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0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0/1395

  受到土耳其政变的鼓舞,日军加强了攻势,盟军上下虽然叫苦不迭,但只能咬牙坚持,这个时候若是退却,意味着同盟国的势力彻底淡出中东,再想恢复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将会异常艰难。
  再看看南华在中东的布局。
  安家军除了进驻伊拉克北部边境,及时巩固防线外,伊拉克南部及波斯胡齐斯坦地区,两大兵团的千军万马也在快速急进,所到之处望者披靡。
  二十二日,颜梓霖率第十六集团军四个师,占领马赫夏赫尔港,又于次日进驻伊玛目港。伊玛目港即后来的霍梅尼港,是伊朗西部特大商港,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穆萨巴尔湾内的一个小岛西南,北有铁路跨海峡通德黑兰等内地,西距阿巴丹仅八十公里,东北距马舒尔油港约六十公里,有东、西码头,以及东码头东面的驳船港池和粮食码头。
  二十四日,第一坦克集团军第三坦克师及第二装甲步兵师,与第三坦克集团军第九坦克师会师于巴士拉。巴士拉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也是伊拉克最大的港口,位于伊拉克的东南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交汇的阿拉伯河西岸,南距波斯湾一百二十公里,是连接波斯湾和内河水系的唯一枢纽。
  巴士拉市风景如画,市内水道和运河纵横交错,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是伊拉克著名的旅游胜地,还以其悠久的历史素负盛名。历史上,巴士拉是阿拉伯文化、科学、商业和金融中心,而在安毅的规划中,未来的巴士拉将在军队把巴格达城归还给伊拉克“民选政府”后,承担起更大的作用。
  二十五日,第三坦克集团军第七坦克师、第五装甲步兵师与杨九霄兵团直属警卫军会师于阿巴丹。阿巴丹位于胡齐斯坦西南端阿拉伯河的阿巴丹岛上,距波斯湾约五十公里,是伊朗石油输出的集散地,自1909年英波石油公司在此设立管道终端炼油厂后,发展迅猛,人口逾十万,是当前世界著名的炼油中心之一,它的光复,对于完善南华的能源布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十六日,承俊华中将率第十八集团军占领法奥。法奥是伊拉克第二大港,它位于波斯湾头,靠近阿拉伯河河口,后世这里是伊拉克最大的油港,但由于现在伊拉克南部的鲁迈拉和祖拜尔油田均未被发现,因此只能作为商业港口城市而存在。
  二十八日,南华海军印度洋舰队特混编队的海军陆战队官兵,继占领卡塔尔半岛、巴林岛后,于这一日的下午三点,进驻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科威特。现在这些波斯湾沿岸地区,大多还是荒芜的村庄,经过日本人刮地皮似的摧残后,百里之内荒无人烟,未来急需移民填充。
  在南华政府的疆域规划中,波斯湾西岸地区,将与伊拉克南部地区合并成一个省,巴林、科威特、阿联酋、阿曼等国会择地重建,波斯湾将会为成为南华的内海。
  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施,南华政府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向该区域移民五百万人,这一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以发展种植业和渔业为主,波斯湾地下无穷无尽的黑金,将会长期沉睡,直到南华对该地区达到绝对控制后才会逐步开发。
  ……
  新京,西湖,阳光明媚,绿意盎然。
  南岸红柱绿瓦砌成的长亭边,摆着一排长桌,桌上摆满瓜果,周围竹椅围成一圈。安毅靠在其中一张竹椅上,眼睛微闭,一边享受冬日阳光的照射,一边倾听着刘卿、杜易和徐一凡等情报官员的汇报。
  总参情报部长刘卿中将介绍完中东战局后,由杜易上将接着讲解国安部了解的土耳其的情况。
  “土耳其的局势错综复杂,实际上在德国侵入巴尔干半岛之前,对其领土安全威胁最大的并非是德国,而是地中海上的意大利。意大利在多德卡尼斯群岛有其战略前哨,并且早有吞并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南部的安塔利亚地区的野心。”
  “土耳其政府一直刻意保持其中立地位,但倾向性非常明显……在前年十月份,土耳其政府针对苏联提出的封闭海峡的要求及坚持苏联在任何情况下绝不卷入针对德国的敌对行动加以拒绝,并同英法签订了互助公约。前年十一月,苏联侵入芬兰,土耳其舆论一边倒地同情芬兰,结果遭到苏联报纸的反驳……”
  说到这里,杜易俯身去解开自己的公文包。
  安毅见声音停止,睁开眼一看,发现杜易拿出一份有些陈旧的俄文报纸,不由扬了扬下巴,好奇地问道:“那是什么?”
