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038部分在线阅读
随后,留下一部戍守边界,主力部队全速向南,于十一月下旬推进至胡齐斯坦北部地区,把与伊拉克接壤的边境要隘一一纳入控制之中。
中路,九月八日,杨九霄兵团第十六集团军与第十七集团军会师于克尔曼城,两大集团军未作任何休息与停留,沿着铁路向西进发,于十二日顺利占领波斯纵贯铁路上的重要城市瑙城。
在瑙城,两大集团军分道扬镳,第十六集团军调转方向,顺着铁路向南方的阿巴斯港冲去,于十月八日兵临阿巴斯城下。此时,盛世武、盛世基两兄弟,已经利用截获的舰只,带着部队渡过霍尔木兹海峡,投靠日本人去了,第十六集团军兵不血刃收复阿巴斯港。
第十七集团军则由瑙城继续向西,从苏军手里接管铁路沿线各城市,于十月二十日占领伊斯法罕。此后,集团军主力向南进发,翻越格罗斯山脉,收复库尔德、亚苏季、设拉子及布什尔港,到十一月下旬,推进至胡齐斯坦东部,一边与固守加奇萨兰油田的日军对峙,一边等待沿着海岸公路赶来的第十六集团军,汇合后随时准备向日军发起攻击。
十一月八日,南华空军派出专机,将波斯王室由埃及接回德黑兰。
礼萨·汗在与南华政府正式签订文约,将格罗斯山脉以南、鲁德山脉以东及卢特荒漠以南地区正式划归南华版图,随后宣布引咎辞职,将国王的位置传给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新任国王巴列维,又与南华政府签署协约,每年将从南华获得一千万英镑的政府财政补助,以弥补失去西南部油田的损失。南华政府将为巴列维政权训练两个精锐装甲师、三个山地师及五个步兵师,以维护政权的稳定。待波斯军队成型后,安家军将陆续撤离波斯境内。
印度方向,九月下旬,安插在新疆军中的内线传来盛世才染病暴毙的消息后,安家军空军伞兵部队即对孟买城实施空降打击。
连续的瘟疫,已经将这座印度第一大工业城市,折磨得奄奄一息。这座战前拥有四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到了十月初,剩下的人口竟然不到三十万人,而且其中大多染病。
伞兵部队迅速抢占机场及周边地区,站稳脚跟后,大量防疫兵和生化兵,便通过空运源源不断派往孟买,焚烧尸体,对城市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伞兵部队在盛世才入住的泰姬玛哈大酒店的地下室里,发现了盛世才抢劫而来的金银财宝。
不过,自古善射者死于矢,善战者死于兵,善泳者溺于水,这一回盛世才也受到他一手制造的瘟疫影响,死于非命,同时他的属下和军队也大部分死于疫病,倒是替安毅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烦恼。
在控制孟买的同时,安家军六个集团军和直属军团,穿戴防化装备,迅速东进,至十一月底,北线已经顺利推进到瓦拉纳西,中路进占德干高原,南方推进至葡萄牙在次大陆的殖民地果阿。
由于遍地瘟疫,安家军机械化部队几乎是马不停蹄,一路向东,城镇一律不进入,只抢占战略要点,可以说是畅通无阻。
日军疲于应对瘟疫,对于安家军迅猛如雷的攻势,毫无办法。
整个印度瘟疫爆发期间,日本政府通过黑市渠道,购买了上千万盒盘莫西林、西莫西林、磺胺针剂和药片,动用了上百吨黄金储备,才终于把蔓延于东印度地区的瘟疫压制下来。
这几年安家军疯狂滥发日本伪钞终于有了效果,现在日元已经贬值了近半,黑市竟然不收日元。日本政府及军队高层,并未意识到具有高防伪性的日元竟然会有伪钞出现,误以为是美国封锁导致物资短缺的结果,不得不拿出真金白银出来购买,因此对于美国更增添了几丝怨恨。
即便如此,依然有数千万印度人死于非命,有三万九千余名鬼子丧生异域,加上夏季热死的鬼子兵,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竟然达到四万人,富饶美丽的印度,竟然成为许多日军心目中最不愿意去的地方。
现在印度的情况是安家军立足未稳,而日军元气大伤,都不敢向对方贸然发起进攻。由于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波斯那边暂时也不敢动弹,这就导致了东西两线安家军与日军的对峙。
还有一个胜利就是交通建设的胜利。
今年是南华交通大发展的一年,随着大量飞艇、直升机及工程机械加入建设大军,同时南华方面采取了分段式施工然后再合龙的办法进行建设,对阻拦铁路前进的大山,采取了直接爆破或者是用挖掘隧道的方式提前进行施工,使得几个在建的大型铁路项目都提前完工。
年中,新京经谅山、镇南关,至广西境内凭祥、崇左至南宁的铁路全线贯通。九月,太原经北江、下龙至边境线芒街、东兴,再到防城、钦州港的铁路实现通车。至此,南华至祖国内地,已经有三条铁路大动脉贯通,一旦中原和江南出现问题,即可快捷地从南华出兵,迅速抵达长江南岸,对日寇迎头痛击。
