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攻略(校对)第6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2/762

  徐令宜望着儿子因说起自己喜欢的事而神色飞扬的脸,又想到刚才搭拉着脑袋的样子……
  自从十一娘把谨哥儿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之后,谨哥儿是变得很听话了,脾气好了很多,也懂事了不少,没有了从前的霸道,也少了几分让他赞赏的锐气。
  他脑海里浮现如徐嗣诫姑娘般温顺的眉眼。
  “谨哥儿,”他抱起儿子,“你想不想和爹爹去骑马!”
  谨哥儿眼睛一亮,旋即却露出几分迟疑。
  “爹爹,”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下立在一旁的阿金,凑到徐令宜的耳边悄声道,“我现在不想去骑马。您能不能告诉我普陀山在哪里?”
  徐令宜一愣。
  随后哈哈大笑起来。
  “好!”他一面抱着谨哥儿往外走,一面吩咐阿金等人,“你们不用跟来了。如果夫人问起来,就让我和六少爷在书房。”
  徐令宜从书房后的暖阁里抱出个紫檀木的匣子,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藏在匣子里的《九州舆地图》铺在了黄梨木的大书案上。
  “看见没有,这上面黑色的粗线是河,浅一点的细线是路,尖尖的是山,一朵朵的像云一样的是湖泊,像鱼鳞一样的是海……你看这海岸边有一群小岛,普陀山就有这其中。它和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禅宗四大圣地……”一面说,一面指了其他几座山给谨哥儿看,“普陀山在浙江的舟山……”他指了离舟山不远的一个小点,“那是余杭。”说到这里,他嘴角自有主张地微微翘了起来,“你外祖父家就在这里。你母亲是在这里长大的。十三岁的时候才进京……”
  谨哥儿看着咋舌:“好小啊!”
  “这是按照一比五千画的。”徐令宜笑着用手指比了比,“这是燕京,这是余杭。可从燕京到余杭,却要走一个多月。”
  谨哥儿兴奋起来:“爹爹,爹爹,通州在哪里?”
  “你自己找啊!”徐令宜笑道,“我刚才不是告诉你怎么认舆图了吗?”
  谨哥儿就趴在大书案上找。
  这个时代,舆图是件有钱也买不到的珍品,何况徐令宜手里这幅是用于军事的舆图,比一副的舆图更精确,标确的更明晰。他一直很喜欢。离任的时候装做不知道地没有交出去,那些副将自然也就装聋作哑,兵部官员在徐令宜面前不敢说什么,在那些副将的面前嘀咕,又没有人理会,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徐令宜一直把这副舆图珍藏在书房里。
  “爹爹,”很快,谨哥儿就指了其中的一个小点,“通州。”
  徐令宜有些惊讶。
  “通州到燕京只要两天的功夫,”谨哥儿有点小小的得意,“在燕京的附近找就是了!”
  “不错,不错!”徐令宜很是宽慰。
  谨哥儿就在舆图上比划着:“到余杭要走一个多月,余杭到舟山又有这么长……那,从燕京到普陀,岂不要走两个多月?”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得懂舆图的。
  徐令宜不由抬了抬眉,望着儿子的目光中多了一份肃然。
  第六百五十一章
  十一娘和徐嗣诫说说笑笑地从宴息室出来,没有看见谨哥儿。知道是徐令宜带去了外院的小书房,徐嗣诫有些羞怯地拉了拉十一娘的衣袖:“母亲……”
  参加科举,不仅关系到徐嗣诫的前程,对徐家的来说,也是件大事。不可能不商量徐令宜。虽然在十一娘面前自信满满的,可让面对徐令宜,徐嗣诫还是有点没把握。
  十一娘笑:“我陪你去跟你父亲说。”
  有些事,徐嗣诫要慢慢学着独自面对。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在心里给自己打了半天的气,这才朝着十一娘点了点头──脸上已露出毅然之色。
  十一娘看着在眼里,暗暗赞许,和他去了外院的小书房。
  徐令宜斜斜地躺在醉翁椅上,腰间的玉佩坠落在半空中,随着醉翁椅的晃动,如种摆般来来回回地摆动着。
  “武昌!”、“荆州”、“襄阳”……他随口念着地名,趴着九州舆图上的谨哥儿就厥着屁股在上面找。
  “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呢?”十一娘吓了一大跳。
  “娘!”谨哥儿跳了起来,“我和爹爹在玩找地方”他把十一娘拉到舆图面前,“您看,这是舆图,大周的舆图”然后歪了脑袋问十一娘,“娘,您知道不知道什么是‘舆图’?”他细细地解释道,“就是把大周的山川河流都按照一比十万的大小画在这画上。”又道,“您知道不知道什么是一比十万?”他说着,伸出食指,“你看,我的指头只有这么长,可画上的这么长,有我的指头十万个长……”
  “好了,好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徐令宜走了过来。他摸了摸谨哥儿的头,“你少在你母亲亲面前显摆。你母亲亲不仅知道什么是舆图,她还有本《大周九域志》。武昌在什么地方?离燕京有多远?旁边有哪几条河?下辖哪几个县?都写得一清二楚了。”
  谨哥儿睁大了眼睛望十一娘,目光中就有了几分敬畏。
  十一娘横了徐令宜一眼,柔声对儿子道:“娘是有这样一本书。可有这样一本书和能对书中的内容倒背如流却是两回事……”
  谨哥儿“哦”了一声,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我知道,我知道。”他嚷道,“娘和我读《幼学》一样,有的字认得,有的字不认字──有的地方知道,有的地方不知道。”
  大家听他说的有趣,都大笑起来。
  “我说的不对吗?”谨哥儿嘟呶着,有些不快。
  “你说的很对。”徐令宜望着儿子,眼底露出几分十一娘不明白的骄傲来,“所以你要把所有的地名都记会才行。这样别人再说起什么地方,你就不会答非所问了。”
  谨哥儿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十一娘则朝着徐嗣诫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徐令宜此刻的心情很好,这个时候和徐令宜说最好不过了。
  徐嗣诫虽然明白,可是他第一次当着徐令宜的面前提要求,他还是感觉有点紧张,调整了一下情绪才低声地道:“父亲,我,我有件事想和您商量!”声音微微有些发颤。
  徐令宜眼底闪过一丝惊讶。想到十一娘陪着徐嗣诫来的,他神色一正,做出副认真聆听的样子。眉宇间习惯性地流露出几分凛然,反而让徐嗣诫一下子变得有些慌张起来。
  这家伙,难道不知道自己正色的时候表情有多严肃吗?
