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5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0/1395

  安毅和朱培德相视一笑,不动声色地跟随众将走到地图前面。
  蒋介石吩咐葛敬恩给大家讲解一下,葛敬恩略微谦虚,便笑嘻嘻地把躲在众将后面的安毅给拉了出来。两人一起站在地图前,低声商量,尽管安毅心里有一千个不愿意,但是之前他确实和葛敬恩讨论过川康平叛的问题,还做过两次相应的军事推演,因此葛敬恩把他拉出来也属正常。
  两人讨论完毕,葛敬恩笑着对大家说道:“委座、诸位,这是川康地区展开平叛数年来的第一个好消息,在此,先向刘自乾将军和川康边防军表示衷心的祝贺和钦佩!”
  掌声“哗啦啦”热烈地响起,将帅们是由衷的高兴,作为中华民国的军人,没有什么比得上在国家积弱、列强环视之下,依靠坚强的毅力和坚韧的决心取得如此佳绩,更让人扬眉吐气的了。
  葛敬恩等掌声停下,继续说道:“之前,本人与安毅将军曾两次就川康局势展开过粗略的讨论,但是比起刘自乾将军指挥的这一仗,在战机选择、指挥思想和作战决心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安将军谦虚不愿主讲,我就勉为其难吧。”
  “诸位请看,拉加寺地区是个沟壑交错、地形起伏非常大的复杂区域,也是川藏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根据参谋本部三年前得自川康边防军上呈的资料分析,色依玛山与周围各大山相比不算高,拉加寺的海拔高度也只有三千一百多米,但是在气候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在这一地区成功地展开合围,是件非常不简单的事情。”
  “安毅将军刚才推测,合围成功的前提,必须是截断叛军德格方向的退路,才能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把乘胜进逼骄气日盛的叛军挤压在这片相对低矮的谷地,而截断德格方向的退路又不让叛军察觉,必须翻越海拔高达四千八百米的南线,因为北线根本就无路可走,只有翻越这一片高山地带……”
  “大家看,就是这一带,地图上都无法标注的复杂区域,沿着金沙江河谷秘密开进到德格以南十八公里,至此再调头向东,实施围堵,而且行动单位的规模还不能低于一个旅,或者两个满编步兵团,方能保证合围的成功实现。由此可见,这一计划实施的难度,确实非常非常的大……”
  众将帅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蒋介石也难得地露出笑脸。不管怎么讲,这是一场中国内部平叛的优秀战役,英国人再怎么气急败坏,也不敢多吭一句,要是真的像葛敬恩所希望的那样,战斗结束后能抓到几个英国军事顾问,将会为蒋介石赢得宝贵的外交主动权,至少可以理直气壮地质问英国人:要和谈的是你们,动手的也是你们,奶奶的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退一步来看,哪怕抓不到叛军中的英国人,通过这一次对上万叛军的成功围剿,叛军将会元气大伤,信心和胆气都会因此而倍受打击,这一仗至少换来川藏边区三五年之内的安定。
  葛敬恩在一片掌声中结束讲解,蒋介石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向安毅问出一个大家都很想知道的问题:“安毅将军,你估计刘自乾将军的这一仗,何时可以结束啊?”
