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海禁地(校对)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246

  试问,如果你一心为了寻找不老药,如今终于到地方了,你会不急吗?无论是谁,肯定第一时间就急不可奈的赶紧去寻找不老药了,因为你会想在第一时间,去验证这个不老药的传说到底是真是假,验证自己是否白跑一趟。
  河洛和张广川也眉头一皱,有些诧异的看向了比利。
  张广川说:“比利,你不就是来找不老药的吗?如今到地方了,你还能不急?”
  比利笑了笑,说:“听说在这山顶上有一座石山,我们得先去找到那座石山。”
  “石山?找石山做什么?”我一愣,好奇的问道。
  “我要找的不老药,就在石山的位置。”比利一边朝四周张望,一边心不在焉的回答道。
  “不老药,在石山的位置?听上去……你好像对此了解的十分清楚啊!”我感到有些诧异,因为我之前可没听他说过这样的话,而且,我记得海图上也没有这样的记载啊。
  比利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淡淡的笑了笑,转头对我们说:“其实,你们三个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你们可以在此处等,也可以跟着我们一起去寻找不老药。”
  是的,我们三个的任何,其实早就完成了,毕竟我们的任务就是带他们寻找员峤。而寻找不老药的事情,自然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当然,我也能从他的话里听出来,意思就是找不老药的事情与我们无关,我们可以在这里等,也可以继续跟着一块去,只不过别多管闲事问个不停了,因为他不想回答。
  我看了一眼河洛跟张广川,他们二人也看向我,显然也是在看我的意思,是去是留?
  我想了想,就对比利说:“既然都到了地方,自然还是跟着你们一起,正好也见识一下传说中的不老药。”
  比利点点头,然后就转身去找雷森了,而河洛和张广川对我的决定也并无异意。
  不过,当比利转身走开后,张广川还是略有些怨言的道:“这家伙什么态度嘛,给他们带到地方了,立马就变脸了,真他妈的翻脸都翻书还快,你听听他那口气,什么态度嘛。卞鱼,要是换成我,就懒得跟他们去找不老药了,咱就在这休息多好,让他们自个儿折腾去。”
  一旁的河洛也点点头,说:“比利确实态度不和之前一样了。”
  说实话,对此我也有所察觉,自从找到了金山后,他的态度就完全不太一样了。
  我叹了一口气,就对张广川说:“你以为我不想在这儿休息啊,那不是担心这家伙离开不叫上我们吗?”
  “什么!你……你是担心他们事后把我们撩在这儿?”张广川一惊,顿时就怒火冒了出来。
  我示意他不要发作,小声对他道:“我只是担心而已,万一他们找到不老药之后,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可就没有游轮回去了。所以,小心谨慎一点还是好的。毕竟,如今找到了金山,他的态度就变了许多,如果真的做出过河拆桥的事情来,也大有可能。”
  “小鱼说的对,我看我们还是小心一点为好。”河洛也认同了我的想法。
  张广川十分生气的说:“妈的,这些人太不仗义了。”
  我也苦笑着摇了摇头,心中有几分气愤。不过我知道,此时不能将彼此的关系恶化,只要自己心里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好。
  于是,我叹了口气,便对他们二人说:“走吧!”
  当我们追上队伍时,就正好听见比利对雷森道:“我们得找到那座石山,然后想办法进去才行。”
  雷森点点头,而我们三人则听得一头雾水。找到石山,然后想办法进去?怎么……难道他要找的不老药,似乎在石山里面?
  这可真的让我感到很费解,进到石山里面?这意思难道是指,石山里有山洞?
  如果真的有山洞,他又是怎么知道的,总不可能有先见之明吧?
