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2/1395

  摩西·夏里特一脸的悔恨:“我没想到事情会如此严重……约瑟夫·赫本·鲁斯顿先生给我打电话,他说这些朝圣者在族人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和号召力,未来我们复国后,他们将会是国家的中流砥柱,作为第一批朝拜哭墙和大卫冢的代表,他们可以获得很高的声望……”
  “鲁斯顿先生是犹太人共济会的导师,我不好拒绝他的请求,因此就答应下来……另外,我以为德国人不太可能会向平民开火,我们前面的部队打扫战场那么彻底,后方出现危险的几率很低,谁知道竟然会出现这样大的纰漏!”
  “糊涂!糊涂啊!”
  安宇希丝毫也没有给摩西·夏里特这位犹太人领袖任何面子,毫不留情地痛斥:“政委同志,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没错,德国人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是不太可能对平民下手,但阿拉伯人呢?你比我更清楚,这里面的纠葛……”
  耶路撒冷及周边地区,本来长期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一战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败分裂,法国人名义上取得了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地中海东岸全部土地的所有权,但英国人却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及周边地区。
  为了遏制法国的扩张,同时英国政府认为,只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英国便能以帮助犹太人建立民族之家为由,长期占领本来应该属于法国的巴勒斯坦及周边地区,同时也可以在中东培养一支能为英国所利用的力量。
  因此,英国政府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表示: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但必须明白理解,绝不应使巴勒斯坦现有非犹太团体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或其他任何国家内的犹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政治地位受到损害。
  宣言的发表,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地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也使得英国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在巴黎和会上,宣言的基本原则被包含在国际联盟通过的授予英国以治理巴勒斯坦地区权力的委任条款中,使得英国“合法的”得到了国际联盟授予的巴勒斯坦委任统治权。
  巴勒斯坦地区历史上有过五次犹太移民运动。
  第一次开始于1882年,持续至1903年,大约有2.5万犹太人从俄国、罗马尼亚等地移居至巴勒斯坦,使得该地区的犹太人数量首次达到5万。第二次自1904年开始,至1914年结束,期间共有3.5万犹太人迁移至巴勒斯坦,使得巴勒斯坦人口数达到8万,占巴总人口的8%。欧战爆发后,土耳其当局开始迫害犹太人,使得大量犹太人从定居点迁走,人口再次迅速萎缩。
  战后出现了第三次移民潮,这次移民以年轻人居多,使得当地的犹太人口从萎缩后的6万,增加到了9万。而1924年到1927年的第四次移民中,商人的数量明显增多,期间共有6.2万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规模最大的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推行排犹政策,大批犹太人移民至巴勒斯坦,前后总共有27万犹太人涌入,其中1935年便达6万之多。到战争爆发前,巴勒斯坦犹太人口达到47.5万,约占当地总人口的30%。
  犹太人的移民和收购土地,动摇了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导致阿拉伯人不断掀起反犹抗英活动,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为此丘吉尔不得不发表白皮书,声称英国无意将巴勒斯坦变成一个犹太民族家园,犹太移民数量不得超过该地区的经济吸收能力,这意味着英国人对犹太移民人数做了限制,严重地打击了犹太复国主义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家园的梦想。
  但是,阿犹矛盾并没有因此而缓解,仅仅1929年因西墙事件引发的阿拉伯人起义,便造成了133名犹太人死亡,几百人受伤,英国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开始把维护阿拉伯人利益放到了帮助建立犹太民族家园之上。
  第五次移民运动兴起后,巴勒斯坦各地都发生了阿拉伯人的骚乱和罢工,并发展成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英国终于明确了态度,宣布把巴勒斯坦变成一个犹太国家不是它政策的一部分,没有阿拉伯人允许,不再允许犹太人入境,这意味着英国实际上放弃了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支持。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后来纳粹控制下的欧洲各国的犹太人,不得不辗转迁移至安毅集团控制的地区,苟延残喘。
  德国进占中东地区后,延续了英国抑犹扶阿的政策,而且做得比英国人还过火,大量的犹太人被赶出居住区,然后送进一个个集中营,在阿拉伯人管理下从事农业生产和简单的工业劳动,许多犹太人死于阿拉伯管理者的手下,这再次加深了两大民族之间的仇恨。
  现在犹太人在安家军的扶持下,卷土重来,并要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阿拉伯人的反抗几乎是肯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通过扶持敌视安家军尤其是犹太人的本地土著武装,来拖住安家军进攻的步伐,几乎是肯定的事情。
  摩西·夏里特不好说明犹太复国组织和共济会之间对于新国家的领导人之争,只能把一切责任背到自己身上:“这件事我会亲自向前敌指挥部和战区司令部做检讨,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安宇希郑重地说:“夏里特,首先你要记住自己是一名军人,然后才是一名犹太人。我们做出的任何决定,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现在你在我们安家军序列中如此,将来犹太人复国建立自己的军队后,更应该如此!”