九月底,由西贡至金边的铁路贯通,此前法国政府已经修建了金边至磅逊、金边至诗梳风的铁路,再加上提前修通的诗梳风至沙檄的铁路,西贡与暹罗铁路大动脉有机地连接到了一起。
到十一月初,顺化至西贡的沿海铁路实现通车,南华南北、东西便由这条铁路枢纽捏合成了一个整体。
十一月二十八日,新京由和平、山萝至奠边府,再由奠边府至安心城的铁路实现开通。这条铁路全长六百二十七公里,穿越了南华北部的莽莽群山以及沱江、南康河两大河流,可以说代表了南华铁路建设的最高成就。
铁路由德国人提供资金,采用的也大多是德国铁路建筑技术,但是使用的却全部是中国的工程师和工人。
这六百二十七公里铁路,沿途大都有法国人修筑的公路。整个铁路线,共分为一百个施工段,有十万名工人参与建设,也就是说,每6.27公里的施工段,实际上是由一千人在近两年的时间内负责完成的,这样的进度绝对不能说快了。当然,相对于后世印度这个奇葩国家来说,就太了不起了,因为它们的城市中有大量十来层的建筑物经历了七八年的风雨也没有修好到最后变为危楼拆掉的例子存在。
当然,实际建设中,地段的划分不会这么细致,有的小组,负责的地段地势较为平坦,施工长度就会相应增加,而那些在崇山峻岭间作业的施工段,或许只有一两公里甚至数百米,但由于是峡谷、沟壑或者是隧道,路程虽短,但施工难度却要大许多。
施工动用了五千余辆卡车和工程车辆,铁路所需钢轨、钢构件、枕木等器材,除了用卡车运送外,还动用了直升机和飞艇吊运。而那些开山的炸药,也是由飞艇和直升机直接吊运到山间各处,爆破工程师们将其安置在打出的各个山洞处进行引爆,活生生地把大山开辟出一个个豁口,让险阻变为通途。
目前南华的火车机车已全部实现本土化。火车机车均采用较为成熟的德国柴油机车技术,由泸州铁路机车厂和去年年底才建成的太原铁路机车厂制造。现在两大机车厂正在研究电气化机车技术,新技术由于供电容量不受额定功率限制,具有功率大,短时过载能力强,运行速度高,加速快,牵引力大,没有排烟排气污染环境等优点,适用于运输繁忙或坡度大、隧道长的铁路线,尤其适用于大城市城郊运输和地下铁道运输。按照规划,未来南华全境普及铁路,解决基本的通行问题后,再进行系统的电气化更新,原则上是在原址附近再建一条电气化复线。
南华这样一个新兴国家,之所以这么重视铁路建设,在于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铁路便被军事家们视为最得力的后勤输送手段,政府可以充分利用铁路,迅速运送人员和装备。从铁路第一次应用于战争,至今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之中,无数次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铁路,就无法迅速动员、及时机动和保证供应,而大量军队在前方作战,要是没有铁路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弹药,恐怕也无法将战争维持下去。
现在正在进行的这场世界大战,后勤运输是联系后方同前线最重要的工具。如今的南华,武器和弹药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但是如果不能通过运输及时送往前线,那么它就只能成为没用的东西。应该说,在及时供给前线武器、弹药、粮食、被服等等方面,铁路运输的作用是有决定意义的。
随着京安铁路通车,南华第一阶段的铁路建设基本完毕,目前正在进行的新的铁路建设中,就包括奠边府到莱州的铁路,此前老街到莱州铁路已经贯通,新铁路修通后,南华西北面铁路就构成了一个小环线。
此外,安心城经南塔市、会晒到清莱、清迈的安清铁路也已经开始建设,建成后,这条铁路将与东面的铁路构成一个整体的大环线,任意一个点上出现问题,都同时有两条铁路可供使用。
掸邦高原地区,腊戍经景栋、大其力、清莱至清迈的铁路,也在抓紧时间建设中,暹罗至缅甸的铁路一旦沟通,未来的缅甸及南亚战略就好开展多了。
还有许多在建铁路,可以改变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方便农产品和工业品及时送出,但在战略上的意义,就没有以上几条铁路那么大了。
南华的国土,大多是在战争中获得,根基极为不牢,把领土各个部位维系在一起的,除了优厚的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政策外,便是拥有“安家军”这么一支强悍的武装力量。在没有铁路之前,某地若是爆发大规模的叛乱,仅仅依靠汽车运输或者是空运,根本无法及时调动部队,但有了铁路就不同了,大规模的部队随时可以开到,这将极大地威慑分裂主义分子,将南华各省各市,强力地整合在一起。