  唯一的答案,显然就是比利一早就知道这里的情况,知道员峤有金山,知道金山的顶上有一座石山,甚至还知道自己要进去石山里面。
  这时,我突然有一种世人皆醒,我独醉的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所有人都知道一件事,而唯独你不知道。就是被隐瞒了的感觉,对,就是这种感觉。
  之前一路走来,我以为自己对此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以为大家心中所想,都是肝胆相照,大家彼此信任。可是如今却突然发现,我们竟然好像有好多事情都不知道。
  这种被蒙在鼓里的感觉,让我心里真的很不爽。就好像,我们三个成了局外人似的,根本不是一个队伍中的人。
  难道……他是怕我们抢了他的不老药,所以才故意不告诉我们不老药所在位置?
  可是不对呀,我们一直跟着他,就算我们知道不老药在何处,那也是一起去呀,毕竟我们要想离开,还得坐他们的游轮不是吗?
  既然不是担心我们抢不老药,那比利隐瞒这么多事情,这是为何?
  我心里越加的糊涂了,也越加的对比利这个人看不明白了,觉得这个人似乎有好多人瞒着我们,越来越觉得这个人有问题。
  为了尽快找到所谓的石山,雷森将自己的手下,全部分散开来,朝着多个方向前去探查。
  就这样,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候,其中就有一个人回来了,告诉我们,他找到了石山。
  比利听到这话,大喜,于是便赶紧让那个人带路,朝着石山赶去。
  往前方走了大概十里路的样子,前方果然出现了一座石山。
  只见那座石山,这座石山是在金山山顶的边缘处,整座山高出金山的山顶平面十几米。这座石山全是岩石构成,所以山上并没有植物覆盖,看上去山体显得十分陡峭。特别是其中有一面,完全是峭壁,人根本就上不去。
  快步走到石山跟前,看着这通体尽是岩石的石山,我真的有几分好奇,这比利要找的不老药,怎么会在这石山上?
  这石山上并无植物,而且岩石内更不可能生长出植物,所以这不老药,又从这石山的何处位置去找呢?
  比利在石山跟前,一边走,一边观察山体,一直走到了那面最为陡峭的崖壁前,当他看到峭壁上的一块碑时,顿时兴奋了起来,激动的指着那块石碑叫道:“找到了!找到了!哈哈,终于被我们找到了!”
  我和张广川及河洛,三人都很震惊,也很诧异,这里怎么会有一块石碑呢?
  这可真的不怪我们会如此的诧异,要知道这里可是金山的山顶,而如今这里却出现了一块石碑,这一看就是人工打造的,也就是说,这里以前来过人。
  这一发现,真的让我们三个大感震惊,如果说,这里曾经有人来过,我可以相信,毕竟有那本海图,就代表画海图的那个人曾经来过员峤。但是,以前的人怎么会在这里立一块石碑呢?
  “快看,那上面好像有字。”
  张广川激动的朝石碑上一指。
  我也赶紧定眼一看,只见那块石碑非常的厚重,高约两米,宽有半米,厚约半尺,就立在这面峭壁的面前,整座石碑青苔累累,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年载的风风雨雨,一看就是立在此地非常久的石碑了。而在这座石碑的正面,确实刻着一行字,只不过因为长满了青苔的原故,所以石碑上的那些字看得并不是很清晰。
第八十九章
瘟神墓
  突然见到这山顶上竟然会有一块人工打造的石碑立在此地,我震惊之余,心中也对那块石碑十分的好奇,想知道碑文上究竟刻的又会是什么字呢?
  我走了近去,这块石碑立在此地,也不知道立在此地多少年载了,经过风吹雨淋,上面长满了青苔和藤条,我赶紧把石碑上面的青苔和藤条弄掉,接着,露出了三个字。
  只不过,这三个字的字体应该是篆体,我看了看却认不出来那三个是什么字。于是我就转头叫张广川过来看,因为他是考古世家,对这些古文字是有钻研过的。
  这时,张广川就走过来看了看,接着就指着那石碑上的三个字对我们说:“这上面写的是‘瘟神墓’。”
  “瘟神墓?”
