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1395

  安毅哈哈一笑:“这一周之内我都没时间,一来我得为装备问题、番号和编制问题、与老南昌各界名流合作的问题奔忙,还要时不时到校长那儿去报到,陪校长见一见从江浙沪各地蜂拥而来的大小财主们,还要不时到俞大哥的军需仓库去喝杯茶,还要帮助老南昌车马行的朱掌柜弄回一张南昌城到老南昌之间的营运准许证……只要有好处的地方,老子都要去,临时把警卫连的教官丁志诚调来给我当几天警卫就行。咱们一军各团那群孙子不是整天出入这个宴会那个招待会吗?他们是去摆谱,由得他们,咱们不求那些虚名,而是要想方设法弄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等咱们的实力累积到一定程度,谁再想从咱们身上榨油水,自己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尹继南和胡子知道安毅开始为远大目标打基础了,两人放下饭碗郑重告诉安毅:尽管出去,家里的事有我们呢!
第173章
道合而志不同
  雪花又再飘飘而下,连续一周的奔忙,让安毅大有收获的同时,对军中隐隐飘出的异样气息深感困惑。
  随着青天白日旗插上南昌城头,横行中国多年的两大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已大大削弱。
  此时两大军阀的主力已被逐一击破,处于穷途末路的边沿,国民政府占领下的粤、湘、黔、桂、赣、鄂、闽七省已连成一体,川滇两省和西北、晋绥归附革命遥相呼应,革命军的声威以及势不可挡的革命浪潮席卷半个中国。
  就在北伐大业前景一片光明之时,各种杂音也随着形势的巨大改变而纷纷扰扰,高举同一面旗帜的各大势力开始从悄然无声练内功再到雄心万丈任驰骋的微妙转变,第一个急速膨胀再也不甘屈人之下的军事势力终于挺身而出: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湖南省主席、第八军主帅的唐生智将军,在国民革命军总部进驻南昌没几天,立刻发出一份请求将第八军扩编为四个军的申请,志在必得地把李品仙、叶琪、何健、刘兴这四个军长的名字列上去。
  一纸电文犹如一枚巨石,瞬间打破貌似祥和平静的湖面,激起的层层浪花阵阵涟漪,迅速扩散,劳苦功高的著名铁军第四军早有准备立刻随声呼应,向总司令部和蒋总司令发来明电,请求扩编第四军增设第十一军。
  一时间,全军各部乃至全国各大势力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南昌,看看总司令部如何处理这两个早已在暗中完成军事扩建、只需要获得正式番号就能名正言顺争霸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迅速壮大的唐生智部在整个北伐过程中受益最大,这个原本一路溃败只剩下两个师的第八军,先是在第七军李宗仁部扶持下收复衡阳长沙得以恢复元气,接着岳阳一战中获得大批武器弹药,全盘接受被第四、第七军截断后路的数万俘虏,又在各军强攻武昌之时暗度汉阳,在投诚革命的汉阳守将刘佐龙的接引下开进汉阳并占据汉口,迅速占据全国最大的兵工生产企业汉阳兵工厂为己有,待武昌城破之时立刻派出主力进驻武昌。
  北伐大军入赣作战之后,唐生智部悄然扩充兵力,实力急剧膨胀,全军官兵由最初的一万余人猛增至八万余人,最终囊括了武汉三镇,一跃而成为国民革命军各部中势力最大的军事集团。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接到电报立刻明白了一切,他捏着两封电报犹如捏着两团灼热的炭火,烧得他心焦火燎,焦头烂额,明知道此风一开整个革命大军即会失去控制,尚处于观望状态下的滇、川、陕、晋各大势力必将拥兵自重肆意扩展,并且严重质疑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和国民党中央的权威与能力,甚至在国民革命军遇到危机的关头,再次以各种各样的借口通电全国脱离革命以维护自身利益,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取得的北伐阶段性胜利将会丧失殆尽,垂死的直系、皖系就回借机喘息死灰复燃,革命的大业也随即断送。
