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1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7/1395

  苏德战场德军的胜利,让性格坚韧的罗斯福也禁不住有天塌了的感觉,立即与英国首相丘吉尔通电话,同时指示正在库伦谈判的萨姆纳·韦尔斯,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督促中国各方政治势力的军队出国开辟新的战场,牵制日军和德军的扩张。
第1942章
唇枪舌剑
  南华政府在各地都设有主席宫,其中在西贡的是前殖民总督府的白宫,京南市的主席宫是前暹罗王宫,塔什干的主席宫是前乌兹别克斯坦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苏维埃驻地,孟买的主席宫是乔治堡。
  库伦的主席宫是前国家官邸,安家军进驻后,对其进行了内部改造,增设了一些设施,作为安毅莅临的下榻处,同时也是为国内外重量级来宾所设的高级寓所。
  平常安毅到库伦来,都是到军区随便找个屋子就住下了,从不搞特权,不过这一次蒋介石与英美两国代表到来后却派上了大用场。
  此时,蒋介石与宋美龄,以及南华代表龚茜、中共代表翔宇先生,正在和美国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闭门协商。接到莫斯科的战报后,萨姆纳·韦尔斯和哈利法克斯还未从震惊中缓过来,便双双收到国内的急报,两人一合计,干脆找到蒋介石和宋美龄,然后再紧急邀请龚茜和中共代表,开会讨论来自美英两国的建议。
  由于南华军方的消息封锁,此时蒋介石等人还不知道安毅已经回来了,因此这场会议已经算是当前最高规格的会议了。
  韦尔斯先站起来,通报了苏德战场、北美战场以及非洲战场的情况,随后神色凝重地说:“现在中国战场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根据南华方面通报的消息,下一步他们将主动进攻朝鲜和远东,这样只要南华军队守在东北和远东,中国军队守好海岸线,日军再想在这一线开辟战场会很困难!”
  “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现在中国本土基本上不会再遭到战争的威胁!有鉴于此,我们想请我们的盟友,派出军队到其他战场帮助我们战斗……战争持续到现在,越来越残酷,我们必须充分动员所有的力量,在任意战场牵制日军,分散其精力,我们才能逐渐扳回劣势,否则战局将越来越困难!”
  蒋介石迟疑一下,与宋美龄低声交流,由后者用英语问道:“请问韦尔斯先生,盟国准备把我们的军队用于何处呢?”
  萨姆纳·韦尔斯毫不迟疑地说:“澳洲大陆!”迎着听到宋美龄翻译后蒋介石露出的疑惑的目光,他进一步解释:“我们盟国军队准备在近期收复马达加斯加岛,并逐渐消灭分布于塞舌尔群岛、马尔代夫群岛、马斯克林群岛和查戈斯群岛上的日军,随后盟国海军将派出一支强大的舰队,在次大陆或者缅甸港口靠岸,运载大量部队直接由印度洋前往澳大利亚,在塔斯马尼亚岛稍微休整,即发起对澳洲本土的登陆作战!”
  蒋介石皱紧了眉头:“出境作战,风险巨大,不知道美国方面会给予我们何等支持?”
  萨姆纳·韦尔斯转向龚茜:“龚小姐,我们准备向南华订购五亿美元的军火,用于武装蒋先生的部队,你们有把握完成生产吗?”
  龚茜略微犹豫,谨慎回答:“有些难度,毕竟我们现在也在对日本作战,同时由于苏军的失败,我们在西亚和中亚方面,突然承受来自德国军队的威胁,我们需要大量军火武装和保卫自己……不过,恪于对盟友的责任,我们可以完成订单。”
  “多谢南华政府的支持!”
  萨姆纳·韦尔斯点点头,随后对宋美龄道:“除了提供必要的军火方面的援助外,我们还将向贵国政府提供五亿美元的财政援助,用于改善贵国的经济状况。有了这笔资金投入,我相信贵国法币的贬值会有效得到遏制。”
  蒋介石点点头,随即提出自己的建议:“既然是义务,就不能仅仅由我们国民政府军队独挑大梁,我想中共军队也需要出人出力才对!”
