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4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6/1395

  一年多来,中央党部调查局北平站站长谢辰翎的工作卓有成效,这个以中央党部北平党务办事处为幌子的情报机构,数次侦知日寇与伪满汉奸的政治意图和分裂实施计划,使得南京中央党部和蒋委员长每每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东北和华北时局,提前做出妥善准备和应对策略,有两次还侦知到日本特务机关针对北平著名爱国人士的暗杀计划,及时将危机化解于无形,谢辰翎因此而深受陈立夫陈果夫两兄弟的器重,安毅离开南京秘密北上时,徐恩曾还特意建议安毅必要时与谢辰翎见个面,相互联系并肩协作,便于工作的开展和情报的收集。
  可如今,安毅尚未联系谢辰翎,就传来他和四名骨干集体遇害的噩耗,这一严重事件使得安毅不得不更改原定计划,暂停对北平日寇和汉奸组织头面人物的刺杀行动,转而进行暗中调查,并果断联系胡家林和张承柱,一旦获得结果,准备利用他们掌控的外围行动队伍,对日寇和汉奸展开一场遍及京津地区和青岛、济南的坚决报复。
  第二天中午,中央代表团一行四十余人乘坐火车到达前门站,安毅陪同少帅和东北军将帅一起在车站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为两天后举行的重要会议大造声势。
  鼓乐喧天,彩旗飞舞,相互见面致礼完毕的宾主们络绎钻进一长溜汽车,准备开往崇文门内的哈德门酒店下榻。
  安毅和副团长黄绍竑正要钻进其中一辆车,代表团团长张群大步走了过来,有些不满地问道:“安老弟,怎么没见到正罡(谢辰翎)人呢?如此重要的会议,他不可能不重视……老弟到北平这么些日子,难道没和他联系吗?”
  安毅表情变得非常严肃,左右看了一眼,在老乡张群耳边低语了几句,张群脸色为之大变,接着咬咬牙叹息一声,点了点头,装作没事人一样走向耐心等候的少帅,一同钻进轿车很快离去。
  进入车厢里,安毅没等黄绍竑开口询问,就主动把昨日谢辰翎遇害的消息简要告诉了他。
  黄绍竑也是大吃一惊:“如此看来,本次会议不太平啊!”
  “是啊!日本人不甘寂寞,肯定想在大会期间搞点儿事情出来,能够破坏中央和东北军的团结那就再好不过了,再不济也想来一两次暗杀,向我等炫耀武力。不过少帅这两天已经连续召开安保会议,北平城内外驻军和保安部队、宪兵部队全都动起来了,总的来说,措施还是得力的,戒备也算森严,代表团一行的安全应该有保障……不过,大哥你愿意的话,不如跟小弟一起住进帅府去?反正大哥此次前来的主要目的,也是商讨调兵遣将的合作事宜,咱们住在一起还方便些。”安毅建议道。
  黄绍竑摇了摇头:“我也想和你秉烛夜谈啊,但会议结束之前不行,我得随时和代表团的成员展开磋商,沟通调解,要是我放下工作跑到你那儿,估计明天你的校长就要来电找人了,到时候弄得大家都不痛快。不过会议结束之后,我倒是可以搬进帅府,和你盘桓几天,毕竟许多具体事务还得等待与少帅最后敲定。”
  “对了,明天傍晚阎百川要来北平,原本晋绥军的那几个将帅也都会出席,估计又是件头疼的事……阎百川在中原大战被打败之后便宣布下野,有两个军的旧部依附了东北军,如今阎百川重整河山了,就想把这两个军要回去,不知道少帅和东北军中几个副帅答不答应,我受委座之托来做和事佬,左右为难,不好受啊!到时候你得帮帮我才行。”
  安毅点了点头,靠在座椅上没有说话,紧张考虑这个时候阎锡山突然赶来北平,是否仅仅只是为了两个军的旧部?想来想去不得要领,却知道北平局势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险恶了。
第760章
突变
  原定三日会期的北平军政大会,只开了一天就匆匆结束了,由于蒋介石对拜把兄弟张学良的鼎力支持,张学良的知交好友宋子文、实业部长孔祥熙、组织部长陈果夫等中央实力派人物也纷纷表示支持张学良主政华北事务,张学良的政敌、被彻底架空的行政院长汪精卫愤怒之下终于辞职留洋,于本月初经香港前往法国,与汪精卫亦步亦趋的几个部长、副院长先后黯然归隐,一直在旁边虎视眈眈的孙科为了回到中央领导核心,也识趣地停止了对张学良的抨击,并微妙地声称对北平新一届政府“寄予厚望”。
