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1395

  眼看一个个敌军俘虏被愤怒的乡亲们打倒在地,敲得头破血流,二团长陈志标只是横叉着手冷冷地看着,没有出言阻拦。官兵们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颇为解气,但看到连连敲死数十名俘虏之后才发觉情况有些不对,团副兼教导员周鼎城上校上前请示陈志标出面制止未果,看到群情激愤,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顾不上以下犯上的嫌疑,急冲冲指挥各营连将士全力阻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将数千民众与死伤惨重的俘虏分隔开来。
  站在山坡上指挥全局的尹继南大吃一惊,立刻命令通信兵传令其他各部迅速将惊恐万状几欲暴乱的俘虏分头押送离开此地,自己则跑下山坡骑上战马火速冲到西面,请求自卫队总队长茂根叔帮助疏解劝阻群众,不要再酿出惨剧来。
  心地纯厚的茂根叔二话没说就给各村各镇队长下达了命令,一千二百余背上步枪的自卫队员连忙冲向各自村镇的乡亲聚集地,折腾了足足半个多小时,才堪堪将混乱的秩序安定下来。
  各团营统计完毕,将结果报到了尹继南处,尹继南无可奈何地连连摇头:这次骚乱,导致投降的第三十七师师长及其十余名将校被愤怒民众活活敲死,脑浆横流成了血人,根本就无法辨认出谁是谁了,其他俘虏官兵也被打死了三百多人,受伤五百余人,其中数十个奄奄一息,眼看救不活了。
  尹继南非常恼怒,但老好人的他又不想指责此次战役损失惨重的二团长陈志标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只能吩咐夏俭和路程光率部将俘虏押送到潼河口集中,渡河之后连夜押送到五河县城,交给教导队集中看守,两个团共同担负五河县城及周边防务。
  深夜,安毅率领师部赶到古沛镇,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很快任务便下发:工兵营再次担负起了将一千八百余名受伤弟兄送往南面明光城的重任,战死的一千二百九十八名弟兄的尸体络绎送往潼河口集中安葬。安葬完毕后,顾长风的三团仍需坚守在柳巷镇一线,严密监视淮河北岸的敌军动向,其余各部将于明日上午开赴五河县城休整。
  散会之后,尹继南左思右想委决不下,最终还是忧心忡忡地将二团放任百姓殴死缴械投降的敌三十七师师长等三百七十七人、打伤五百六十余人的事情告诉了安毅,询问该如何处理此事。
  安毅愣了一会儿,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吩咐詹焕琪、彭剑青将最后的统计战果上报总指挥部和总司令部,不动声色地把第三十七师师长等三百七十七人算到了击毙敌军的战果之中。
  尹继南、杨斌、胡家林等人立即知道安毅这是在为陈志标开脱,也就压抑住心中的不快,不再提及此事,而是将商议的重点转移到了下一阶段的行动计划、明日如何安抚回报乡亲们等具体事情上来。
  次日上午,古沛镇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安毅和尹继南、杨斌三人陪同茂根叔等十几位自卫队长从镇东走到镇西,指着路边的一群群驮马、一堆堆缴获物资欢声交谈,笑逐颜开。
  街道上满是脸带久违笑容的乡亲们,一群群孩子围着留守的二团官兵问长问短,笑声阵阵,倒也让失去一半战友心情无比沉重的二团弟兄们好过了很多。
  一小时后,安毅等人和茂根叔一行来到镇中晒谷场,在上万名父老乡亲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安毅登上数张大桌临时拼凑而成的高台,郑重敬礼,对乡亲们致以衷心致谢,接着安毅向后挥了挥手,十六名后勤股的弟兄们在老常的率领下抬出四个大箱来,整整齐齐地放在了高台前面,逐一将箱盖打开,露出了里面满满当当的现大洋,顿时引来站在前方的乡亲们的阵阵惊呼声。
