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1395

  白崇禧望了一眼神色疑惑的安毅,没有直奔主题,而是低声问道:“安将军有什么疑问吗?”
  “哦?属下……对不起,属下走神了。”
  安毅挺直腰板,如实回答:“属下有两个疑问,第一,不知道投诚革命之后被整编为四十四军的叶开鑫将军部何时可到达巢县?其次是,根据报上新闻所言,冯玉祥将军部已经兵出陕西,到达潼关后停滞不前,外界猜测冯玉祥将军正在与奉军张作霖暗中妥协,如果真是这样,属下非常担心徐州奉军会南下蚌埠,蚌埠之敌就会南下增援合肥以及滁州方向,对我们下一步作战带来巨大困扰。”
  众将帅含笑看着安毅,陈调元眼里满是欣赏,认为安毅这样的年纪就拥有如此宽阔的视野,的确非常难得。
  张定璠在白崇禧示意下,大声解释:“关于这一问题,刚才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我们一致认定冯玉祥将军不会与奉军暗中勾结,至少在这一时期不可能,因为冯玉祥将军已经同时向武汉方面和我们南京政府做出公开承诺,全力北伐绝不退却,蒋总司令也对冯玉祥将军所要求的军费援助给予了积极回应。实际上,目前坐山观望、停滞不前的不是公开响应革命的冯玉祥将军,而是阎锡山将军统帅的晋绥军,但据最新情报显示,阎锡山将军麾下主力均已悄悄调动,威逼华北一线,极大地牵制了奉军南下之兵力,因此安将军大可不必为此分心。其次,叶开鑫将军投诚革命之后一直驻扎在湖北,之所以从武汉方面突然转到我南京阵营,原因是唐生智将军与叶开鑫将军心存夙愿,叶开鑫将军眼看唐生智将军所部即将对其进行合围缴械,只能迅速脱离武汉政府,匆匆东来投入我南京北伐阵营,随即便被编入我第三路军,跟随李宗仁将军并肩作战。”
  “属下明白了,谢谢长官开解。”安毅这才知道其中的变故。
  白崇禧和气地询问大家有何疑虑之处,看到大家全都表示没有意见,先向老师陈调元微微致礼,随即缓缓站起,大步走到地图前,用他那从容不迫的声音向各部发出命令。
第260章
从从容容的一仗
  领取作战任务的安毅与胡家林等人马不停蹄赶回大英镇,对本师各部战线进行战前的最后调整,等待顾祝同第三师到来即对滁州守敌发起进攻。次日中午,顾祝同率领三师全部进入高祖庙至黄圩一线待命,安毅却突然接到白崇禧“按兵不动静候命令”的报告,弄得全师官兵满头雾水。
  安毅百思不得其解,立刻致电顾祝同和一师代理师长胡宗南询问缘由,得知三个师所属的第二路军各部几乎全线停止前进,第一师渡过江北进驻泰山寺之后也被命令原地休整,他们也不明原因。
  安毅顿感问题的严重,立刻启用第二电台与老南昌基地频繁通讯,这才明白外界盛传驻守江西的朱培德第三军要造南京政府的反,欲趁南京主力尽数北上之后与唐生智第八军等部配合,从九江挥师而下攻打南京,而驻守南昌的第三军独立师亦有整理行装准备开拔的迹象。
  安毅随即召集各团营主官紧急商议对策,针对从方方面面收集到的情报进行讨论,经过半个晚上的反复推测,众弟兄得出初步意见:朱培德将军第三军四个师仅为三万二千余人,而镇守南昌的贺耀祖将军一个师、各军军部警卫部队、总司令部警卫团、直属炮兵部队等,人数加起来将近四万,再有李宗仁将军的第七军三个师驻守南京西面的安庆,朱培德部肯定不会在这时候充当唐生智的急先锋,因此大可不必为此太过担心,只需做好进攻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即可。
  情况正如安毅和弟兄们所分析的一样,在武汉政府和唐生智鼓动之下,跃跃欲试的朱培德第三军没有胆量起兵东下,蒋总司令看到武汉的第八军逼向鄂东一线,立即警惕起来,开动宣传机器对武汉政府挑起矛盾的迹象进行质问和公开抨击的同时,暗地里电令李宗仁将军亲至九江做朱培德将军的工作,并将驻扎于赣粤边境的一个军调动起来,做出北上南昌之势,迫使犹犹豫豫的朱培德部最终放弃了东征的念头。