  安毅想了想,有些不确定地回答:“真不好说,川康边防军的每个师只有八千将士,加上从德格、玉田退下来的两个不满编步兵团,和驻守甘孜的一个四千人步兵旅,除去后勤辎重、指挥机关、预备队等单位,投入战斗的官兵人数,估计不会超过两万人。”
  “虽然川军占据了有利地形,但要结束战斗恐怕需要一到两天时间,因为高原地区的战斗非常特殊,很难像在低海拔地区那样,随时可以发起全局或者局部的猛烈冲锋,估计需要慢慢打,逐渐紧缩包围圈,一点点吃掉对方。”
  “再一个,属下尚不知道此时战区的天气情况如何,要是大雪纷飞的话,估计够呛,零度以下的气温对战斗人员的攻击速度乃至武器装备的影响也很大,属下曾听刘自乾将军说过,由于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他们的几个前哨驻地的官兵,一年到头很难吃上一顿煮熟的米饭,可想而知,行动的难度有多大了。”
  “不过我估计问题不大,如果前线将士不顾及太多的话,战斗时间能缩短很多,最迟明日下午能收到战果。”
  众将帅一下子沉默下来,心中都清楚安毅所说的“不顾及太多”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别讲什么人道主义,就横下一条心,咬紧牙关往死里打,杀死敌人要比俘虏敌人简单得多,而且根本就没有什么俘虏反复的担忧,只是,谁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开这个口……
第995章
谁更卑鄙(二)
  南昌江南宾馆是整座城市最豪华的宾馆,也是手头阔绰的欧美各国记者喜欢进驻的地方,江南宾馆不但有舒适漂亮的房间,完善的卫生设施,楼下的西餐馆也是欧美记者趋之若鹜的所在。
  随着越来越多记者的入住,安毅也失去了进出的自由,大年初十中午,朱培德开完会返回昆明之后,安毅也悄悄搬出了江南宾馆,住进南昌行营的军官招待所,以避免越来越多的记者没完没了的采访要求。
  西康战事与安毅、葛敬恩预料的一样,在大年初十中午一点全部结束战斗。出于政治方面的需要,刘文辉在通电全国的战报中,成倍地减少了歼灭叛军的数量,只通报歼敌四千余人,但是俘虏叛军的数量高达七百余人,其中的“不明身份者”多达十一人,这十一个不明身份者,就是被打伤之后俘虏的英国军事顾问,其中四人伤势颇重,估计已经处在奄奄一息的边沿。
  安毅获得了刘文辉批准的赵东全发来的详细战报,虽然对刘文辉取得此次大胜由衷感到高兴,但是也为此战牺牲的三千二百余名川军将士伤痛不已,其中六名牺牲者,是担负起侦查和较射任务的安家军特种精英。
  晚饭后,安毅奉命赶往蒋介石的办公室,协商川康边防军俘虏处置事务,意外地看到了悄悄到来的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已经同意前往武汉指挥剿共作战,驻扎华北的东北军三个军中的两个军已经南调,之所以仍然以需要时间善后为理由留下一个军,显然是少帅和东北军官兵舍不得离开税源丰富的平津地区。
  少帅看到安毅很热情,他已从义兄蒋介石嘴里得知刘文辉的成功,从数日来全国各大报纸对刘文辉和川康边防军的歌颂中,少帅也感慨良多。少帅知道安毅过来向蒋介石汇报战况和研究战俘处置问题,就留下来听听此战的详细经过,毕竟抵抗外敌这么长脸的事情,多少都让丢失东北的少帅羡慕。
  安毅根据赵东全发来的战报内容,简要地向蒋介石进行汇报,但完全隐瞒了赵东全一行参战的前前后后,把功劳全都归功于刘文辉和川康边防军将士,最后安毅才谈到俘虏问题:“十一名被俘的英国军事顾问基本上带伤,其中四人伤势很严重,恐怕救不活了,刘自乾将军打算把剩下的七人秘密押解成都关押。”
  “至于叛军如何处理,学生以为还是交给边防军自行决定为好,参谋本部和军委各部最好不要干预。这一仗,名义上仍然属于我们自己的内部平叛,而且这次刘自乾将军爽快地服从了校长的指示,没有向外界公布十一名英国军事顾问的身份和详细情况,估计这也是英国人求之不得的。”
  “这样一来,如何处理叛军俘虏问题就简单多了,英国人自己屁股都擦不干净,哪里还有资格和勇气指责什么人权,谈论什么人道主义?”