  安毅挥了挥手,大声说道:“父老乡亲们,为了表达我革命军独立师一万一千名活着和死去的官兵们心中的谢意,为了弥补这一场连续七天的大战给乡亲们造成的巨大损失,经过我独立师研究决定,付给各村各镇父老乡亲们两万元现大洋,以弥补给大家造成损失之万一……”
  四周欢声雷动,安毅不得不停下来,茂根叔看到激动的乡亲没有闭上嘴巴的意思,一个箭步跳上高台站到安毅身旁,指指这儿指指那,扯开大嗓门儿好一通呵斥,这才将喧闹的乡亲们制住。茂根叔歉意地示意安毅接着讲,安毅笑了笑再次用他不次于茂根叔的大嗓门儿郑重宣布:“另外,我独立师研究后决定,再奖励给各村各镇乡亲们五百匹驮马,一千五百支长短枪,五万发子弹,堆积在镇上的所有缴获物资,全部交由茂根叔组织的自卫队总队负责,统计完毕后分配给各村各镇。下午,茂根叔率领乡亲们帮助我们将缴获的军用物资送到五河县城之后,就从五河县城运回我军已经准备好的布匹、盐巴、农具等物资,以报答乡亲们对我革命军、独立师的全力支持!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乡亲们的大恩大德……我们独立师官兵的鲜血流淌在了这片土地上,我们一千二百九十八名优秀的革命军官兵,为了打倒军阀统一祖国,在这里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也从此长眠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血脉和乡亲们永远连在一起!我们的心永远连在一起!父老乡亲就是我们的亲人……”
  震天的欢呼声再次响起,无数的乡亲对着高台呼唤致谢,高声告诉安毅率领子弟兵放心离去打仗,乡亲们马上为子弟兵造坟立碑,世世代代都会祭奠……
  高台上的安毅哽咽无语,热泪盈眶,跳下高台快步走入身后的谷仓,茂根叔匆匆忙忙跳下高台追赶情绪失控的安毅。
  尹继南泪流满面,也跟随走了进去,这么多人之中,只有他了解安毅此时的伤痛和话里的意思。为了这战死的一千二百九十八名弟兄能够安安稳稳地长眠于此,安毅选择将所有的缴获物资留下;为了补偿他狠心炸毁水库堤坝造成的损失,安毅愿意拿出两万大洋和五百匹驮马变相赔偿;为了让乡亲们日后能善待死去的弟兄们,不要毁掉这些战死弟兄的长眠之所,安毅愿意付出所有的情感,付出尽可能多的利益。
  杨斌看到场面如此感人,担心成千上万的乡亲们涌上前来,连忙拉上年轻的自卫队副总队长卞金锁跳上高台,指挥各村各镇乡亲们分头集中起来,等待自卫队前去宣布各项分配和运输事宜。
  次日中午,此役逝去的一千二百九十八名弟兄悉数入土为安,一座周长十八米的圆形石砌坟墓在数百乡亲们的努力下树立起来,临时充作墓碑的一块不规则巨石竖立在北面,坟墓处于淮河南岸原二团阵地后面的小山岗上,正好朝向河湾正对面的潼河口。
  茂根叔和古沛镇德高望重的乡老卞大爷等人拉着安毅等人走到山岗后,指着山下二十几位石匠和一块块连夜运来的石板,茂根叔动情地说道:“将军们放心吧,最迟五天我们就能把墓碑刻好,卞大爷已经看好了黄道吉日,就在第九天,到时候这个坟墓就会变得气气派派的,我们还要在坟墓正前方竖立丈八石碑,把五位将军和各团团长的名字都刻上去,把这七天来打仗的经过和革命军对乡亲们亲如一家的事迹刻上去,逢年过节清明重阳我们都会领着子孙来烧香祭拜,地下的英灵不会孤独的。将军们请放心去打仗吧,等哪天国家真正统一了,就回来看看。”
  一席话把安毅、尹继南、胡子等十余名将校感动得热泪盈眶,众人唏嘘一番回到墓碑前面,老常率领的一个排官兵和数十乡亲已经摆上三牲果品,斟满了数十碗酒。