  “是!我会永远记住今天的教训!”
  摩西·夏里特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中满是仇恨与坚毅,让安宇希看了心中一凛,心说这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民族仇恨恐怕解不开了。
第2052章
艰难行程
  夜幕徐徐降临,地中海东岸的天空,一个由一架S3侦察机、两架A29战斗机和六架B1轰炸机组成的空中打击队伍,正顺着海岸公路上方,向着南方的天空飞去。
  为首的侦察机上,飞行员兼此次行动指挥姜弋上尉正仔细地判断着飞机是否已经到达预定目标附近。
  新近装备高空夜视成像仪的S3,能够依靠机载计算机自动地将地面的景象和预先拍摄并存储在系统中的照片进行智能比对,并在电子显示屏上显现出来。这样领航员便可以通知后续的轰炸机,进行最准确地轰炸作业。
  后面执行此次任务的B1轰炸机,已经升级到了第五代,由于增加了机翼强度,使得载弹量大增,除了机身弹舱内可携带1000公斤炸弹外,机翼下还可额外悬挂两枚250公斤炸弹,总载弹量达到1500公斤。
  同时,由于更换了大马力发动机,使得B1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559公里/小时,远远地超过了其他轰炸机,再加上配备的可进行探索并自动跟踪目标的截击雷达,即便是夜间也能很好地执行轰炸任务,因此尽管安家军的轰炸机库中已经有六款机型,但B1依然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叮叮叮……”
  警铃声传来,驾驶台上的红灯不断闪烁,这代表着地面的景象和预先拍摄并存储在系统中的照片完全吻合,飞机已经顺利抵达目的地上空。
  姜弋心中一喜,转头向显示器上望去,只见上面开始闪现一些红色的斑点,那便是此次任务需要封锁的路段。
  “各机长注意,我们已经到达轰炸目标上空。此次我们携带的是集束炸弹,虽然炸弹本身带有高度计,可自动在空中解体并自动散布开,但为了尽可能地滞缓德军的撤退速度,请注意投弹间距,做到合理散布,既不要过于稀疏,也不要太过密集。”
  “是!”
  各机飞行员纷纷应答,随即把指示传达给各自的机组成员。
  “注意,我们已经到达目标上空,各机自行散开,沿着海岸公路投弹。”
  随着姜弋上尉的命令下达,六架B1轰炸机在夜色中四下散开,如果这会儿是白天的话,人们就会看到海岸公路上空正在不断地落下黑漆漆的航弹,当这些航弹下落到一定高度时,突然自动炸开,原本硕大的弹体,突然变成了成百上千个小型物体,这些小型物体在空中随着气流,飘忽不定,旋转飘落到了下面的大地上,深入地扎入地底。
  “干得不错!六号机,你们负责的反坦克地雷弹投完没有?”
