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5/1395

  失去高加索、埃及的全部和罗马尼亚大部分的石油后,现在德军的燃油,主要是通过本国油田和煤化油技术解决部分,另外则由意大利的利比亚油田获得补给,配属给法国、比利时、丹麦、挪威等国的配额大幅度削减,在这严寒冬季即将到来的时刻,无异于给正在鼓吹胜利的纳粹党高层一个响亮的耳光。
  为了防止各占领国的民众怨气沸腾,德军从上到下都非常清楚,必须尽快在安家军固若金汤的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通过不断的迂回包抄和歼灭战,把安家军彻底逐出西亚,这样才能保证埃及、罗马尼亚及高加索油田恢复正常生产。
  为此,希特勒与戈林、约德尔商议后,又召集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作战局长哈尔德和闲置的勃劳希契、冯·勒布等国防军元帅,共同制定了“铁榔头”计划,决定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防线的结合部杰济拉地区发起主要攻击,再在南方施加雷霆一击,随后两路大军由北向南及由南向北,在幼发拉底河会师,将包围圈内的安家军消灭后,再直插巴格达,一举截断铁路和公路线,随后再实施另一个合围战。
  一旦这一计划顺利完成,将在前后两个包围圈内,消灭一百到两百万南华军队,整个西亚的局势将一举改观。
  早在计划发起一周前,希特勒便赶到贝鲁特,召集三个集团军群的主要军官开会。在会上,希特勒大肆叫嚣:“这次进攻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使得我们在向着有利于轴心国家变化的国际局势中,牢牢地掌握主动权。因此,我们必须要全力以赴,在主要攻击方向上,使用最精锐的兵团、最优良的武器、最好的指挥官和大量的弹药。每一个指挥官、每个士兵都必须懂得这次进攻的决定性意义。我们在杰济拉取得的伟大胜利,将为成为照亮全世界的火炬!”
  为了顺利实施“铁榔头”计划,德军在南北两线动用了最精锐的部队和经验丰富的将领,总兵力共八个集团军,一百六十万人,投入大量兵器,坦克八千多辆,包括最新的“虎式”、“豹式”坦克,飞机五千多架,大炮和迫击炮三万余门,包括威力巨大、装甲坚固的“费迪南”式自行火炮。
  十二日凌晨,德军击破安家军主要方向的防御,首次进入安家军控制区域,各部队奉命出发之前,德军各支突击部队都宣读了希特勒在柏林发来的告士兵书:“今天你们将开始一场伟大的进攻战,这次作战,将对整个战争的胜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你们应该懂得,一切都可能取决于这次会战的结局。”
  此时的德国人还不知道,在他们的前方,有着两年来构筑纵深梯次的完善防御体系,总纵深达一百五十公里,一直延续到北起摩苏尔,东至底格里斯河,南至幼发拉底河的漫长战线上。
  参加作战的部队,包括安家军最精锐的坦克第一至第四集团军共四个机械化集团军,以及第七、第八、第九、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共五个摩步集团军,加上后勤及警备部队,共一百八十万军队,拥有大炮和迫击炮两万五千余门、坦克一万一千辆、飞机一万四千余架,在兵力和装备质量上占据绝对优势。
  按照计划,安家军将顽强抵抗,逐次放弃经营已久的防线,逐步消耗德国人的锐气,当德军进入我方预设的包围圈时,即给与德军致命的打击。
  第二道防线,战区司令部将其设在了距离边境线三十公里的缓丘地带,早在一年前,安家军工兵部队便在这里构筑了相距间隔一百五十米的三道战壕及钢筋混凝土工事,其中第三道战壕设在一处隆起的山丘上,距离第一道战壕约四百五十米,此刻一名头戴迷彩钢盔的年轻少尉,正趴在掩体的瞭望口前,用望远镜看着前方,在他的侧下方是两门伪装网掩盖的I式75毫米加农炮,十四名同样拥有年轻面容的炮手,在炮声和爆炸声的影响下,显得有些紧张。
  时值清晨八点,天色已经完全亮开,在少尉的望远镜里,几十辆德军坦克扬着阵阵沙尘,步步逼近,后面还跟着好些装甲车和卡车,远远还能看见已经下车步行的德军士兵,密密麻麻的队伍就像是涌动的蚁群。
  来自德军进攻队列后方的炮弹,非常密集地落到前面安家军据守的一线阵地上,行进中的德军坦克时不时地停下来开火,又或是直接在慢速运动的状态下实施非精确炮击,“咚咚”的炮声如同擂动的战鼓,摄人心魄。
  前方的我军阵地上,装备着自动步枪、通用机枪、各种口径迫击炮、37毫米反坦克炮、75毫米无坐力炮以及大量II式火箭筒的安家军官兵,耐心地等待战斗的到来。
  “德国人出动的坦克不多,几炮下去就没影了!”
