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2/1395

  就在山县正乡震惊之余思考这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其中一条飞行物忽然降低高度,直接向着阳台方向冲了过来,短短的一两秒钟时间,山县正乡感觉巨大的疼痛感袭向大脑,随即,他飞离身体的脑袋看到自己的身躯被炸成一团团块状物飞向四方,此后他就陷入永久的黑暗之中。
  就在谷马本太郎、山县正乡等人的身体化为飞灰的时候,安家军F—3导弹对佐世保军港的攻击才刚刚开始。
  第一枚导弹完全是超水平发挥,恐怕连导弹兵们也没料到,这枚导弹的误差率仅仅只有五十米,原本它是预备从大楼中部侵入,然后把大楼炸成两半,但是由于向西偏离了五十米,刚好命中军港司令官办公室,达到了意料外的效果。
  另一枚攻击司令部大楼的导弹效果就差多了,竟然偏离方向三百多米,一头扎进西北方的军港海军医院,在住院部三层楼房顶部开了个窟窿。
  随着司令部和医院大楼在剧烈的爆炸声中冒起滚滚浓烟,船厂区和佐世保海军航空兵学校也同时遭到打击。
  对付船厂区的五枚导弹,武器部全部是凝固汽油弹,这是因为船厂大多是平房,不需要爆炸侵彻,主要目的是大量杀伤日本宝贵的造舰人才。
  最终,五枚导弹有四枚命中各自的目标,最后一枚严重偏离,竟然落到了东方两百多米外的码头上,将停靠在这里的一艘敷设舰打成了火柜。导弹直接穿过顶棚在各个厂区和船坞内爆炸,火光喷薄而出,整个船厂区瘆人的惨叫声四起,正在佐世保第三船厂建造的“矢矧”号轻巡洋舰,以及正在辛苦工作的数百名船厂工人,迅速被爆裂开的烈焰包围。
  凝固汽油牢牢地附着于建筑、物体和人体表面,熊熊燃烧,如同跗骨之蛆一般一直要到凝固汽油烧尽才会熄灭。
  佐世保海军航空兵学校位于天神山东南沿海地区,这里地势相对平坦,有一块占地两平方公里的机场跑道,供学员们驾驶的陆基战机起飞和降落使用。在东浜町东北地区有一块海上练习平台,完全按照航空母舰实物修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陆基训练后,部分优中选优的学员将移师此处训练,改为驾驶零式等舰载机,为上舰做好准备。
  由于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同时钢筋和水泥都属于战略物资,因此整个军港,只有司令部和医院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建设,其余单位大多是平房建筑,或者是那种两层的木制楼房,航空兵学校的教学楼和宿舍楼便是这种由中国东北地区深山老林里运出的木头建成的木楼。
  为了把这些未来有很大的几率脱茧化蝶的海军飞行员扼杀于摇篮中,一共有四枚武器部为凝固汽油弹的导弹,冲着校区落下,虽然只有两枚正中目标,但偏离的两枚导弹把校区北部和西部的山林引燃,秋冬季节干燥的气候,使得火势迅速弥漫,最后与校区的大火连成一片,把整个航校裹入火海中。
  剩下的十多枚导弹,全部落到平濑一带的油库码头,连续的爆炸,以及翻飞的烈焰,迅速把新港町、万津町、临浜町等地包裹在烈火与硝烟中。其中三枚导弹命中顺着佐世保川修建的弹药仓库,导致局势瞬间失控,接踵的爆炸声,响彻大地,整个佐世保仿佛经受大地震一般,剧烈地颤抖着。
  说来也不可思议,原本对准油库区的六枚导弹,竟然全部射偏,巨大爆炸溅射出的弹片,在仓库表面“叮当”作响,但是就是没有敲开油库的乌龟壳。若非弹药库殉爆,导致附近四座规模较小的油库中标,估计整个佐世保港就保住了。
  但是,随着小油库的爆炸,紧挨着的几座中型油库接连被高温和明火引燃,连续激射出的烈焰,终于把整片地区点燃。
  代表佐世保军港终结的是港区那座能够容纳十万吨油料的油库的殉爆,一团团包裹着燃油的火团,随着气浪到处飞舞,连距离平濑一里路的司令部大楼、医院和码头区也遭到火团的波及。
  那些在军港各处狂奔的日本海军官兵,被飞溅四射的油火团命中,到处都展现出一片凄惨的景象。
  飞溅到身上的燃油,一下子就把人引燃,那些人拼命地用手去拍打身上的油,却越拍火越大,随后他们的手也跟着燃烧起来。那些受不了痛苦在地上来回滚动试图灭火的海军士兵,结果却弄得全身是火。
