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5/1395

  安毅认为南非将是美国和英国人的底线,若是任由日军进入大西洋,那么两国将颜面扫地,肯定会在那里投入重兵进行连续作战,直到驱逐日本人为止。戴高乐将军完全不用理会南面的战斗,只需要说服赤道非洲地区那些摇摆不定的殖民地长官,尽快让部队离开缺衣少粮的英国本土,然后在非洲谋求壮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陷入无穷无尽的扯皮和内部倾轧中。只要有了显赫的战绩,同时国际形势变化,情况自然会逐渐好转。
  ……
  新京城红河东岸,已经基本建设完毕的林村。
  安毅在新京市长钟伯歧的陪伴下,与林氏双姝一起参观林村。一行人站在小楼林立的村子中央,安毅看到整齐的街道和绿化,风格统一的二层、三层建筑,仿佛置身于二十一世纪的农村,油然而生一种时空交错的不真实感。
  林晓冉走在前面,手指着四周的建筑,一脸兴奋:“毅哥,我听钟市长说,村子的设计图是你一手负责的,你怎么会想到采用这样的建筑形式?家家通水电,下水道把各家各户的厨房和卫生间连接起来,流入统一的化粪池,此外街道下面还留有水泥管道,据说是以后户户通电话和天然气……若真有那么一天,乡村比城市还要让人留恋啊!”
  “晓冉,你现在不是已经看到样板工程了吗?”
  安毅右手揽着林晓彤的腰,向林晓冉微微一笑:“村村户户通天然气可能要等许久,至少得等东印度和缅甸战事胜利结束,我们才能着手修建从西亚到东南亚的输油输气管道。目前,农村做饭、烧水还是应该以烧蜂窝煤和柴火为主,未来若是特斯拉先生的太空发电及传输技术成熟,电力充沛,家庭或许可以实现电气化,不过那也是许多年后的事情了!”
  “在我的设想中,南华平原地区的村子,都应该采取类似的建设方式,把农民集中起来居住,以空出大量土地,方便进行机械化耕种,空余劳动力则进入镇上的企业,以作为大型轻重工业集团生产的有益补充。如此以来,可以促使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和乡村得到均衡发展!”
  一旁的新京市长钟伯歧赞叹道:“主席的话非常深刻,伯歧受教了!确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业为国家的根本,只有农业稳定,国家才能真正长治久安!现在南华的化肥生产基本上能满足农业需求,为了确保土地肥力不流失,现在平原地区基本采取一年两季、一年三季作物交替种植,在山区则是夏天水稻、冬天小麦套种。由于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高涨,南华已连续两年实现丰收。”
  钟伯歧是川南商会副会长、巴蜀著名的珠宝鉴赏专家钟铭璞的大儿子,三八年初担任新成立的太原市市长,在他的任上,太原市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成为南华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心,三九年四月随着太钢一期工程完工,由于从设计之初便采用了纯氧顶吹转炉炼钢新工艺,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便达到年产四百万吨钢的规模,今年八月随着二期扩建工程完工,太钢已经形成年产铁630万吨,钢740万吨、钢材69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
  太原市的钢铁工业呈现跳跃式发展,煤化、机械、石化、医药等工业也生机勃勃,炼焦厂、化肥厂、酸碱厂、煤气厂、电机厂、机床厂、机车厂、汽车厂、拖拉机厂、汽轮机厂、轴承厂、发动机厂、飞机厂等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其中近半为川南集团下属的企业,其他份额则被国有及私营企业瓜分,如今太原市已经成为仅次于叙府的第二大工业城市,经济总值突破百亿华元。
  钟伯歧因表现出色,调任新京市担任市长,安毅希望他能把首都的经济搞上去。钟伯歧这段时间正在新京各地调研,没想到今天出城时恰巧遇到安毅,受邀一起参观新落成的林村。
  “不错,正是因为农业的连续丰收,所以我们才有底气打仗,打大仗!为了减少运输的压力,我们还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努力改变移民的饮食习惯,比如蒙古、中亚及西亚地区,现在食物主要是牛羊肉、奶制品、土豆、番薯和玉米面等,不过相信未来随着战争的结束,交通和运输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民众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为主食。”
  安毅说到这儿,又道:“去年我们向国内输出了两百万吨粮食,主要用于赈济河南、安徽、江苏和山西地区出现的特大洪灾,救济的灾民多达三百多万,今年陕西榆林等地亢旱,然后接着暴雨泛滥,再次出现大量灾民,六月间云南石屏和玉溪相继发生地震,也是我们出钱出粮解决。正因为有粮食,我们才不至于在大灾大难前手足无措,由此也吸引了更多的人移民南华!”