  趴在沙丘上的少尉向着一旁的通讯员自信地说道,通讯员附和地点了点头,一点儿也不觉得排长的话有什么不对。
  要知道,作为防线支撑的反坦克炮兵们,装备的是新型I式75毫米加农炮,是代表当前最高铸炮技术成就的I式75毫米高炮的简化版,其全长6.1米,战斗状态全重1100公斤,行军状态全重1800公斤,初速高达惊人的780米/秒,射程十五公里,最大射速可达25发/分。
  由于简化了设计,大幅减轻重量,这种75毫米加农炮非常便于机动和快速作战,而且生产时间比德国的PAK40.L46型75毫米反坦克炮减少1/3,生产成本降低2/3,能在一千米距离上,直角穿透115毫米、1500米距离上直角穿透100毫米合金钢板,其命中率和摧毁率非常惊人。
  “咚咚……”
  从前方阵地上传来的炮声,听起来要比I式75毫米加农炮轻柔许多,炮位上的炮手们愈发全神贯注,片刻之后,他们的视线中腾起了穿甲弹打中德国坦克所爆发出的火焰和黑色硝烟。
  为了适应西亚沙漠和戈壁地区作战,德军坦克统一在棕黄色的底色上点缀深棕色斑点和条纹,部分坦克则在灰色涂装上临时刷上棕黄色的色块,极具迷惑性。
  但是,在训练有素的安家军步兵反坦克手面前,这样的颜色无助于改变其一炮毙命的下场……即便是威力有限的37毫米反坦克炮,也足以在六百米距离上打穿厚度仅为20毫米的二号坦克装甲,而75mm无坐力炮更是在发射五公斤重的火箭增程破甲弹时,在八百米距离上,足以击破豹式坦克80毫米厚的装甲。
  位于防线后方两公里一个两百多米高的小山的山腹掩体里,第十九师师长姬林上校正异常冷峻地看着一份份来自前线各个阵地的战况简报,此前的战斗中,十九师依托防御阵地,顺利地打退了德军三次进攻,但到目前为止,德军发起的依然是团、旅级规模的进攻,根本不足以表现出德军的真正实力。
  要知道目前的德军,士气正旺,由于这里距离边境线仅仅只有三十多公里,还没有来得及散开的德军五六个集团军,合在一起就像是一柄威力极为惊人的斧头,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师长!”
  师通讯科长史今少校,紧张地站在一部单兵电台旁,手中拿着对讲器,满脸严肃地对姬林道:“德军又攻上来了,这次有上百辆坦克!”
  掩体外面炮弹爆炸产生的隆隆轰鸣声,已经持续了约一刻钟,按照前三次进攻的规律,短暂炮击之后便将迎来德军坦克和步兵集群的猛烈进攻。
  “知道了,我去看看!”