  汪精卫的下台,使得张学良的政治处境大为改善,因此九号开始的北平军政会议只用了一天时间,按例走了个程序就确定了张学良在华北地区不可动摇的核心领导地位,赋予张学良更大的军政管辖权利,一个令中外瞩目、原以为会出现重大变动的重要会议,只开了一天即宣告结束。
  至此,张学良和东北军将帅们终于定下心来,纷纷表示对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的支持,从此形成共识,步调一致地进行抗战准备。
  十日凌晨,一列专列载着张学良等东北军文武官员和中央代表团大部分代表,在呼号的寒风中离开北京,悄然南下,开往汉口共同向正在那里指挥进剿的蒋委员长汇报,商讨如何应对华北急转直下的危急处境。
  少帅这次匆匆南下,名义上说是例行的述职,商讨北平和华北地区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计划和各项具体的民生措施,实际上是因为会议期间突然获得一个重要消息:苏俄广播电台和日本人的报纸同时报道,苏俄外交次长加拉罕和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日本天皇代办天羽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苏俄与日本两国经过友好协商,已经在诸多方面达成共识,预计将会顺利订立“俄、日、满三国互不侵犯条约”。
  此消息一经宣布,立即引发全世界一片哗然,欧美列强因此而迅速调整自己的亚洲策略,以力保各自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的既得利益。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因苏俄粗暴的干涉中国内政、悍然支持分裂中国的东北汉奸政府而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苏联政府此举等于是明确告诉全世界,它支持东北伪满分裂势力独立建国,支持东北从中国国土上分裂出去,承认伪满政府的合法性和独立性。苏俄如此险恶居心,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浓重敌意与欺辱蔑视,终于激起全中国军民的无比愤慨,原本无数中国人对自我标榜为“人类最进步最文明的苏维埃共和国”的苏联充满了向往和认同,如今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绝望和悲愤,甚至在心底里产生巨大仇恨。
  面对日本和苏俄如此赤裸裸的欺辱挑衅,南京中央政府除了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外,束手无策,从中央到地方全都被悲观失望的气氛所笼罩,几乎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日本人已经完成了对华侵略的战争准备,中日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而华北就是首当其冲的灾难之地。
  也正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少帅张学良和东北军将士再也坐不住了,原本分歧的意见瞬间统一,不管是真心奋起还是假意抗战,没有一个人再敢提出消极退让委曲求全的意见,因为,失去了东北已经让全中国父老乡亲无比失望的东北军,再也没有任何的退路可走,摆在面前的两天道路变得非常明白:要么拿出血性全力奋战,要么彻底沉沦,再一次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少帅张学良匆匆南下两个小时后,安毅和他的团队在东北军辅帅张作相及平津卫戍司令于学忠将军的亲自关照下,悄悄搬出帅府,前往郊外的汤山温泉,进驻中央政府于三年前购置并大力扩建的中央政府汤山行馆。
