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地师(精校)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491


  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裘。
  一二绣狮子,三四虎豹优。
  五品熊罴俊,六七定为彪。
  八九是海马,花样有犀牛。
  苏昊现在穿的是千户的五品武官官服,陈道说要脱下来换成虎豹服色,意味着他的官职要提升到三品或者四品,也就是相当于卫指挥使或者指挥同知、佥事这样的级别了。
  这个结果是在苏昊的预料之中的,但从陈道嘴里透露出来的时候,苏昊还是有一些微微的激动。他强按下自己的情绪,笑着说道:“陈兄就不要拿小弟开玩笑了,小弟当上这个千户不过半年时间,岂有接连提升之理。”
  陈道道:“如此军机大事,愚兄岂敢玩笑?苏昊听命,因你带兵有方,指挥得当,率勘舆营于淮安府盐城县歼倭寇百人,擒贼寇300余,论功行赏,提升你为勘舆营守备,擢四品卫指挥佥事衔。勘舆营即日起改为营兵编制,仿蓟镇例,全营设将官1人、中军1人、火器把总1人,官兵分为3部,总计员额2700人,由兵部直辖,暂驻淮安,佐河道事务。”
  “这……”苏昊有点犯懵,他对于明朝军队里的名堂了解得不够透彻,乍一听陈道这一番话,他还真有点反应不过来。
  一旁的徐光祖听完这些话,倒是喜形于色,他赞了一声王一鹗的英明,随后便一五一十地给苏昊解释开了。
  原来,明代的军队编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称为军,也就是各个卫所的军队。这个体系从上到下分别是五军都督府、都司、卫、千户所、百户所,属于明朝的地方部队。平时,这些卫所军士呆在家里种地,打仗的时候,兵部再从各个卫所调兵组成军队出征。
  由于卫所军分属于各个地方,平时军官不见士兵,士兵也不见军官,打仗的时候很难协调一致。到明代中期之后,就出现了第二类军队,称为营兵,也简称为兵。卫所的军士是世袭制的,而营兵则是雇佣制的。营兵平时不需要种地,军饷全部来自于财政,编制也与卫所有所不同,更类似于后世的现代军队。
  卫所兵以屯田守备为主,营兵则是专门用于打仗的,相当于野战部队。在当时,各边镇、沿海以及京军中都有大量的营兵,例如京畿地区就有勇士营、通州参将营、张家湾备御营、三河守御营、昌平防陵永安营等若干支营兵制的部队。
  苏昊的勘舆营在成立之初,是挂靠在江西都司之下的,所以采用的是卫所军的建制,名目叫作丰南百户所。后来被派往淮安时,兵部将其升格千户所的建制,临时挂靠在淮安卫之下,也仍然属于卫所军。
  但实际上,勘舆营一不屯田、二没有世袭制,与卫所军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这一次,勘舆营在抗倭一战中表现出了野战部队的特点,兵部终于下了决心,将其改为营兵建制,算是实至名归了。
  明代的营兵是各场战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所以没有统一的编制规定。少到几百人,多至上万人,都可以称为一营,营的主官高至参将、游击,低至一个普通的把总,没有任何可比之处。陈道宣读的兵部命令上说,勘舆营改成营兵之后,仿蓟镇例,说的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建立的一种步兵营的营兵编成方法。
  按这个方法,全营的基层组织是队,每12人为一队,每队设队长1人;每3队为一旗,设旗总1人;每3旗为1局,设百总1人;每4局为一司,设把总1人;每2司为一部,设千总1人;每3部为一营,营中设将官1人、中军1人、火器把总1人。这样算下来,一个营的编制共计2700人,相当于后世一个旅的编成了。
  营兵的官职设置与卫所兵有所不同,由于各个营的编制不尽相同,所以军官的品级也很难明确。最开始,包括总兵在内的军官都是临时设置的,没有品级,也没有定员。后来,随着总兵这些官职日益固定,才慢慢有了品级,其中总兵是正二品,副总兵是从二品,参将、游行将军是正三品,再往下则依然保持无品级的状态。
  为了便于与卫所军中的军官相对比,营兵里的基层军官往往会被授予一个相类似的卫所军的官衔。按所管辖的人数来算,营兵中的千总一般也会有个千户衔,相当于五品;把总则是副千户、百总是百户、旗总是总旗、队长是小旗。至于一营的将官,一般会由一名守备来担任,守备也是无品级的军官,所以需要同时被授予一个卫指挥佥事的头衔。