  姬林把手里的简报塞到了警卫员手里,又从警卫员的脖子上取下望远镜,大步来到掩体的瞭望口前,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
  这时恰好外面的天空中,德军一个由四五十架战斗机和近百架轰炸机组成的编队,气势汹汹地向防线正面扑了过来。
  与之对应的,是我军近百架喷气式战斗机从东方的天空迎了上去,双方在阵地前方数千米的空中,展开了生死搏杀。
  一部分德军轰炸机根本就不管身后安家军战斗机的捕杀,舍生忘死地从低空掠过,向安家军的防守阵地倾斜了大量黑色炸弹,虽然大多数轰炸机在我空军战机以及地面密集防空炮火打击下被击落,但这些航弹依然对我军防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姬林知道空战一时半会儿不会结束,德国人战机性能要差许多,这一回就算不能全歼也肯定会被留下大半,当下转移视线,看到安家军一线阵地前方的旷野中,散落着数十辆德国坦克的残骸,从外观上已经无法判断这些坦克的型号,但看其残存的炮管普遍口径不大,因此姬林可以立即判断出这些应该是德军的轻型坦克,由于其速度快,冲到了队伍的最前面,没想到原本欢快的行军遭到迎头痛击,成为了自己这个师的美味佳肴。
  视野稍远处,便是通讯科长史今提及的德军新加入进攻的部队。行进中的德军坦克群,由于迷彩色给视觉带来的误差,仿佛是一堆堆移动的沙丘,粗略看了一遍,姬林测算出大概有一百多辆坦克,而且这些坦克后方还跟着大量的装甲车和步兵,乍一看真有点排山倒海的气势。
  这一次,投入进攻的德军坦克不急着开火了,它们安静地推进到距离一线阵地大约一千米的地方,便不再前行,随后以直射的姿态,向安家军阵地发起了快速而又猛烈的炮击,只见我军前线堑壕区域,火光闪动、烟尘滚滚,不断有掩体工事的水泥板、各种枪械的残破部件和弹药箱的木屑块等被抛向空中。
  如果是回到去年军区举行的本集团军与第三坦克集团军联合举行的演习,姬林肯定会召唤强击机或者是陆航部队出击,压制德军的坦克,但这次战区司令部考虑的是次第消耗德军的兵力,同时给予德国人我军已经竭尽全力的错觉,诱使敌人深入并不断分兵,最好少动用超出德军理解范围的先进武器。
  德军在进行猛烈炮击后,处在前面的坦克突然启动,如后迅速把速度开到最大,犹如奔腾的海潮一般,猛烈地冲向安家军的防线,履带扬起的尘土,大有遮天蔽日之势,跟在后面的坦克、装甲车,在烟尘中时隐时现,德军步兵顾不上长途跋涉的疲劳,小跑着跟在后方,整个德军进攻集群,变成了一把分量十足的重锤,狠狠地向安家军阵地砸来。
  “嘭嘭……”
  部署在安家军一线和二线阵地上的37毫米反坦克炮和75毫米无坐力炮,对准德国人的坦克开火了,这些轻便易用的火炮,从安家军进行装备正规化建设以来,就作为标准的步兵制式反坦克武器列装部队,在对付轻型和中型坦克,以及堡垒工事时游刃有余,再加上III式火箭筒,此前在边境线的战斗中已经让德军吃够了苦头。
  尽管受到烟尘的干扰,安家军步兵的反坦克炮火,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准确度,一辆辆二号坦克和缴获自苏军的BT及T系列轻型坦克,被反坦克炮火直接击穿,爆炸、瘫痪或者受损,不过随着战斗的进行,德军的虎式和豹式坦克逼近了前线,安家军的炮手们终于痛苦地发现自己的穿甲弹对于虎式坦克和装甲加厚到120毫米的豹D坦克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的火炮、航向和并列机枪对我军防线构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随着前线战地指挥官的一声令下,部署在第三道阵地上的反坦克炮火正式登场了!
  除了75毫米加农炮外,用于防空的75毫米自走高射炮也加入了战斗,只听“咚咚”的轰响中,火炮群射出的炮弹以低平的弹道,飞向了阵地前方的德军坦克队列,只见一辆又一辆德军坦克不分大小和形体,接连被炮火命中并发生爆炸,有几辆被穿甲弹贯穿之后甚至发生了极其猛烈的殉爆,数吨重的炮塔竟被掀入空中然后重重地栽落地面,还有一些干脆直接变成了剧烈燃烧的火球。