  如果蒋介石对唐、张二人的要求不予同意,整个革命军事势力立刻就会发生无法挽回的巨变。他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已经得到外部势力鼎力相助、并与日本政治集团开始暗中来往的唐生智羽毛已丰,他在个人欲望无法达成的情况下,必然会仰仗自己迅速膨胀的军事实力,登上武汉城楼的最高处振臂一呼,以另立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形式制造分裂。
  打仗犹如猛虎但政治目光短浅的粤军将领张发奎已经显示出居功自傲的性格,乱世中他的信心及政治欲望都在急剧膨胀,在巨大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他已经发展到无视德高望重的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的资历和权威,一意要将第四军的番号抢到自己手里,根本不考虑留守在广东大本营的李济深和其他两个师长同僚的感受,并坦然大方地放出风声,请求以治病为借口的下野好友汪精卫以革命事业为重,尽快离开巴黎重返国内主持党务工作。
  以张发奎的性格分析,为达目的他定会极力声援唐生智,而且不管南昌和武汉哪一边得势,有恃无恐的张发奎都会从中得利,要求获得满足他就能名正言顺地继续扩张,在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他将联合唐生智,高举“革命大旗”迎接汪精卫回国执政,另立中央政府,本就同床异梦的国民革命整体力量立刻就会分裂解体。
  在无可挽回的情况下,总司令蒋介石收起心中的失望和愤怒,与自己的智囊团闭门密商一天一夜之后,他立刻和颜悦色地召开军事会议并同意了唐生智将军、张发奎将军的扩编请求,并随即发出嘉奖电报,对两军北伐征程中的丰功伟绩予以高度评价。
  于是,唐生智将军部如愿以偿,正式扩编为李品仙将军的第八军、叶琪将军的十八军、何健将军的三十五军和刘兴将军的三十六军。
  战功彪炳的张发奎将军也心满意足,之前,率领第四军第十、第十二两个师参加北伐的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将军,由于急病辞职于一个多月前返粤休养,由张发奎接任副军长一职,张发奎将军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宝贵机会,通过扩编努力,一举确立了自己在粤军中的主要地位。
  对此次扩军志在必得的张发奎将军接到获准扩编的电报后,一天之内就把自己的第十二师扩编为第四军,劳苦功高的张发奎将军顺利升任军长,四军悍将黄琪翔将军升任副军长兼第十二师师长,朱日辉将军任新编二十五师师长;早已搭好框架的第十师随即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师长陈枢铭将军升任十一军军长,副军长为蒋光鼎将军,下设原第十师、打下武昌前后新编的第二十四师和二十六师。
  如此一来,留守在广东的第四军李济深军长的陈济棠师、徐景唐师,由于与前方张发奎将军的第四军番号重叠,被迫致电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询问所部番号该如何确定?蒋总司令接到电报心知肚明,再次召开会议,不久,留守广东大本营的第四军的一半,即被总司令部赋予第八路军的番号,失去传统番号愤愤不平的第八路军将校们立刻进入紧锣密鼓的扩编之中。
  唐生智、张发奎两大军事势力的迅速膨胀,立刻引发了波及全军的连锁反应,反应的激烈程度远远超出总司令部以及蒋总司令本人的预计:刚刚打下南昌正在江西境内休整的鲁涤平部第二军、朱培德部第三军、程潜部第六军一片哗然、李宗仁将军的第七军因无法扩编而深感不公,北伐军总司令部门前转眼间车水马龙,申诉和请求扩编的各路老大穿梭往来为之塞道,在所求无果的情况下逐渐怨气丛生,诽言四起,蒋总司令和军政各部疲于招架,声嘶力竭。
  这其中,只有第七军李宗仁将军的优异表现令总司令部欣慰不已,在李宗仁将军的谆谆教诲下,第七军将校纷纷闭起嘴巴,缓缓撤回鄂东一线驻扎,远离漩涡处之泰然。
  深明大义战功卓著的李宗仁将军先后数次进入南昌,与蒋总司令促膝相谈,委婉地批评总司令不应该批准唐生智将军和张发奎将军的扩军请求,随后奔走于各军之间开导劝解,游说斡旋,大声疾呼全体革命同仁顾全大局,一切应以北伐大业为重,建议各军以充实军备为主,尽量向总部提出困难换得体谅,并以身作则公开表示:第七军除了依据国民革命军规范将下属各旅改为各师之外,不会要求增加番号扩充序列!
