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9/1395


第511章
暗度湘西
  一路顺利回到南京,贺耀祖与安毅来到总司令会议室,向蒋介石和军委几名部长汇报此次潼关之行,并将冯玉祥的亲笔信呈交蒋介石。蒋介石看完信没有任何表示,似乎一切均在意料之中。
  由于媒体的连日报道,安毅一行尚未回到南京,全国的报纸已经刊登出华阴记者会上的新闻,舆论对率先运去两列火车赈灾大米的中央政府非常有利,除大声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慷慨援助西北灾区外,对西北灾情的报道急剧升温,大量被刻意隐瞒的事实被揭露出来,天灾下的人祸开始连篇见诸报刊主要位置,矛头直指地方军阀。
  会见的最后,蒋介石决定尽快召开中央紧急赈灾会议,商讨对策,一个多小时的汇报随之结束。
  不动声色的蒋介石对安毅此行中采取的巧妙对策、以及由此而给中央政府带来的主动权非常高兴,虽然他平静的神态一如往日,但汇报结束后他和颜悦色地留下朱培德、贺耀祖和安毅,让一群熟悉他风格的将帅们看到了他的好心情。
  蒋介石非常敏感,他在刚才的会议中丝毫不提安毅巧妙暗示从荆襄一线赈灾的打算,此时才低声吩咐安毅把心中的想法都说出来,他很感兴趣。
  安毅看到留下的朱培德和贺耀祖都是自己信赖的长辈,因此毫无顾忌就把自己的认识、荆襄的战略意义、铁路被西北军控制后中央及各界赈灾物资运送的线路、灾民南下的可能性等等详细道来,贺耀祖和朱培德频频点头,对安毅的分析和计划均持肯定态度。
  蒋介石低声征询朱培德和贺耀祖的意见,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随即表示:“既然二位都同意安毅的设想,那么就把这一设想当成中央军委的总体决议,在明日下午的紧急赈灾会议上提请中央通过,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谨慎一些,不要提及荆襄的战略意义或者修筑扩宽交通线这两方面,仅从赈灾的角度来谈就行了。益之兄,这个方案由你来提出怎么样?”
  “属下义不容辞。”朱培德表完态接连咳嗽几声,脸色和神情都不好。
  “益之兄的病查清楚了吗?”
  贺耀祖关切地询问,安毅一脸担忧,蒋介石也投去关心的目光。
  朱培德用手帕擦擦嘴,笑了笑摆摆手道:“初步诊断是慢性肺炎,估计还有其他的什么毛病,医生让休息复查,可小弟闲不住,等忙完这段时间再去看看。”
  蒋介石安慰几句劝朱培德早点儿回去休息,贺耀祖看看没自己什么事也就与朱培德结伴告辞。蒋介石把安毅留下,吩咐侍从把自己从老家弄到的清明茶沏上一杯给安毅,示意安毅坐近一点,低声问道:“说吧,我知道你还有更深一层意思没说,要是我没猜错的话,你的计划背后还有计划,对吧?”