  十日下午三点,担任汤山行馆护卫任务的东北军司令部警卫部队终于见到了安家军神秘的精锐部队……安毅直属特务团的入驻。
  双方短暂的见面之后,迅速进行防务交接,东北军弟兄看到一千五百余名身穿冬季迷彩军装、拥有各式先进武器装备的特务团官兵、数十辆喷涂迷彩色并装备有重机枪的越野吉普、覆盖伪装网的十轮运兵车、八米多长的新式改装油罐车、两辆涂上红十字标志的箱式医疗车、两辆方方正正竖起一根根怪异天线的箱式通信指挥车,终于看到了安家军的富有和强大,对安家军的装备和官兵严格的军纪羡慕不已。
  从这一刻起,预示着安家军遵循与东北军签署的秘密协定,正式开进华北战场,特务团的到来,意味着其他三个誉满全国的中央军嫡系主力师距离此地已经不会太远了。
  行馆主楼二楼中西合璧风格的阳台上,黄绍竑环视一圈安毅特务团在短短半个小时内部署而成的明暗哨卡和一个个火力点、聚集点、观察哨位,不时低声询问身边的安毅某个警戒点如此选择和设置的意义所在。
  这还是黄绍竑第一次见到安家军的正式军事部署和行动,虽然只是一个团的部队在方圆两公里范围内的防务布置,但其中每一个细节显示出的迅速高效,令黄绍竑啧啧称叹,印象深刻,他知道眼前这些官兵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军事水平,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练就的,从这支精锐部队的行动、协同、装备、配属等多方面分析,安家军之所以拥有冠绝天下的强悍战斗力,一点儿也不奇怪了。
  黄绍竑和安毅都没有跟随少帅张学良前往汉口,风云突变的形势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对迫在眉睫的中日战争予以高度重视。
  根据蒋介石发来的密令,中央军委将在数日之内组建中央军委参谋团,并抽调五个主力师迅速组建第十七军北上抗战。由军委下属各部资深将领、从各军抽调出的优秀参谋人员五十余人正陆续集结汉口,组成参谋团北上,黄绍竑被任命为参谋团长,安毅则根据原先的安排,与少帅张学良一起组建华北司令部,联合指挥各部军队的军事行动。因此,黄绍竑和安毅都继续留在北平,与留守的东北军司令部的将帅们一起严密监视日军动向,悄悄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军事部署,相互协作,制定尽可能完善的行动计划。
  “这油罐车可真大,至少能装五吨油吧?”黄绍竑问道。
  安毅望着缓缓驶入西侧库房的油罐车,低声解释:“装水的话可以装五吨多点儿,汽油比较轻,这两个油罐看起来很大,其实顶天了也就能装四吨。原本我们江南汽车制造厂在美国军用重卡的基础上,改装了一辆能拉八吨的油罐车,结果从南昌开到苏州的一路上,很多小桥都过不去,害得一个连的工兵弟兄非常辛苦,铺桥修路从头忙活到尾。经过对长江流域七个省公路建设资料的分析后,我们停止了五吨以上重型车辆的改装工作,根据目前我国道路实际情况,全力生产和改装两吨至五吨各式卡车。那两辆箱式通信指挥车你见过了,目前胡家林将军的独立师、第一军、第二军和剿总装备了七辆,二十四军司令部和每个师各有一辆,小弟仗着官职自己装备了两辆,便于与前方后方各部联系。”
  黄绍竑羡慕不已:“啧啧,你一个团就装备了近六十辆大小军车,比许多地方部队一个军甚至一个集团军还要多,而且运输、作战、后勤和救护都齐全了,让人怎么和你比?我估计你这一个团的精锐部队拉出去,轻轻松松就能歼灭一个师。”
  安毅连忙解释:“这也仅仅是小弟的直属团才拥有这份能力,其他各师都比不上,要不是为了指挥的需要,小弟也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就霸占这么多资源,一担真打起来,这个团就肩负着保卫整个司令部的艰巨任务,如有需要,还得分出一部或几部支援各师的战斗,是一支以保卫警戒为主的后备力量,不加强可不行。”
  黄绍竑笑了笑:“你选择较为偏僻的昌平卧虎山驻军很合适,既不影响东北军现有之部署,也能很好地解决给养后勤和部队安全警戒问题,看得出来,张作相对你的决定非常欣赏,说你眼忒贼了,哈哈……你的几个师什么时候能赶到?”
