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弱学霸她重生了(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262

  乔依之依言坐下了。
  那边高院士开始参观实验室的设备,前几个磨损度很高的设备都是走马观花的看看,毕竟这些很常见,他自己的实验室也有不少。
  但走到角落里那个灰扑扑设备前的时候,高院士停下了脚步。
  “这个是德国产的吧?高级是高级,好用是好用,但就是不好校准,我现在都得专门聘一个助理来校准这个仪器。”
  陈礼说:“是啊,这个校准好得好几个小时,我都是每次用之前给我的学生说一句,让他提前校准好。这不,前天用完后还没来得及校准。”
  说着,他自己按下了启动按钮,看着那指示灯闪烁三下,屏幕亮起来。
  然而,屏幕上清楚地显示着数据和刻度,全都很、精、准的停留在0刻度线。
  陈礼:“……”
  高院士:“……”
  场面一度有些尴尬。
  还是肖孟昌反应的快:“可能是学生上次来拿资料的时候,顺便调整好了。”
  陈礼依然保持着沉默。这几天他和老肖一直都在实验室,压根儿就没人校正这个设备。
  但高院士不知道这个情况,他就信了。
  然后大家继续参观其他的设备。
  在场所有的设备温度都很正常,唯有乔依之正在用来画图的这个有些发热,但这都是正常现象。
  其实乔依之也想假装自己什么都没做,但设备是热的,骗不了人。
  所以她就挑了一个说明书上附带的简易代码,让这台仪器跑出一个最简单的运动轨迹。
  不然,就跟‘妈妈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在写作业,但是一摸电视机,发现是烫的’一个效果。
  这叫欲盖弥彰。
  乔依之为了让自己更有说服力一点,就随便跑了一个简单的代码,不然她真的没法解释机器为什么是热的。
  哪想到阴差阳错之下,让高院士误以为自己是这里的助理,也就没有多问其他。
  不然,陈、肖两位教授还真的没法解释一个读高中的小姑娘单独留在这价值上亿的实验室里的情况。
  高院士走后,乔依之也就不装模作样了,准备关掉软件,顺便也关掉跑了一上午的机器。
  但肖孟昌快步走过来,说:“别关别关,依之,这个代码是你写的吗?”
  乔依之沉默了一下,拿出旁边的使用说明书。
  翻到九十六页,说:“这里是代码。”
  但说实在的,同样的代码,跑不同的数据库,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更甚至有时候跑同一个数据库,就因为数据库一直在更新,结果都会有微弱的差别。
  而乔依之能跑出这么标准的图案,肯定是试了不少源数据库的。
  肖孟昌最开始听到乔依之说这里有代码的时候,松了口气。
  心想,原来代码是现成的,难怪了。
  但陈礼的话就让他再次窒息,陈礼说:“你能看得懂这些?”纯英文的说明。
  肖孟昌反应过来后,脸都要绿了。
  是哦,这些说明都是纯英文的。他一个四十多岁,去国外开过讲座的教授,平时看文献都喜欢翻译成母语再看。
  而面前这个十六岁的小姑娘,居然看到了说明书第九十六页?!
  乔依之看向两位教授的眼神中写满了迷惑,陈礼感觉自己智商收到了蔑视。
  接下来,他们就听到了乔依之的解释:“我先看了目录,第九十四页开始是使用教程,我就跟着教程试了一下。”
  就算是英语母语者,恐怕都不能在两小时内看九十多页吧。
  陈礼和肖孟昌:“……”就算是这样,也很强了。
  毕竟,假如世界上每个人都像乔依之一样,看着使用说明就明白怎么操作、怎么改进了,那大家就都不需要老师了。
  她这份学习能力,真的强到让人惊叹。
  乔依之走后,陈礼没忍住,给他的第三个博士打了电话,把人直接叫过来。
  让他看乔依之早上写的那串代码。
  这位博士有个很江湖风的名字,武仞。
  但其实他长得一点也不粗犷,微微有些病态、略显虚弱的脸上带着黑框眼镜,看到他时就觉得学霸气息扑面而来。
  只有熟悉的人知道,这人很毒舌。
  武仞皱了皱眉:“最基础的代码,师父,你就让我看这个?”
  肖孟昌在旁边听着,深切的感受到了天才们的倨傲。
  早上乔依之看到他和老陈惊讶,也是这副微微疑惑的表情——这个有什么好惊讶的?
  陈礼把乔依之的情况说了一下,强调道:“十六岁,还在读高一,就能调试出这么完美的轨迹。”
  说完他等着武仞跟自己一起惊讶。
  结果武仞说:“您恐怕没仔细看那个说明书,每一步该做什么都写的明明白白,她能做成这样做,只能说明她英语好。跟科研能力,关系不大。”
  顿了顿,他补充,“如果对照着实验步骤还做不出来的话,那么我觉得可以去检测一下智商。”
  陈礼和肖孟昌:“……”
  武仞继续说:“你们十年前编撰教科书的时候,仪器还没现在这么先进,做出这个轨迹确实需要一遍遍调试。但现在,这个仪器已经自动过滤了误差数据,基本上都能一遍上手。”
  就跟傻瓜相机一样,可以自动聚焦什么的。
  只是两位教授好久不接触这些基础动态轨迹,所以惊讶过头了。
  听了武仞一席话,两位教授也觉得十分有道理。
  乔依之英语好从来不是什么秘密,她之前写的那些分析,也都是纯英文的。
  那么以此类推,看懂这个标注了1,2,3的步骤说明应该也不难。
  说完这些,武仞又来了一句很中肯的评价:“师父,如果真的是你说的那样,这些是一个十六岁、读高一的学生编出来的,那天分确实很强。你想收她当小五,我没意见。”
  这就代表了他也认可乔依之的天赋。
  武仞是陈礼教授的第四个学生,那么接下来一个,就是小五了。
  肖教授想,这个排序的称呼……他们三师兄可能会有点尴尬。
  武仞自己天赋也极强,高中时候拿了不知道多少计算机、机器人比赛的冠军。
  要不是最后被老陈收了,指不定他还想研究航模去。
  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通讯不再落后,在科研领域大放异彩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米国还有个十五岁的黑客,直接攻破了其国军方几十道防火墙。多少大佬拿他没辙。
  国内也有十五岁的小姑娘发现新型算法,受邀参加国际科学研讨会。
  甚至还有七岁的小男孩说他以后要改进高等数学。
  武仞不像陈教授一样,一心只扑在自己领域的科学研究上。
  他跟其他同龄人一样,会刷微博看实事。
  在得知世界上还有更小更厉害的天才后,就不觉得乔依之的学神光环有那么明显了。
  武仞甚至还有些疑惑,十六岁的小姑娘会一点编程语言,就很厉害吗?
  那他自己当年不到十六岁,拿了全国青少年计算机比赛第一名,这岂不是得厉害到上天了?
  有了武仞这番话,两位教授也就不再惊讶代码这件事。
  转而把目光投放在那个莫名其妙就校准了的仪器上。
  这、这个肯定是乔依之做的吧!
  这下,就连武仞也沉默了。
  过了会儿,他说:“师父,你什么时候收小五?我一百个赞成。”
  短短十几分钟,他的态度就从‘我没意见’变成了‘我一百个赞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