因此,南华才会不惜一切,把铁路延伸到国境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日军正利用抓获的100多万盟军俘虏(其中大部分是孟加拉军),还有征用的50万缅甸、20万马来和10万兰印壮丁,修建缅甸与印度的铁路。
铁路三横一竖共四条,分别为南线的卑谬至洞鸽、中路的仁安羌经马圭至实兑、北路的纳巴经霍马林、因帕尔、科希马至印度铁路干线重要城市迪马布尔,一竖则很简单,由吉大港经实兑港至洞鸽,这样印度和缅甸铁路便连接在了一起,日军的战略纵深和机动作战能力得到很大的加强。
但是,一旦这些地方被安家军控制,那么联通南华本土与波斯湾、中亚的欧亚铁路桥就算是建立起来了,这个庞大的铁路网络,将把南华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个地区,支撑起强大的军队,与任何强敌作战。
第1757章
瓜熟蒂落
十二月一日,安毅主持完京安铁路全线开通仪式,秘密来到了建设在奠边府西北方向的夸城卫星发射基地。
夸城卫星发射基地始建于去年五月,它位于北纬22度,东经103度附近,后世的西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几乎同一经度,纬度则与西昌、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相近。由于卫星发射升空纬度越低优势越明显,未来预计会在更南的位置建设火箭发射基地,但现在为了保密需要,只能建在地质特征较为稳固的红河平原西北山区。
在这两年间,火箭研究所设计出一个一个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甚至是太空舱进行测试。太空舱除了扔进真空室检测外,还要做泡水实验,先是扔进水池里,后来又扔进咸海中,测试盐分腐蚀问题。
二日清晨,凌晨五点。
与佳人缠绵一夜,待丁墨兰离开后半小时,安毅才来到发射中心控制室。此时丁墨兰已经是一副女强人的打扮,乌黑的头发梳成辫子盘在头上,一身白大褂掩饰了好身材,整个人看起来十分精神。
丁墨兰看到安毅,俏脸一红,随即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迎上前介绍:“这首颗卫星名为‘北极星’一号,它重1525公斤,上面有许多精密仪器,包括测温、测压、电波测量、辐射测量、通讯天线、雷达、小型照相机等等,几乎我们能够想到的东西,都给塞进去了。”
“这次发射是秘密发射,卫星升空后,只有在进入南华上空时,才会向地面发射无线电讯号。比较特殊的是,卫星本体将在轨道上运转数年,但是他可以用返回舱,向地面投放底片胶卷,几次绕行拍完一个胶卷的底片后,就可以将其送返地面。”
“卫星上一共装有八卷胶卷,相应地备有八个返回舱。目前‘北极星’一号尚不能用于军事侦察,只能起到科学探测的作用,它携带的照相机的性能并不是非常顶尖,重量与口径都不大,这主要是因卫星还需要承担其他许多任务。”
安毅看到发射中心里电子屏幕上闪烁的数据,好奇地问道:“火箭还是采用尼古拉叔叔的火箭发动机技术吗?”
丁墨兰笑着回答:“虽然是相同的技术,但在细节上又有所创新。这次的火箭经过尼古拉叔叔的亲自审核,命名为‘土星一型’,为全重达145吨的三节式液体火箭,可以将1600公斤酬载推到四百公里高的低地球轨道上。按照计算机上模拟演示,成功率高达95.8%。”
安毅点了点头,在丁墨兰的陪同下,来到宽大的落地窗前。在夜幕的背景下,远近的灯光汇拢在竖立于发射架上的火箭上,火箭外表喷涂的蔚蓝色的颜料反射着灯光,发出璀璨的光芒。
凌晨五点半,倒数结束,火箭正式发射。
五点四十四分,第三节
火箭熄火,打开卫星保护罩,卫星正式进入预设轨道,开始按照预定程序展开太阳能板,捕捉三个预设恒星,校正自己的位置,并向地面传送讯号。
顿时,指挥中心里一阵欢呼,人人神色兴奋。
安毅看着卫星发射中心控制室屏幕上传来的卫星讯号,心中百感交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需要在五十年代才会出现的卫星,竟然提前十多年就在自己手里出现了。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或许一个改变,对历史的进程不会产生较大的改观,但是,当多个不可能的东西聚集在一起并综合发力的时候,却会由量变到质变,发生几乎不可抑制的化学反应。
当初安毅乾纲独断,斥巨资建立科学研究院,不过是想自力更生地发展一些与军事有关的科技,研究记忆中的一些属于常识性的武器装备,来壮大安家军的军事力量,使得军队不会因为外国的封锁,落后这个时代太多。
但是,随着经济危机后加入的各国科学家越来越多,还有与德国人的合作,以及留学欧美归来的人才,使得研究院涉及的科学门类越来越多。