  韦尔斯道:“我们是这样考虑的,为了牵制轴心国军队尤其是德军的注意力,我们必须得开辟一个全新的战场,这个战场初步定在北非!目前,自由法国军队已经整合了法属赤道非洲等殖民地的军队,建立起了一支近十万人的队伍。”
  “我们想请中共方面派出一支军队,配合盟军远征军,组成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在北非登陆,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一路扑向意大利的殖民地利比亚,逐步光复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地区,对德意法西斯形成压迫。”
  字号为翔宇的中共周副主席有些惊讶,但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问道:“为什么盟国会挑选武器装备很差的我们出国参战呢?要知道,我们的武器主要来自对日作战的缴获,许多官兵只是战前领取几发子弹,解决战斗一般都靠冲锋时拼刺刀。这在对付日军时勉强还能凑合,但对武器装备精良的德国军队,显然不行!虽然我们也愿意尽盟友的义务,但力不从心啊!”
  此前一直沉默不语的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道:“中国刚刚恢复和平,现在的政治格局很微妙,如果中共方面不愿意派出军队,我相信蒋委员长也未必肯,这样对大家都不好。在此我愿意代表盟军承诺,只要中共军队愿意出国作战,武器装备我们负责解决……届时你们只需要乘坐船只,徒手到西非接收武器装备即可。”
  周翔宇沉思了一会儿,表态说:“如果是这样,我们会慎重考虑这个建议。我党是集体领导,涉及军队调动的问题,我也不敢做主,不过相信我党同志,一定会做出正确决定,不让大家失望。”
  “此外,在我方作出正式承诺之前,我想说明一点,如果我们出兵,军队的指挥权必须掌握在我们手里,部队不能分拆使用,我们必须以一个整体从盟军司令部领取命令,然后自主作战,盟国方面不能强行干预!”
  蒋介石正担心自己的部队会被当成炮灰,立即附和:“我们的军队也必须自己做主,那种不切实际瞎指挥的做法我方不会接受……”
  听完翻译的话,韦尔斯和哈利法克斯都皱起了眉头。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人从外面打开,所有人都转过头,好奇地望去,只见一身普通军装的安毅走了进来。
  安毅目光从与会者脸上逡巡而过,向龚茜微笑着点点头,随后大步走到蒋介石及其夫人身边,先立正向蒋介石敬了个军礼,说了声“校长好”,随后笑容满面地对宋美龄道:“师母,您来我的地方,我未亲自迎接,惭愧啊!”
  宋美龄激动地站了起来,扶着安毅递来的手,责备地说:“小毅,这么久都不到南京看我,是不是讨厌我这个老太婆了?”
  安毅连忙赔笑:
  “哪里的话,师母什么时候都那么漂亮,谁要跟我说师母是老太婆,我就跟他急!师母也知道,南华草创,根基不牢,我得随时紧盯着,就怕出什么事情,就这样我也没忘了师母和校长,逢年过节都会给师母和校长准备好礼物,就是怕你生出误会来。”
  这时候韦尔斯和哈利法克斯也都回过神来,两人站起来,向安毅致礼。
  安毅笑着打招呼,又与中共代表周翔宇握手致意,以黄埔军校时的“周主任”称呼。最后,安毅到龚茜身边坐下,道:“继续开会吧,你们说到哪里了?”
  蒋介石哼了一声,道:“安毅,既然你来了,那我们先把鲁逸轩的事情解决了。他现在就在外面,要不要我把他叫进来,向你磕头请罪啊?”
  安毅嬉皮笑脸地说:
  “校长,如果你真喜欢子昂兄,就让他跟着你吧!我这位师兄,带兵打仗是一流的,还有一手好枪法,有他跟着您,想必校长如虎添翼,学生为校长高兴还来不及,哪里还敢反对啊?”
  蒋介石非常满意安毅给自己面子,容色稍霁:“既然你不想为难鲁逸轩,那么在归绥、张家口、山海关的军队是否可以撤了?你的百万大军摆在那儿,谁也没心思做其他的事情,万一摩擦开火,谁来负这个责任?”