  林晓冉回到安毅身边,挽着安毅的左手,道:“毅哥,这也是我佩服你的地方!此前根本没有谁想到这片富裕的地方,原本就是中国的故土。此次回国,我和姐姐走遍了南华八省十市,在哪儿都感受到浓郁的中国民风民俗,若是有谁告诉我这不是中国的土地,我肯定会骂他数典忘祖!毅哥,我真难以想象,若是没有你的趁势而为,这里会变成什么样子!”
  安毅摇摇头,苦笑不语。
  若是没有自己,没有安家军的介入,随着二战结束,东南亚地区民族运动蓬勃发展,先后出现独立浪潮,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华人会被逐渐边缘化,随着土著政府成立,这些政府包括中国扶持成立的政府,均纷纷推行去中国化运动,大量华人被驱逐甚至就像养猪一样过个几年就展开一波大屠杀以搜刮财富,数千万华人几乎被杀得过半,另外一半也大多选择隐藏自己的华人身份,汉语慢慢被废止,这些国家沦为列强围剿中国的急先锋,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处境急剧恶化。
  不过,受蝴蝶效应影响,现在南华已经成为可以左右历史进展的一大势力,想必那段屈辱的历史再也不会重演了吧?
  就在安毅浮想联翩之际,村头响起汽车发动机引擎的声音。
  一行人好奇地转头望去,只见陈瑜从一辆“大豹子”里跳下来,快步走到安毅身边,在他耳边一阵低语。
  安毅听完非常惊讶,向林晓彤和林晓冉歉意一笑,道:“有急事需要我处理,不能陪你们继续参观了!老族长哪儿希望你们能替我解释一下……”
  “真扫兴!”
  林晓冉嘟起嘴,满脸的不高兴,林晓彤却安慰地说:“没事的,毅哥,你去忙正事吧,反正我们还有一个月才会离开前往美利坚,还有许多时间在一起!”
  “下午楚儿会从叙府回来,青姐和子欣也会到东篱园来,你们早点儿回来!”
  说到这里,安毅又对钟伯歧道:“伯歧兄,谢谢你陪我参观!你的工作也忙,不想再打扰你了!和我一起坐车回去吗?”
  “不用了!”
  钟伯歧连忙摇头,指向东北方道:“我还要到嘉林镇去看看……随着城市的快速东扩,太平江的河堤安全已成重大隐患,最近市政府专门拨款趁着旱季进行修建,我得去亲眼见见心里才能放心。”
  说罢,钟伯歧和他的通讯员向安毅及林氏姐妹礼貌告辞,到村口坐上一辆绿色的吉普车,扬长离去。
  目送安毅也上车离开,林晓彤拍了拍妹妹的手:“晓冉,你要多体谅毅哥,他是一个国家的首脑,一举一动都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不应该给他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我知道了,姐,就是心里有些不舒服……明知道我们聚少离多,归国这段时间他也不多抽点儿时间陪我们,每天都是工作,工作,我现在宁愿他是一个普通人!”
  “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烦恼!”
  林晓彤笑着道:“傻丫头,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他是一个普通人,每天都要为工作忙碌,否则老婆孩子就会饿肚子,照样没时间谈情说爱!说到底我们不是活在一个童话的国度里,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
  陈瑜之所以急着来找安毅,在于今天早上九点,汪精卫在天津的伪政府广播电台进行了名为《我对于中日关系之根本观念及前进目标》的演说,引起轩然大波。
  汪精卫在其开宗明义的第一段,就是一通“高论”:“日本是东亚之强国,经济军事文化全面领先,最近几十年,可以说无日本则无东亚。中国现在虽然落后,但却是东亚一个地大人众、历史深长的国家,如果要强盛起来,日本必然要知道中国的强盛对于日本会发生什么影响,于日本有利呢还是有害?如果有利,日本当然愿意中国强盛,愿意与中国为友,如果有害,日本必然要将中国强盛的动机打消了去,决定以中国为敌。以一个刚刚图谋强盛的中国,来与已经强盛的日本为敌,胜负之数,不问可知。”
  在汪精卫嘴里,现在日本已经快胜利结束太平洋战争,领土横跨亚非及北美大陆,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拥有绝对制海权,它能决定中国的命运,中国就必须屈服和投降,紧靠日本发展才是正理。
  汪精卫在演说中接着说:“中国与日本外交方针一致,军事方针一致,更进而根据平等互惠之原则,以谋经济合作,这样中国的强盛,便与日本有利而无害!”由此,汪精卫主张要把中国的外交、军事、经济全部听令于日本,好让日本“有利”,这无疑已经展现了他的汉奸嘴脸。
  汪精卫又说:“我的和平建议,是提议中日两国在目前实际控制地区实现全面停火,双方互相撤离军队,以减少军队伤亡,给民众以休养生息。日本是中国革命的老师,是同宗同族的人种,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打了三年多时间,日本强大的国力,以及中国的民族意识,已充分表现出来。这个时候,日本已无意与中国为敌,反而谋求在共同目的下的亲密合作,中国为什么不也伸出手来呢?这正如兄弟两个厮打一场后抱头痛哭,重归于好,这是何等悲痛而又可喜的事情?”