  此时的佐世保军港,已经成为人间地狱,到处可以看到在烈焰中惨叫的火人发出凄厉之极的哀嚎。
  没有人愿意死,尤其是意志远比普通人坚定的士兵,他们不断地拼尽全身力气挣扎,却把附着于自己身上燃烧的油块以及烧烤出来的人体脂肪油,甩到周围人身上,导致火人越来越多,那些跌跌撞撞的火人,撞到身旁的房层时,迅速将房屋引燃。
  此时,流入佐世保川中的燃油,已经把河面引燃,这让那些想跳水求生的人们近乎绝望。而在近海,随着油料的涌入,也开始燃烧,原本停靠在码头的舰船,纷纷逃离,而那些在锚地停靠的舰船,也开始启动,见火势无法控制后,便向着西南方的出海口逃去,以摆脱这可怕的血火炼狱。
  火势还在蔓延。
  佐世保虽然是一个军港,但由于海军官兵的增多,军官和士兵的家属迅速在港区周围聚集,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居民区,这又吸引了各种商业机构的进驻,到现在整个佐世保地区已经有十多万常住人口,他们的房屋大多是木制的,因此导致火势的扩散。
  由于大量热气蒸腾,空气对流加剧发生,远处的冷空气迫切地要补充上升的热空气,大风随即形成,而且随着风力的提升,整个军港加剧燃烧,又反过来提升了风力,在很短的时间内,佐世保所在的地区,风速已经高达每小时八十公里,整个海湾两侧占地约三四十平方千米的区域形成一片火海。
  爆炸声此起彼伏,人们的呼救声、嚎叫声、惨呼声、哭泣声充斥四野,那些试图与大火对抗的海军灭火队的官兵,不得不放弃了灭火的企图,纷纷向海湾两侧的山岭撤退。
  大火无情,几乎将所有东西都点燃,甚至连船厂船坞台上正在建造的船只也被高温融化。城区四周的树木,在令人窒息的高温中枯萎,然后自燃!
  被大风吹得四处飘的燃油火苗,在四周的山岭上到处落下,先是些许零散的火焰出现,然后在风的作用下,零散的火焰迅速汇成一片汹涌的火海,黑烟冲天而起,铺天盖地,仿佛一座活火山正在向外爆发。
  ……
  当佐世保在燃烧哭泣的时候,吴港、横须贺港和琉球的首里港(今那霸港)也在一片火海中,不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效果远没有佐世保港那么显著。
  此外,日本的长崎、福冈、北九州、广岛、大阪、名古屋等重要城市也遭到三到五枚不等的F—3导弹的攻击,整个日本列岛都陷入极大的恐慌中。
第1994章
短兵相接
  自安家军进驻西亚后,在安毅的提议下,总参谋部于前年年底秘密制定了一个“绝对防御圈”的计划,初步把已经到手的西亚地区,以及未来保护南华海疆必须掌控的索科特拉岛、塞舌尔群岛、马达加斯加、马斯克林群岛、查戈斯群岛、科科斯群岛、小巽他群岛、新几内亚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甚至澳大利亚囊括在这个“绝对防御圈”之内。
  涉及到西亚的部分是:为了抵御来自欧洲的威胁,确保两河流域、波斯和海湾地区的安全,进而保护阿富汗、次大陆、中亚以及南华腹心地区的正常秩序,有必要在西亚实际控制区,构筑一道完备的永固工事。
  在应对敌对力量发起的突然进攻时,这道永备工事将起到延滞敌人攻势,为增援部队集结争取三到五天的时间,这样哪怕敌人击破防线,但因为在进攻时进度的不一,必然造成局部的突出点,安家军便可以在运动中捕捉战机,择机消灭敌人,积小胜为大胜,进而为战略决战创造条件。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安家军工兵及迁移到此地的上百万移民,由北到南构筑了二十多个要塞群,扼守几乎所有的交通要道,在各个堡垒之间,则用层层叠叠的反坦克壕、铁丝网和地雷阵进行阻隔。北方的要塞和堡垒,大多依托小高加索山脉、大比勒山脉和库尔德斯坦复杂的山地地形构筑,易守难攻,而南方的要塞地处平原和荒漠地区,一般选择建在河流和交通线附近的小山上。
  龙德施泰特统领的南线德军中东军团各主攻方向所面对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立体防御体系,最外围的防线是非常深的如迷宫般的壕沟,以及密密麻麻的地雷阵,再后面是错综复杂、四通八达的地道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堡垒,那些光秃秃的小山丘里面都掏空了,里面遍布着高射炮、加农炮、榴弹炮、迫击炮炮位和机枪阵地。
