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教父(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775

  “不过这也没什么,巅峰时期的远藤间老师,的确很强。”
  “如果Theking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赢得文斗,那日本推理第一人的位置,可就真的易主了。”
  “不愧是日本推理第一人,心疼Theking遇到这样的对手,现在的远藤间老师,忽然战力飙升的节奏啊,不过希望Theking老师再接再厉,不要因此而灰心丧气,嘿嘿。”
  因为《血色长廊》的表现,让很多人都为Theking捏了把汗。
  甚至很多人以为,Theking可能已经放弃了这场文斗,毕竟对手实在很强。
  但事实是,当天晚上,一向和小学社针锋相对的角川出版社便对外宣布:“Theking老师新作《姑获鸟之夏》已完成,明日全国销售,敬请期待!”
第610章
不可能是其他国家的人
  “竟然还敢发书,这是正面迎战啊!”
  “Theking老师太执拗了吧,要知道最近《血色长廊》可是卖疯了的节奏啊。”
  “甚至已经有评论家称,《血色长廊》的水准,可以在远藤间一生的所有推理作品中排进前三了,这是远藤间老师最辉煌的作品之一。”
  “而且姑获鸟的话,不是神话之中的一种怪物吗,为什么会出现在推理小说之中,难道Theking老师这次所写的推理,将会有一些超现实现象吗,一旦涉及超现实,本身就不再是传统的推理了吧?”
  “没错啊,我也听说过姑获鸟,这可是我们日本历史上一种极为可怕的妖怪,是小孩死掉的孕妇所化,偷别人家的小孩来养,非常怕狗,总之是一种极为渗人的妖怪,Theking老师新书叫《姑获鸟之夏》,和这个妖怪又有何关系呢?”
  ……
  角川出版社公布的消息,引发了四面八方的议论!
  如今随着《血色长廊》的震撼出世,很多人都不太看好Theking老师,除非Theking老师能够继续写出《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这种级别的作品,方可与之一战。
  但是,不论《白夜行》还是《嫌疑人X的献身》,都太过经典了!
  这样的经典作品,在大家看来,怎们可能量产呢,最多也就是Theking老师天赋异禀的同时,妙手偶得之罢了,就好像远藤间,当年也是在几部超级经典作品之后,不可避免的走起了下坡路。
  所以这场文斗,Theking老师恐怕很难拿出与《血色长廊》相匹敌的作品了。
  有岛国的博彩公司,甚至已经就此事开起了盘,让喜好赌钱的网友们参与进来,投钱来押Theking老师与远藤间老师的注,根据最新进展来看,押远藤间胜利的网友,占据了八成以上!
  只剩下有两成的人,大概是Theking老师的书迷,还在坚持Theking老师一定会胜利的论调。
  另外论坛上也是如此,大多数人也是认为,远藤间全面展现了属于日本推理王者的水准,Theking老师这样的大势新人,在全面爆发的远藤间老师面前,注定是要矮上一头的。
  “能被远藤间老师视为大敌,已经无憾。”
  “对手是日本推理第一人,输了也并非坏事。”
  “不论输赢,从此之后,Theking老师已经是日本最为顶级的推理作家了。”
  “如果《嫌疑人X的献身》还没发布多好,其实《血色长廊》比起《嫌疑人X的献身》,依旧是差了个档次啊,Theking老师精彩绝艳,也不可能时时都有好的作品,只能说是虽败犹荣了……”
  许多不忍心看到Theking老师被打败的读者,则是在悬念屋论坛上表达了自己的惋惜之情。
  甚至有些心有不甘者,认为这是远藤间的无耻诡计,在Theking老师刚刚创作出《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这种经典后的疲惫空档期间提出这场文斗,有胜之不武的嫌疑。
  ……
  “《姑获鸟之夏》?”
  在得到Theking老师的新书消息后,远藤间随手写出了这个书名。
  写完之后,远藤间看着这个奇怪的书名,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外界许多人都认为远藤间赢定了,但是远藤间这位当事人,却并不敢因此就掉以轻心,哪怕对于《血色长廊》的质量,他感到颇为满意。
  助理在空隙期间,问过远藤间,为什么这几天依旧是不敢放松心情。
  对此,远藤间的回答是:“我不能放松,因为Theking老师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对手,《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随便拿出一本,都要比《血色长廊》的质量更好。”
  这句话这让助理感到十分意外。
  因为跟了远藤间多年的助理很清楚,自家这位推理大师是怎样的傲气。
  如今,傲气无比的远藤间,竟然会对一个新人作家如此推崇,还能够坦诚的承认对方的强大,真的太过不可思议了。
  似是看出了助理的疑惑,远藤间又补充道:“我这些年的目光太过狭隘了,以前瞧不起龙国的推理小说,结果龙国那个叫做东方御的作家写出了《梦游记》这样经典的作品,出乎了我的意料,而回国后,我又看了《白夜行》与《嫌疑人X的献身》,这两部作品更让我明白,自己这些年一直在逆水行舟,不进,反退。”
  助理说道:“龙国的东方御的确是颇为的不错啊。”
  远藤间哈哈大笑:“东方御不错,不过就算这场文斗我败了,我们日本也还有Theking老师这样比我更可怕的存在,所以以东方御为代表的龙国推理作家,注定是不如我们的。”
  助理下意识地问道:“Theking老师身份很神秘,万一不是我们国家的呢?”