  亲蒋的上海、南京、南昌等媒体立刻呼应,对武汉方面的“险恶用心”展开强烈的质疑和批判。
  在庞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第八军不得不停止东进的脚步,向外声称只是正常的小股兵力演习。
  李宗仁将军在约见朱培德将军的同时,暗中派出参谋长王应榆前往武汉,与唐生智秘密协商并达成北伐之后再解决内部矛盾的约定,得到双方的明确承诺之后,六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五月十五日,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李宗仁将军留下两个师镇守安庆、芜湖,亲率第七军主力胡宗铎第二师飞速北上,与夏威第一师汇合,大破巢县的直鲁联军程国瑞军两万余众,取得歼敌三千余人、俘敌四千余人的巢县大捷。
  但让人遗憾的是,夹杂在俘虏中的敌军主帅程国瑞换上了小兵衣服竟然没被认出来,当天傍晚即让程国瑞成功逃窜。
  事后,得知消息的李宗仁跺足长叹,懊悔不已,七军夏威的第一师将士也无可奈何,因为夏威麾下一万七千余官兵都是从广西过来的八桂子弟兵,口音独特,根本无法与俘虏交流,使得混杂其中的大批敌军高级将校逃跑成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攻下巢县的第七军以及四十四军、第十军各部在李宗仁的统一指挥下,马不停蹄,逼向合肥一线。
  白崇禧接到左翼第三路军李宗仁的电报后大为放心,立刻向麾下第二路军各部发出进攻命令。
  次日上午,陈调元将军的三十七军一举攻下全椒县,贺耀祖将军部攻下含山立刻掉头北上,杨杰将军部在滁州之南与守敌展开激烈交火,胡宗南率领的第一师与顾祝同第三师汇合,从东南方向猛攻滁州外围。
  战斗开始,安毅独立师除了炮击和原地的零星开火之外,并没有像其他各路一样对滁州城外围的敌军阵地发起冲锋,而是在第一时间里命令潜出特种分队对滁州以北十五公里的沙河镇一个连守敌发起突然袭击,得手之后迅速炸毁津浦铁路主要桥梁上的路轨,一举截断驻守滁州的直鲁联军大将杜凤举部一个军又一个师的后勤供给,并在正面佯攻的基础上,派出擅长运动战的顾长风第三团、夏俭敌一团向滁州城东北方向迂回,并将战报及时发送给总指挥白崇禧将军,获得白崇禧的高度评价和嘉勉。
  下午五点三十分,滁州城中的杜凤举面对革命军杨杰部、顾祝同部、胡宗南部三万多优势兵力的猛攻,正在苦苦支撑,还得为源源不断从西南方向开来的贺耀祖部分心。接到铁路被炸、安毅独立师向东北方向迂回的消息后,顿时信心全失,在担心后路被断的惊恐之中果断下令留下两个师断后,其他大部主力弃城而退。留下断后的一个师在顾祝同和胡宗南率部猛攻之下,支持不到半小时即全军逃散,北伐军主力浩浩荡荡开进了滁州城。
  被责令迎面阻击安毅两个团的谢常捷师只有五千余人,刚进入阻击阵地就看到顾长风和夏俭所部分两路冲来,西面的路程光率领独立团也全速逼近参与进攻,七八千官兵高举数十面模范营的大旗从正东、东北方向滚滚而来,在夕阳下鲜红如血,无比醒目。
  谢常捷一看到模范营的旗帜,顿感魂飞魄散,无奈之下只能命令所部放下武器举起白旗,安毅独立师兵不血刃俘虏敌军四千余人,缴获三千八百余支各种枪支、八门迫击炮和大批弹药。
  冲进城内的顾祝同、胡宗南和杨杰等部除了收拾一些杂碎之外所得有限,得知安毅独立师正在城西称心如意地整编俘虏,立刻打马前往恭贺。
  顾祝同和胡宗南领着麾下众将在两个连卫队的护送下,很快来到城西三公里的小雷庄,安毅远远看见,立刻率领麾下众将迎了上去。
  相互见礼完毕,马上的顾祝同指着黑压压数千俘虏大声问道:“小毅,这些兵你打算怎么处理?”