  而在作为防御重心的加伊姆地区,还有第三道防御工事,那是一座庞大的要塞,要塞外围是高达十米的混凝土堡垒的舷墙,而要塞本身是巨大的装甲炮塔,要塞内部延伸到地下几十米,里面有发电场,输水管道,战地医院的兵器库。该要塞非常的坚固,周边环绕着无数战壕、一道道铁丝网和碉堡。
  而在山坡上修筑的炮位,如果不是直接命中,就很难摧毁,而且前沿和防御纵深又埋设了很多地雷,每个堡垒周围都挖了三米宽、四米深的壕沟。
  德军的炮火准备,在西亚时间下午五点发起,近三百个炮兵连的上千门大炮,齐声怒吼,其中包括德国人引以为豪的一炮轰出去能贯穿25米厚的混凝土或者350毫米均质钢板、素有“要塞开罐器”之称的卡尔臼炮。
  一时间,天地为之变色,剧烈的爆炸声响彻云霄,大地不停地颤抖,整个边境线附近完全被浓烈的硝烟所覆盖。
  从德军所处的位置看,天上就像无数个滚雷在碰撞,无数的炮弹划破气流,狠狠地咂向对面安家军阵地上的地堡、堑壕、铁丝网和掩蔽所。
  德国炮兵打击的目标,由前到后,先是摧毁那些阻挡坦克进攻的战壕。600毫米卡尔臼炮的炮弹,就像是一个个烈性的炸药包在引爆,那些深深的堑壕,几炮下来,就彻底坍塌,只要进攻时稍微整饬,就足以让坦克通过。
  炮火就像张缓缓移动的地毯,慢慢地向前延伸,德军试图通过密集的炮击,彻底摧毁安家军布置下的地雷阵。
  一个小时过去,整个阵地前沿已经被清除一空,就像脱去衣服的美女,等着客人的光临。
  就在兽性大发的德国人,准备再次将炮火向前延伸,用大口径臼炮把所有挡在前进道路上的堡垒点射掉的时候,白天德国人见到过的那种拖着尾巴的飞弹,悄然来到了炮兵阵地上空。
  射程只有350公里的F—2导弹,在西亚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展现了其自身的价值。
  随着一枚枚导弹在空中高速降下,内含四十八颗小型凝固汽油弹的导弹武器部,在后方无线电遥控下,于近百米的半空中轰然炸开,随即一颗颗凝固汽油弹如同天女散花般四散开来。
  由于德军的炮兵阵地分布很广,如果导弹的武器部全部采用高爆炸药,每一枚导弹爆炸后所能波及的区域不过一两百米,如果射偏的话,威胁更是成倍减少,因此综合进行考虑后,尹继南下令采用了杀伤范围更大的凝固汽油弹。
  德军上下非常奇怪,要知道四五十枚导弹在空中炸开,同时便有两千多颗拖着彩绸的六角形凝固汽油弹弹体从空中高速落下,德军严阵以待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阵地,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些二三十公斤重的“小家伙”。
  拖着一米多长的彩绸的凝固汽油弹,在撞击地面时,迅速爆炸。
  几乎是一瞬间,以炸点为中心,蹿起一朵朵二三十米高的火蘑菇,那些火蘑菇就像是一把把旋转的大伞,喷射而出的凝固汽油块,如同火山喷发般不断地溅射到远近的炮兵阵地上,迅速地把慌忙躲避的炮兵和弹药卷入火海中。
  凄厉之极的惨叫声,此起彼伏,毫无应对凝固汽油弹经验的德军官兵,想尽一切办法依然无法扑灭身上的大火,反而把火焰传递给身边的人,带来二次、三次打击。没过多久,各个炮兵阵地便先后哑火。
  这还不算,燃烧的凝固汽油,附着于炮弹和弹药箱上,引发剧烈殉爆,此后一个多小时,整个德军的炮兵阵地都陷入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气浪把燃烧的凝固汽油块到处散布,整个德军阵地一片慌乱,悲鸣声、呼救声不绝于耳。
  处于战线后方掩体中的德国第十七集团军军长鲁夫上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预定计划中,设于二线的高射程的加农炮阵地,早已严阵以待,只要对面安家军的炮群敢于还击,立即便动用远程巨炮将其摧毁。
  在对巨炮的研究上,有着克虏伯这个庞然大物的德国人,非常自信地宣称:如果说德国的火炮威力第二,那么世界上没有国家敢称第一。
  但是……
  现在这种局面算什么?对面敌人阵地连起码的表示都没有,自己的炮兵就莫名其妙地没了,这种在电话中被总司令官龙德施泰特元帅称之为“攻击火箭”的武器,对方拥有多少?究竟怎么才能预防其在远处发起的忽然打击?
