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教父(校对)第7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2/775


第1051章
比肩福尔摩斯
  事实上,全球读者早就对《哈利波特》的结局篇期待已久了,虽然大家心里有这样那样的不舍,但龙国那句话说的很好,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既然结束,那大家就好好享受最后的狂欢好了,在这样的心理之下,《哈利波特》三月份一经上市便引发了一轮抢购热潮!
  一千万册!
  三千万册!
  五千万册!
  八千万册!
  一周时间,《哈利波特》全球销量直接轰破一亿大关,而后气势如虹的向着两亿的目标前进着,这个系列剧情评价最高的也许不是最后一部,但卖的最火的,却一定是这个结局篇,因为在许多喜欢着《哈利波特》的读者看来,这个结局篇是有着极高收藏价值的!
  另外。
  随着《哈利波特》的越发红火,沃尔特这个“预言家”的名头也越发坐实了——
  沃尔特就是那位预言《哈利波特》未来可以比肩《福尔摩斯》的专家,现在《哈利波特》迎来大结局,作品影响力比肩《福尔摩斯》也已经成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甚至等电影出来,还能更进一步,所以他的预言可以说是完全被一一印证了!
  这让他很是得意,觉得自己果然是个合格的“预言家”!
  也因为他一直以来疯狂灌奶《哈利波特》的行为,导致他在“哈迷”的圈子里有很多支持者,许多“哈迷”都主动关注了沃尔特的推特,可以说,《哈利波特》让沃尔特一个原本没什么知名度的文坛专家,摇身一变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评论家!
  这个知名度的提升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
  现在就连在推特上随手转发个小广告,都能让沃尔特获得非常不菲的收入。
  沃尔特本人也非常受用,他以前虽然挂了个专家的名头,但和那些顶级的评论家,可有着十万八千里的差距,而现在,他的言论点赞数,已经完全不下于业内那些顶级的评论家了。
  这些转变都是《哈利波特》带来的!
  沃尔特觉得《哈利波特》这部书的出现,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Theking老师更是自己的幸运守护神,所以他越发喜欢这个魔法系列了,为此还加入了哈迷组织,甚至还在“哈迷”们的推举下成为了哈迷组织的粉丝会副会长!
  这个“副会长”的影响力可是非常庞大的。
  因为“哈迷”组织的会员已经遍布全球,其中人数更是不知凡几,所以他现在每天都会在推特上为《哈利波特》摇旗呐喊!
  当然,也会固定发一些关于《哈利波特》的帖子。
  比如【为什么伏地魔始终杀不死哈利波特】、【赫敏到底有没有喜欢过小哈利】、【小天狼星之死】、【闪电伤疤的伏笔运用】等等,这些帖子在哈迷圈子里很受欢迎,沃尔特也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
  在销量《哈利波特》销量激增的同时……
  一些关于《哈利波特》全集的书评,也开始出现在网上!
  作为哈迷的副会长,把自己和《哈利波特》紧紧捆绑在一起的预言家沃尔特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刷存在感的机会,他也写了一篇关于《哈利波特》的书评!
  “这是一场伟大的魔法纪元!”
  这是书评的标题,他在书评里说道:【史诗般的故事终于来到了大结局,是的,这是这个时代的史诗。当然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沉迷其中。与之无关的人就和麻瓜一样,既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投入,因为我们知道,书,其实和魔杖一样,不止是读者挑选书,书也会挑选读者。你遇到的书,你爱上的书,是因为他也选择了你。你错过的书,对不起,你的气场不对,他没有选中你。】
  “书和魔杖一样,选择主人。”
  这是沃尔特这篇书评的中心思想:【很多人喜欢前四部。确实,后三部冗长、阴暗、像始终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光。前四部是梦幻般的童年,后三部,是黑暗残酷的青春。前四部造梦,后三部把梦想的气泡一个个当着你面打碎,最终只有唯一的那一点光,照着微茫的美好。这多像我们每个人经历过的十几岁。】
  是的。
  因为《哈利波特》后面几部,一部比一部虐,所以很多人只喜欢前面四部,前面四部剧情节奏没那么压抑,大家的生活也还算欢快,而到了第五部、第六部乃至大结局,死了很多人,虽然伏地魔被消灭,但有些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这让很多人觉得遗憾。
  沃尔特则是抱着不同的想法,他认真表示:【没有后三部,《哈利波特》只是一套好看动人的童话。而有了后面的三部,他成了足以比肩《福尔摩斯》的史诗。】
  接着,沃尔特还提到了《哈利波特》未曾上映的电影。
  他说:【很担心尚未上映的电影如何表现,霍格沃茨决战太辉煌壮阔,太百转愁肠,太承载每个哈利波特读者的最后幻梦,它是青春结束时那一次盛大的旅行,那一场生死攸关的考试,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它留给我们光明的尾巴,因为没看到这点星光的伙伴们,早已在路上远去。】
  沃尔特的书评,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正如沃尔特所说,能够遇到《哈利波特》对我而言是一种幸运,我们在四百万字征途中走到最后。在翻开结局的那一刻,不得不心存感激,这一趟没有对角巷的人生,纵使没有奥利凡德的魔杖,纵使并不在那家叫丽痕的书店,却终于有这样一套书选择了我。”
  “所以说,沃尔特真的是预言家!”