  与往常一样,汪精卫在这篇广播词里,使用了极其恶毒的语言,对南华共和国和中共进行大肆攻击。
  汪精卫指责南华已经“脱亚入欧”,下辖领土中白俄、法裔、犹太人、斯拉夫人、印度人、西亚人甚众,已成为披着“中国皮”的列强。安家军对西南的控制,以及江南集团对国统区民众的经济掠夺,已经远远地超过日本入侵所带来的危害。至于次大陆地区以及中南半岛安家军所获得的胜利,已不是中国人之胜利,而是一个附着于中国躯壳上的可怕恶魔的胜利,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和清除,而不是振臂欢呼。
  汪精卫又大肆攻击中共,称“没有一刻我不想着抵制他、揭破他”,汪精卫用颠倒历史的手法,歪曲历史,攻击“其罪恶浮于义和团,而受其利用的人,其罪恶又浮于与列强宣战的慈禧,虽有重用的军队,重用的人民,亦不免失败之命运”,污蔑中共“利用民族意识,在民族意识的掩护之下,来做摧残民族断送国家的工作”。
  最后,汪精卫公然向日本侵略者大献忠心,说“努力与日转敌为友”,“我决心向复兴中国、复兴东亚的一条路走,决心团结同志团结各党各派以及无党无派有志之士,来共同走上这一条路”。
  汪精卫讲完广播词,放下话筒片刻,唯恐说得不够透彻,又以沙哑的嗓音,发表了另外一篇题为《敬告海外侨胞》的广播稿,在这篇演讲稿里,他继续鼓吹反对南华、反对中共的卖国立场,对南京蒋介石政府,也进行攻击。他指责蒋介石还不如甲午战争时的清政府“爱国”,清政府在战败后“就承认战败讲和的结果,虽然割地赔款,却赢得民众休养生息的机会”,而蒋介石实行的政策,却使黄淮及华北之地几成人间地狱,为满足战争需求,民众食不果腹饿毙者已达千万人,实已临近崩溃之边缘。汪精卫号召南京政府中的有识之士,看清楚国际形势,主动弃暗投明,前途光明可期。
  广播稿的最后,汪精卫号召海外侨胞,认清南华、中共和南京政府的真实嘴脸,果断勇敢,以热血和生命,推翻反动统治,又或者自动进入日本控制地区,投奔光明的“大东亚共荣”,而不是成为可悲可怜的被利用对象,死无葬身之地。
  汪精卫的这两篇广播词,影响极为恶劣,北平、山东、东北、兰印、菲律宾的日本广播,均进行了转播。汉奸们甚嚣尘上,鼓吹这是革命领袖汪先生具有“实际和平运动工作指导书”性质的宣言,在全世界都掀起了一丝波澜。
  陈瑜此来,除了通报情况外,还有征询安毅的意见,是否立即执行对汪精卫的“天诛”。
  ……
  小南海治政堂勤政楼小会议室,安毅听完情报部门的广播录音,沉吟许久,才问道:“中央宣传部有针对汪精卫发言的还击吗?”
  “有!”
  陈瑜道:“叶青部长亲自到南华广播电台,对着话筒逐一驳斥了汪精卫的反动言论。叶部长说现在我们南华已经快突破三亿人口,其中京族即我国境内的壮族,暹族即我国的傣族,蒙古族原本就是构成中华民族的五大民族之一,因此都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南华真正意义上的外族有:斯拉夫人一千万、犹太人包括新近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迁移的人口总共四百万、法裔一百五十万、白俄五十万、中亚各少数民族约为四百万,阿富汗和西亚人总人口六百万、英裔及澳大利亚裔人十五万。这样林林总总算起来,其实南华共和国的华人比率依然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极为纯粹的华人国家!”
  “至于说南华对国内的经济剥夺,叶青部长列举了大量公开账目,还有我们的赈灾款项,这些都足以证明我们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指责饿毙者已达千万人的说法纯属诬蔑。叶青部长在驳斥的最后说:很难想象没有江南集团和川南集团建设的大西南后方,中日战争会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子,或许半壁山河已经破碎,难道这才是汪精卫之流认为的大好局面?”
  安毅赞许地点了点头:“青姐反击还算犀利……既然汪精卫想和我们玩,我们就好好陪他玩玩,最近我们俘虏了不少印度人、缅甸人和马来亚人,可以让他们来谈谈并揭露日本人创建的‘王道乐土’是怎么回事!”