  少帅顿时乐了,他从没想到有谁敢在蒋介石面前说话如此随便。
  蒋介石早已经习惯了安毅的风格,见怪不怪,点点头采纳了安毅的意见:“你说得很对,这一仗我们没有帮上什么忙,但是相关的嘉奖一定会很快做出的,不但精神上予以奖励,物质上也不能少。我已经吩咐孔部长尽快抽出一百万元,给予川康边防军实质上的奖励,也让全军和全国民众看到我们中央的明确态度和坚定立场。”
  “相信刘自乾将军和川康边防将士会无比感激校长的。”
  安毅这句话不是什么恭维,他知道蒋介石在军费如此紧张的时候挤出一百万,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足以显示蒋介石对此战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此战所产生的重大意义的充分肯定。蒋介石很有可能会把此战拿来刺激剿共各路军,以激励各军奋勇杀敌,重赏之下出勇夫就是这个时候。
  蒋介石沉吟了一会儿,又问道:“对了,滇南那边的调查进度怎么样?”
  “基本上弄清了事实情况,确实是边陲三县佤族自卫军所为,不过……”安毅说到这里停了下来,非常担忧地望着蒋介石。
  蒋介石皱起了眉头:“不过什么?有何难言之隐?”
  安毅不再犹豫:“校长,云南省保安司令詹焕琪给学生来电,英军的飞机从昨天下午雨停开始,就频繁地在滇西上空展开侦查和挑衅。今天中午,滇南二十六军也报告了相同的情况,而且指出英军飞机进入我国领空多达二十余公里。学生已经严令驻扎滇南的空四团不得引起冲突,更不能发生交火,只需在我方空域严密戒备即可。再一个,今天下午四点,我老丈人突然从南洋给学生发来急电,说仰光的华商致电给他,告诉他两天前有三艘英国大型运输船靠岸,从船上下来了近万名英国官兵,卸下大批武器装备和车辆牵引的重炮。由于仰光华商没有军事常识,也不敢贸然打听情况,我们目前尚不知这部分英国军队的番号,但是可以断定这是从印度开来的英军主力师,他们很可能已经快速北上。”
  蒋介石脸色一变,眉头紧锁:“情报可靠吗?”
  “应该是可信的,而且根据这两天英军飞机的出动情况,我们能够断定这些战机不下于一个攻击大队,数量约在二十八架至三十六架之间,从其活动半径推断,驻扎的机场为腊戍和密支那。”安毅回答。
  蒋介石非常凝重地站起来,少帅也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蒋介石思考片刻,走到安毅身边,低声问道:“我们能不能据此判断,英军可能在滇西或者滇南,展开大规模军事报复行动?”
  “完全有可能,英军驻印度司令部那些将领都是目空一切之辈,去年初他们刚刚取得印度全境的平叛胜利,正处于非常自傲骄横的时候,学生担心,哪怕英国政府不愿意中英关系恶化,驻印缅殖民军队也会以各种理由向我们发起进攻,加上他们刚在川藏边区大败,急需找一个发泄的突破口,目前看来,他们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中缅边境。”
  “川藏那边条件太过恶劣,英军就是有贼心也没贼胆,没经过数月的适应性训练,英军贸然进入高原地区的话,连喘气都很困难,加上叛军此次被刘自乾将军歼灭殆尽,想要重新组织一支新的军队,没个两年时间办不到,而中缅边境没有恶劣环境和兵力不足的约束,英军随随便便都可以抽出几个师的缅军,对我们发起突然进攻。”安毅详细说出自己分析的理由。
  蒋介石连连点头:“这样的话,必须做好充分的军事准备。但是,要把外交斡旋放在首位,我很担心中缅边境打起来之后,日本关东军就会借机发难。华北形势本来就不乐观,要是再来一次长城抗战,我们南北受敌不说,中间还要对付共产党军队,非常的危险!你想想,我们有能力对付这种内外交困、三线作战的压力吗?”
  安毅犹豫了一下,咬咬牙低声说道:“如果校长信任学生,就把中缅边境交给学生处理,学生哪怕打完所有的军队,掏空自己的腰包,也决不让英缅军队侵占一寸国土!”
  “不行!绝对不行!”