  安毅和众将校焚香完毕,端起酒碗整整齐齐地单腿跪下,熟悉礼仪的杨斌高声宣读悼文,接着敬天敬地敬英灵,最后十余名将校和三百余名官兵代表齐齐喝下一碗酒,便与乡亲们告别含泪而去。
  落在最后的老常领着两名准尉将两千现大洋的布袋放到茂根叔和卞大爷脚下,不等这两位情深义重的长者反应过来就跑开了。
  与气氛凝重泪花挥洒的潼河口相比,南京城里却是一片欢乐的海洋,由中央党部组织的十万人庆祝大游行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一幅幅庆祝“五河大捷”和“蚌埠大捷”的大红横额被高高举起,安毅和他的独立团、模范营成了万众高呼的英雄,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的大名也不时响彻南京城上空。
  东南大学五千人的游行队伍当中,竟然出现了大幅的安毅肖像。这几天,总司令部政训部特意从安毅独立师连续七天的鏖战中精选出最精彩的片段,大张旗鼓地刊登在报纸杂志上,蒋总司令连续发出三份嘉奖通电,在全军全国范围内对安毅、第一军独立师、第三路总指挥李宗仁予以特别嘉奖,尚有一个多月才满二十一岁的年轻将军安毅再一次名震天下,在全国无数青年和各界民众心目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全军全民学习和崇拜的楷模。
  可惜的是,包括安毅在内的独立师所有官兵并不知道自己的威名变得如此响亮,他们无比的疲惫,心情也十分沉重,渡江以来这个功勋卓著的部队从一万一千人剧减至七千六百余人,减员中战死官兵高达两千三百余人,受伤官兵三千余人,其中一千八百余人需要送往后方医院长期治疗修养,各团各营轻伤留下者随处可见。
  下午四点三十分,安毅接到白崇禧、李宗仁将军的慰问电后感激不已,白崇禧、李宗仁慷慨地从蚌埠调来一列专列,特意指示此专列供独立师运送伤员和物资返回浦口,沿线各军各师务必紧密配合,确保列车安全。
  安毅回电致谢完毕,立刻率领后勤部老常等两百六十余名大龄官兵骑上马赶赴南面四十五公里的明光县城,为麾下一千八百余名受伤弟兄送行,老常将负责在师部临时兵站三界镇车站带上养伤的数百名官兵,一起回到浦口第一军医院接受治疗,随后将伤势稳定下来的弟兄分批送往老南昌基地治疗静养。基地主任劳守道接到安毅的急电后,已经开始为迎接分批到来的伤病员做准备。
  马上的安毅面容平静,心情却异常的沉重,巨大的战功完全无法令他高兴起来,虽然明知道打仗免不了要死人,一名合格的将军根本就不该因此而感情用事,可是他却怎么也放不下。
  这是安毅从军以来完全独立指挥的第一个大战役,在他超人的知识和过人的胆略支配下取得了奇迹般的胜利,但也因此造成本部死伤接近三分之一,这位年轻的将军一时半会儿还过不了这道情感的高坎,他的心灵远没有他的外表那么乐观和坚强……
第272章
来自蚌埠的命令
  安毅策马进入城南已是凌晨三点,一路上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胡子为何坚持将敌第十一师六百多名受伤的俘虏送上专列,而且这些俘虏都换穿上自己独立师标识的军服,这是胡子心中无法割舍的乡情,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
  “报告师座,总部俞济时将军、第一师师长胡宗南将军一行于傍晚六点十分到达城内,说是奉总司令之命前来祝贺慰问。”
  镇守南城门的独立团一营长鲁雄大声报告。
  安毅说句“辛苦了老鲁”就打马奔入城内,三十六卫队紧随其后,鲁雄望着远去的马队咧嘴一笑,拍拍胸前中校铭牌上的尘土,接着巡视各明暗哨位。这个从广州西大营成军开始就想给年轻的长官安毅来个下马威的老兵痞子,如今已经认识了一千三百多字,一步步成长为一名英勇善战、经验丰富的中级指挥官,深受麾下官兵们的尊敬和爱戴。他和独立团二营长屈通源、军需股长常保芳一样都是普通一兵出身,在唯才是用的独立师中极具代表意义。