  待到徐光祖把这些弯弯绕绕的事情向苏昊解释清楚,苏昊的眼睛也变得明亮起来了。自己的官职被升成了四品武官,这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最让他觉得愉快的,是勘舆营被改编成了一支野战部队,其机动性比过去要大得多了,而这正合苏昊的心思。此外,勘舆营这个名字,以往一直都是有些不伦不类的,现在算是正式得到官方认可了。
  “多谢陈兄!”苏昊说道。
  陈道连连摆手,说道:“改之此言差矣,愚兄只是传令之人,改之岂能谢我?你应当先谢圣上的天恩,再谢王尚书。若是有外人听到改之在此谢我,愚兄这身官衣回去就穿不成了。”
  “哈哈,都是该谢的。”苏昊说着,还是站起身,假模假式地拈了枝香,对北叩拜了几下,算是谢过了皇上和兵部尚书,接着又回过身,再次向陈道表示了感谢。不管怎么说,人家跑这么大老远给他送来升官的消息,也算是劳苦功高了。
  陈道等苏昊把这套礼节做完,才把任命他为勘舆营守备的告身文书拿出来,写上了苏昊的大名。至于勘舆营中其他官佐的告身,目前还都是空白的,陈道把它们全部交到了苏昊的手上,这意味着苏昊想任命谁为哪个职务,只要在对应的告身上写下此人的名字就可以了。
  邓奎和张云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忍不住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那眼神中分明都带着炽热的光芒。以他们目前在勘舆营的地位,他们有理由相信,那几张中军和千总的空白告身中间,有属于他们的那一张。
  “陈兄,酒宴已经设好了,快请入席吧。陈兄给小弟送来这么好的消息,小弟今天中午一定要多敬陈兄几杯才是。”苏昊对陈道说道。
  陈道站起身,哈哈笑道:“这桌酒宴,就算是愚兄借花献佛,恭贺改之高升了。对了,还有邓兄弟和这位我未曾谋面的兄弟,你们跟着苏守备,日后必定会有锦绣前程,陈某今日就一并向各位贺喜了。”
  “多谢陈郎中!”邓奎和张云龙一齐施礼答道。
  第253章
火器劲旅
  酒桌上,大家照例是互相吹捧、互相恭维,陈道问起当日对倭一战的情况,也是唏嘘不已。勘舆营能够打败倭寇,靠的不仅仅是火器,还有敢于作战的勇气。明军中火器的装备数量也不少,但临战之时,由于主将和士兵缺乏胆气,火器的威力往往要大打折扣,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再先进的武器,终究是要由人去使用的。
  “改之,陈某这一次到淮安来,王尚书可是专门说了几句话,让陈某带来的。”
  酒过三巡之后,陈道对苏昊这样说道。
  苏昊连忙放下手里的筷子,恭敬地说道:“陈兄请讲,苏昊定会铭记心中。”
  陈道道:“王尚书说,你临来淮安之前,他曾交代过你,要你多多培养勘舆人才,日后兵部要调用。他让我问问你,此事你办得如何?”
  苏昊道:“请陈郎中回京转告王尚书,他老人家交代的事情,卑职一直未敢忘怀。勘舆营在淮安招收了300余名新兵,全部都接受了勘舆技术方面的训练。经过这几个月的培训和实地操作,目前已经掌握了基本技能,下一步只是如何再熟练一些而已。”
  “嗯,不错。”陈道点点头,接着说道:“王尚书还问,此次将勘舆营改编为营兵,又扩充了编制,你可知扩充的这些编制当如何使用?”
  “什么叫如何使用?”苏昊问道。
  陈道道:“也就是说,改之可知王尚书想让改之招什么兵,练什么兵吗?”
  “这个……恕小弟愚钝,陈兄能否给个提示?”苏昊有些回答不上了。
  他这支部队名叫勘舆营,从名称上说,扩编就意味着应当继续招募从事勘舆测绘的士兵。但整整2700人的编制,都用来招募测绘人员,一是无法找到这么多合格的人选,二来也难以进行培养。苏昊相信,王一鹗也不会头脑发热到要求他一下子培训出2000多名测绘兵的程度。再说,陈道既然这样问了,显然答案就不会这样简单了。
  陈道又点了点头,对于苏昊没有直接予以回答表示了肯定,如果苏昊照着前面的话,直接说多出来的编制全部都要招测绘人员,陈道反而要鄙视苏昊的眼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4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