  “校长慧眼如炬!学生敢不从命。”安毅半开玩笑回答。
  蒋介石哈哈一笑接着批评起来:“什么时候学会阿谀奉承这一套的?说吧。”
  安毅答应一声,收起笑容坐得笔直:“校长,学生担心的并非只是一触即发的战事,从目前的情况看,西北军很可能就要动手了,沿途学生看到我军各师也已悄悄向鄂北调动,估计校长已经有了全盘计划,因此学生坚信只要打起来,穷兵黩武对西北大灾荒有着不可推卸责任的西北军将会陷入全国军民的孤立之中,战事很快就能以中央军队的胜利而结束。学生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万一晋绥军出现摇摆甚至倒向西北军,战事很可能陷入旷日持久的僵局,因此从荆襄一线开辟第三战场,与陇海线、津浦线战场相互呼应,不失为打破僵局的一种对策,哪怕不能攻入西北军腹地,也能牵制西北军大批兵力,有利于主战场战事的进行;第二,从目前四川的情况看,军阀间的战乱无法在短时间内停止,占据成都地区、川西、川南七十多个县的刘文辉部似乎没有外界传言的那么强大,暂时的僵持很可能会被刘湘看破他狭长防线中的某个弱点而发生突变,因此,完全占领鄂西、鄂西北对于中央的对川政策非常有帮助,只要占据鄂西、鄂西北,就能遏制出川通道,断绝四川军阀的武器弹药等物资的供应补给,一旦时机成熟,中央军就能堂而皇之挥师入川,从而结束军阀混战,统一混乱的巴蜀军政,给人民一个安定祥和的生存发展环境。”
  蒋介石不时点点头,看到安毅不再继续说出第三点,低声催促:“说得很不错,继续说下去。”
  “学生……第三点学生不敢再说了。”安毅犹犹豫豫很难下决心。
  蒋介石疑惑地盯着安毅的眼睛:“你安毅历来坦荡忠耿,中央很多尊长都夸奖你能做到顾全大局,直抒己见,什么时候开始你不敢说实话的?”
  安毅眼露伤感、态度诚恳地低声解释:“校长,学生最近感觉挺压抑的,西征结束后,学生就离开一线,把第一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的职务交回军委,对此学生虽然失落,但也觉得理所当然,能够坦然面对,可是学生刚从潼关回来,就听说第三军出现重大调整,朱益之前辈因身体原因辞去第三军军长职务,王均将军升任第三军代军长兼师长,第三军转而直辖,原本出自第三军的王均师和金汉鼎师,如今两师主力已北调淮海一线紧张战备,而学生作为原第三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却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因此学生感到非常委屈,也非常困惑。细细一想,学生觉得自己年轻无知锋芒太露,得罪什么人了,所以才会出现这样令人难堪的尴尬。校长,学生的成长每一步都是校长栽培提携的结果,校长定能看到学生不是那种贪恋权力、不知自己斤两的人,可是……可是校长,学生也爱面子啊!撤下学生的副军长兼参谋长没什么,学生也不愿顶着这个有名无实的虚衔,可是军政部和参谋本部至少在此之前要知会学生一声吧?如今这样,让学生怎么去面对众多同僚?怎么去回答昔日麾下将士们可能的询问?”
  蒋介石恍然大悟,站起来轻拍脑门,大声解释:“这事办得不像话、办得不像话!之前我已经明确表态,要等你回来征求你的意见才能最后决定,估计是军政部太着急,太欠考虑了,虽然王均和金汉鼎两师大半主力需要北调淮海,但也可以先调动后确定主官任命……安毅,你不要有别的想法,估计是军政部和参谋本部的人对我的意思领会错误,才会造成这样的尴尬局面,回头我让他们向你郑重致歉,你不要因此有什么思想包袱。”
  安毅恭敬答允:“学生遵命!校长,学生本就不愿意当什么军长副军长,眼看昔日老教官老上司大多仍在师长、旅长位置上默默努力,学生心里不好受,当个师长学生也都诚惶诚恐的,在军校学生也不敢以老师的身份自居,一直认为自己仍然是学子中的一员。因此,学生恳请校长答应,等学生汇报第三个方面的计划之后,校长要是采纳的话,不要任命学生去负责指挥,恳请校长另行安排,学生想回到军校去搞搞研究,也能借此机会慢慢除去身上的浮躁之气。”
  蒋介石微微一笑,摆摆手重新坐下:“你先把第三方面的计划说出来,我自有考虑。”
  “是!”