  安毅自然知道顾祝同问这话的意思,会心一笑:“教官和师兄来得正好,小弟正要派人去找你们呢,谢常捷将军率部临阵投降,咱们也不能亏待人家,小弟拿捏不准如何处置,就给白长官致电寻求处置意见,白长官命令属下将人留给二位处理,你们看着办吧!”
  “咦,留给我们处理?你自己干嘛去?”
  胡宗南的一师目前只有七千余人,尚未满编,急巴巴赶来就是为了这批俘虏,听安毅这么一说心里高兴,但还是询问一句。
  安毅解释道:“小弟接到白长官急电,立刻向东北方向二十公里的来安进攻,说是‘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小弟没办法只能奉命开拔。”
  顾祝同扫了一眼阵地四周慢吞吞整理行装的独立师各部将士,惊讶地向安毅问道:“那你还不乘胜追击?在此磨磨蹭蹭干什么?”
  “早追击了,属下的陈志标二团、师属教导队、工兵营和警卫营的弟兄们早已尾随溃逃之敌展开追赶。来安县城只有一个团的守敌,加上逃敌也就两个团三千人左右,看到主力逃回去,还不闻风丧胆快速撤退啊?所以用不着太多人马。”安毅轻松地回答。
  顾祝同与胡宗南等人面面相觑,对安毅所部的侦察与情报工作非常佩服,刚要开口赞扬两句,安毅已经打马向后,不一会儿就将蓄着大胡子的敌军投降少将谢常捷和七八个校官领到顾祝同等人面前。
  大家下马相互见面,谢常捷等人看到顾祝同和胡宗南等人都挺和气也就放下心来,彼此致礼问候,一阵寒暄,随即商议善后之事。
  等大家商量完毕,铁了心解甲归田的谢常捷等人想要向安毅告辞时,安毅已经在数公里之外正在向来安县城开进了,后勤各部的尾巴仍在视野之中。
  “小毅这家伙竟然不辞而别了!既然知道来安县城可以轻松拿下,怎么还走得那么急?”二团长李玉堂不满地说道。
  顾祝同低声笑道:“这家伙鬼着呢!你们看,这数千俘虏哪一个手上还有武器的?一定是全都让他搜刮干净了,估计这家伙怕咱们抢他的,于是就不声不响地溜走了。宗南,我三师可是满员师不需要俘虏的,看样子你得抓紧时间给校长去个电报,请求校长尽快给你调拨武器过江,哈哈!”
  “奶奶的安毅,居然给我闹出这么一出来,回头看我怎么收拾你……”
  胡宗南望着西北方向没好气地骂道,其他的一师各营团长大多是黄埔一期的,对狡猾的安毅毫无办法,因为要改编俘虏又没时间厚着脸皮追上去,只好骂骂咧咧地分头把俘虏领进城里。
  深夜,浦口指挥部里灯火通明,十余名将帅齐聚一堂,对第一阶段的战斗进行总结评估,并确定下一部作战的详细计划。
  白崇禧看完各军各师发回的电报,不由得微微一笑:“诸位不知注意到没有?每一个师都有百人以上的伤亡,只有安毅的独立师报上是十七人轻伤,有意思啊!”