  蒋介石断然否决:“安毅,我不是不相信你的能力,不是不相信你麾下的两个军和益之将军的滇军,而是从全局考虑,不得不权衡可能产生的外交孤立。还是那句话,攘外必先安内!只有消灭了共产党,我们才拥有一致对外的本钱,才能彻底解决腹背受敌、内外交困的危局,你对此要有个清晰的认识,切不可逞一时之勇,而置党国大局于不顾,否则,会成为国家民族和我们党的罪人的。”
  安毅强忍心中的恼怒:“那么,该怎么办?”
  “斡旋!利用一切外交手段,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相信总会有办法解决,必要的时候,暂时的妥协是需要承受的。”蒋介石已经打定了主意。
  “那么,万一英国人一意孤行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看着他们侵占我们的国土,屠戮我们的人民,也不敢开枪反击?”安毅整个人处于爆发的边缘,再次沉声问道。
  蒋介石没有回答,脸色变幻几下,走回去重重坐下:“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也只有奋起反抗了,但是在此之前,绝不能轻言对外交战。”
  安毅心中一缓,微微点了点头:“学生明白了!”
  蒋介石以为安毅真的明白了,欣慰地摆摆手,吩咐道:“这两天中外记者纷至沓来,围着行营提出这样那样的采访要求,弄得政治部和秘书处无法办公,不胜其扰,好在西康战事已经结束,可以把西康的消息,以及我们内部剿匪平叛的决心和立场告诉外界了。”
  “我决定,明天上午以剿匪司令部的名义,举行记者会,由军政次长明魏将军(曹浩森)、参谋次长堪侯将军(葛敬恩)通报围剿共军的情况,由你来通报西康平叛情况,至于外交方面的问题,一律不需要回答,由汪院长代表中央政府另择时间加以阐述。你回去之后做好准备,明天上午,我会让邓文仪把发言要求和基本大纲送给你,你要管住自己的臭脾气,明白吗?”
  安毅非常不愿意接下这个差事:“校长,学生能不能不出席?”
  “不行,谁让你这么出名的?一百个记者有九十个指名道姓要求采访你,好在你及时搬到行营来住,否则不知道让我多担心。你能打仗,生意也做得很出色,就是政治觉悟尚有欠缺,爱憎太过分明不是什么好事,这方面你要注意了。”
  蒋介石盯着安毅的眼睛,耐心告诫。
  安毅频频点头虚心接受,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便提出告辞。
  少帅叫住安毅,说自己明天就要赶赴武汉,开始履行三省剿匪总司令的职责,下一次见面不知何时,干脆借此机会一起聚聚说说话。
  安毅爽快地答应下来,征得蒋介石同意,打电话叫上尚未离开的蒋鼎文和侍从室几个师兄,很快乘车前往老南昌法国人开设的酒吧,只有在那里,才没有那么多记者骚扰。
第996章
谁更卑鄙(三)
  上午九点,距离记者会开始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南昌行营一楼会议大厅里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两百余名中外记者济济一堂,等候剿匪司令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会场经过精心布置,主席台后方的幕墙上悬挂有孙中山先生的大幅画像,画像两边装点着大幅党旗和国旗,一溜覆盖洁白桌布的主席台前是一排冬季里少有的绿色盆景,正中的三盆君子兰开得正艳。君子兰正上方高高悬挂蓝底白字的长长横额,上书“剿总司令部新闻发布会”字样,会场两侧肃立着身穿军装、戴上白手套的工作人员,会场中间十几排用高靠椅子整齐摆放的座位上,坐满了各国记者,整个会场的布置隆重而肃穆,要比之前几次中央举行的记者会正式很多。
  会议大厅后侧的秘书处办公室里,安毅详细阅读邓文仪交来的发言要求和规定细则,脑子里却在想少帅这会儿恐怕已经飞到武汉。昨晚的小聚大家聊得很开心,多喝了几杯的少帅也把心中的苦闷和无奈向安毅述说,归结起来还是那么个意思:不愿离开华北,不愿在剿共中消耗自身实力,如今的东北军犹如无根的浮萍,消耗一点就少一点,再想征兵补充实力,可就没有在东北时那么轻松了。
