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3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3/1395

  地面上,受到战机轰炸的日军乱成一团,坦克、运输车辆、弹药仓库和聚集的人群被重点照顾,到处都是猛烈炸开的火光。
  接到清水司令官的命令,第五十六师团在师团长松平政吉中将的率领下,迅速向西南方调动,但是在安家军空军的空中袭扰下,未等他们构筑好防线,安家军装甲和坦克部队已经杀到了身前。
  恰好在这个时候,日军的师团指挥部由于树立太多天线,被安家军空军发现,集中了十多架轰炸机对其进行精确打击,随着披挂迷彩网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包括师团参谋长在内的师团部二十多人全部被炸死。
  到前线督查阵地部署情况的松平政吉,不得不把师团指挥部设到下属的旅团部,通过临时铺设的电话线路指挥战斗。
  就在日军人被炸得仰马翻之际,安家军的坦克和装甲部队奔腾而来,犹如无边无际的铁流,两百多辆豹II坦克,在三百多辆装甲战车、自行火炮、自行火箭炮和反坦克炮的掩护下,加上头顶的武装直升机助战,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日军匆匆构筑的防线。
  破弩II型120毫米、150毫米重加农炮发射的远程榴弹,在空中战机的指引下,极其精准地落在日军的阵地上,将一个个火力点摧毁,为坦克和装甲部队的突击提供着掩护。
  日军的反坦克壕还来不及挖掘,防御工事也仅仅挖到半米,完全达不到抵御坦克攻击的程度。就在日军惊慌一片的时候,豹II坦克轰鸣着,率先冲上了日军阵地。
  不过,松平政吉也非易与之辈,在发现安家军的坦克集群后,立即调动部队,把原本用于防空的高射炮,全部部署到丛林中,临时充当反坦克炮使用。当豹II坦克突进日军的阵地时,这些高射炮立即开始射击,几辆猝不及防的豹II坦克被打得燃起了大火。
  与此同时,配属到第五十六师团的两个战车大队开始进行反突袭,五十多辆四式坦克占据有利位置,组成密集的封锁火力。
  连续突破日军两道临时防线的豹II坦克,放缓了速度,和日军的四式坦克进行对射,安家军的坦克手们经验非常老到,不让坦克停在固定的位置上,而是采用了短停射击,即在行军中瞬间停下,炮手进行精准的射击,然后立即恢复行驶,整个停留的过程不超过两秒钟。如此一来,几乎每次射击都能命中一辆日军坦克,而自身却始终在移动中,让日军的坦克和反坦克炮的瞄准异常困难。
  日军的四式坦克位于固定阵地上,某种程度上就像固定靶一样吃亏。在这种紧张的对抗下,日军坦克手训练不足的缺点开始暴露,他们打击活动目标的命中率不高,双方对轰了十多分钟,随着安家军后续坦克和装甲战车突入日军阵地,日军的防线开始松动。
  这个时候,从南边迂回过来的另一支坦克部队忽然在日军背后出现,直接把日军前后方撕裂开来。这支坦克部队从背后向日军的坦克开炮,日军阵脚为之大乱,日军坦克的侧面和背面,被穿甲弹击中,爆炸起火。
  短短二十分钟内,在前后夹击下,日军剩下的坦克车全部都燃烧成了一堆堆废铁。
  作为甲等师团的王牌,坦克部队的溃灭,几乎相当于在松平政吉这个指挥官的胸口捅了一刀,还未等他缓过气来,安家军的坦克大军犹如一支利剑完全穿透了日军阵地,并开始进行迂回包抄。
  日军虽然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打击下,迅速被碾压成齑粉。
  占碑城西北的哈里河南岸,一个坦克营杀进了日军在江边修建的军需仓库,五十多辆坦克没有鲁莽地与汹涌扑来的鬼子步兵进行肉搏,只是使用短停射击的方式,远远地使用坦克主炮发射燃烧榴弹,轰击日军的弹药库和油料库。