  “独立师已开到保定,秘密进驻东北军的保定郊外大营,等候进一步的指示,十七师补充完兵源后,进行了短期培训,目前正在滁州驻地做最后的准备工作,预计三日内即可开到。顾长风率领的四十四师今晚半夜时分在汉口下船,他们将乘坐两列专列分批北上,我让他们就驻扎在这儿,作为我的战略预备队使用。由于目标太大,三个师的行踪估计都藏不住,至少日本人应该知道独立师已开到了保定,所以我们索性大大方方地开来,给日本人一种无声地威慑。”安毅摇头苦笑。
  黄绍竑听到这儿,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两天来他从安毅给他阅读的大量机密情报中发现,日本军队的情报机构已经渗透到华北地区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东北军驻扎的长城一线和绥远地区的军队中,不少将领对抗战决定持犹豫态度,非常微妙而极具安全隐患;北平城中,除了东交民巷的日本大使馆之外,安毅的情报中圈定的日伪军政各部情报点竟然多达十一个,这些情报点均以日本商社、东北各地驻北平商会、各种名称的文化机构甚至慈善机构为幌子,更为严重的是,少帅麾下行政系统中的十余名处长级以上级别高官,竟然与以上各日伪情报点有着频繁联系,所罗列出的证据非常确凿和翔实,令黄绍竑震惊之余,也不得不惊叹安毅的情报侦测能力。
  “日本人苦心经营东北近二十年,东北军可以说就是在其支持下发展壮大的,他们的魔爪深入东北军中各个阶层,伸向华北,这是不难想象的事情,只是,之前愚兄绝没有想到情况会到如此严重如此危险的地步,怪不得你在各种会议上一言不发,从不对任何问题进行表态,原来是存有这样的顾虑。老弟,你打算对少帅或者辅帅说出那些日伪嫌疑者吗?”黄绍竑好奇地问道。
  安毅摇了摇头:“不行啊,还得等待时机,毕竟不少奸细在东北军中拥有一定的地位,其背景和社会关系错综复杂,我们横插一手会引起东北军上下的不高兴,所以不到最后关头,小弟是不会主动挑明的。我打算集中力量,动用一切手段,铲除那些不属于东北军系统且已经获得确认的日伪情报站,争取在日军动手之前先来个下马威,先尽可能快的把日寇安插在北平、天津、廊坊、保定等地的耳目清除掉,以加强我抗日军队各部调动、后勤供应等等军事行动的保密性,并以此来激怒来犯的日军,激怒伪满政权,只要他们发怒就容易犯错,只要他们犯错,就对我们的作战有利。”
  黄绍竑感到大为有理,点头赞许之余,他凝视着安毅的眼睛,笑着说道:“老弟,与你为敌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幸亏咱们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不然晚上连觉都睡不好!”
  安毅苦笑着摆了摆手:“大哥,如此赞誉小弟可不敢当,实话告诉你把,可怕的不是小弟,而是即将到来的危机,你看着吧,不出两天,战云密布的北平城就会出现纷纷逃离的人潮,各种秩序将会随之大乱,浑水摸鱼之辈将会横行,居心叵测者及跳梁小丑将会走出前台,东北军中那些已经被日寇买通或者胆小畏惧者很可能跳出来大肆叫嚣,这个时候这种局面,不是大哥和小弟这些外来人能够控制得了的,虽然你我都代表着中央政府,代表着最高权力机构,并且都是身负重任的钦察大臣,可是,华北毕竟不是江南啊!小弟心里如今惶惶不安忧心忡忡,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只能尽人事了……”
第761章
全方位反击(一)
  坐落于河北省中部平汉线上的保定,是座已有两千二百余年历史的古城,自元明以来一直是拱卫京津的战略重地,历经五百余年风雨的高耸城墙和巍峨城楼,默然屹立在萧瑟的寒风之中,在阴沉沉的苍穹下显得无比的沧桑孤寂。
  保定火车站建在老城西关之外,沿着宽阔的西关大街,跨过护城河上的石桥经城门即可进入城中。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护城河至铁路线这片东西宽六百余米、南北长三公里的区域已经成为冀中工商业和运输业的集散地,鳞次栉比的商行店铺热闹非凡,贯通东南西北的街巷两侧的成片民居,人声鼎沸,鸡犬相闻,叫卖声、马嘶声、车轴声、呼喊声此起彼伏,似乎从关外缓缓向南涌来的战争阴云,并没有影响到这座河北军事和工商重镇的繁华。
  上午十点是西关商业区开始热闹的时候,不知哪一个消息灵通人士高喊了几声,众多店铺老板和悠闲之人全都涌向了站南泉河北岸与铁路西面那座著名的鸿达货场,惊讶地发现原本属于本城第一富豪所有的、占地二十余亩的大型货场已经大不一样,一队队东北军守备旅的官兵荷枪实弹,已经将货场围了个水泄不通,从南面通向货场的朝阳桥上,摆上了缠着一圈圈铁丝网的拒马,本应停在车站里的十几节闷罐车皮,肆无忌惮地停在货场大门外的铁路分道线上,数以千计的穿着从未见过的军装、身背长短枪的官兵正在挥汗忙碌,一个个崭新的木箱被搬下火车车厢,堆上大车和卡车车板,源源不断地在列车与西面戒备森严的货仓之间穿梭忙碌。
  站在远处围观的市民越来越多,谁都不知道那些身穿怪异军装、头戴杂色钢盔的军队是哪一部分的?
