和四名省府军警的护送下,与夫人一同乘坐汽车,抵达汉江关省政府专用码头,准备渡江返回南岸武昌的省府。
  就在杨永泰钻出车门之时,旁边废弃的旧票房里,突然冲出两名便衣汉子拔枪怒射,顿时杨永泰后脑、左肩与背部多处中弹,血洒五步,两名强悍杀手在众侍卫尚未反应之际,飞速逃跑。
  第四厅把消息传到保定时已经是傍晚,正在食堂用餐的安毅与胡家林等将领无比震惊,不约而同放下饭碗,面面相觑。
  众将意识到整个政局动荡在即,全都没有了胃口,安毅站起来一声令下,将领们立即起身,迅速回到十七军总部大楼二楼的会议室,急商对策。
  正在西安指挥各路大军剿共的蒋介石惊闻噩耗,无比悲痛,当即结束军事会议,召集幕僚紧急处置。
  一小时后,痛失智囊悲愤难当的蒋介石,仍然无法从日军情报部门、坚决反日的安毅集团和政学系宿敌CC系之间确定幕后黑手是谁,心头不由泛起一丝局势失控的无力感。
  与此同时,日军驻上海机构紧急召开军政会议。
  一年多来,连续遇刺的汪精卫、唐有壬和杨永泰,均是著名的亲日派显要,特别是作为中国政坛三大派系之一政学系领袖的杨永泰遇刺,对当前日本的在华政策影响很大。数年来,政学系在满腹韬略的杨永泰领导下,后来居上,隐隐成为左右中国政局的最大派别,此次他的遇刺,不但使得亲日的政学系元气大伤,而且打乱了日本政府和军队的重大战略布局,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无法估量。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讨论和反复印证,日本特务机关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幕后黑手不是政学系死敌CC系,就是与全中国众多暗杀事件脱不了干系的安家军。
  南京城中央政府已经一片混乱,各派系之间隐藏的矛盾,因此次刺杀事件突然爆发,亲日派官员个个人心惶惶,深居简出,急召侍卫保镖严密防备,各种猜测和谣言尘嚣之上,中央政府各部几乎所有的日常事务均陷入停滞。
  ……
  晚上八点十分,保定。
  总参谋部第四厅厅长赵瑞、军事调查统计局副局长戴笠的回电相继到来,安家军总部情报处处长刘卿宣读完电文,与会将领全都惊愕地望向安毅。
  安毅摆了摆手,无奈地苦笑道:“大家都别胡思乱想了,我知道杨永泰的死我们脱不了嫌疑,估计党内各派、日本和欧美各国情报机构都会把我们当成最大嫌疑者,但我们确实没有干这事,根本没必要心虚。”
  “虽然说杨永泰是个亲日派,影响了中央政府和军队众多主官的立场选择,与我们也素有恩怨,可此人还没有达到唐有壬、殷汝耕数典忘祖的无耻地步,考虑到委员长的感受,我从未考虑过要他的老命,而且大家不是不知道我们历来的行动手段,如果真的是我们情报局干的,哪里会留下这么多尾巴和痕迹?要是我估计不错的话,那两个杀手很可能跑不了,抓到人是迟早的事情,相信到时候就会真相大白了。”
  众将齐齐松了口气,胡家林低声问道:“司令对此有何意见?”
  安毅想了想如实回答:“我个人认为,最大的嫌疑者是CC系,以前杨永泰天天跟随校长身边,CC系投鼠忌器不敢下手,如今离开了校长的庇护,杨永泰虽然看起来职权大增,但也就只剩他那一张臭嘴了。”
  “从去年底政学系击败CC系取得中央和地方多个重要职位开始,CC系与政学系结怨更深,特别是今年四月份,杨永泰在武汉与日本领事官员和日本政府特派员密谈的时候,公然说出‘日本在中国的事情他杨永泰可以负责’这样的话来,数小时后被陈部长告到了校长那里,同时上呈的证据是徐恩曾电讯科破获的几份日本领事馆密电。可是……校长一旦在心底里给某一个人定了性,就很难更改看法,这一点在杨永泰身上越发明显。因此校长收到密报后,根本就没有陈部长等人所希望的严肃处理,而是把所谓的证据随手放到一边,严厉告诫陈部长:要团结不要分裂,更不能搞小动作。”
  “从那时起,我就听到了CC系内部传出一句话:与杨贼势不两立。这事当时由刘卿处长负责,让他说说,可能大家更清楚些。”
  刘卿连忙站起:“情况确实如此,政学系与CC系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目前已经到了无法调和,无处不针锋相对、日日争斗不休的地步。杨永泰在去年底出任湖北省主席之时,整个武汉和湖北各地,反对声音犹如浪潮一般,我们的武汉情报站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多次反对杨永泰、反对政学系的盛大游行,其实都是CC系幕后组织和散布激烈言论所致。”
  “校长得到戴雨农的报告后,对这种窝里斗的派系之争勃然大怒,一个电报就发到湖北绥靖长官何成浚将军手里,说要是再出现这样无序的、不受控制的游行出现,就连何成浚也要撤职查办。何成浚将军当时就慌了,马上派出人手到处疏散游行人群,还专门开会防患于未然,陈部长他们见状只能偃旗息鼓。”
  “经过此事,杨永泰和他领导的政学系地位再度高涨,中央许多骑墙派官员见状都不自觉地靠向政学系,以求得到庇翼。为此我们进行过专门研讨并得出一致意见,换成我们处在CC系的立场,只有采取果断而强硬的措施才能挽回当前颓势,而最佳途径莫过于宰了杨永泰这个委座面前最得宠的派系领袖。只要杨永泰一死,政学系必然大乱,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
  众将频频点头,这几年来政学系与CC系间的争斗众所周知,特别是两派领袖杨永泰与陈立夫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掌握着国家秘密情报机构并拥有特务执行能力的CC系,无奈之下选择刺杀这一下策,就不足为奇了。
  安毅接过话头,继续分析道:“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是日寇故布迷阵、蓄意挑起中国政界争端的可能。杀死一个亲日派政客,换来整个中国政坛的持续混乱与动荡,为我们国家政令的统一制造障碍,似乎也是值得的。”
  “至于我们,根本就不需要为此忧虑,杨永泰虽然一直想削弱我们,并为此时常在委座耳边吹风,持续不懈地做一些拆台的事情,但是自从我们稳稳扎根宜昌、并如愿促成宜昌行营的恢复后,深谋远虑的杨永泰非常知趣地选择了沉默,不但就此停止算计宜昌,反而在众多事务上密切配合,校长和中央看在眼里,对此都非常放心。”
  “因此我有理由相信,校长冷静下来之后,就会第一个把我们排除在外。”
  鲁逸轩却有不同看法,非常担忧地说道:“但是要是有人蓄意向咱们身上泼脏水,故意把线索向咱们身上引,情况又不同了。大家想想,如此大事,按照惯例校长都会在第一时间给司令致电,可这次……到现在为止,校长的任何意思都没有传来,属下总觉得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心里七上八下的!再一个,华北的政局肯定会由于中央人事的变迁随之出现激烈动荡,这对我们来说是最直接的影响,日军极有可能借此机会大造舆论甚至进行挑衅,我们应该早做准备才好。”
  “我同意,诸位有何意见也都可以畅所欲言。”安毅说完,四下打量。
  紧张的讨论随即开始,一份份密电发往华北各情报站和上海、南京、西安、武汉等重要地区,安毅亲拟的两份电文,分别发到叙府的蒋云山和思茅的劳守道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8/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