  豹II坦克发射的炮弹如同雨点一般落到油罐卡车和油料设施上,每一发炮弹都引起巨大的爆炸和冲天的火光,在五十辆坦克猛烈齐射了五百多发炮弹后,这个军需仓库已经变成了遍地火海,气温炽热犹如炼狱。
  随着城西和城南方向的战略要点一一被安家军攻破,日军第五十六师团残部被逼退入了占碑城,准备和第七十七师团以及兰印伪军一起,依托城防进行巷战。
  鲁雄此时并没有即刻组织部队发起攻城战,因为这个时候空军来报,日军兰印军司令部又从巨港派来一个师团和一个独立步兵旅团,增援占碑战场。尽管一路遭到安家军战机的打击,但日军依然过了锦石,逼近巴永林芝,距离占碑只有四十多公里。
  鲁雄在与第三集团军司令员傅冠捷取得联系后,留下一个装甲师和一个摩步师监视龟缩于占碑城内的日军,然后亲自率领坦克师和摩步师,向南方迎击一头撞上来的日军。
  下午三点左右,敌我双方在占碑城南二十多公里的巴永林芝地区接战。战斗开始时,安家军用精准的炮火和熟练的战术,以及精确的空中和炮兵火力支援,让日军一下子就被打懵了。
  激战到傍晚时分,日军被击退,丢弃了几十辆卡车和上百辆摩托车在大地熊熊燃烧,犹如提前给安家军官兵点亮的照明火炬。
  安家军坦克和装甲部队穷追不舍,由于日军缺乏夜视器材,安家军能够非常从容地接近到日军临时构筑的防御阵地,双方在近距离上一次又一次展开激战。
  此时敌我双方官兵素质的差距一览无疑,日军作战虽然勇敢,但却犹如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安家军官兵则在狙击手的支援下,以班排为单位,携带火箭筒和无坐力炮,绕到敌人的后方进行射击,日军的反坦克炮基本没有发威便悉数被摧毁。
  战斗到深夜,日军已经连败数阵,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为了避免被安家军包围歼灭,日军的卡车和摩托车竞相逃命,可惜公路虽宽但到底容纳不了那么多车辆,车辆拥挤到一起几乎成了火光照明下的活靶子。安家军的坦克就像是在靶场上练习打靶一般,轮流开火,将一辆辆日军的卡车和摩托车变成燃烧的废铁。
  战斗持续到次日凌晨五点,日军的防线终于被全线贯穿,在迂回的坦克部队打击下,日军第一五七师团和独立步兵第八旅团遭到毁灭性的惨败。
  黎明的曙光中,枪炮声渐渐停歇下来,精疲力竭的安家军官兵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壮观的景象,日军的卡车、摩托车、大炮和步枪散布于大地上,到处都是燃烧火焰或者冒着黑烟的树木。
  在方圆十多公里的战场上,大地好像被天火灼烧一样,地面全都是黑色的,大批鬼子尸体碎裂,被烧得体无完肤地倒毙地上。
  收拾完南线的敌人,鲁雄并未回撤,因为此时傅冠捷的第三集团军已经在占碑城西顺利过河,随后会同鲁雄部留在占碑的两个师,向占碑城发起了进攻。
  三十日下午六点,经过三天三夜的战斗,占碑城最后一栋大楼被安家军攻破,清水规矩中将带着司令部成员,悄然从城东南方向遁入密林,然后绕过巴永林芝战场,撤往巨港。
第2207章
大厦将倾
  春香城,龙潭大本营。
  位于掏空了的山腹建筑群中段北部的安毅办公室,孤悬于一段两百多米悬崖的凹处,周边绿树斜伸,藤蔓缭绕,站在窗前可以远眺春香湖,景色宜人。
  上午十点,安毅看完今天的报纸,并处理了十多份紧急公务,国安部部长杜易上将来访。
  “这么说来,德国人快支撑不住了?”安毅看完杜易递交的卷宗,右手肘杵在办公桌上,手掌托起下巴,沉吟良久,若有所思地诘问道。
  “大厦将倾!”
  杜易重重地点了点头:“从目前的情况看,德国再次上演了上次欧战曾经经历过的惨痛一幕,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失败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是啊!”