  安毅接着切入正题:“第三个计划仍是针对四川,但也把黔北和黔西的远景包括在内略作考虑。学生设想,既然中央政府要向全国军民表示对西北人民的真切关怀,把全中国人民视为一个整体一视同仁,就不能不考虑正在逃往南面而且越来越多的灾民赈济问题,否则弄不好花费巨大人力财力不说还得留下骂名,更会被各地军阀借此造谣中伤攻击中央。基于这一原因,学生认为接纳和安置灾民的工作迫在眉睫,也没有任何辗转的余地,在回程中学生为此与贺总监详细商议反复权衡,一致认为常德至湘西地区只要同心同德伸出援手,接纳十万灾民不成问题,多了就不敢说了,苦上一年半载就会挺过去,就能让十万计的妇女儿童和青少年逃过一劫留下一命。如果校长和中央认为可行的话,请挑选一位贤才担任湘鄂川地区赈灾安置总指挥,尽快调动目前仅有的江西省保安司令部麾下的工程兵团进入湘西,搭桥修路,建起临时安置灾民的简易房,组织灾民开荒种植、捕捞务工等等,用尽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运动。待一切稳定下来,校长可密令这支工程兵部队火速修建湘西通往川、黔的公路,同时要求湘西四十四军为这一浩大的秘密工程提供掩护保驾护航,只需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川东南、湘西和黔西北就能连成一片,效忠于中央的四十四军、黔西北石珍部共计近四万五千将士控制的区域将会成倍扩大,届时,川黔军阀就不能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和霸主地位拒绝中央的实际领导,如果地方军阀一意孤行还想割据领土拥兵自重,只需张弘栾将军、石珍将军向全国发个通电,呼吁中央为平息川黔长达十余年的战乱、解救苦难深重的川黔人民于倒悬即可,我中央军各师就能在全国的一片欢呼声中昂首阔步堂而皇之地进驻川黔,进而给云南各路军阀施加更大的压力。”
  蒋介石久久凝视忐忑不安的安毅,长叹一声,缓缓走向窗前,望着窗外枝头的嫩芽,感慨万千:“没想到如此深远高明的计策,会出自我学生之手,安毅,你让我很惊讶也很欣慰,看来,我还是低估你的才华了……”
第512章
三毒俱全
  深夜,连续一周的各项繁重会议即将结束,朱培德积劳成疾终于倒下,被蒋总司令急令住进陆军总医院,次日天色未亮,蒋介石再次赶到医院,亲自守护在朱培德身边等他醒来,这才放下心来。
  朱培德睁开眼,看到老伴女儿守在床前,蒋总司令等人都在一旁,感激地向大家致谢,说了一会儿话又无力地沉睡过去。
  蒋介石走出病房,到楼下的车旁想起什么突然站住,严厉地询问侍从官酆悌:“安毅怎么几天不见人?他都在干什么?”
  “禀报校长,安师弟他……他这几天为灾区的事情四处奔忙,昨天晚上南昌方面刚刚把价值一百二十万的药品运到浦口,安师弟还亲自到货场查验,估计今天最迟明天就会经铁路运往潼关。”
  酆悌没敢说这几天安毅不到总部上班也不去军校讲课,住在厚载巷的豪宅里逍遥快活乐得享受,白天兴致一来就亲自驾车到处拜访富商贤达谈生意,每天晚上都呼朋唤友和一群工商界名流喝得东歪西倒,酆悌也参加过两次。
  蒋介石脸色好看一些,命令酆悌立刻通知安毅到总部办公室候见,钻进车里前呼后拥地离开总医院。
  此刻的安毅斜躺在龚茜家里的沙发上吸烟,与做针线活的吴妈低声聊天,看到星期日加班回来的龚茜身边还跟着叶青,安毅笑笑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仍然懒洋洋地赖在沙发上。
  龚茜没好气地走到安毅身边蹲下,两下就把安毅晃悠悠的一双长腿拨到地下,立即捂着鼻子不瞒地责怪:“看,还说自己没喝酒,一身的酒气能把人熏死。”
  “姐,你可冤枉小弟了,现在才中午时间,怎么会喝酒啊?要喝也到晚上才喝。”安毅撑起身子穿上拖鞋,按灭烟头斜眼望着叶青,笑着调侃:“青姐什么时候有件淡绿色的绣花旗袍?不过还挺好看的,啧啧!这人啊,只要肤色好穿什么颜色都好看,俗话说一白遮三丑,还真是有道理!对吧,吴妈……哎哟……”
  叶青抡起手中坤包砸在安毅脑袋上,杏眼圆睁,气得不行:“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我很丑吗?啊?回答我,快说!”