  张定璠笑道:“属下也注意到了,这一仗安毅打得非常聪明,看到敌军三列火车开进滁州之后,他就预见到守敌要逃,于是果断炸毁了沙河铁桥,而且炸得非常高明,只炸毁一百五十米左右的路轨,没伤着桥梁,接着果断分兵迂回,做出包抄之势,不费吹灰之力便迫使谢常捷师五千余人弃械投降,由此可见安毅的仗越打越聪明了。”
  “这年轻人不错!从滁州城战斗结束开始不到四个小时,竟然又给他轻松拿下了来安城,这份战力和速度非常罕见啊!”
  初次见识安毅能力的陈调元脸上露出欣赏之色。
  贺耀祖将军笑了笑问道:“健生兄,安毅独立师占领来安,所处的位置已经较整条战线前出二十公里,很容易受到东北面的半塔、西北面的三界这两面敌军的攻击,他一个师的兵力,是否单薄一点儿了?”
  白崇禧笑道:“贵严兄无需替他担忧,有安毅在,哪怕两个师的敌人同时对他发起进攻,也无法从他手上讨到半点儿好处,一个不好恐怕还被他狠狠咬一口呢,何况他名声在外,吓都能把敌军吓住了,哈哈!”
  众人惊讶地望着白崇禧,都为自视奇高的白崇禧如此赞扬安毅而感到惊讶。白崇禧不以为然地笑了笑,接着与大家接着讨论下一步计划。
第261章
胜利是信心的基石
  进驻来安县城的安毅独立师各部由始至终保持着高度警惕,各团警通连均将侦察排频繁派出,一个个或明或暗的警戒哨出现在远离县城的各个方向,以“师属警卫营”为幌子的特种大队四个连三百六十名官兵没日没夜地轮番出动,足迹遍布来安城三十公里范围之内,以防备突出于战线之外的本部将士遭受敌人的突然袭击。
  占领来安后的第三天,安毅独立师所部一纸请战电报发到了白崇禧手上,白崇禧拿着这份只有十六字的电报看了又看,笑了笑递给身边的张定璠,随口说道:“伯璇(张定璠字),你来看看,我们的小将坐不住了,像是信心百倍啊!”
  张定璠瞥了一眼请战电报,又递到了政治部主任潘宜之手里,越想越觉得有趣,哈哈大笑道:“安毅这家伙的确有勇有谋,轻轻松松攻下来安城却并不坚守,在实力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他竟然还敢派出小股侦察部队,连续三天对东北、正北、西北三个方向的守敌实施警戒和主动骚扰打击,这几个方面的优势敌军却怯于安毅的威名,不敢与他正面相碰,全都龟缩在自己的防区里不敢动弹,这仗打到这种程度的确出人意表啊!正像健生常说的那样,胜利是信心的基石,此言果然不虚也!”
  “不错,安毅此子从军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路北伐把他的赫赫威名全打出来了,特别是经历桐庐之战、昆山之战、扬州之战、泰州之战,再加上这次的滁州之战,整个人信心百倍,成熟之快犹如脱胎换骨一般,完全具备了一个名将所该有的风范。原本北面的奉、鲁、皖联军只知道模范营是我北伐军的劲旅,不可力敌,如今却都知道安毅已升为一军独立师的少将师长了,估计很快他独立师的风头,就会盖过原先的模范营,对敌人的威慑作用不可谓不大啊!”
  白崇禧心情很好,摘下眼镜拿出洁白的绒布轻轻擦拭,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政治部主任潘宜之看过电报后不解地问道:“按照总司令部给予的编制,安毅独立师完全可以拥有一万五千将士,为何这次他把俘虏到的数千人全都留给了其他各师,打下来安县城俘虏的数百人也尽数释放了,如此慷慨大度与他往日锱铢必较的作风大相径庭,真令人费解。”
  白崇禧微微摇了摇头:“其实很好解释,安毅求战心切,根本就没多余的时间进行扩编,不然完全形成战斗力还得一到两周时间,并且以他目前所握有的一万一千军力,已经够他使用了。”
  “这是否从另一个角度说,安毅更愿意保持现状?你们都知道,安毅统率的独立师可是蒋总司令的嫡系,每月一万五千将士的军饷是足额发放的,并不因为安毅所部人数不够而有所减免,这其中足有四千士卒的军饷可资周转挪用……其中奥妙,不问可知啊,哈哈!”