  等到德军的装甲车辆和步兵进入到枪炮射程之内,安家军阵地上的步兵们以极其猛烈的火力进行还击,尤其是骤然发难的III式火箭筒,集中使用后威力极其惊人,只见一枚枚火箭弹带着焰尾,扑向目标,侥幸躲过炮火打击的德军坦克和装甲车,纷纷变成了火棺材。
  作为目前威力最大的75毫米高射炮,I式75毫米高射炮的初速达到了885米/秒,由于部署在这里的是采用自走动力的加强型高射炮,炮车上配属有自动装弹机,射速可高达45发/分,加上集成到车身上的指挥仪、跟踪雷达和弹道计算机,威力极为惊人。
  当三十多门75毫米自走高射炮一起射击的时候,密集的弹雨以闪电般的速度,一下子便敲断了德军进攻部队的脊梁,所到之处,那些勉强能够抵御三四颗炮弹进攻的虎式坦克和豹D坦克,骤然享受到十余枚炮弹的连续打击,无不爆炸声声,在浓烈的火光中恣意地抛洒着钢铁残片。
  眼见防守方的火力超乎寻常的强大,德军终于狼狈地丢下大量坦克和步兵尸体,撤退到了炮兵射程之外,德军的第四次进攻以损失一百多辆坦克和装甲战车的惨败而告终。
第2013章
大决战(二)
  在正东防线的西南部,德军派出了第四装甲集群下辖第四十一摩托化军之第一装甲师作为突击箭头。
  经过一再的加强,第一装甲师拥有的坦克数量,由苏德战争爆发前的全师仅装备一百四十五辆,到现在已扩充到三百四十二辆,加上装甲车、卡车和摩托车,拥有各种车辆一千余辆,另有五百多门大炮和迫击炮。
  为了示敌以弱,此次尹继南亲自点将,派出了第一坦克集团军第一坦克师下属的第一坦克团,以一百三十多辆豹II坦克应战,伺机摧毁德军一部后主动后撤,把德军的主力慢慢向南引导,使其集中在一起的拳头慢慢分开,以便于各个击破。
  南方的第二线阻击阵地设一片由风化岩石组成的戈壁地区,这些风化岩像笋子一样矗立着,每一座占地十余平方至近百平方,高度约一二十米,密密麻麻矗立在一片二三十度角的浅坡上,形状千奇百怪,蔚为大观。
  浅坡下方,构筑了几道宽五米、深四米的反坦克战壕,而在缓坡上,则散布着一些散兵壕,第一坦克团下属的两个装甲步兵营均部署在这里,在坡顶更是布置着炮营和防空营,作为反坦克火力。
  而在风化岩的旁边,隐藏着车身粉刷黄褐色伪装涂料、蓄势待发的三个坦克营的一百多辆坦克。这些坦克与周围的风化岩完美地融为一体,不注意看根本不知道是坦克,而只以为是风化岩的基脚石块。
  “各营、连长注意,千万要沉住气,等把德国人的坦克放近了再打,这一次我们要给德国人好好放一次血!”
  一辆与其他豹II坦克外表有些差异的坦克内部封闭而拥挤的空间里,团长荀一中校的声音,清晰地传到车内每一个官兵的耳朵里。
  豹II坦克经过历次加强,现在已经升级到第四代,荀一中校所在这辆便是最新的豹IID型坦克,它不仅保留了加厚装甲和105mm55倍径坦克炮,还加大了发动机马力,改良了炮塔,使得炮塔内的空间为之大增,同时还安装有特制的炮塔转动装置,炮塔转动一周不到10秒钟,并配备了新研发的火炮垂直稳定仪,使得坦克能够在行进当中瞄准目标开炮。
  在这辆作为指挥车的豹IID型坦克的前方,传来持续不断的轰鸣声,一辆辆没有来得及涂装的德国黑灰色坦克,身后带着密密麻麻的装甲车和摩托车,正以一种发散式的队形向南运动,犹如一条流淌奔腾的大河,向着安家军据守的阵地汹涌而来。
  下面各坦克营、连的官兵,已经严阵以待,其中坦克一连负责的西段,连长虞鹏上尉通过无线电下达了作战命令:“一排长,你们排的四辆坦克,对付左手边排头那几辆;二排长,你们对付靠中的排头几辆;三排长,你们的火力尽量向右边打!在八百米距离上,我们专门捡那些跑得快的薄皮坦克打,力争扰乱对方的战斗队形;等敌人进入五百米后,我们再啃那些体积大的家伙!我们的坦克炮有105毫米,足以敲开一切对手的乌龟壳。”
  安家军豹II坦克装备的105毫米55倍径坦克炮,源自德国105毫米Flak38L53高射炮铸造技术,炮弹弹丸重达15公斤,出膛初速为905米/秒,使用钨芯穿甲弹时,可以在一百米距离上击穿210毫米的装甲,在两公里距离上能击穿150毫米的装甲钢,所以虞连长才会有这番豪言壮语。
  每一名安家军坦克官兵都绷紧了神经,呼吸不自觉地急促起来。