  “青姐误会了,小弟不是那个意思……嘶……以后不能打头,也不能打脸,疼啊!”安毅搓着脑袋一脸痛苦地低吟。
  吴妈轻笑着摇摇头,收起针线去厨房,龚茜放好东西换上宽松的便服出来,看到叶青还在无比痛恨地臭骂安毅,也随声附和:“就该揍他,让他清醒清醒。这家伙从潼关回来就没干过一件正事,每天晚上都纠集狐朋狗友和京城那些奸商们混在一起,听曲喝酒,快活得不得了,连自己家在什么方向恐怕都忘了。”
  “就是!这死东西学坏了,肯定学坏了!跟着那些俗不可耐的奸商们称兄道弟,流连于烟花酒肆之所,这几天我们报社和京城文化界的人不少对他的风流韵事津津乐道,我看他是五毒俱全了!”
  叶青说完,又给了安毅脑袋一巴掌,被安毅轻轻松松闪过去。
  “停!”
  安毅站起来,一脸认真地申辩道:“两位,本人郑重声明,所谓的五毒俱全与小弟毫不相干,小弟也就是抽烟喝酒四处逛逛,要是你们真想栽赃陷害,顶多也只能骂小弟三毒俱全,赌和嫖那些破事,小弟是不屑一顾滴!哈哈,小弟去卫生间走走,茶喝得太多了……”
  看着安毅穿着拖鞋踢踢踏踏地走出正堂,叶青恨不得追上去给他一顿痛打,好在龚茜拉着叶青的手坐下,两人很快你一言我一语地分析安毅这么反常的原因是什么?
  “都别瞎猜了。”
  安毅回到正堂倒一杯茶水咕嘟嘟喝完,放下杯子坐到两位没给他好脸色的美女对面:“这人啊,心里就是阴暗,不把人往好处寻思偏偏喜欢往坏处想,不过这是千年来的传统,也不能责怪谁,人之初性本恶嘛,哈哈……别动粗,你们都是淑女对吧?哈哈!看看,笑起来多漂亮,干嘛非得学那些母夜叉啊……”
  龚茜和叶青几乎同时扑上去又掐又打,弄得安毅连声讨饶,这才气喘吁吁地作罢,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座位上笑看狼狈不堪的安毅。
  安毅整理好头发衣衫,揉揉酸疼的腰部,不敢再开玩笑了:“听小弟说正经的,知道小弟为何每天晚上都会拉上军中各部将领,和那些浑身铜臭的商界名流吃喝玩乐吗?其实很简单,不为别的,就为了三件事:一、尽快尽多地从江淮和浙赣各地调集粮食,求各省的大粮商给我匀出一部分来,我加价两成收购赈灾;第二,动员江浙沪赣的商人和资本家们加入刚成立的全国工商界赈灾联合会,孔祥熙先生捐资五十万担任名誉会长,小弟捐献一百万担任副会长,会长的位置价值一百五十万,已经有三个富豪争着干了,还有两个出资五十万的副会长也有了人选,明天,全国的报纸杂志将会隆重刊登这五个正副会长的照片和义举,同时后面还有个三百多人的捐资赈灾名单,目前获得的赈灾捐献资金总额已经达到七百五十万,而且每一天都在增加,两位姐姐,不再说小弟是去花天酒地了吧?第三,小弟无端地被冯玉祥辞职后代理军政部次长的何应钦以及他的几个同伙暗算,利用小弟出使西北之机,撤销了小弟第三军副军长兼参谋长职务,让小弟出了个大丑,很丢面子,就不许小弟借此机会闹一闹?小弟就算是什么也不干,看谁能把我怎么样?明说吧,何应钦负责指挥的江西和广东剿匪讨逆部队,一个月之内休想从江南兵工厂拿到一颗子弹,休想从军需署和江南粮油食品厂拿到一套军服、一桶干粮,休想从江南制药厂拿到一颗药片,更别指望老子的运输公司帮他跑腿了,老子让他也品尝一下无奈的滋味,哈哈!”