  安毅长长地叹了口气:“谁让德国人在四二年秋冬没有抓住机会攻取莫斯科,直捣喀山,彻底地消灭苏联政权?自希特勒狂妄自大,恣意决定在两河地区对我军动手,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原来,杜易今天送来的,是苏德战场的最新情况报告。虽然此前安毅已经看过总参的战情分析以及对未来战局演变的推演,但情报部门的侧重点不同。
  安家军虽然释放了全部德军战俘,并且还出售给德国人大量武器装备,但事情就是如此奇怪,当你顺心如意时,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得心应手,甚至可以在对方兵力和武器装备高过自己时依然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当你走霉运时,连喝口水都会噎着,做什么事情都事与愿违!
  如今德国就是在走霉运,在西线意大利突然背叛,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莫斯科会战的失利,好不容易德军在苏军的进攻下稳住阵脚,但一场新的进攻失败又导致一切前功尽弃,战局就此急转直下。
  八月底,苏军集中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向列宁格勒发起猛攻。
  战役初期,苏联各突击集团顺利突破了德军的防御,在三天内深入德军纵深达五十公里,并一度突入列宁格勒城市区。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集中坦克部队,对苏军的侧翼发起反击,成功地将苏军突击集团合围。九月二十九日,苏军第二十三、第四十二、第五十五、第六十七集团军主力在普希金和科尔平诺地区被歼,被俘达二十九万人,损失坦克九百多辆,多名高级将领阵亡。
  列宁格勒战役的胜利,使得德军高层又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顶替曼斯坦因指挥东线战事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古德里安元帅,希望通过一次诱敌进攻后的防守反击来歼灭苏军主力,提出在实施一个代号为“反戈一击”的大胆行动,其目的是通过迂回至顿河上游的伏洛奈什至利斯基地区以包围苏军,歼灭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的有生力量。
  但是,希特勒却选择比较传统的“闪电行动”,以旨在粉碎苏军位于库尔斯克突出部的部队,古德里安只得接受了这个构想。对于“闪电行动”,古德里安在征得被希特勒解职的曼斯坦因的意见后,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趁苏军立足未稳,先期发动进攻战役,二是等待苏军先行进攻,待其疲惫和消耗,能量耗尽之后,德军再行反攻,并抄击苏军后路。
  后者古德里安更为看好,但希特勒断然拒绝,认为让苏军抢先进攻过于冒险,还是先发制人比较稳妥。
  为了此次决战,德国政府用黄金和机床、机械设备为结算单位,一口气向南华方面订购了四千三百辆豹式和虎式坦克,这两种坦克都是德国方面向南华政府移交相关制造技术后由南华军工集团位于次大陆的坦克和拖拉机企业生产的,至库尔斯克战役发起前,共有两千一百九十八辆坦克通过连接高加索山南北的黑海东岸铁路交货。
  库尔斯克突出部犹如一个拳头,从苏军的战线中延伸出来,其正面长约410公里,而底部却不到115公里,而且经过严密侦察,在该突出部发现了众多成建制的苏军驻地,古德里安计划通过一次南北两翼协调的攻击,合围并歼灭整个突出部内的苏军重兵集团。一旦此次战役成功,将大为缩短德军的战线,使德军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加。
  此时欧洲和北非局势巨变,八月上旬德军非洲军团在隆美尔元帅的率领下强行将意大利在北非的八十多万军队缴械,并以此为要挟,强迫意大利政府提供能够使非洲军团维持半年的作战物资,勉强保住了突尼斯和利比亚。但隆美尔宣称如果不能在未来半年内打通海上补给线,则非洲军团将全军覆没。
  希特勒一方面非常需要利比亚的石油,另一方面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是德军中的精锐劲旅,一旦弹尽粮绝向盟军投降,将极大地影响德军的士气。
  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认为必须要尽快稳定东线战事,再转而进行西线作战,把盟军从亚平宁半岛赶下大海,打通与北非的海上联系,至少要把隆美尔的部队撤回欧洲大陆,因此于十月十五日发布了作战命令,决定在冬季正式到来前,德军以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联合发动一个钳形攻势以摧毁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军队,作战代号为“闪电”,寓意德军依靠雷霆一击取得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
  战役发起前,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莫德尔上将的第九集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该集团军共有二十一个德国师和三个匈牙利师,共计三十四万人,其中有六个坦克师,共有一千一百九十辆坦克,一千六百多门火炮。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集团军,这支恢复建制没有多久的作战集群拥有十二万人,他们在这个攻势中将起辅助作用,主要任务是保持突出部南北的德军间的联系。
  在突出部南部是古德里安亲自统率的南方集团军群,包括第八集团军和重新组建的第四装甲集团军。
  第四装甲集团军下辖第五十二步兵军、第四十八装甲军和第二党卫装甲军共二十五万人,两千一百辆坦克,两千五百四十余门火炮;第八集团军拥有十二个师,十六万人,七百二十九辆坦克和三百八十门火炮。
  此外,还有二十个师部署在上述各突击集团的翼侧,由第四、第六航空队的航空兵负责支援,这样德军的进攻总兵力达到一百二十九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两万四千门,坦克和自行火炮五千八百辆,飞机四千九百多架。
  为什么说德军走霉运呢?