  不少人私下猜测,卸下的十几车皮沉甸甸的大小木箱里装的全都是军火,但到底是什么军火,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与寻常军火包装箱迥然不同的是,这些个制作结实精细的木箱上没有标注任何文字,市民和十里八乡的人们就这么傻呵呵看着,各种猜测和臆想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便传遍了古城内外。
  站前大街正对着出站口的“金龙酒馆”,是一座造型古朴的仿明代风格建筑的两层酒楼,灰瓦朱门,青砖飞檐,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古文化气息,门楣上方高高悬挂的明黄色滚边旗幡的正中央,是个大大的“酒”字,一眼望去,就知道这个占地六百余平米、拥有中院后屋的酒楼气度不凡。
  此时,酒楼二楼的临街包厢里,一位年约三十五六岁、高鼻阔嘴脸膛红润的汉子坐在靠窗位置,悠闲地喝着茶,一双平和得看不出情感的眼睛不经意地扫视着人流穿梭的街道,当一个身穿黑色警察制服的高大身影从斜对面候车室拥挤的人群中走出来时,红脸汉子摸摸下巴上的胡茬,低声吩咐对面五十出头的老者:“二叔,世俊来了,你老下去告诉他,我在这儿等他。”
  “好的。”
  戴着老花镜、一副账房先生模样的清瘦男子站了起来,略微整理一下深灰色棉袍,便迈着方步走出包房,关上门看了一眼二楼大厅络绎到来的食客,露出亲切的微笑,打着哈哈周到地说些得体场面话,脚步却没有丝毫停下,不一会儿就走下楼梯,若无其事地迈向宽敞的大门。
  数分钟后,长得高大孔武浓眉虎目的警察悄然进入包房,带上门后,很自然地坐到了红脸汉子对面,端起面前的茶杯,咕嘟嘟几口喝干,擦擦嘴唇上两撇黑亮的胡子,向给自己续茶的红脸汉子微微点头:“大哥,小弟进站向东北军驻站代表打听了一下,一夜之间突然征用周家鸿达货场的,正是大哥猜测的安家军,但具体是属于哪一部分,具体番号又是多少,那个军代表也不知道,对小弟说是帅府司令部亲自下达的命令,属于最高军事机密,任何人不许问不许谈,只需尽一切能力满足进驻的友军即可。小弟琢磨,这支官兵人数多达两千余人的部队来头不小,很可能是安老大直属的部队。”
  红脸汉子听完略一沉吟,随即问道:“对于货场被征用,周家上下有何议论?”
  “小弟派局里两个巡警队长打听了一下,吝啬成性的周大掌柜这回竟然毫无半点儿意见,他那管家还笑容满面乐不可支的,看起来非常愿意被军队征用他那保定城第一货场。大哥,根据你的吩咐,小弟的警察局和铁柱的特勤队均在严密监视货场周围之异动,以确保安家军弟兄顺利进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再有一小时车皮就能卸完,听东北军驻站代表的口气,前往协助的警备旅卸完货交接完毕随后就会撤走,防务将交由安家军自行负责。”三十出头的李世俊回答。
  红脸汉子微微颔首,从怀中拿出张纸条递给李世俊:“这是五哥的手谕,你看看吧。”
  李世俊一听,脸色变得很严肃,接过纸条打开一看,脸上现出一片惊讶之色,随即高兴地问道:“一直就等着这一天,没想到来的这么快,小弟一时间都有点儿懵了……五哥回北平了?”
  “回去了,这么大的行动,他不坐镇北平,估计也放心不下。一个半小时前,他上了那趟郑州开来的火车,他让我转告你,由于时间紧急不能看望你家老爷子了,留下两盒特效药,就放在隔壁你大舅的柜台里,等会儿你从这里离开就过去,顺带叫上张大夫,一起回去给你家老爷子扎针,早点治早点好,省得老爷子咳得难受。”红脸大汉小声说道。
  李世俊非常感激:“五哥这份情……小弟不知以何为报!”