  县衙的正堂里,听到马蹄声的俞济时和胡宗南等人放下茶杯望向门外,看到安毅翻身下马跑上台阶,连忙迎了出去,师兄弟几个相互敬礼完毕,亲切相见。
  尹继南等待安毅与慰问团十余名将校见礼打完招呼,悄悄走到安毅身边,指了指他一身肮脏潮湿的衣服,示意他快去洗洗。
  安毅低头一看沾满泥浆的衣服裤子顿时乐了,连忙向众人致歉,回到后院好好洗了个热水澡,在勤务兵的帮助下飞快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回到前面正堂,只见宽阔的正堂上已经摆下了三大桌酒席,杨斌、夏俭、陈志标等团级以上主官也来到了堂上。
  众弟兄相互谦让,先后落座,作为主人的安毅和尹继南、杨斌举起酒杯,连敬客人三杯,胡宗南代表不善饮酒的俞济时回敬了三杯,酒席算是正式开动。
  安毅刚刚坐下,俊脸泛红的俞济时从兜里掏出封蒋校长的亲笔信,郑重地递给安毅:“校长很高兴,前晚接到你的第二封电文后就睡不着了,连夜写下了这封信让愚兄带给你。”
  安毅一听连忙站起,伸出双手恭恭敬敬接过信,刚想打开就看到俞济时微微摇头,当即会意地顺手将信封放进兜里,举起酒杯缓缓递到胡宗南面前:“师兄,小弟单独敬你一杯,明天中午小弟的两千多伤员和一批物资将会到达师兄驻守的浦口,还得麻烦师兄你多多照应,如果方便就为小弟包一艘船,将伤势稳定下来的弟兄们送到南昌去,那边条件好点儿,有利于伤员的恢复。”
  胡宗南站起来举杯相碰,喝下一杯示意安毅坐下:“自己兄弟不需客气,小毅爱兵如子的风范一直在军中交口称赞,今日你我一见没其他话就先求我照顾你的伤兵,就凭这点大哥我佩服你,来,大哥敬你一杯!”
  “什么爱兵如子?难听!我才多大啊?”安毅说完仰头就是一杯,放下杯子大口吃菜,他实在是饿坏了。
  众弟兄听了安毅这话,哄堂大笑,胡宗南也意识到自己话中的问题不禁笑起来,大家随即边吃边谈,什么东路何长官第一路军攻下东台和兴化,兵锋直指盐城;中路杨长官第六军拿下盱眙克日进攻洪泽;李徳邻长官第三路军马不停蹄,三路逼迫徐州等等,就连武汉方面北伐军刘兴、张发奎部苦战之后大破郾城和周家口的消息都非常详细,让安毅和麾下众将帅对目前的北伐进展有了一个清晰直观的了解。
  酒至半酣,胡宗南叹息道:“这次武汉方面的十一军和第四军北伐各部均损失惨重啊!中原地区每一县都有古老而坚固的城垣,张发奎和唐生智二将军仍然使用原先进攻武昌的打法,我黄埔学友随军进入中原之后每一战均是攻坚主力,郑州、开封等名城还在远处,数百同袍就魂归九天了,诸多手足音容笑貌犹在脑海,却从此阴阳两隔,真让人伤感!”
  席间随即沉默下来,俞济时勉强一笑,把话题引到了黄埔嫡系第一军身上:“寿山兄无需太过沮丧,回首东望你也许更黯然了,虽然我第一军连克海安、琼港、姜堰、兴化等地,可哪一仗不是极其惨烈?要不是孙传芳主力在相互消耗中无以为继,我第一军也难有如今之神速进展,特别是小毅原先所在的刘经扶第二师,基本上打残了,校长两次优先补充数团新兵均消耗殆尽,由此可见,为将者能力如何方是其中关键。小弟可是听说第二师上到经扶和月祥两位将军、中到我黄埔同窗担任之团营主官、下到百战仅存的千余士卒,没有一人不思念小毅的。总部众人私下议论,二师自衢州之战重用小毅开始,连战连捷,损失低微,可自小毅自成一师脱离二师之后,二师如今是每况愈下,挫折不断,得不偿失啊!”
  安毅连忙解释道:“师兄,你太抬举小弟了,就拿刚刚结束的五河之战来说,小弟所部亦战损三分之一,让我的心疼得都快滴血了。外人只见我师将士歼敌多少多少,可没有几个人看到在每一战之中付出的血汗和生命。还是那句话,小弟的这颗将星全都是一个个生命换来的,此话虽有做作迂腐之嫌,但小弟心中仍然耿耿于怀,无法释然啊!”
  胡宗南一看气氛有点儿不对,连忙哈哈一笑举起酒杯,喝过一杯低声向安毅问道:“小毅,你可知军中如今给你新起的绰号?”
  “不会吧?又有绰号了?匪兵乙言犹在耳,这次不会来一个更难听的吧?”