  “真理越辩越明,这些年我们都默默付出,谁知道我们的酸甜苦辣?明白我们拯救了多少人?南华强大到可以左右国际形势,最终谁是受益人?若是南华和中国都成为二战的战胜国,未来会有什么好处?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开诚布公地谈谈,最好再说说我们在西亚和印度遇到的地广人稀的境况!”
  “吵得越激烈,声势闹得越大,越多人明白我们实际上就是中国人的国度,知道我们现在需要人口补充,知道有许多无主的土地需要认领。国人对土地是最在乎的,如今欧亚铁路就要全线打通,只要到了西南,又或者直接来到南华,便可以送移民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获得他们梦寐以求的土地,这样倒免得我们再做额外的宣传了!”
  陈瑜疑惑地问道:“主席,难道我们还不对汪精卫展开清除行动吗?”
  “汪精卫跳梁小丑,不足为惧!”
  安毅轻蔑地说道:“如果说以前我对他还有颇多忌惮,现在他与我已经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了。汪精卫敢在华北公开露面,日本人肯定保护严密,若是要让我暴露并牺牲大量弟兄,为的只是诛杀这样一个小人,未免得不偿失!”
  “情报局在华北、东北、日本和东南亚的情报收集工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我们需要的消息,一般都能及时获得,到目前为止,还未引起日本人的怀疑。若是为了一个汪精卫而导致日后情报工作展开困难,反倒不美!”
  “当然,这个狗汉奸我不会允许他猖狂多久,但刺杀这样的事情你们中央情报局就不要做了,我会另外派专人完成,我的底线是在华北和东北发起全线反击前,把他干掉!”
  “好吧!”
  陈瑜点点头,又道:“华北情报站和东京情报站均传来消息,日军大本营已经向南方军司令部下令,正式组织撤退位于东印度、缅甸和马来亚的军队。日本人注意到了加尔各答、达卡和吉大港被我军占领,命令各部从其他港口分散撤离,日本海军已经派出大量船只接应。”
  安毅抚着下巴,还未表态,沈凤道匆匆来到,他带来的一份标志保密级别为最高级的机密电报,从侧面印证了陈瑜的情报,也让安毅对未来的国际局势,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判断。
第1864章
特战发威
  日军大本营虽然下达了全面撤退的命令,但这个时候敌我双方纠缠在一起,不是想撤就能撤下来的。
  在马来亚,为了争取足够的时间,日军动员守备部队及马来军,分别在金马士、拉美士、居銮三地构筑了三道防线,阻拦安家军南下,其余地区一方面抓紧时间转移资产及日本侨民,一方面抢运军队到苏门答腊岛构筑防线,土著中的青年男女也属于优质资源,紧急被迁往兰印群岛。
  十一月一日,金马士城。
  金马士位于马来亚森美兰与柔佛两州的边界,平均海拔一百多米,四五十米宽的苏溪清澈见底,从城中央蜿蜒流过,把城区分成了两半,城市左右丘陵密布,山岗上满是参天大树,南北地势相对平坦,中部和西海岸两条铁路在这里汇聚,是马来亚半岛的铁道枢纽。
  这个时候的马来亚,并非是一片坦途,更不是后世到处都是高等级公路的状况,实际上由于人口较少,开发度不高,许多沿海平原地区都被原始丛林覆盖,根本不利于大部队通行,因此位于铁路和公路沿线的城市,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早上凌晨四点,处于赤道附近的马来亚虽然天亮得早,但是此刻天空中依然只有一丝鱼肚白,整个金马士城还笼罩在夜幕中。
  就在这个时候,金马士城西南面出现一支连夜赶路的部队。
  这支部队是配合方面军从各集团军、师抽调特种大队组成的特袭部队行动的第十集团军二十九坦克师。
  在该坦克师后面二十公里及三十多公里处,第二十八摩步师和第三十摩步师也在紧赶慢赶,迅速向金马士城逼近。
  夜幕下的金马士城,竟然有着仿古式的城楼建筑。
  这里曾经是一个土邦国的都城,后来明代及清代大量华人迁入后,为了防御土匪及海盗的骚扰,再次扩大并加固了城防。其中位于城西城门顶部“汉唐风月”四字,在点点星光下依稀可见。
  由于换岗前得到的消息是安家军主力还在海峡旁边的马六甲港休整,若要进攻金马士,敌军得接连翻越美兰山、巴永山、邦孔山,如今西边的淡边、巴登等城市皆未传来警讯,因此值班的日军并不多,大约一个小队的鬼子,正围在门楼上“汉唐风雨”石碑前,小声地说着话。
  这时,城门楼下出现几条黑影,悄悄向门洞里放哨的鬼子士兵靠拢,几个鬼子还未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已经被扭断了脖子,就像抽空了气的气球一样软瘫在地上。
  “继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5/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