  众人一愣,好奇的问道。
  而我一听到这三个字,不由眉头一皱,于是赶紧问张广川:“你确定这上面写的真是瘟神墓?”
  “是的,你知道我家是干什么的,就是考古的,这些古文字我研究了十几年,这上面刻的文字是属于秦篆,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十有八九应该是秦朝时期立的碑,这上面刻的就是‘瘟神墓’三个字。”张广川一脸的肯定。
  他还对我们讲道:“殷商以降,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比划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比划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就是这石碑上的这种。”
  说到这里,张广川小史可能是见我脸上的表情不太对劲,不由对我问道:“卞鱼,怎么了,难道你知道瘟神墓埋的是谁?”
  我点点头,于是就说:“瘟神墓,埋的不就是瘟神么?你难道没听说过瘟神?”
  “啊?瘟神!难道这世上真的有瘟神?”
  张广川一听,顿时大吃一惊。
  我苦笑着摇了摇头,因为所谓的瘟神,只是民间的一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至于到底是不是真有其人,我还真不知道。
  这时,一旁的那些外国人,似乎对此很好奇,纷纷对我问道:“瘟神谁什么人?”
  “瘟神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的司瘟疫之神,是散播瘟疫的凶神。传说瘟神是能散播瘟疫的恶神,专司传播疫病之神,为了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才祭祀这种神。”我对大家解释道。
  “啊?瘟疫之神!世上竟然还有这种神?”
  众人听到我的话,都不由觉得很诧异。
  见他们对此并不感到担忧和害怕,我于是就对他们祥细的解释道:“瘟疫,古人或单称瘟、温、或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古代民智未开,医疗条件低劣的情况下,人们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恐惧至极,因为一但发生瘟疫,便是死伤无数,尸骨垒垒,村村无人。在中国民间,人们认为这种瘟疫之灾就是上天派瘟神降下来的灾祸,对人间的惩罚,所以瘟神这个名字,让人听到便心胆惧寒,无不感到害怕。”
  “据传,瘟神经常会下到人间,所过之处或是瘟疫爆发,或是引发地震,总之他是一个会带来灭顶之灾的凶神,人人避之不得。所以,在中国民间,人们为了能避开瘟神,因而在道旁设祭,叫做道飨祭,还有送瘟神的习俗。人们在村头地边拉上草绳,以防瘟神入侵,或者扎个草包表示将瘟神封入其中,或者扎个草船表示将瘟神装进船中,然后推进水里,流送出去。还有所谓疮疱神,穷神之类名称,也都属此类瘟神。总而言之,瘟神在中国民间,让人们闻之生畏,比你们国外的死神还让人恐惧。”我将瘟神的说法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
  众人听完之话,一个个都惊呆了。
  其中一个人便有些害怕了,担忧道:“这……这是真的吗?”
  我摇了摇头,道:“是真是假,无人知晓,毕竟关于瘟神的说法,都成了传说。”
  “那是不是真有瘟神给人们带来瘟疫灾难的故事呢?”船长好奇的问道。
  我笑了笑,摇了摇头,关于瘟神带来瘟疫的故事,我还真没听过具体的事件。
  不过,这时在一旁的河洛却开口道:“我听过一个瘟神散播瘟疫的故事。”
  “哦?快讲来听听。”众人纷纷催促道,好像对此很感兴致。
  河洛点点头,便对众人讲道:“古代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特大规模的瘟疫流行。东汉末年发生过一次,另外两次分别是公元12—13世纪的大瘟疫以及17世纪中叶的大瘟疫。这后两次大瘟疫,都曾造成了上百万人死亡。特别是在1232年的大瘟疫中,在50天的时间中,开封城竟出现了‘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的惊人死亡率。在这三次的瘟疫爆发之前,据说多地都看见了一个身材魁梧,一身黑衣,看不清面貌的人经过,据说,此人就是瘟神。瘟神离开过,果真不久便爆发了瘟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2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