  安毅摇了摇头,笑嘻嘻地说:“校长,请恕学生放肆,这些地区都是我们从日寇手里所夺得,哪里说放弃就放弃?总得给点儿辛苦费什么的吧?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蒋介石板起脸,瞥了韦尔斯和哈利法克斯一眼:“如果你的军队不撤退,我也不敢调动我的军队出国去打仗,大家就这么耗着吧?”
  “出国打仗?”
  安毅愣了一下,龚茜立即附在他耳边,把刚才会议的内容说了一遍。听到蒋介石允诺出兵,安毅非常惊讶,想了想道:“既然委员长愿意做出牺牲,我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这样吧,我们可以撤兵,不过,我们西线面临的压力很大,急需国内的物资及人力支持,我想签订一个双边贸易协议,确保军工生产正常进行。像这次大规模的和平请愿运动,绝对不能再发生了!”
  只要安毅肯息事宁人,蒋介石也不愿意逼迫太甚,当即答应下来。
  周主任却开口道:“如果南华军队撤离,我们要求占有大同和张家口……自反攻以来,我们八路军和新四军奉命不能占领和接手大城市,因此虽然在抗日作战中贡献很大,但得到的都是些小地方,连买点儿东西都很困难。又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这可很难办啊!”
  蒋介石脸色铁青:“不行,张家口肯定不行,这是平津门户,中央政府一定要将其控制在手里。倒是大同可以考虑,但必须得照顾到阎百川将军的情绪,如果百川兄没意见,我也没什么意见。”
第1943章
确定大方向
  一番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后,安毅见话题越扯越远,连忙道:“这些分歧与争端,完全可以留待以后慢慢商谈……大不了回南京后,委员长把国内各方政治势力召集到一起,慢慢商谈,总归会有个解决办法的,我们现在还是先讨论如何应对轴心国的威胁吧。”
  安毅见大家的目光落到自己身上,这才接着说:“我们很快就会发起对朝鲜和远东的作战,并会在近期收复锡兰岛。为了确保盟国的整体战略的实施,我们决定在年底前,派出我们新组建的海军舰队,扫荡印度洋各大岛屿上的日军,并配合盟军收复马达加斯加岛。”
  “当然,我们在做这些的同时,还将同时面对德国军队的威胁……众所周知,希特勒必须为他的上千万轴心国军队,寻找一个新的对手,除了英伦三岛便是我们的西亚和中亚地区……在西线极有可能会爆发超大规模的会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将承担对轴心国的主要作战任务,是国际反法西斯的主要决定力量,因此一定要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才行!”
  安毅的言语里不乏威胁之意,韦尔斯和哈利法克斯都是人精,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即知道安毅这番话的用意所在。目前,两国依赖南华的地方非常多,对于安毅的请求根本无法拒绝,韦尔斯和哈利法克斯略一商议,由韦尔斯代为回答:“主席先生,我们会如实将南华的诉求向国内传递,大敌当前,什么都是可以坐下来谈的!这里我可以代表美利坚合众国表个态,对于南华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我们将倾尽所能,至于战后南华的国际地位,将在战争态势好转后,专门开会进行协商!”
  “早在去年年底,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先生碰面协商时,曾经对未来国际社会有过一个大致的构想,计划战后将在同盟国基础上设立联合国,有联合国来主导国际事务,处理国际纷争。在这个计划中,美利坚、不列颠和南华、中华民国都是领导国之一,至于是否再吸纳其他国家成为领导国,必须由我们四国共同协商!”
  蒋介石一听非常满意,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国际地位了?
  一旦中华民国成为联合国领导国,那么他这个国家领袖就将与英、美领导人并驾齐驱,身份显赫之至,中国也将一跃而成为国际顶级大国,受到列国尊敬。
  至于南华,蒋介石从今天会面以来安毅的表现,认为自己这个老师还是能慑服他的,这样两个华人国家携手,在联合国中就将拥有至关重要的两票,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幻想。
  安毅对此也很满意,中国人能够能够在未来的联合国安理会取得两个席位,对于提高华人的政治地位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说别的,只要两方能携手起来,任何不利于华人的决议根本无法通过,今后恐怕连苏联、法国都要看中国人的面子,这不正是自己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吗?