  龚茜和叶青面面相觑,不约而同转向安毅,眼里再也没有气恼和幽恨,全都是欣喜感动之色,漂亮的大眼睛美若秋波,明媚动人,看得安毅差点儿痴了。
  “小弟,对不起,姐错怪你了。”龚茜满脸深情地低声致歉。
  叶青不好意思笑了笑:“小子,算你厉害,做出这么大的成绩,我想全国人民都会感激你的。”
  “不要感激了,能保证下次不捏人就行……”安毅龇牙咧嘴地抚摸开始青紫的手臂。
  这时,沈凤道从侧门大步走来,与吴妈打了个招呼直接走到安毅面前:“侍从室的人找上门,说是总司令生气了,让你立即前往总司令官邸进见。”
  安毅站起来,耸耸肩,不以为意地点点头:“哈!估计是小弟的罢工见效了。”
  “刚才陈瑜才获悉,德叔昨晚开会到一半病倒了,蒋总司令和一帮中央大佬紧急陪同送进了陆军医院,总司令今天凌晨五点多就到医院看望守护,十点多才离开。”沈凤道补充道。
  安毅大吃一惊:“什么?德叔病倒了?快!快备车,咱们先去医院。”
  “是!”
  送走了神色紧张的安毅,吴妈叹气说好不容易一起吃餐饭又不成了,叶青和龚茜帮助吴妈摆好碗筷,一同围坐在餐桌旁闲聊起来,叶青说安毅越来越让人看不透了,龚茜说他已经是个有勇有谋的男子汉了,不拘小节却胸怀大义,比以前让人放心了。
  龚茜等人在评论安毅的同时,与身边第一智囊杨永泰密商完毕的蒋介石也来到餐桌旁,与夫人宋美龄一起边吃边谈。
  “达令,你想着心事?”宋美龄关心地询问。
  蒋介石缓缓点头:“这几天,我让畅卿根据安毅的建议制定湘鄂川赈灾安置方案,畅卿写了三天,只拿出一个大纲,对我说具体实施细节得与安毅商讨过后才能决定,湘鄂川的事情畅卿不熟悉。我对畅卿说,安毅不愿意担任这个职务,提出贺国光、林蔚等几个人选给畅卿参详决定,结果畅卿考虑一天又对我说,除了安毅没有第二个人有此能力,先不说安毅与湘西四十四军、黔西北石珍部的良好关系,只说涉及此任务的其他部队,尹继南十六师是不能动用的,尹继南师不但担负着镇守宜昌、秭归、宜都一线的重任,同时要密切关注川内混战,随时找机会占领巴东。此时尹继南正在有条不紊地加强水路防务和辖区治安管制,刚刚与地方各县达成共识,恢复经济建设,实施刚改良的军民共建方案,根本就没有精力兼顾其他,最多只能为大量灾民的运送和安全出力,其他的周边各师都是地方部队,张发奎、范石生这些老资格的将领谁的帐也不卖,因此,除非与各部关系不错的安毅前往,否则难以实施计划。这让我感到很为难,原打算战事一起,就把安毅调至陇海线担任前敌总参谋长,可如今畅卿的意见却打乱了我的计划。”
  宋美龄点点头静静思考:“畅卿的意见是稳妥客观的,以畅卿的睿智和谨慎仍然有此担忧,证明此事的确非常难办,既然这样,不如就把安毅调到鄂西去吧,依我看,鄂西的赈灾行动更为关键,特别是在政治上的影响极为巨大,远远比内战更容易赢得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的支持和赞誉,而安毅以其在民众中的良好声誉,更适合担负这一重任。达令,如果你决定的话,我会联络江浙沪各界代表、国际红十字会、欧美各国使节、商会和社会团体,到时候一起到鄂西去走一遭,既能表现出中央政府的开明,又能通过实实在在的救灾行动,获得国内外的承认,通过中央政府和西北军阀之间强烈的对比,在政治上打一场不逊于军事占领的大胜仗。”
  蒋介石衡量片刻,重重地点头:“这样也好,鄂西与前线相比,其重要性丝毫不逊色,甚至会更大……世和,安毅怎么还没到?”