  看到前线局面失控,鲁夫一面派人前往炮兵阵地,抢救陷入火海中的官兵和大炮,一面将情况上报到A集团军群司令部,请求下一步作战指导,具体而言是原来的炮兵开路的计划已经完全失败,接下来如何在失去大炮的支援下攻克对方坚固的堡垒。
  这个时候,曾经野心勃勃准备用中国人鲜血来铸就元帅基座的鲁夫,不得不彻底放下对安家军的轻视,难堪地低下高贵的头颅,绞尽脑汁思索应对良策。
  半小时后,利斯特元帅回电……历时两小时的炮火,应该基本上摧毁了前进道路上的反坦克壕与地雷,这样晚间的进攻无需再进行炮火准备,司令部将派出坦克部队开道,掩护步兵进攻。届时,帝国强大的自动化炮兵部队,将在移动中用炮火掩护坦克和步兵前进,这样对方无孔不入的火箭武器将无用武之地。
  鲁夫心中稍微安定,但想到今天对方接连出现的神秘武器,却怎么也乐观不起来。
  ……
  时光流逝,转眼间已经是凌晨时分。
  夜色里,德军规模庞大的坦克部队,排开了阵型,气势汹汹地向着安家军的防守阵地压了过来,在坦克的后面,是排着松散队形的密密麻麻的步兵。
  在加伊姆外围防御阵地上,顾少培上士站在一线堡垒的射击口前,指挥几名防空兵操作着一门I式75毫米高射炮,将炮管放平,黑漆漆的炮口伸出要塞之外,对准了国境线另一边的大地。
  在这片高出地面约五米、占地约一公顷的堡垒上,部署着十二门重量为五点二五吨的I式高射炮,白天这些高射炮可用来防空,晚间炮口平放后,便是最好的反坦克利器。
  “嗖嗖嗖……”
  随着一片照明弹突然升起在空中,德军的踪迹顿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作为这个炮室炮长的顾少培,早已将前面的视野各处编上了号,没有任何迟疑便报出敌人坦克所在的射击诸元,一声令下,75毫米反坦克炮弹脱膛而出,对面的坦克立即冒出黑红色的焰火和烟雾,趴在原地不动了。
  没有过多的兴奋喜悦,装填手迅速操作自动装填机,将下一发炮弹装进炮膛内,同时顾少培再次报出新的射击诸元,主炮手和副炮手快速地旋转炮身上的各个转轮,调整炮身,对准新目标射击。
  平日里千锤百炼下反复训练,使得这个官兵人数达到六人的炮兵小组,动作非常的娴熟和迅速。
  这种训练在他们几年的炮兵生涯中,几乎每天都需要进行,为的就是等待这一刻。在今天白天的防空射击中,顾少培所在的小组便成功击落两架JU87斯图卡轰炸机,现在对地射击,依然表现得很完美,还没有等进攻中的德国坦克将反击的炮弹对准堡垒的射击孔,第二发脱膛而出的炮弹,已经准确地将第二辆德国坦克给击毁。
  照明弹就是命令,当顾少培小组行动的时候,正对准边境线另一侧的十多个边境堡垒,一起开火,密集的弹幕射向敌人,一声声巨大的爆炸声传来,那些耀武扬威前进的庞然大物,在猛烈的炮声中化为一团团红球。
  伴随坦克进攻的德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数以百计冲在前面的士卒,身子猛然定了一定,随后便直挺挺地摔倒在地上,后面的德国兵赶紧趴在地上。
  这时,伴随进攻的德军自动化炮兵,终于开火。
  大地呜咽,各种口径的自走榴弹炮、加农炮、迫击炮车所发射的炮弹,交叉着各种弧度及线条,向着边境线附近争相覆盖下来,瞬间吞没了边境线上全部的堡垒,爆炸的火光印红了半边天空。
  “后退,隐蔽……”
  顾少培大声地警告着自己的战友,炮手、副炮手、装填手和两名运输兵,七手八脚地将大炮向后拉,待炮管完全退出射击口,顾少培按动按钮,射击口前厚度约三百毫米的铁板迅速下降,将射击口牢牢地遮蔽。
  包括顾少培在内的六名炮兵,全部轻吁了一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2/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