  安毅惊讶地看向胡宗南,边上两桌弟兄听得有趣,也都放下酒杯筷子望过来。
  胡宗南煞有介事地点点头:“这还是昨日我过江回到南京公干,与良桢(俞济时字)等弟兄一起聚会才听到的,说是总部将帅一直在研究你从奉新之战开始的诸多战例,前晚接到你第三次战报之后,总部诸将集中分析探讨,最后人人钦佩个个叹服,均认为你独立师来去如风,无迹可寻,于是殷祖绳将军最先叫出‘飞将军’这一美誉,军政部陈部长却以为不妥,戏言你安毅如野狼般坚韧强横,又如狐狸般迅速和狡猾,于是众人均想给你起个什么样的绰号才好?总不能叫你‘小狐狸’或者‘野狼’吧?”
  满堂弟兄再次大笑起来,安毅也不禁莞尔,胡宗南继续笑谈:“恰好次日上午,我二路总指挥白健生将军赶赴总部提交第二阶段行动计划,听到总部众将议论之后,不假思索立刻给你安毅起了个绰号,众将帅一听也觉得颇为贴切,于是就叫开了,哈哈……这个绰号非常别致,就叫做‘飞狐’!”
  众弟兄一听略作思索,连声叫好,吊着只胳膊的杨斌乐不可支地表示非常贴切,好脾气的尹继南笑得合不拢嘴,说这个绰号不怎么好听但比较能够概括。只有安毅非常不爽,大声说那么多将军的绰号叫起来都响当当的,什么“虎”啊、“豹”啊多有气势,哪怕叫“狼”也比“狐狸”好听,大家看看白长官“小诸葛”的称号多好?为何白长官会给我起这个不男不女的绰号?结果话一出口,又再引来弟兄们的一阵笑声。
  酒席散去,俞济时、胡宗南进入后院腾给安毅的宽大卧室,两人带来的贴身侍卫规规矩矩站在门外,其中两个像是有意无意地走到北窗外吸烟,酒到七分的安毅看到这一情景,悄悄吩咐小九出去严密警戒,打起精神陪着两名师兄喝茶。
  俞济时含笑示意安毅拆开蒋校长的亲笔信看看,安毅这才记起兜里的信函,掏出信封拆去封口抽出写满两页半纸的信笺,看到其中的五十万元支票,惊讶地望向俞济时和胡宗南,再看到两人都含笑点头随手将支票放到桌面上,打开信纸凝神阅读。
  读完三遍之后,安毅理解了蒋校长信中的真意,略作犹豫身子向前探去:“二位师兄,既然如此,为何不干脆将小弟的独立师调回我一军何长官麾下?竟然让小弟糊里糊涂打了这么久的仗?从目前战局的发展上看,我中路无需聚集四个军的兵力,东路和西路战场广阔,更需要兵力充实啊!”
  “没错,这一点我们都看到了,何长官和刘经扶将军三次给校长致电,请求将你独立师调回第一路军,刚刚获得第二次代理第一军军长的刘经扶将军甚至建议,任命你为第一军参谋长或者副军长,总指挥何敬之长官也同意刘将军的意见,可是校长很为难啊!二路军总指挥白长官就是不放人,并将你独立师悄悄调至中路左翼,与李徳邻将军第三路军相邻,根据白长官下一步作战计划,你独立师仍然被配置在左翼突前的位置,战区与李徳邻将军的胡宗铎第二师交汇。校长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这才派愚兄和寿山兄一同前来提醒你,切勿中了桂系之圈套!”俞济时将话说得非常明白了。
  胡宗南趁热打铁:“小毅不可不知,如今我南京方面北伐各军看似同仇敌忾,其实彼此之间相互提防,相互算计,一句话,暗流涌动生生不息啊!这个节骨眼儿上,你说校长能不担心吗?你小子打仗没说的,老子自认比不上你一半,但在处世经验上你极为欠缺,自北伐以来,你安毅处处礼让,甘于吃亏,默默忍耐奋发不止,抓住了一个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显示你高超的军事才华和指挥能力,这才有了你今天这个少将师长的位置,这一切都是你安毅一步步搏杀出来的,没有人敢眼红你。以你的赫赫战功,哪怕任命你为一军之长也无可挑剔,这就是为何我一军几位老大不得不看重你的根本所在,知道谁也不能压抑你的才华,还不如好好地用你。由此你可想而知,其他各路豪强对你的觊觎了吧?就连武汉唐生智、张发奎都对你赞不绝口,恨不得你明天就投入其阵营,何况藏而不露、暗中积蓄力量悄悄发展壮大的李徳邻?你说,在如此局面下,校长能不为你操心吗?我们这些师兄们能不为你担忧吗?”