  “安师弟来过电话,说惊悉朱益之将军入院,正在赶去探望,完了立刻赶来进见校长,大约十五分钟内就会到来。”王世和回答。
  蒋介石点点头不再说什么,宋美龄转身吩咐侍者再添一套餐具,再加一份菜,夫妻俩低声说话,安静等待。
第513章
危难之处显身手(一)
  从蒋介石官邸出来的那一刻起,安毅再也没有时间兼顾其他事项了,赈灾联合会的繁重事务全交给了成长迅速的助手陈瑜,刘昊正式升任南京情报站站长,全盘接过陈瑜手里的工作,尽心尽力地投入其中。
  安毅一头扎进参谋本部分给他的第四科办公室,率领石谱芳参谋小组开始对堆积如山的各种文件、情报、灾情通报和第二厅转来的川黔军阀内战战报进行整理分析,短短八天时间里所发生的一桩桩急变,让安毅心情沉重,深感时间急迫。
  五月七日,西北军撤离湖北广水后发生的广水铁桥被炸断事件,经过中央党部调查局、参谋本部第二厅谍报处等部门的联合侦查,终于证明是西北军干下的勾当;五月九日,李宗仁和白崇禧指挥的桂军一路所向披靡,兵分三路,打到了广州城外的三水一线,中了白崇禧离间计的陈济棠不得不再次启用麾下师长余汉谋才堪堪止住颓势,可他才刚刚站稳阵脚,李济深的老部下徐景唐率领麾下两个师包围了听命于中央政府的邓彦华部,把邓彦华枪毙之后,与桂军一道合围广州。
  就在李宗仁和白崇禧凯歌高奏的时候,驻扎福建的蔡廷锴率领麾下生力军讨伐徐景唐,几次激战就把军心浮动的徐景唐部打得仓惶北逃,同时,从湖南一路南下的第四路军总指挥何健指挥的三个师攻克桂北全州,扑向桂林,腹背受敌的桂军为之震动。与此同时,由中央政府海军和各大航运公司联合运送的李明瑞、杨腾辉两个师也在此刻浩浩荡荡进入珠江口,被任命为第十五师师长的李明瑞怀里揣着广西省公署督办的委任状,率领麾下百战之师,浩浩荡荡地杀向桂军驻守的东江地区。
  冯玉祥刚开始看到桂军连连告捷,眼见攻克广州在即,南方局势即将发生巨变,立刻通电声讨蒋介石的独裁与专制,以期达到南北呼应相互配合之态,并开始集结兵力于鄂豫边境,准备攻向武汉。
  值此关键时刻,看到机会的唐生智高调通电全国,就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任命的第五路军总司令一职,率领麾下两个军又一个师开到鲁南,窥视郑州、开封一线。廖磊因为与白崇禧的亲密关系被解职,无奈之下只身乘船南下香港,转道广西,终于离开他奋斗十余年的湘军,正式回归成为桂军大将,而另一位广西籍军长李品仙却“不幸”突然染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修养,唐生智随即以刘兴取代廖磊的位置,自己则亲任第八军军长,挥师南下,随时准备攻打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的冯玉祥西北军。
  刚刚摆好作战姿势的冯玉祥见势不妙,不得不紧急撤回豫南一线的大军,收缩阵型,转攻为守。
  蒋介石看到冯玉祥中计,毫不迟疑立刻命令刘峙率部抢修广水铁桥,摆出一副即将大举北进攻打河南之势,仅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将五个师运送到广水至武胜关一线,战争的阴云瞬间笼罩了豫南大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9/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