  一时间,在北伐征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李宗仁将军,以深明大义、虚怀若谷的高尚风范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赢得军内军外社会各界一片赞誉好评如潮。
  白崇禧将军也在此时利用副总参谋长的权利,打了个漂亮的擦边球,将“马口之战”俘获三万余敌军而缴获的三万余支枪支、数百挺轻重机枪以及大批弹药,尽数分发给驻赣的第二、第三、第六军,让三军将士喜笑颜开,感恩不尽,也让第一军将校和蒋总司令看得目瞪口呆,有苦难言。
  就在国民革命军政两界熙熙攘攘却又暗流涌动之时,蒋总司令麾下的第一军也和李宗仁将军的第七军一样,外松内紧,苦苦修炼,两军所有将校都在紧张操练暗自扩军,只不过这两个军都非常聪明,那就是扩师扩团不扩军,展现在阳光之下的仍然是原先的老样子。
  等忙得屁股冒烟的两军将校完成艰巨的扩编重任,抬起头来四处张望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不起眼的独立团悄然诞生,一个本来是一临时编制没有番号的补充团,无声无息中已被正式列入到国民革命军战斗部队的序列,并在各部大大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悄悄封闭大营,展开了高强度的紧张训练。
  这个年轻的战斗集体,就是几天前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补充团,如今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独立团。
  独立团团长安毅在一周时间里上下奔波,极尽投机钻营之能事,在蒋总司令的亲切关怀的殷殷期待之下,先是成功获得十二门法国八十一mm迫击炮、八挺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五百支德制步枪、两百支花机关枪、五十支柯尔特军用手枪。
  待这批装备悄悄运抵老南昌军营的两日后,安毅再次获得六千发迫击炮弹、四十五万发机、步枪子弹,五万发驳壳枪和柯尔特军用手枪子弹,三百箱德制手榴弹,以及一千二百套步兵、骑兵装具等物资。
  如此隐秘而超量的获得,并没有让安毅满足,从安毅所部确定编制的第二天起,他每天上午八点准时到第一军军部报到,严肃而恭敬地向各部长官们敬礼致意,随即开始汇报工作和思想觉悟。
  心存歉意的一军军部老大们大多曾是黄埔军校各部的领导或教官,这些老师们面对愁眉苦脸衣衫单薄、仍然凄苦地吊着一条受伤胳膊的好学生安毅,一个个感慨万千却又哭笑不得,只能咬咬牙一次性发给独立团七千套冬装、四千双高帮野战鞋、四千张军用棉被、三千八百张军用毛毯。
  安毅千恩万谢地逐一致礼,感激莫名,这才结束了他每天按时到军部“汇报思想追求上进”的革命行动。
  二师几个老大面对麾下各主力团的海量要求殚心竭虑,一筹莫展,看到安毅笑眯眯地到来,徐庭瑶想都不想立刻提笔在正式申报文件上签字,随手再写下一张纸条一起递给刘峙。
  刘峙苦笑着接过来,看都不看就飞快签字,将南昌战役中获得的五万元奖金中的两万,一次性奖励给独立团,并从本月起,按照甲级作战部队军饷及军资补助标准,确定严格的现金定期发放和交接制度。
  安毅在纷扰乱局中打了个漂亮的时间差,终于如愿以偿,扬眉吐气,立刻拿出价值一万现洋的金条暗中打点逐一致谢,如此漂亮的一手赢得了总司令部所属各部长官和一军负责人的巨大好感,各利益部门的中上层主官无不将安毅看成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大好青年,并对他如此的年纪就有如此周到细腻的处事风格深感钦佩。
  完成一切任务、了结所有手续的安毅没有停下他勤快的脚步,向校长进行一次完整的汇报并上呈《独立团整训计划及分期目标》、《特种作战之理论探索》这两份精益求精极具价值的报告之后,在校长的欣喜的目光和谆谆教诲中回到驻地,从此紧闭营门,埋头练兵,间或在盛情难却之下出席老南昌社会各界的恳谈会,为发展地方经济密切军民关系尽心尽力,夜以继日,付出了增加自身肠胃负荷和损害脑细胞健康的巨大代价,赢得了驻地各界的交口称赞和热烈拥护。
  入夜,老南昌县衙大堂的东厢房里灯光明亮,八十多平方米的室内所有的家具已被搬空,一大一小两个房间中间漂亮的博古架和檀木彩贝屏风已被搬走,房间正中央是一个两米乘三米的大型沙盘,南北两边的墙壁上挂满了一幅幅军事地形图和赣东、浙南的行政区图。
  刚刚完成双边战术推演的安毅和弟兄们算清赌金,春风得意地走出作战室,来到大堂内相继坐下轻松地喝茶。
  模范营教导员黄应武大声问道:“团长,师部刚送来的漂亮领章什么时候发到弟兄们手里?”
  安毅不紧不慢地反问:“怎么?现在就想挂上新领章了,不会是急着去逍遥楼喝花酒出风头吧?”
  弟兄们听了哈哈大笑,早已修炼成精的黄应武毫不在意地笑道:“各位别笑,在座的除了团长和胡团副,你们谁敢摸着自己的胸口,说自己没去过湖西路逛窑子?”