门类越多,需要的技术就越多,比如说各种各样的精密机床、越来越先进的飞机和汽车发动机技术、需要加强发动机和坦克装甲强度的合金、解决部队通讯联络的无线电、为了解决运算问题而引入的计算机概念等等,因此不得不成立各种实验室,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到了后来,得到了特斯拉这个鬼才加盟,加上传承了特斯拉衣钵并总是能由特斯拉的天才构想得到许多启发的丁墨兰,以及更多的自欧美各国归来和南华各所大学培养的精英的加盟,使得南华的科研水平越来越领先。
最后,犹太人和苏联科学家的加入,彻底把南华的科学技术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使得南华完成了由质变到量变的关键一步,终于有了现在领先时代十多年的卫星的问世。
当然,安毅的成功,也离不开最初的布局,早在经济危机之前两三年,欧耀庭便以南洋为基地,把触角深入到了东南亚的方方面面,和殖民政府关系良好。
经济危机期间,在美国、欧洲各地的适时扩张,使得华人集团迅速扩张到了欧美,并在政治和经济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
到抗战爆发前,犹太人的涌入,又使得南华与犹太人集团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南华总是能够搞到欧美国家许多最核心的机密和技术。
时至今日,一切都水到渠成,成功的感觉是那么的美妙。
安毅心绪如潮,倾听着发射中心控制室里如潮的欢声笑语,回过头,感激地望向丁墨兰:“墨兰,你们火箭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真是劳苦功高……对了,二号卫星准备什么时候发射?”
安毅嘴里的二号卫星,其实就是北极星二号,它是一颗候补卫星,和北极星一号的构造一模一样,也就是说,为了保证发射能够成功,研究所专门准备两枚运载火箭与两颗卫星,若是北极星一号发射失败,那么随后就会发射北极星二号及时替补,以保证尽快成功。
“毅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存在功不功劳的问题!”
丁墨兰也很高兴,卫星初次发射就取得成功,这充分说明,她率领的研究所的工作是成功的,满脸喜悦地回答:“现在北极星一号既然已经发射成功,那么二号就暂时不用发射了。按照计划,我们需要收集一下北极星一号的运行资料,然后在一个月之后再发射二号,在不同的轨道,向我们布置在蒙古、中亚和南华本土的基地发射讯号,以扩大我们的监测面积。”
安毅点了点头,随即又问:“下一步火箭研究中心的计划是什么?”
丁墨兰兴奋地说道:“目前的计划是在一年内进行五次卫星发射,其中后三次用来测试可以重返地球的卫星的外形设计,预计到明年年底,最后发射一次无人宇宙飞船,进行自动控制飞行与重返测试,接下来将会是载人飞计划。预计到1945年中或者年底,我们的载人卫星就可以上空了。”
说到这里,丁墨兰担心安毅嫌进度慢,含情脉脉地望了他一眼,耐心地解释道:“其实这样的速度已经很快了,而且许多实际的难题,需要尼古拉叔叔在一旁进行指导,比如卫星在顺行轨道、逆行轨道、赤道轨道上的运行情况。”
“我们现在发射的卫星,发射后进入的是顺行轨道,它能够有效利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部分速度,大大节约火箭的能量。北极星一号上天后,我们将通过赤道自转速度、发射方位角和发射点地理纬度,准确地计算出地球的自转速度。根据计算机上的推算,当在赤道上朝着正东方向发射卫星的时候,可利用的速度最大,纬度越高,能利用的速度越小。”
“至于逆行轨道,按照在计算机上的推算,卫星的轨道倾角应该大于90度,要把其送入这种轨道运行,运载卫星的火箭需要朝西南方向发射,升空时不仅无法利用地球自转的部分速度,而且还要付出额外能量,以克服地球自转……”
安毅一听,打断丁墨兰的话:“既然这种卫星有方方面面的劣势,为什么还要发射呢?”
丁墨兰笑着说:“毅哥,地球表面并不是理想的球形,其重力分布很不均匀,这使得卫星轨道平面在惯性空间中不断变动,具体地说,就是地球赤道部分有些鼓胀,这将对运行中的卫星产生额外的吸引力,这将使得轨道平面慢慢变化,变化方向与轨道倾角有关。”
“当卫星的轨道倾角大于90度时,吸引力呈逆时针方向,轨道平面于是便由西向东进动,适当地调整卫星的轨道高度、倾角和形状,可以使卫星轨道平面的进动角速度每天东进1度左右,应该能够等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日平均角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