  十一月六日清晨七点,就在德军正式进攻发起前,苏军突然出人意料地对德军阵地实施炮火覆盖,给蓄势待发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坦克部队造成了很大伤亡,使得战斗的发起时间被迫推迟了四个小时。
  而在战事进行中,德军面对苏军的顽强防守,进展极为缓慢,这就给了苏军集结部队布防并进行反击的时间。
  此次战役的转折点发生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
  曾经参与第三次莫斯科保卫战、于八月初调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的瓦图京大将指挥苏军在正面抵挡德军向奥博扬地区推进,同时于两翼连续发动反击,虽然这些反击一次又一次遭到失败,但却使德军无法全力以赴的攻击他们的主要目标。
  见第四装甲集群始终无法从正面取得突破,古德里安只好命令该部先从右翼取得进展,即派遣第二党卫装甲军转向东北的普罗霍罗夫卡地区。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德军的进攻比较顺利,他们一口气攻到了普罗霍罗夫卡城下,库尔斯克会战的高潮一幕就此上演。
  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苏德双方的坦克部队不期而遇,几乎同时向对方发动了进攻,两千多辆坦克陷入混战。
  在战斗中,德军采购自南华的“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与四号坦克的75毫米坦克炮优势明显,而苏军同样采购自南华的T—34坦克的76毫米炮在同样距离下却无法对德军造成威胁,大量的苏军坦克在交战距离以外就被德军坦克击毁。
  在这天的坦克大战中,德军虽然以相对较小的损失,摧毁了更多的苏军坦克,但他们却没能攻占普罗霍罗夫卡,随后源源赶到的苏军援兵使他们的防线将更加坚固。
  根据情报部门掌握的情况,此战苏军损失了九百多辆坦克,其中大部分为绝对损失,同样地,德军的损失多达四百三十多辆,其中包括很多“虎式”坦克,这直接导致苏军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不能达到攻占有利地形或击溃德军武装党卫军第二装甲军的目的,双方部队均在战役中被削弱。
  就在同一日,苏军强大预备队在库尔斯克全线发起反击,德军后方的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游击队,持续出击,破坏了德军连接前后方的数以千公里计的铁路线。
  与此同时,苏军再次集中九个集团军的兵力,攻击列宁格勒,迫使希特勒不得不从中部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四集团军、第九集团军、第十六集团军和重新组建的第三坦克集团军抽调部队支援。
  战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此再次演变为席卷整个苏德战场的战略大决战。
  二十四日凌晨,苏军向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阵地实施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炮击,随后索科罗夫斯基上将的西方面军和波波夫上将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一线部队开始发起进攻。德军进行着顽强的抵抗,给苏军造成重大伤亡。
  次日,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指挥苏中央方面军的第七十、第十三和第四十八集团军也加入攻击。
  面对苏军的全线攻击,二十七日上午,莫德尔不得不向希特勒请求放弃奥廖尔地区,将德军后撤至“哈根”防线,希特勒虽然非常不情愿,但为了保存实力,最终还是同意了撤退计划。
  而在南线,当德军在二十三日和苏军脱离接触时,斯大林便要求苏军立刻发动反攻,虽然朱可夫以部队连续战斗需要休整一段时间为由申请延期,但遭到斯大林的拒绝,苏军的反击于二十六日打响。
  担当此次进攻任务的是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总兵力为九十万人和三千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3/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