  “唉……你我不都一样吗?去年你还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警察,在五哥的帮助下,如今已经升到了副局长,大哥我去年亡命江湖有家不能归,什么时候能想到五哥竟能替我取消五省通缉令,还盘下这座酒楼客栈,让我一家老小过上安稳的富裕日子?你嫂子时常在我耳边唠叨,说她和二老为我担惊受怕十几年,做梦都没想到你我的两个儿子如今能留洋美国,要是你我家人都知道咱们哥儿俩如今都已是中央军参谋本部直属的校官,恐怕眼珠子都要掉到地上了,这份情,重啊!你也别再说什么见外的话了,和大哥一样,士为知己者死就够了!”红脸大汉无比感慨地低声说道。
  李世俊重重点头:“是啊!咱们决不能给五哥丢脸,大哥你就放心吧……对了,报纸上说,安老大仍然留在北平,没陪同少帅南下见蒋委员长,恐怕这个时候正在等咱们的消息呢。俗语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咱们报答的时候了。”
  红脸汉子再次放低声音:“苏青率领师门七个兄弟跟五哥上北平了,咱们这里人手紧了点儿,但也绝对不能马虎。要是大哥我猜得不错的话,石家庄、廊坊、唐山甚至天津各站的弟兄们也都会在这一两天同时发动,以避免消息传出去之后让小日本的探子溜掉。这一次如此规模的全面行动,你我两个绝对不能有半点儿差池,否则咱们保定站没脸见畿辅地面上的各路弟兄了。”
  “小弟明白,绝不会出半点差池,小弟这就回去通知特勤队的弟兄们做好准备。”李世俊站起来,抓起大盖帽扣在脑袋上。
  “慢着!”
  红脸大汉跟着站起:“伊藤商社得留给我,我要亲自去料理那群狗娘养的,为城南伍大叔家的四丫头报仇雪恨!”
  “好!小弟听大哥的,其他三个点就让小弟一手办了。”
  ……
  下午三点,汤山行馆。
  安毅和黄绍竑率领左右将校大步迎出门口,整齐站立在台阶上含笑等待。很快,三辆黑色轿车在执勤官兵的敬礼中开进大院门口,沿着弧形水泥路面,缓缓开到安毅等人的面前停下。
  第二辆车上的原晋绥军副司令、现东北军三十二军军长商震没等副官开门,就推开车门钻出车厢,向恭敬敬礼的安毅等人郑重回礼,放下手热情地迎上前,展颜一笑:“安次长、季宽兄,两位枉驾相迎,受不起啊!哈哈……”
  黄绍竑也开怀不已,向自己的保定师兄伸出双手:“启予兄何来此言?你是小弟师兄,又是军中前辈,小弟和安老弟得知启予兄前来探访,没能远迎,还担心礼节不周呢,兄长可不能再客套了,否则愧杀小弟啊,哈哈!”
  商震与黄绍竑亲热地握完手,转向安毅,看到安毅并没有迎向自己,而是抬脚走向自己身后,会意地转过身,轻轻拉了一下黄绍竑的手,低声笑道:“季宽,待会儿你可别惊讶,咱们悄悄看着就行了。”
  商震带来的五六名将校中,身穿晋绥军灰蓝色校官大衣的高个子上校上前一步,强忍激动之情,向来到面前的安毅敬礼报告:“三十二军直属独立旅上校旅长孙嘉奇,向安长官致以诚挚的敬意!请长官训示!”
  “狗日的小陈醋,你没死啊你?你狗日的为何不给老子回信……”
  安毅激动地上前,一把拍开孙嘉奇敬礼的手,黄埔毕业后六年多没见面的师兄弟紧紧拥抱,双眼湿润,看得边上一群将领眼都直了。
  孙嘉奇擦去眼角溢出的泪水,轻轻推开上下打量自己的安毅:“没事了,腹部的伤早就好了,腿上的弹片也都取出来了,没事了……倒是你,当年西北军庞国钧师弟给愚兄写信,说你武昌受伤不轻,不久又传来你打奉新受伤的消息,小弟急死了,可当时愚兄刚进我晋绥军没多久,在司令部教导大队当工兵教官,没法子南下看你……后来二次北伐打到北京,愚兄的工兵营调到张家口,又听到你遇刺的消息,好不容易请到假赶到北京,可你已经被送回南京了。再往后的事情你也知道,收到你的信不是我不想回信,而是你正在指挥大军在南阳一线打西北军,愚兄变成了你的敌人,弄来弄去最后竟然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了,怎么好意思给你回信啊?”
  安毅眼泪又要流下来了:“听到猴子(黄埔四期工兵科学员庞国钧)与我中央军第一军在兰封激战中殉职的消息,我难过得几天吃不下饭,心里如今还在隐隐作痛……”
  孙嘉奇和安毅的一番话,让周围将领不胜唏嘘,想起痛入心扉的中原大战,想起原本同心协力一同北伐的岁月,这分分合合敌敌友友的造化,谁又能把握得了?一个个站在台阶前长吁短叹感慨万千,意识都忘了该干些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6/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