  在安家军坦克队列的前方,隆隆的履带声逐渐靠近,但依托风化岩待命而击的这些豹II坦克,并没有急于启动,就像是稻田里一只只随时准备扑向害虫的青蛙,沉稳地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
  德军坦克快速地向前推进,对于前方缓坡上进行阻击的步兵,德军显然没有将其放在眼里,只有寥寥几辆坦克停下来,进行中近程的炮火打击,更多的坦克则是在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使用车体前部航向机枪和炮塔正面的同轴机枪进行扫射,连串的子弹打在安家军防守阵地上,溅起阵阵尘土,也迫使阵地上防守的安家军装甲步兵们,不得不将他们的头盔隐藏在散兵战壕下,等待最佳的打击时机。
  “轰……”
  随着德军坦克进入八百米射程,隐藏在黄褐色的风化岩侧旁的安家军坦克群开始开火,黑漆漆的炮口猛然吐出一团团火焰,灰白色的硝烟冉冉升起。
  几秒钟后,一枚钨芯穿甲弹精确地命中了冲在队列前面的一辆二号坦克,没有任何阻碍地撕开了二号坦克30毫米厚的车身正面装甲,在延迟引信的作用下,炮弹进入车体内部方才引爆。
  这辆未及涂装的黑灰色坦克,由于惯性作用,依然在飞速地向前移动,爆炸的瞬间,从坦克的缝隙中喷射出大团火苗,炮塔舱盖被强大的气流“嘭”的一声吹离坦克,落到十余米后方,将一个刚刚从装甲车里跳出来准备突击的国防军步兵砸得头破血流,惨叫着倒在地下。
  “轰轰……”
  密集的炮弹从形态各异的风化岩旁飞出,精准地向着各自的目标飞去,尽管德国坦克在快速移动,但是伪装巧妙的豹II坦克早就经过长时间的瞄准,对德国坦克的提前量掌握得很好,近半的豹II坦克主炮手都成功地命中了滚滚而来的德军坦克。
  尘土飞扬的旷野中,坦克被命中的场面蔚为壮观。
  有些炮弹直接穿透了德军坦克的炮塔装甲,进而引爆了放置其中的备用炮弹,再导致弹药库的殉爆。狂暴的爆炸以比侵入者猛烈十倍的威力,第一时间将坦克车体连同里面的乘员一起吞噬。一声声沉闷的爆炸响声接踵传来,不断地冲击坦克的外壁,到最后坦克竟然若垮塌的积木一般,四分五裂,只留下光秃秃的坦克基座。
  一轮炮击之后,不等后面的德军坦克做出反应,安家军坦克群再次抢着发动第二轮射击,虽然这一次炮弹的精准度略有下降,但在目标众多的情况下,取得的战果依然令人咋舌……再次有二十多辆德国坦克停止前进或者爆炸燃烧。
  遭到安家军坦克的迎头重击,德军引以为傲的坦克集群,短短一分钟之内即损失七十余辆,这在第一装甲师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紧随其后的德军坦克,有些鲁莽地撞开了挡在前面、已经完全失去战斗能力的袍泽残骸,却将自己主动暴露在了对方的炮口之下,而更多的德军坦克却来了一个紧急刹车,稍稍调整炮口,便向着那些闪动火光、腾起发射药硝烟的位置开火。
  炮弹呼啸着划过一千米左右的战场,大多数炮弹误中副车,将一座座巨大的风化岩生生地凿出一个个大洞,有的风化岩在常年风沙的洗礼下,内部结构已经极为脆弱,在炮弹的直射中,竟然轰然垮塌,巨大的岩石若被定点爆破的拆除建筑一般,在滚滚的浓烟中,一大堆沙子就这么轰然垮在缓坡上。
  也有豹II坦克被德军炮火命中,但由于彼此间隔问题,厚厚的前装甲将这些力道减衰的炮弹弹开,或者落下一个个深深的白色凿痕,巨大的爆炸破片,把坦克外面的护甲炸得坑坑洼洼,但丝毫不影响坦克的行驶。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响起,阵阵硝烟和尘土中,一辆辆黄褐色的坦克,在风化岩之间快速移动,待移动几米或者十多米后,这些坦克迅速停了下来,炮塔和炮口稍微调整,片刻之后,整辆坦克都随着炮身的制退而猛然一颤。
  战斗异常的激烈,数量上居于劣势的安家军坦克部队,第三轮射击依然保持了很高的精准度,再次打爆打伤德军二十多辆坦克,让德军指挥官欲哭无泪。
  但是,随着伏击效果的淡去,德军的指挥官已经清楚地辨认出安家军坦克的颜色和形状,德军坦克的命中率也开始显著提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5/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