  杜易将报纸送到安毅面前,道:
  “这是第三国际出版的期刊《共产国际》,全部是俄文,不过我们的情报人员已经翻译过来了,我现在念念……无论土耳其统治集团怎样以漂亮的辞藻掩饰他们同英法签订的合约,依然不能改变土耳其已经同帝国主义交战国订立互助公约这一事实,土耳其已背离中立,并向英法承担了军事责任,其性质之严重,必然会很快地在土耳其的整个政策中全部自我暴露出来……”
  “土耳其人民无法理解其政府为何宁可同土耳其独立的宿敌签订公约,而竟不愿加强同苏联及德国的友谊。这也并非是个秘密,土耳其代表在莫斯科与俄国谈判订立互助条约期间,曾力图推销法英的外交方案,这是对苏土传统友谊的孤注一掷,并曾力图在苏联与德国之间打进楔子,想把苏联拉进主要针对德国的集团,英法希望把战争扩大到巴尔干半岛,在那里开辟一条对德作战的阵线,他们想把土耳其变成一个按其方案行事的战略根据地……”
  “众所周知,土耳其当前的政权,绝无真正民主可言,由于土耳其统治阶级和英法帝国主义者之间的言归于好,土耳其的独立……现已受到严重威胁……”
  总政治部主任展到中将正在吃桔子,听到这儿笑了起来:“苏联媒体的词锋一向尖锐,而且总是喜欢把问题拔高到一定的高度,不过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土耳其政府的倾向性。”
  杜易点了点头:“波德战争爆发后,土耳其政府亲英法是肯定的,因为就当时的实力对比来看,仅仅法国便拥有不输于德国的实力,再加上第一大殖民帝国英国的帮助,土耳其政府认定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去年二月,土耳其政府就应英法要求,加入专门针对德国的巴尔干协约会议……不过,这也遭到了苏联的强烈抨击,苏联报纸将土耳其描绘成完全被纳入英国轨道的国家,完全按照英国要求行事,其目的是想把巴尔干协约变为策动巴尔干国家军事集团的动力,按照伦敦和巴黎的调子跳舞……两国报纸频频打嘴仗,双边关系一落千丈……”
  “土苏关系降到冰点是去年三四月间的事情,当时法国空军在空袭巴库油田的军事行动中,大批战机飞越了土耳其的领空,对此苏联认为土耳其背叛了1925年签订并于1935年续订延长十年的中立和互不侵犯条约的规定,撤回了驻土大使,并在边界地带部署重兵,土耳其也在英法的支持下,做出针锋相对的兵力部署。”
  “转机出现在五六月份,德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除了法国的武装,这极大地震慑了土耳其及苏联两国。土耳其《黎明报》对此前的双边关系紧张做出辩解:法国业已退出战争,英国则专注于自身的防御,苏联根本不用猜疑土耳其会愿意对英国舰队开放海峡,黑海将不再受到来自海峡的威胁,但却开始日益受到轴心国在欧洲中部和东南部居于优势地位的威胁,因此俄国和土耳其在海峡与巴尔干半岛的利害关系完全一致的……”
  “土耳其总理萨拉若卢宣称,苏俄共产主义对土耳其来说是个保证,至少就当前的局势看,苏俄不会从事于牺牲土耳其的帝国主义冒险活动。从任何方面看,土耳其也希望俄国幸福、稳定和强大,土耳其不但是俄国亲睦的邻居,在某种情况下还有可能成为一个忠实的盟国……”
  “哎……”
  副总参谋长杨杰上将幽幽叹息,有些感慨地说道:“看看,土耳其和苏联的关系,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当国家与民族安全受到威胁时,原本两个相互敌视的国家,立即携手起来……”
  杜易接着道:“土苏两国是有一段蜜月期,为了防范德国的扩张,两国政府还共同发表了联合公报,确认一旦土耳其和俄国任何一方被迫为保卫各自的领土而进行战争,互不侵犯条约依然有效。可惜,当德国先后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巴尔干局势异变后,土耳其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在谋求中立无果后,派出人到德国寻求加入轴心国事宜,并开始限制苏联人在土耳其境内的活动,以表明自己亲德国的决心。”
  “但是,由于日本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本宣战,轴心国势力遭到重大打击,土耳其政府在英美外交人员的斡旋下,态度又一次转变,土耳其政府在英美的驱使下,派出外交人员前往莫斯科,希望能够建立一个针对德国的军事同盟条约,一方若是受到攻击,另一方必须出兵援助。德国政府从秘密渠道获得了这一绝密消息,希特勒终于打定注意,以军事行动彻底征服土耳其……”
  军委秘书长兼国防大学校长邓斌上将摇了摇头:“这就是一个国家没有国防的悲哀,在大国的夹缝中艰难求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不得不左右摇摆。即便如此,人家还不满意,步步相逼,直到现在退无可退,干脆来一个‘兵变遁’了事!”