  “鹦鹉你找死啊?”尹继南放下茶杯不悦地骂道。
  黄应武回过神来,对尹继南嘿嘿笑道:“哎呀,我一时忘了算上你……其实你比团长、团副老实多了。”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黄应武看到胡子脸色不善,连忙站起来走向后院,边走边笑嘻嘻地说道:“我巡营去了啊!各位慢慢聊,哈哈……”
  弟兄们看看时间不早,也陆续告辞返回各自的营区,不一会儿大堂里只剩下安毅、胡子、尹继南、杨斌和曲慕辰五人。
  曲慕辰移到安毅旁边坐下,对三人轻声说道:“虎头的警卫连恐怕明天才能回来,丁志诚、窦方率领的两个小分队估计已进入浙西常山一线,教导队的各科教官走了三分之二,只剩下六个常规科目的教官,大家看看是不是调整一下课程和训练项目?”
  安毅拍拍脑袋:“刚才我忘了告诉大家,明天上午,总部组织的军事观摩团要到咱们这里参观调研,住赣各军也都派人参加,军部和师部要求我们展示队列训练、场地障碍越野、工兵筑路三个项目。队列训练交给你的教导队了,场地障碍越野咱们后面有现成的设施,随便让模范营一个连的弟兄出去转转即可。下午的工兵筑路演练,就让驻扎在城西两公里的夏俭一营负责,刚从模范营调过去的工兵二连虽说未完成磨合,但也足够这群将军们看的了,大营边上的魏家溪是纺织厂选定的厂址,小溪东面那片高高低低的黄泥岗与大路之间需要修条路,炸掉凸出的一片石头修好路,就能把砖头石材运进去,正好让夏俭的工兵连用来练兵。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所有官兵全都穿上旧衣服旧鞋子,只要不破不烂穿戴整齐就行,千万别干打肿脸充胖子的傻事。”
  尹继南看看表:“这么说我得派通信员逐一通知各营才行,否则恐怕弟兄们来不及准备了。”
  安毅点点头:“老杨你亲自去一趟城东的二营,把咱们这意思告诉老叶他就会明白,我担心一群将军经过他们二营时忍不住进去看,二营住扎的董公祠风景太好。”
  “这么来吧,我让二营留下一个连的弟兄看家,其他三个连和营部直属各连排统统带出去搞一次越野拉练,明天一早就全副武装跑到东面十五公里的渡头村去,把新装备的迫击炮和重机枪都扛出去,天黑了再回来,这么一来所有弟兄都不舍得穿上新衣服了。”杨斌不愧为老油条,一个小主意就能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
  胡子微微一笑:“那么我去陈志标的三营吧,我们也来个越野拉练外加射击训练,开到东南十八公里的普官庙一线,那里山高湖宽,最适合打枪开炮。”
  “你们全都走了不好吧?”尹继南担心地问道。
  杨斌摇了摇头:“不是还有你的模范营在吗?这两天要不是领取装备,全团哪天不练得精疲力竭,正常!按照既定计划,下去的训练还要苦呢。”
  安毅爽朗大笑:“继南,让模范营的所有弟兄穿旧衣服,连长以上的军官全都穿新衣服,而且都要把刚配发下来的领章挂上,精神抖擞的迎接贵宾,哈哈!”
  众弟兄一愣,随即领会了安毅的意思,全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第174章
又演又练
  冬日里灰蒙蒙的天际难得地透出暖暖的阳光,笼罩在宽阔澄碧湖上飘飘渺渺的白雾徐徐散去,寒冷的东北风中夹杂着缕缕清新的野花味道,令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
  十六辆五花八门的汽车无一例外地在车头保险杠上方插上青天白日旗,缓缓经过老南昌城东的独立团岗哨,在数名全副武装的执勤官兵敬礼中开进六米多宽的府前大街,来到雕梁画栋的宽大县衙门前络绎停下。
  独立团团长安毅、教导员尹继南等十余名校尉早已穿上崭新的军服,戴上新配发的官阶领章,排着整整齐齐的队形恭恭敬敬的举手敬礼,心里却在嘀咕:为何不从东面的新建营门直接进入后院军营,而要劳师动众、风风光光地开进繁华街市从大门进来?