  潘宜之说罢不屑地笑了笑,话中的意思自然是素来贪财的安毅更愿意吃空饷。
  白崇禧皱了皱眉头,摆摆手道:“我想事实绝非如此,安毅虽然贪财,但此人决不亏待下属,说其贪财只是旁人不明就里仅看表现而已。祖义(潘宜之字)恐怕不知安毅的精明所在吧?我北伐各军都知道,安毅在军事上惊人的悟性和创新能力,也知道安毅选拔士兵有自己一套独特而有效的原则,对兵源的要求比任何一个部队都严格数倍,但是很多人却从来没有深究他如此挑选士兵的目的。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如今安毅独立师的构成和战斗力,就能看到他的独到之处。他挑选的士兵几乎全都是二十四岁以下、身体强壮无不良嗜好拥有实战经验的老兵,在不间断实施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再辅以足额的军饷和战斗奖励,对有功之人和拥有文化基础士卒,他千方百计地予以提拔照顾,深受官兵们的爱戴。据说安毅本人只要有空就会下到基层各连队,与普通士卒一同接受那些准尉和士官的训练,与士兵同吃一锅饭,同抽劣等烟,对下级官兵问寒问暖,毫无架子,使得麾下官兵人人感激,个个卖命,哪怕是进入他麾下几天的新兵,稍加整合立刻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战斗力,诸位想想,我北伐军中有几位将帅能够做到这一点?”
  白崇禧停顿片刻,接着说道:“在各种奖罚措施的刺激之下,安毅的新兵连比很多部队的精锐连都更具有战斗力,而且军纪严明,毫不畏惧,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放眼全军,这样的部队能有几个?昨日在南京总司令召集的军事会议上,参谋处的老朋友私下向我透露,东线的第一路军何敬之致电总司令,请求将安毅所部调至第一路军,如果不行,把安毅临时调往第一路军参谋处一段时间亦可。校长在休会期间为此特意征求我的意见,被我以徐州会战更为重要婉言回绝了,由此可见,安毅的能力终于被第一军将帅所认可,此人确实是难得一遇的天才啊!”
  张定璠点点头,沉思片刻低声说到:“敬之兄的第一路军被挡在海安一线无法前进,但从大局来看,攻克海安却无问题,只不过时间会长一些,付出的代价会大一些罢了。一旦第一路军成功攻克海安,无险可守的盐城将无法阻挡敬之兄的优势兵力,但若要占领淮安实现第二期作战目的,必须先期攻克周边的兴化、宝应、金湖、洪泽等县,而金湖以西数十公里的盱眙县城位置非常关键,距离安毅独立师所在的来安城不足七十公里,一旦敬之兄或者经扶兄来电请求协同,以攻占正北方宿迁为第二期战略目标的安毅独立师,将不得不与第一路军各部配合,因此,属下非常担心敬之兄会以此为理由再次致电蒋总司令,以达到将安毅独立师调至第一路军作战的目的。”
  “有道理。”
  白崇禧一听坐不住了,站起来背着手缓缓走到地图前,仔细查看一番后转向了张定璠:“如今已进入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接下去的战斗将会更为艰难,对部队行军速度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在我第二路军下辖的九个师之中,只有安毅的独立师能胜任我们下一步战略计划的要求,因此,安毅独立师无论如何也不能分出去。其次,来安至蚌埠之间多为丘陵地区,出了蚌埠即进入淮海平原,在攻取蚌埠之前,安毅独立师勇猛快速的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配置和高涨的士气等等,都是我们必须器重的,在种种因素之下,安毅的独立师的作用堪比任何一个军。有鉴于此,我打算成全安毅的请战要求,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给予安毅见机行事的权利,在围绕蚌埠战役的基础上任其发挥自身特长。我认为,以安毅杰出的指挥能力和层出不穷的计谋,再加上独立师各部所拥有的强横战斗力、漂浮不定的迅猛移动能力、不同常规的诡异打法,定能将我们所面对的守敌战线搅得混乱不堪,让我们的对手无所适从,从而给我们第二路军带来更大的机会。诸位觉得这一意见如何?”