  军委办公厅主任赵东全上将一听笑了起来:“土耳其人确实狡猾,这次兵变,亲英美的土耳其政府要员一个不落,悉数外逃,留下个政变上台的军政府与德国接触,不管今后土耳其加不加入轴心国,加入后轴心国、同盟国谁获得最后的胜利,都有了说法……军政府选择与德国合作,未来轴心国若是获得胜利,则土耳其是当之无愧的战胜国,未来若轴心国失利,合法政府自然会回到土耳其,这个政府才真正代表了土耳其的民意,怎么也不能把战败国的帽子安到他们头上。这样一来,不管胜败,土耳其都立于不败之地,土耳其人好算计啊!”
  杜易微微一笑:“这正是我们情报部门推测的结果。要知道土耳其军政府的主要官员,几乎全部是伊诺努总统的亲信,有一个叛徒好理解,如果全部都是叛徒,那么被凯末尔选为接班人的伊诺努也未免太过无能了!苏联人也是感到情况不可挽回,才转而谋求向东进攻远东共和国,以拓展其战略纵深!”
  安毅愣了一下,问道:“苏联人早就知道土耳其将发生军事政变?”
  “事情早就有先兆!”
  杜易介绍道:“我们在土耳其的情报人员收集了那一段时间的新闻报纸和重大事件。在德国军队开始向土耳其边境集结后的第一周时间,土耳其政府便一反常态,对苏联进行猛烈的抨击,尤其是把苏军入侵波斯,当做一个重要的攻击手段,称苏联对土耳其有领土的渴求,但谁都知道,对土耳其领土威胁最大的,却是已经占领了巴尔干、磨刀霍霍的德国。”
  “本月上旬,德国驻土耳其大使冯·巴本夫妇在安卡拉大街上散步时,遭到一名腰间缠满炸弹的人自杀式袭击,但被保护冯·巴本夫妇的警卫给乱枪打死。当天晚上,土耳其当局即宣称,死者名叫托卡特,是马其顿共产党员,他的几个同谋已经被捕,也是马其顿共产党员,从案犯的口供看,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的某些外国人试图挑拨土耳其与德国的关系。”
  “随后,土耳其警察强行搜查了苏联在安卡拉一处非外交机构的办事处,并要求苏联驻伊斯坦布尔的总领事交出藏匿在领事馆里的一名嫌疑犯,苏联总领事表示拒绝后,警察便在领事馆周围布下了警戒线,并扬言如在四十八小时内不将人犯交出,他们就会冲进去。结果在距离所限时间不足三小时的时候,该嫌疑犯被交了出去。”
  “本月十八日,四名被告出庭受审,他们承认了上级交给的任务是暗杀一名德国要人以此挑起德土战争,而苏联使馆在得到审讯结果后,立即表示与四名罪犯素不相识,坚称整个事件是托洛茨基分子或者是远东共和国搞出的阴谋,苏联政府认为土耳其这次审讯,是对苏联的侮辱及不友好行动。随后,土耳其和苏联方面,各自撤回了大使,关系再次紧张起来。”
  安毅扼腕叹息:“我明白了。希特勒肯定是以这次庭审结果做要挟,要求苏联方面做出解释。苏联人自知理亏,干脆向远东共和国发起进攻,以此来表明心迹,避免与士气正盛的德国对上。希特勒得到斯大林的保证,对侵入土耳其势在必得,土耳其政府为了避免战火把国土摧毁,于是来了一个金蝉脱壳,以军事政变的形式推卸责任!”
  杨飞苦笑道:“这就叫牵一发而动全身,原本我们预测,德国与土耳其的战争,起码会持续半年时间,说不一定土耳其在英美苏等国的支持下,会与德军长期僵持,但现在一切都泡汤了!土耳其彻底倒向德国后,德国军队不费一兵一卒,即把战线推进到叙利亚、伊拉克及波斯边境,而且五十万土耳其精锐部队,将会成为轴心国压倒同盟国的最后一根稻草,中东及非洲双方兵力对比将变得更为悬殊!一旦盟军败出这一地区,我们就与德国对上了,情况不妙啊!”
  “我担心的也是这个!”