  总部警卫团百余名荷枪实弹的官兵飞快跳下卡车车厢,快速布防,一辆辆轿车的车门先后打开,总司令部政训部副部长郭沫若、参谋处处长张定璠、高级军事顾问加仑、政治顾问铁罗尼、副官处长张治中、宣传科长章伯钧、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何玉书、一师师长王俊、二师师长刘峙、参谋长徐庭瑶以及二、三、六军、七军将校共三十余人逐一下车,走到大门口从容停步,听取二师独立团团长安毅的大声报告,一个个边回礼边进入县衙大院,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惬意地四下张望,品头评足,都说安毅这小子会找地方,不挤在闹哄哄的城里受罪,独自跑到这幽静雅致的老县城里安然自在享福,听得安毅心里直想翻白眼。
  从没见过安毅的加仑将军似乎对安毅很有好感,坐在大厅里歇息喝茶,听取安毅简单的汇报完毕,加仑非常友善地通过翻译询问安毅:“安毅上校,听说你的模范营已经成为第一军各部的输出地,对此你有何感想?”
  安毅如实回答:“报告将军,模范营没有做出多大贡献,到现在为止只是在我二师范围内调整过四个工兵连,尚未能够向其他各师输送合格的工兵,目前我二师直属工兵营做得更好,南昌战役的城西浮桥就是他们搭建的,他们代表了我二师工兵的最高水平,是我军专业的工兵队伍,而属下的模范营正在逐渐向步兵营转变,模范营如今只保留一个工兵连,其他两个新编工兵连已经分配到各步兵营。”
  “我明白了,你非常诚实。昨天听到蒋总司令说你的独立团正在进行新的训练改良,能不能告诉我们,你们的改良重点在那个环节?”加仑非常精明而且眼光独到。
  安毅回答:“改良的重点很简单,就是力争使每一个步兵连都具备专业工兵连的基础能力,同时让专业工兵连大幅度提高综合战斗力,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胜任步兵连所承担的作战任务,实现这个目标也许很困难,但我们愿意尝试。”
  加仑听完翻译的话,惊讶地望着安毅,周边的众多将校听完安毅的话随即议论纷纷,内容几乎都一样:既然如此还要设立专业工兵干什么?加仑沉思了一会,笑了笑赞许地点点头没有再问什么。
  喝完杯迎宾茶,全体穿过中院前往濒湖而建的军营,晓有兴趣地参观围绕校场周边的五百米环形跑道,对一个个别出心裁的障碍设施逐一参观,对其跨越和通过的难度、设计的合理性、针对性展开讨论,惊讶之余也存在不少疑问,熟悉安毅部训练方式的刘峙和徐庭瑶周旋其中,颇为自豪地担当起解说员的角色。
  安毅则单独陪伴在张治中将军身边,恭恭敬敬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低声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未来的设想。
  二十多分钟后,这对低声交谈亲密无间的师生跟随在人流后面走到东面的检阅台前,欣慰满意的张治中将军把手放在安毅肩膀上,温和地谆谆鼓励切切期盼一番,这才从容迈步走上高台,就坐于整整齐齐铺上旧军毯的观礼席中间。
  一声哨响,尹继南率领的模范营以连为单位跑向校场中央,教导队的八十名官兵在曲慕辰的率领下自西向东整齐地跑步前进,到达校场边沿的安毅前方迅速列队完毕。曲慕辰正正规规地向安毅汇报,担负传声筒重任的安毅转身跑到高台前立正,再次向台上的老大们大声重复一遍。
  台上各军将校都望着坐在观礼席正中的总部将军们,总部的将军们根本就没有准备,郭沫若几个交头接耳商量片刻,最后把决策权交给一军政治部主任何玉书,何玉书这几天忙得屁滚尿流,根本就不知道来这儿看些什么,又再把决策权交给二师。
  刘峙只好站起来走到前方,低下头和郭沫若、张定璠几个商量一番,转过身迈开军人的步伐上前三步,大声向安毅下令:“演练可以开始,先行展示队列操演!”
  “是!”
  十分钟的基本队形演练就这样开始了,八十名从全团挑选出来平均年龄仅为二十一岁的佼佼者自然做得很好,既知书达理又经过一个月学习培训的年轻军人个个朝气蓬勃,精神抖擞,动作整齐划一准确迅速,从头到尾犹如行云流水无可挑剔,台上将校们禁不住鼓起掌来大声夸奖,几个友军的政治部主任和参谋长虽说带着看热闹的挑剔心态而来,但心里不得承认的确做得好。
  教导队的演练结束,尹继南的模范营五百五十官兵分成四个方块,在威严的号令下全副武装齐步向前。
  尹继南下达立正口令,转身跑向安毅,敬个礼叽里呱啦一串汇报,安毅回礼完毕转身跑到高台前,仰望高台前端站得笔直的刘峙又是一顿叽里呱啦的重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