  “结局也许不如开始的基调一般欢乐,但青春本来就有其残酷的一面,所以还是感谢Theking老师给我们带来这样一部史诗般的作品。”
  “超爱。是想着以后一定要讲给孩子听的系列。”
  “太精彩了,我爱死哈利了,他不但是魔法好,他本人的也不错,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他了,我知道看过哈利的朋友一定很喜欢他吧,让我们一起为哈利波特加油吧!”
第1052章
最具代表性作家
  经典巨著的完结,总能够带动堪称辉煌的热度,《哈利波特》的结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投拍《哈利波特》电影的公司也没闲着,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完结的大势里,他们正式对外宣布了电影的播出时间:
  “今年七月,《哈利波特》电影第一部正式上映!”
  消息一出,又是一轮全新的期待感,很多“哈迷”都决定把这部电影列为本年度必看电影,就连一些没看过《哈利波特》小说的人,都想着到时候去电影院看看,能够引起全球轰动的系列作品,到底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
  其实这也正常,某部小说很火,这些人也想看,但是看了几章之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于是随手也就弃了,可当这部小说影视化之后,这些人偏偏又能看的津津有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有时候它换一种形式表达,就能斩获更多的受众。
  接下来的日子里。
  Theking的《哈利波特》越发畅销了,不止最新发行的结局篇,前面的一二三四五六,同样被带动着卖的非常火爆,全球各大书店甚至设立了Theking的作品专栏,专栏里放着《福尔摩斯》系列以及《哈利波特》系列的全集,另外Theking早期的作品如《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乃至《姑获鸟之夏》都放在了书架上面。
  三月十二日。
  结局篇的《哈利波特》全球销量正式破两亿!
  随着《哈利波特》系列的持续升温,Theking的声望也被提升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西方媒体更是直接将其评价为“西方最具代表性作家”!
  是的。
  整个西方文坛,Theking已经再也没有一合之敌,他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了西方作家的表率,哪怕有其他作家感到不服气也没办法,因为谁也无法在Theking取得的成绩面前挺直腰杆,而各大世界级媒体也附和了Theking是“西方最具代表性作家”的说法。
  好像越来越多人,已经默认了Theking老师的西方国籍。
  在把Theking当成是西方作家第一人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这可能是世界文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乌龙,未来造成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当然。
  在把Theking封为西方作家代表人物之后,这些西方的媒体没忘记在东方文坛也找一个代表性人物进行对比,这个人就是洛阳了,也只有洛阳配得上“东方最具代表性作家”这个名头。
  比如《世界报》。
  这个报纸,就煞有介事的写道:“如果说Theking老师是西方文坛最具代表性人物的话,那洛阳就是东方文化的完美继承人,他们两人都非常优秀,而且在国际文坛的地位相仿,一东一西,几乎代表了世界文化的两极!”
  ……
  “西方最具代表性作家!”
  陆羽儿在电话里笑的前仰后合,最后满是恶趣味地说道:“等他们知道其实Theking和洛阳是同一个人的时候,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大概想把我生吞活剥了?”
  洛阳不无担心地说道,他也觉得自己似乎是越玩越大了,这也越发坚定了他写完《百年孤独》后就曝光身份的决心了:“再用Theking这个马甲创作一本书,我就找机会对外公布身份吧。”
  电话那头的笑声戛然而止。
  好半天,陆羽儿才开口道:“你决定曝光身份了?”
  洛阳嗯了一声:“我曝光身份之后,会在以后所有Theking出版的作品翻译栏,写上你的名字,说起来,让你默默翻译这么久,怪惭愧的。”
  “额,你不用为了一个署名……”
  “不是单纯为了一个署名,我只是觉得,这个马甲不可能永远不曝光,与其身份被别人爆出来,不如我自己主动承认来的好。”洛阳笑道。
  他已经深思熟虑过了。
  当然,这也要看新书要写多久了,虽然这部原创的《百年孤独》目前进展还不错,但谁知道后面的效率还能否保持呢,毕竟《百年孤独》对自己而言,是个前所未有的大工程。
  “那好吧……”
  陆羽儿还是很期待Theking身份曝光,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的,想必会天崩地裂吧,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其实是同一个人什么的……
  第二天。
  水木文化公司早会,洛阳问仲夏夜道:“《死神》、《海贼王》和《火影忍者》的连载情况如何?”
  “很棒!非常棒!”
  提起这个,仲夏夜就眉飞色舞:“这三部漫画,现在都有了非常高的人气,它们的走向有点和《龙珠》相似,都是越往后格局越大的感觉,网站注册人数现在已经突破四亿了,只要保持热度连载下去,今年我们可能就把当代漫坛给干下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2/7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