  后勤部长常保芳一脸忧色:“打仗就是打后勤,现在阿富汗铁路并未贯通,波斯铁路也还需要一个月才能与中亚铁路相连,部队的作战物资调动和周转困难。一旦德国向我们发起进攻,我们的作战物资跟不上的话,战局会迅速糜烂,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中亚和印度,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啊!”
  由于希特勒出尔反尔的坏名声,就连足智多谋的杨杰也不敢确保在得到土耳其的庞大战争机器后,德国军队会不会把南华当做下一个打击目标,席间一片沉默。
  安毅有些心烦意乱,站起来背着手走进长亭,远眺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过了许久,他才回过头,一脸坚毅地说道:“局势再坏也坏不到哪里……现在伊拉克及波斯境内的战事基本停歇,由于日军的主动退却,我们实际上消耗的弹药不多,至于油料,有着胡齐斯坦的油田和大型炼油厂,我们根本就不缺油。叶成集群的机械化部队,非常适宜地势平坦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作战,再加上我们新组建的五个飞行团已经调到了波斯及伊拉克南部地区,这样的力量完全有能力确保我们西线的安全,再不济也可拖延德军两到三个月时间,方便我们调动和集结兵力。”
  “弟兄们,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判断,德国人就算是再疯狂,也不敢在彻底解决英伦三岛之前,向我们宣战,毕竟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而我军的战斗力,是通过连续不断的战斗磨练出来的,远非羸弱的英国和法国军队可比,希特勒一代枭雄,不会那么不智,在我们身上白白浪费兵力!”
  “现在,继南他们正在德国,与希特勒政府进行交涉,我们要相信他们,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第1789章
国宝归国
  二月初的喀山,进入全年最冷的时刻,冰天雪地,整个世界仿佛成了个大冰柜,山冷得颤抖,河冻得僵硬,北风呼啸着,像刀子似的猛刮,大雪满天飞舞。
  在隆隆向西的火车上,以观察员身份前往喀山的安家军中亚军区副政委副政委安明祈,有些好奇地看向与几名参谋凑在一起商量战局的远东军总司令叶戈罗夫。这位五十六岁的远东军最高军事指挥官,脸色平静,镇定自若,下达作战任务时条理分明,从他身上,一点儿也感受不到紧张与不安。
  在一路上,经过改造添加了无线电联络设备临时充当全军总指挥部的火车车厢里,不断得到各条战线发来的战报,就安明祈所知,目前整体局势不容乐观。
  截至去年二月五日,苏军已经在各条战线突进了两百多公里。而在喀山方向,大批先头部队已经突破了远东军在喀山正面防线上地阻击,并开始全力向喀山市区突进。
  在该市的西北方向上,苏军三个装甲师已经推进到了距离市区不足十公里的地方,驻守该地的远东军两个步兵师虽然抵抗顽强,但是仍旧步步败退。西南方向,苏军四个步兵师,顺着伏尔加河南岸,推进到了上乌斯隆地区,一旦他们夺取这一区域,随后便可跨过结冻的伏尔加河,长驱直入,直接攻入喀山中部和南部城区。至于西线正面战场上,苏军的优势倒是还没有真正展现出来,毕竟远东军在那里部署有五个步兵师,加上提前构筑的反坦克壕和强大的炮兵阵地,战斗异常残酷和激烈。
  当天下午三点,叶戈罗夫顺利抵达喀山前线。
  按照战前苏军统帅部的作战计划,夺取喀山战役的胜利非常重要,这不仅仅因为喀山是东欧平原东部地区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还因为它是扼守伏尔加河及乌拉尔山的一个重要据点。如果不能拿下远东军的这个战略据点,那么,苏军发起的全线进攻,将会出现一个缺口,远东军可以从这个缺口,绕击苏军侧翼,威胁苏军各个进攻箭头的安全。可以说,苏军对喀山势在必得。
  而按照远东军司令部的战役安排,这次的战略重点,除了防守喀山城之外,还要力求消灭攻向喀山方向,也就是向伏尔加河、喀赞河交汇地区实施突进的所有苏军,彻底打破苏军的全面进攻攻势。
  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消灭突入乌拉尔地区的苏军,削弱苏军的战争潜力,为下一步反攻莫斯科创造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规模庞大的诱敌围歼战略构想形成了:以喀山城及喀山地区的部队为诱饵,诱使苏军逐步增调进攻这一区域的兵力,同时,以南北路兵力,向苏军纵深实施突击作战,最终对喀山苏军的突出部,实施合围歼灭。
  在远东军司令部的做战计划中,身为全军统帅的叶戈罗夫,身临险境,充当诱饵,其魄力无疑十分巨大。
  喀山地区部队作战的顽强程度,将直接决定苏军对该地区的兵力投入,而在喀山北方,远东军副总参谋长费季科大将所率领的部队,则在同一时间发动对什卡尔奥拉、克拉斯诺戈尔斯基、伏尔日斯基等地区的强大攻势,从而构成对苏军右路地铁钳攻势。在喀山南方,远东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作战部部长列昂尼德大将统帅另一支部队,从乌里扬诺夫斯克出击,绕击卡纳什、齐维利斯克,切断铁路干线,继而向喀山实施包抄。两路攻势最终将构成一幅铁钳,将苏军向喀山方向突进的部队生生绞死。