  等身后各架轰炸机依次拉升,姜弋上尉一边在送话器中询问,一边注意到远处正有一条由车辆的车头大灯照明所组成的火龙,正快速地向着南方靠近。
  “放心吧,全部投光了,十枚各装满十五颗反坦克地雷的航弹,一颗也没落下,全部均匀地散布在公路及两侧,就等德国人过来趟地雷阵了!”
  通讯器中,传来六号机飞行员水光磊少尉那自信满满的回答。
  “好,既然大家都已经完成任务,那咱们就返航吧!这下德国人有好果子吃了……说真的,若非燃油有限,我倒真想留下来,看看德国佬在面对这些东西时那惊慌失措的样子……听说今天地面的战斗非常惨烈,事前谁能想得到,德国人退到这里后反倒打得有声有色起来?”
  “是啊!不过若非如此,怎么会有此次轰炸任务?原本上面已经有心放德国人一马了,但这几天连续的激战以及层出不穷的自杀式袭击事件,让战区司令部很不满意,于是决心给德国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以后他们每次做行动计划,都会掂量与我们作对的后果!”
  此次行动的副指挥……A29战斗机的飞行员苏诚中尉接过了话头,言语中充满了揶揄的意味。
  “走吧,咱们回家!”
  姜弋上尉带着些许遗憾,在空中盘旋一圈,转而向东方的天空飞去,副指挥苏诚驾驶的A29战斗机与僚机如影随形,六架B1轰炸机,在完成投弹任务后,全部离开了海岸线,留下了遍地的地雷。
  ……
  “轰轰……”
  几声剧烈的爆炸声响起,正在滚滚前行的车队,很快地便全部停了下来。
  德军第20摩托化师师长汉斯·措恩中将从乘坐的装甲车中探出身子,只见车队的前方,爆炸后所溅起的烈焰和火光,冲天而起,一种强烈的不安感让从耶路撒冷城退下来时聚集了一肚子火的德军王牌师长越发难受。
  通信兵乘坐摩托车匆匆赶来汇报:“师长,前方道路上发现数量不明的地雷,已经有四辆摩托车和两辆装甲车被炸毁,工兵营正组织人员进行扫雷和清障作业,不过……”
  通信兵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
  汉斯·措恩中将怒气冲冲:“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背后随时都有可能会有大量中国军队赶来?如果我们不加快行军速度,提前赶到塞得港,依托尼罗河防线进行防守,我们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这……师长,也许你到前面去自己亲眼看一看更好。”通信兵低下头,硬着头皮说道。
  “好吧,我就去看看!”汉斯·措恩乘坐的装甲车,慢吞吞地绕过前面的车辆,行驶到车队前方,他正在车窗里仔细打望,又有两辆试图继续前行的三号坦克,在先后两声猛烈的爆炸声中,成为了燃烧的火棺材,横溢的汽油流了一地,到处都是熊熊燃烧的火堆。
  汉斯·措恩心中一沉,下车后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不由自主地倒吸了一口冷气,浑身竟然冒起了鸡皮疙瘩。
  虽然在夜色下,光线不太好,看得并不是非常清楚,但是透过坦克、装甲车和摩托车残骸燃烧的火光,汉斯·措恩还是清楚地看到通向南方的海岸公路及两侧土地上,遍布着一个个黑乎乎的铁坨坨。
  不用多说,这些铁坨坨绝对是用来阻止自己部队前进的地雷,密密麻麻,让人油然生出一种无力感。
  “继续排雷吧,我们走慢一些就行了!”汉斯·措恩有些无奈地下达命令,随后返身回到装甲车上。
  此后半小时,庞大的地雷数量和均匀分布,使得南下的部队举步维艰,心急如焚的汉斯·措恩,心中满是埋怨……同样是机械化部队,第七装甲师就可以就近撤退到特拉维夫港,通过海路回国,而自己却命苦地还得继续艰难跋涉。
  按照这个速度向塞得港前进,汉斯·措恩非常担心,自己可能会被尾随而来的安家军咬上。白天发生在约旦河以及耶路撒冷城的战斗,让原本就信心严重受挫的汉斯·措恩肝胆俱裂,他非常担心自己像两河地区被歼灭的那些机械化师一样,成为可怜的牺牲品。
  汉斯·措恩再也无法忍受慢吞吞的速度,再次下达命令,让一部分装甲掷弹兵们离开运输车辆,全力帮助工兵排雷。
  原来,在刚才工兵的排雷过程中,汉斯·措恩发现这些反坦克地雷虽然威力巨大,但是对步兵作用却不明显,其硕大的个头,让人很容易辨认。只要小心一些,排除地雷问题不大。
  果然,随着装甲掷弹兵加入,排雷的速度明显加快,但是汉斯·措恩中将的好心情没维持多久,前方再次传来几声比手榴弹爆炸声稍微小一些的爆炸,紧接着就是德国士兵因受伤发出的痛苦哀号。
  “又出了什么事情?!”