  这个问题让远藤间愣了一下,然后他斩钉截铁道:“只有了解日本,才能写出《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这样的作品,所以Theking老师不可能是其他国家的人!”
  被远藤间判定“不可能是其他国家的人”的Theking老师,此刻正在看电视。
  暖黄色的灯光下,洛阳坐在沙发上看着日本某综艺节目,而他手则是轻轻缕着米咕噜背部的黑色毛发。
  这个时候的洛阳,丝毫没有处于风暴中心的觉悟,而当远藤间提到Theking老师的时候,似有牵引一般,洛阳忽然打了个喷嚏,然后手中力量微微一重。
  在他手掌下享受主人爱抚的米咕噜立刻便发出了不满的喵叫。
  洛阳一边帮米咕噜揉了揉,一边笑道:“对不起,米咕噜,我手滑了。”
  好似能够听懂人言一般,米咕噜淡淡横了洛阳一眼,又转头眯起了眼睛享受起来。
  这让洛阳感到无比恶寒,话说米咕噜刚刚这千娇百媚的一横眼,还真有股玛丽苏女主角的气场啊,难道自己一直以来寻找的真命天女,就是这只每天好吃懒做的布偶猫?
第611章
来自龙国的姑获鸟
  悠闲,真的很悠闲。
  倒不是不把远藤间放在眼中。
  事实上,在昨天晚上洛阳就熬夜看完了《血色长廊》,看完之后,洛阳颇有些意犹未尽的意思。
  这部《血色长廊》,不愧是远藤间的力作,案情的一条条线索,以及侦探的抽丝剥茧,都写得极为勾人,充分发挥了推理小说中的那股悬疑的气息,让人忍不住去思索答案到底是什么。
  而在最后,这部《血色长廊》用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转折,让故事的谜底彻底揭开!
  这种写作手法,和洛阳以前看过的一部叫做《咚咚吊桥坠落》的推理小说结构颇为相似,而且更为的完整,完成的十分出色,几乎没有破绽,难怪大家都为Theking老师捏了把汗。
  便是洛阳自己,也为Theking老师捏了把汗……
  咦,差点忘了,洛阳自己就是Theking老师啊,于是洛阳擦掉了汗。
  担心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洛阳对于自己的新作,也是充满了信心。
  他的这部文斗作品叫做《姑获鸟之夏》,说起姑获鸟,可能很多人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日本的某种产物。
  毕竟日本挺喜欢引用这种玄而又玄的神话传说,比如某个叫做《阴阳师》的游戏,就有以姑获鸟作为原型的角色,而且姑获鸟听起来颇为拗口,的确有些奇怪的感觉,就连许多日本人,都以为姑获鸟是出自他们国家。
  但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姑获鸟这种神话生物,乃是实实在在的中国老乡。
  因为姑获鸟是一种来自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里的妖怪,有时会以九头的样子显形。
  它又被称为鬼车鸟,俗名也就是九头鸟了,乃是北方之天帝、黄帝之曾孙——颛顼的小女儿,她化为鸟形时本来有十个头,性喜掠走人家的小儿,一日却不知为何被狗咬去了一个头,从此就只有九个头了。
  颛顼当初绝地天通,很不得人心,所以这种神话也有花式黑颛顼的意思。
  在《奇异雑谈》里也提到了姑获鸟的由来,说是死去的产妇的执念所化,抱着婴儿在夜里行走,怀抱里婴儿的哭声就化成了姑获鸟的叫声,还有说法称,姑获鸟有时会变成夏获鸟,姑获鸟抱走孩子,而夏获鸟收养孩子。
  关于姑获鸟的说法还是有不少的。
  到了江户时代,也就是日本17到19世纪,姑获鸟这种说法传到了日本,恰巧当时日本正兴起名物学,就是把中文词语和日文词语对应起来,于是姑获鸟便在日本这边得到了发扬光大!
  事实上,有很多中国的东西,被中国人自己遗忘,却又被其他国家发扬光大了,这点也是颇为尴尬。
  而这部叫做《姑获鸟之夏》的推理巨著,便是在姑获鸟传入日本之后诞生的,作者是日本顶级推理作家京极夏彦。
  说起京极夏彦这个人,其实在推理界的地位和东野圭吾是相差不大的,只是因为《嫌疑人X的献身》以及《白夜行》在国内更为盛行的缘故,所以很多人对京极夏彦的了解,不如东野圭吾那般深刻。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京极夏彦的作品中存在太多日本文化科普。
  而中国人喜欢看的是推理故事,你这种文化科普一多,谁还愿意看啊,所以这导致京极夏彦在中国没那么出名。
  但事实上,京极夏彦的推理小说文风堪称华丽,极为厉害,其本人甚至一度被誉为日本最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推理小说家!
  当然,推理小说和科幻小说一样不受诺贝尔文学的待见,所以纵观历史,依旧没有什么推理小说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某种意义上来说,推理混的比科幻小说还差。
  但这无妨,因为推理小说和科幻一样,在全世界都拥有着极高的销量。
  毕竟推理、科幻小说蕴含的商业价值,都要比那些哲学、人性探讨之类的书籍更高,受众也更加的广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7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