  从这方面看,毫无疑问,喀山战役的初期,也就是二月到三月,由于伏尔加河冰冻,是防守喀山的部队最为困难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进攻的苏军占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远东军方面只能依靠城防被动防守。
  根据安明祈了解,在叶戈罗夫接掌喀山军务的时候,他所能够直接调动的兵力,只有三个不满编的集团军,总兵力不到十五万人,而在他的战场前方所要面对的,是苏军三十多个装甲及步兵师,其总兵力接近五十万。
  一旦撑过这两个月,由于天气的好转,随着空军的参战,情况会迅速好转,接下去就要看谁能咬牙坚持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远东方面以叶戈罗夫为代表的老式军人与苏联朱可夫为代表的新军人之间的对抗,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喀山东火车站,叶戈罗夫与前来迎接的三个集团军的主要将领会面后,立即前往指挥部,部署防务,至此,一场历时四月之久的喀山大决战正式上演。
  ……
  巴黎,罗浮宫外的广场上,南华的五爪金龙红旗、纳粹德国的万字旗和法国维希政府的蓝、白、红三色旗在旗杆上高高飞舞。
  罗浮宫内的小会议厅里,法国维希政府总理皮埃尔·赖伐尔、南华军委副主席尹继南、纳粹德国波兰总督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相互换文,在中、德、法三国文字打印的文件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周围围着一圈的照相机,“噼噼啪啪”地拍照着,见证着又一个历史时刻的诞生。
  这次纳粹政府主持的德国、法国归还中国文物的仪式,其目的是渲染南华与德国、法国维希政府的亲密关系,让英、美两国产生猜疑,进一步加强轴心国势力的影响力。原本希特勒准备亲自出席这次签字会,但由于与土耳其军政府的谈判进入关键时刻,于是希特勒便委任海德里希全权负责处理此事。
  现在的海德里希,不仅是纳粹党副领袖、党卫军副领袖和秘密警察首长,还兼任担任波兰总督、海军航空兵司令等职务,在党、政、军都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是纳粹德国当之无愧的三号人物。
  这次尹继南率团访问德国,连续数日与希特勒在总理府闭门会谈。虽然旁人无法知道会谈的内容是什么,但显而易见的是希特勒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几天的对内对外讲话中,多次强调与南华的睦邻友好关系,表示纳粹德国无意争夺亚洲的领土,南华与德国的国家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不存在对立与冲突的可能,拥有广泛的合作前景。
  正是遵循这一精神,在征得希特勒的同意后,海德里希将德国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三十万件中国文物打包,一起归还给中国。
  这些文物主要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德国军队抢得及本世纪初借考古为名从中国盗得。仅以一九零二到一九零五年为例,在这三年间,德国考察队在吐鲁番、库车一带共运走古物四百箱,其中有从未发现过的摩尼教创始人梅尼兹的肖像壁画以及许多珍奇的手写文书、纺织品、钱币等。
  真实的历史上,收藏这些文物的博物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毁灭性的轰炸,几乎没有剩下多少,当然现在这一切都在未发生的情况下及时避免了,所有的文物都及时向南华境内转移,送到修建在南华北部和中部山区的战略仓库进行珍藏。
  法国维希政府在纳粹德国的胁迫下,对藏匿罗浮宫及吉美博物馆文物的几座古堡进行了彻底的清查,竟然得到了大约八万九千件中国文物,远远地超过了事前估计的三万余件的数量。正是在这一成果的刺激下,海德里希迅速指派秘密警察,对法国各地的博物馆、图书馆及教堂进行了彻底搜查,到目前为止,已经查获三十六万件文物,而且新的数字正在不断刷新中。
  法国各地收藏的这些文物,均是在近代殖民主义时期从中国非法掠夺所得。其中,属于罗浮宫博物馆转移的中国文物达三万件以上,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瓷器的收藏量达六千多件,而其分馆吉美博物馆转移的数万件中国文物,占该馆馆藏文物总数一半以上,历代陶瓷器1.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0/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