  这次是工兵营长马丁·科尔诺上尉亲自前来汇报,让汉斯·措恩不得不竭力压制心中的怒火。
  “师长,这下麻烦大了……”看到汉斯·措恩瞪着的红通通的眼睛,马丁·科尔诺嗫嚅了一下,转身指向前方:“师长,我一时间说不清楚,你还是自己到前面去看看吧。”
  汉斯·措恩只好下车,再次来到停止前进的车队前面,拿起望远镜仔细看了一遍,整个人就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样,一下子就焉了。
  借助爆炸产生的火光,以及车头的大灯,还有官兵们手里的电筒,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前方道路的地面上以及两旁草地中,有一些没有巴掌大、外形非常像蜘蛛的铁块散布着。听马丁·科尔诺上尉介绍,这些铁蜘蛛盘根错节,它们吐出的密密麻麻的丝线,只要人碰上去,立即就会发生爆炸。
  几名被抬下来紧急救护的伤兵,下身一片血肉模糊,医护兵剪开裤脚的大小腿上,布满了细小的弹片,伤兵们在哀嚎的同时,浑身剧烈颤抖,显然非常痛苦。这些伤兵的遭遇,让周边的官兵对这些象蜘蛛一样的诡异玩意儿,感到无比的恐惧,脸色变得很差。
  让汉斯·措恩感到绝望的是,视线所及,地雷区几乎无边无际,前面的道路上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东西在等待自己。
  “怎么办?”
  汉斯·措恩心头无数个念头在转动,其中一个声音在对他说:“现在就掉头北上,赶去特拉维夫港!既然第七装甲师可以从海路从容撤退,咱们为什么不能?哪怕今晚撤退不了,在城市坚守总比荒凉的野外要好得多!”
  就在汉斯·措恩犹豫不决的时候,在后面通讯指挥车里坐镇的师参谋长布鲁诺·卡尔姆上校乘坐摩托车来到前方,目睹眼前的状况,显然也吃了一惊,立即把工兵营长和几名士兵叫到一边,询问详情。
  等布鲁诺·卡尔姆问完情况走回汉斯·措恩身边,曾经的铁汉师长已经迫不及待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参谋长,你说我们是否可以撤到特拉维夫港去?”
  “啊?!”
  布鲁诺·卡尔姆怎么也没想到,一向睿智的师长竟然会出此昏招,赶紧道:“万万不可!师长,集团军群司令部之所以不让我们撤到特拉维夫港,在于海上运力有限,同时天上敌人的飞机随时都会到码头骚扰,撤退并非想象的那么顺利……”
  见汉斯·措恩一脸不信的样子,布鲁诺·卡尔姆只好把了解到的情况说出来:“我和第七装甲师的参谋长罗尔夫·劳斯上校是柏林军校的同学,他说从下午到现在,整个特拉维夫港已经遭受十余次空袭,码头多次燃起熊熊大火,部队登船和装甲车辆的转运无比艰难,至今已经有四艘运输舰被安家军的轰炸机击沉!我们这个时候北上,不是自投罗网吗?”
  “那你说现在怎么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2/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