  大致的方向既然定下来,其他小细节就要交由专门的人负责谈判了,比如什么时候出兵,派多少人,武器装备如何等等,都需要一一磋商落实。
  与会者放下一桩心事,脸上的表情愉快许多,宋美龄提议大家合影留念,安毅欣然安排人前来拍照,随后便设国宴款待来宾。
  在中午的招待宴会上,安毅终于看到了陪同在蒋介石夫妇身旁的鲁逸轩。
  鲁逸轩瘦了许多,眼窝深陷,头上乌发白了大半,整个人看起来异常憔悴。
  鲁逸轩一见到安毅,向蒋介石道了声歉,立即上前,向安毅致歉,脸上神情非常愧疚和难过。安毅看到鲁逸轩自虐的样子,心中也不好受,大度地表示这些不愉快的往事就不要再提了,希望今后多走动走动,继续交流与合作。
  出席招待宴会的展到、常保芳、刘卿、李煜甫、张扬等弟兄却不依不饶,只要碰到私下与鲁逸轩接触的机会,无不冷嘲热讽,极尽侮辱之能事。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鲁逸轩均充耳不闻,含笑面对,其唾面而干的风度,让人感叹。
  蒋介石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鲁逸轩越不受安家军将校的欢迎,背叛的可能就越少,因此时常招呼鲁逸轩到身边,附耳说话,摆出一副信任的样子,而鲁逸轩也非常殷勤,点头哈腰,唯唯诺诺。
  陪着宋美龄说话的安毅,暗自摇头,对于这桩公案更增添了几丝迷惑。
  ……
  九月十八日拂晓,朝鲜边境鸭绿江口至浑江、忠满江交汇处,均被一层如柔纱般的薄雾所笼罩,空气中弥漫着植物和沃土的芬芳,在薄雾和两岸苍翠山林的映衬下,一片恬静安详,犹如置身仙境一般。
  由于无人请缨前来朝鲜应战,石原莞尔再次乾纲独断,朝鲜地区的军队大量撤离返回本土,只留下少量部队殿后。
  现在,整个朝鲜只有被严重削弱的三十四军和五十八军共六个乙等师团,以及由日本兵和朝鲜兵混编而成的八个混成旅团和十二个由朝鲜人组成的伪军师团。
  其中,固守朝鲜北部边境线的第三十四军是作战主力,下辖第一三七、一五零、一六零共三个师团,配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共六个混成旅团,以及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共八个朝鲜师团,依托北部群山进行抵抗。
  在这一个多月里,朝鲜总督府进行了动迁令,数百万朝鲜人被强行赶出家园,向南方的港口进发,通过一条条客轮、渡船或者是渔船,渡过海峡送往日本列岛,再由日本列岛送往澳洲及美洲,开荒垦殖,以便北美日军就地征集粮草。
  晨曦中,新义州东北方海拔五百多米的三峰山顶,第一三七师团长谷津尚信中将及几名师团将佐,正站在一棵伞状的苍松下,冷静地观察鸭绿江对岸的情形。
  本月初,安家军前锋便进抵边境,到现在兵力越来越多,加上大本营下达的放弃朝鲜的命令,使得部队人心浮动,各师团、旅团均陆续出现逃兵。
  谷津尚信领到的命令是在鸭绿江畔坚守至月底,然后便留下一支敢死队殿后,破坏铁路、公路,埋设地雷,主力全力向南撤退,至浦南、仁川等港口登船撤离。
  可是,几乎所有人都明白,对方兵力十数倍于己,一旦下定决心发起强渡作战,场面该如何维持下去?
  “谷津君,大事不好,负责我们左翼防守的甘露寺治雄少将以心脏病复发急需归国治疗为名,于昨日夜里悄然离开岗位,到今天混成第二十旅团官兵发现时,他已经在浦南登上归国的客轮了。”
  谷津尚信手里的望远镜还未放下,参谋长山村襄吉少将已经气急败坏地跑了过来。
  “什么?!甘露寺旅团长跑了?这个懦夫!亏他还是堂堂公家贵族出身,昨日上午开作战会议时,他信誓旦旦表示要拼尽全力死战到底,现在却抛下部队无耻逃跑……原来一切都是做戏给我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7/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