  安毅愣了好一会儿,终于哑然失笑连连摇头:“二位师兄,你们也太看扁小弟了吧?小弟岂是那种朝三暮四、摇头摆尾之人?不错!小弟非常佩服也非常尊重李徳邻、白健生长官,私下里对他们两人北伐以来指挥的所有战役加以整理研究,但这只是一种军事上的学习,而非小弟对其有何政治上的崇拜和意识上的认同,二位师兄大可不必为小弟操心。想必你们也知道,小弟不缺钱也不缺人,缺的只是不停的锻炼和经验积累,怎么可能为了区区名声去依附地方军阀?就算别人给个总指挥,小弟也不会动心的,和师兄们一起并肩战斗多舒服啊?再者说了,人是有感情的,而感情不是一两天就能建立的,你们两个……是不是专门来恶心我啊?”
  胡宗南与俞济时面面相觑,随即哈哈大笑,心中的担忧一扫而光,他们看到自己的小师弟还是原来的那个小师弟,骨子里还是那么执着和高傲。
  “报告,蚌埠李徳邻长官来电。”尹继南不知何时来到门口。
  “继南进来!”
  胡宗南笑容可掬地招招手:“你说回去洗个澡就过来,怎么这么久?”
  尹继南将电文交给安毅,坐在胡宗南身边低声解释:“不好意思,让师兄久等了,小弟洗完澡下各团转了一圈,习惯改不了。”
  安毅将电文交给俞济时:“李长官让我去蚌埠?白长官不是到了那边吗?有何作战计划电告我部就行了,开什么会需要我亲自去?还用命令的行文方式,好生奇怪……”
第273章
问天下谁是英雄(上)
  俞济时看完电文,信手放到了桌面上:“我知道这件事,蚌埠将举行一个对外宣传的记者会。各国政府看到我北伐军一路北上士气如虹,大有威逼北京直捣黄龙之势,于是大多数摇摇摆摆地停止支持孙传芳了,只有日本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还在坚定不移地支持奉系的张作霖,所以各国派出很多记者前来打探消息,要求到前线采访各军将帅,以彻底搞清楚我方底细。校长觉得这是一个难的宣传机会,深思之后便同意下来了,于是就有了这个记者会。不过小毅,我得提醒你啊,在蚌埠召开记者会的倡议却是李徳邻将军率先提出来的,理由是宣扬革命,鼓舞我北伐各部士气,争取世界各国对北伐革命的支持,看样子李徳邻将军已经筹划很久了,你不可不防啊!”
  “啊?!这样啊……”
  安毅呆了一下,苦笑着说道:“我不去不就行了吗?我直接回电,就说我部伤亡惨重正在紧张休整,实在抽不出时间,况且实际情况也是这样。”
  “不!你要去!”
  俞济时果断地说道:“不但要去,而且还要大张旗鼓地区,借以向全国全世界展示我北伐军的形象,展示我黄埔精英的形象,校长对此无比期待,明白了吗?”
  安毅幽幽地叹了口气:“好吧,我明白了,去就去吧,反正蚌埠我也没去过,就权当是旅游了。”
  众弟兄听了不禁莞尔,胡宗南看了看安毅没精打采的样子,不想打扰他,低声和尹继南聊起来,圆满完成任务的俞济时则轻松喝茶,不时瞥瞥安毅愁眉苦脸的样子,暗暗感到好笑。
  安毅心中发苦,重重靠向松软的沙发背,望着描花天花板想要整理一下思路,谁知想着想着就沉沉睡了过去。他实在太累了,八天来没有睡过一个超过四小时的觉,往往都是连续两天两夜的通宵苦熬,战场上的每一点变化,时时牵动他热血澎湃的心脏……
  两小时后,精神略微恢复的安毅将急于返回南京的俞济时、胡宗南等人送到城外,从柳巷镇赶来开会的胡家林和顾长风等也在送行之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