  十一娘不禁在心里腹诽,朝着徐嗣诫露出一个鼓励的微笑。
  徐嗣诫看着,心渐渐平静下来。语速虽然很慢,还带着几分怯意,但还是很清楚地表达了他想参加科举的意思。
  徐令宜抬头朝十一娘望去,难掩错愕。
  “诫哥儿跟我说过,”十一娘坦然地道,“我是赞成的──他既然有这样的决心,不如试试。谁知道结果会怎样呢?不是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的说法吗?我们诫哥儿今年才十二呢”说着,又朝徐嗣诫笑了笑。
  徐嗣诫心时又多了几分胆气。
  “父亲,您就让我试试吧!”他语气很真诚,“我会好好用功的……”
  就算是考不上,他至少还想到要靠自己去谋个前程。总比不学无术、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要强……
  “行啊!”徐令宜立刻有了决定,“你要什么,直接跟白总管说。”想到他性格腼腆,又道,“或者跟你母亲说也一样!”
  “谢谢父亲谢谢父亲!”徐嗣诫欣喜若狂──这不仅仅是读书的问题,而是父亲对他决定的肯定,“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他激动的有点语无论次了。
  徐令宜不免有些感慨。
  刚把他抱回来的时候,也不过打算衣食无缺地把他养大,然后想办法给他谋个差事,再成个家,也算给徐令宽一个交待了。没想到这孩子不声不响的,却突然有了这样的志气。
  他不由道:“你已经长大了,行事就要有大人的样子了。既然做了这样的决定,就不能半途而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我们做父母的,一定会支持你的,其他的,就要你自己的造化了……”
  徐嗣诫恭敬地听着,连连点头,向徐令宜保证道:“父亲放心,我一定像二哥一样,好好读书的。”然后要去双芙院找赵先生:“我想把我的事跟先生说说……”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见到赵先生的模样。
  赵先生于他,是良师益友吧!
  徐令宜笑着颌首:“你去吧!”
  徐嗣诫雀跃着去了双芙院。
  谨哥儿却拉了拉徐令宜的衣袖:“爹爹,五哥像二哥一样要考进士,是不是要去乐安读书?那我长大了,是不是也要去乐安读书?”很担心的样子。
  徐令宜一愣,随后笑道:“怎么?你不想去乐安读书?”
  “那,那我能不能把长顺、随风、黄小毛、刘二武他们都一起带到乐安去?还要一一、二二他们……我也想一起带去!”
  徐令宜大笑,目光却落在了十一娘的身上:“我想让振兴帮着给诫哥儿找个学识渊博的要西席。你看怎么样?”
  自徐嗣诫说要参加科举,十一娘就考虑过这件事。
  赵先生人品、学问自然不错,只是他更擅长教诗词歌赋,策论、八股之类的,恐怕还是另寻明师的好。她也曾考虑过送徐嗣诫去安乐。一来是乐安路途遥远,她有点舍不得徐嗣诫;二来徐嗣诫和徐嗣谕的情况又不同,徐令宜当初送徐嗣谕去乐安,主是为了让徐嗣谕和姜松定下师生名份,拉近徐嗣谕和徐嗣谆的关系。要不然,若大个燕京,哪里找不到个能指点徐嗣谕举业的先生来?
  让曾是庶吉士的罗振兴专程请给徐嗣诫请个西席,再好不过了!
  “好啊!”十一娘笑道,“那我明天就去趟弓弦胡同吧!早点把这件事定下来,诫哥儿也好早点安心读书!”
  夫妻两个商量好了,第二天,一个去见了赵先生,一个带着谨哥儿去了弓弦胡同。
  罗振兴看见谨哥儿,别提多高兴了。和谨哥儿玩了好一会,才和十一娘说起正事来。
  听说是为了徐嗣诫请先生的事,罗振兴有点惊讶,虽然满口答应,却也告诫十一娘:“这举业,三分靠先生,七分靠自己。要不然,怎么那么多的落第秀才教出会元来,举人教出了进士来呢你还是好好盯着他辛苦用功要紧!”
  “我也知道。”十一娘也是一路过关斩将才拿到了去国外的全额奖学金的,“只是先生的学问好一点,学生也可以轻松些。”
  两人又说了些余杭的家常,十一娘用了午膳,这才和谨哥儿回了弓弦胡同。
  徐令宜刚在外院和赵先生一起用了午膳回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2/7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