  张定璠和潘宜之立刻领悟到白崇禧言中的另一个意图……给予安毅如此宽松环境的同时,不但能够让安毅心怀感激,也顺便让安毅师距离何应钦的第一路军越拉越远,反而会与西边李宗仁指挥的第一路军走到一路,正好遂了李宗仁将军近距离考察安毅的愿望。
  两人会意相视一笑,对白崇禧的安排佩服不已,精明细致的张定璠问道:“安毅师西去之后,哪一部调入来安方向比较合适?”
  白崇禧看了看地图,胸有成竹不紧不慢地回答:“就让杨耿光(杨杰)统率他的第六军北上顶替安毅部现在所在的位置吧,蒋总司令不是对新编的第六军不放心吗?把第六军调到蒋总司令最为放心的何敬之旁边,他肯定会很高兴,何敬之本人也无法提出任何的异议。要知道杨耿光的第六军可是两个师啊,以两个师的兵力与第一路军协同配合,并肩作战,总比安毅一个师的人数要多得多吧?”
  潘宜之和张定璠放声大笑,齐呼高明,白崇禧也非常满意地连连点头,吩咐张定璠将这一调配电告总指挥部,随后回到座位上继续埋头研究战局。
  情况与白崇禧所预料的完全一致,蒋总司令再次接到何应钦和刘峙发来的将安毅师调拨第一路军协同作战的建议电文,也觉得自己当初将安毅独立师配属白崇禧的第二路军实在是欠缺考虑,毕竟如今安毅师还属于第一军序列,具体如何使用还是得照顾到第一军将校的意见。
  就在蒋总司令左思右想考虑如何调整为宜之时,白崇禧的电文及时到达,蒋总司令看完电文后沉思片刻,又觉得白崇禧的建议更为顾全大局。徐州在蒋总司令心目中的地位,可要比宿迁、淮安等地重要百倍,只要攻取兵家必争之地的徐州,鲁南和豫东随之遥遥在望,其重大的政治意义、军事意义和产生的社会效果,都是攻占任何一地无法比拟的,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国军民的士气,对敌人产生巨大的心理打击,用辉煌的功绩和实际行动对武汉政府给予强有力的回应。
  东线左翼阵地炮声隆隆,弹丸如雨,刘峙率领第二师将士对据守于秦东河北岸之敌展开的进攻已有三天时间,三天里麾下的四团战损过半,五团六团伤亡也不轻,堪堪将守敌全部打退到北岸赢得进攻纵深阵地,却无法渡过数十米宽的秦东河。
  最令刘峙和徐庭瑶伤感的是,师属工兵营营长蔡光庆上校抢建浮桥时身受重伤,工兵营五百弟兄被炮弹炸死炸伤过半,整个工兵营遭此重创退出战斗,其余各团的工兵连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专业训练,如今除了到哪儿都承担扎营任务之外,几乎被当成步兵使用,整个二师由于缺少渡河船只和浮桥,在敌人猛烈火力的打击下寸步难行。
  左翼指挥部掩体里,刘峙举着望远镜一动不动,望了半个多小时,心中在想要是诡计百出的安毅在自己身边,不知有何办法打破目前的僵局?
  浑身硝烟痕迹的徐庭瑶回到指挥部里,走到刘峙身边递给他一张电文:“校长回电了,安毅部已被白健生调至来安以西攻打嘉山县,杨杰第六军两个师进驻来安,校长希望我师将士发扬奉新之战精神,全力以赴,击破当面之敌。”
  刘峙放下望远镜,无奈地叹了口气:“怎么个击破法?对手兵力是我师的一倍有余,又占据着北岸凭借秦东河天堑坚守,在强大炮火支援下屡次击退我师各团发起的强渡,在三十公里河道北岸制高点遍置观察哨,想偷袭都无法如愿,我们拿什么来击破对手的防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