  春风得意的蒋鼎文还是那副乐呵呵的奸商样子,在昨晚的泡吧中由始至终笑声朗朗,意气风发。
  安毅知道,蒋鼎文已经被内定为福建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由此而成为继刘峙、顾祝同之后,第三个跨入一省封疆大吏行列的黄埔将领,心中的得意与满足自不待言。
  在常人的心目中,一个省的绥靖公署主任,要比安毅此类隶属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派驻地方的行营主任高上一级,何况安毅头上的绥靖公署主任名头,管辖的并不是整个四川省全部,而是川湘滇黔边区二十几个县,比起执掌一个省的权柄还是要弱上一些。蒋鼎文心里第一次觉得舒服踏实,为此还几次故意逗得安毅摇头不止。
  今早送别少帅之前,安毅很想给他个建议:军事行动最忌犹犹豫豫摇摆不定,面对红军大将徐海东率领的豫鄂皖百战之师,稍微犹豫很可能就会被打得惨不忍睹,就算豫鄂皖红军一时间无法抓住战机、逐一击溃不适应山地丘陵作战的东北军,少帅也不会取得什么像样的战绩,面对神出鬼没、来去如风的红军,东北军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到头来只有被动挨打的份,恐怕连自保都会成大问题。
  但是安毅最终没有说出来,政治上越来越成熟的安毅不会再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少帅是个极为自负的人,要是说出这些尖锐意见,说不定还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少帅自己上战场去体会一二,也好让沉溺于往昔辉煌的少帅,对东北军现在的战斗力有个清醒的界定。
  “时间到了,出去吧。”
  葛敬恩还以为安毅在细细阅读手中的发言大纲,见他半天没有动静,想了想来到安毅身边,低声催促。
  安毅站起来,扣上风纪扣,捡起桌上的军帽,走到门边的镜子前照了一会儿,礼貌地请曹浩森走在第一位。
  军政次长曹浩森追随李烈钧参加辛亥革命,参与过讨袁和护国战争,中山先生于北京病逝时曹浩森便随侍身边并处理后事,北伐时担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是与蒋介石平辈的老资格将领,加上他现在执掌的军政部属于行政院与中央军委双重管理,不像参谋本部直属归中央军委领导,安毅和葛敬恩都很客气地让曹浩森处于首位,以示尊重。
  曹浩森、葛敬恩、安毅、邓文仪和两名剿总司令部的少将书记员一亮相,会场立即安静下来,记者中隶属于中央党部和中央政府的一帮人率先鼓起掌来,会场随即响起纷杂繁乱的掌声,很显然,这个记者会尚未召开,就能从记者们的掌声中感受到某种不和谐因素。
  安毅粗略扫了一眼台下的记者群,发现叙府《三江日报》社长兼主编叶青、东方新闻社和《申报》、《时报》等报刊的记者朋友全都到场,欧美记者中熟悉的几个面孔也出现在记者席前排。
  面对记者们友好的笑容,安毅微微点了点头,刚要挤出一抹标志性的微笑,一阵“劈劈啪啪”的闪光灯声音和腾起的白雾就笼罩全场,早已习惯这一切的安毅眼都不闭一下,礼貌地请曹浩森和葛敬恩先坐下,自己才坐下来,摘下军帽端正地摆在桌子左前侧。两名书记员就没有这么好的风度了,被闪光灯闪得有些慌乱,好一会儿才稳住心神。
  会议由蒋委员长的主任侍从副官邓文仪主持,他非常老练地向与会记者表示感谢,照本宣科通报福建事变的处理结果,再说了一番客套话,便把话语权交给了曹浩森。
  曹浩森也不推让,详细地介绍了半个月来的剿共作战情况和围剿进度,非常有信心地说,彻底消灭共产党红军指日可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0/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