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地师(精校)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491


  “是一个老头,坐着轿子来的。”门房说道。
  “就一顶轿子,没有别人?”苏昊又问道。
  门房道:“就一顶轿子,那个老头坐在轿子里,旁边还跟了一个家奴,再没有别人了。”
  “不会是上门打秋风来的吧?”生员江以达在一旁调侃道,“都说京城里的人非富即贵,像这种坐着一顶小轿来的,估计就是混得不好的人了。”
  “要打秋风,也该到富贵人家去吧,我自己都是穷人,哪有秋风可打?”苏昊笑道,他继续对门房问道:“来人可说了自己的名姓吗?”
  门房道:“他倒是说了一句,可是他是一口南方口音,小的没听太明白。我记得,他好像是说,他叫王锡爵。”
  第207章
内阁次辅
  “王锡爵?”苏昊摇摇头,“没听说过……各位,你们听说过吗?”
  他把目光转向马玉、江以达等人,却发现这几个人脸色都变了,一个个身不由己地站了起来,用崇拜和愤怒交织的眼神看着苏昊。
  “怎么,你们……”苏昊有些诧异,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改之,你不会是真的不知道王大学士是谁吧?”马玉问道,幸好他是了解苏昊的为人的,知道苏昊不是喜欢卖萌的人。如果换成其他人这样说话,马玉肯定要认为对方是在自己面前显摆了。
  “王大学士?”苏昊问道,“你是说这个王锡爵是个什么大学士?”
  “改之兄,王大学士你都没听说过?”徐光启道,“他是当今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在朝堂之上,位置也就仅次于首辅申大学士啊。”
  苏昊暴汗了,听徐光启这样一说,他隐隐约约想起来了,好像还真是听人说起过这么一个人,只可惜他对朝堂政治的事情不感兴趣,所以听过就忘,居然闹出这样一个笑话来。其实要说起来,也不能完全怪苏昊,他哪想得到堂堂内阁次辅会轻车简从地跑到他府上来拜会呢?
  “快请!”苏昊对门房喝道,“我等要出门去迎接。”
  听说有这么大的官上门,苏府上下都惊动了。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打扫了卫生,让一切有碍瞻观的东西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苏昊带着马玉、徐光启、江以达等一干秀才,身着整洁的襕衫,毕恭毕敬地迎出大门。至于郝青、熊汲这些没有功名的人,就没有资格出现了,只能呆在各自的房间里,从窗缝里偷偷地一睹内阁次辅的风采。
  “学生苏昊,恭迎王大学士。”苏昊对着王锡爵一躬到地,做足了礼节。
  在刚才短短的一点时间里,苏昊已经听马玉介绍过王锡爵的情况了。王锡爵是江苏太仓人,生于嘉靖13年,也就是1534年,到现在是56岁。王锡爵自幼聪颖,饱读诗书。嘉靖37年,他参加乡试,获得第四名。嘉靖41年,他参加会试,得了第一名,随后又在廷试中得了第二名。
  王锡爵的名气,并非来自于他的考试成绩,而在于他的为官风格。在朝堂之上,王锡爵一向是以率性直言而著称的。他最初曾任编修之职,累迁至国子监祭酒,再往后,当过詹事府詹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直至现在担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之职。在每个职位上,王锡爵都能够做到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从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
  王锡爵的人品,可以从他对待曾经的权臣张居正的态度上看出来。在张居正任首辅、大权独揽的时候,王锡爵没有对他阿谀奉承,甚至公然为因得罪了万历和张居正而被贬的官员摆酒饯行。张居正因父丧回家期间,许多官员联名上书请求张居正早日回朝,王锡爵则断然拒绝在请愿书上签名。
  后来,张居正去世了,万历追回张居正的官爵,对其进行抄家,将其家属充军。许多朝臣纷纷落井下石,以表明自己与张居正划清界限。出人意料的是,王锡爵却在此时上书替张居正鸣冤,认为张居正是有功于社稷的,不应全盘否定。
  这样一个人,在大明朝堂上,注定是属于特立独行的。他不结党、不站队,只是做那些他认为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而不在意这些事情代表了谁的利益,或者触犯了谁的利益。
  这些日子里,苏昊见惯了朝臣们虚伪的嘴脸,乍一听说还有这样一位真性情的次辅,岂能不心生敬意。
  “你就是那苏改之吧?老朽对你久仰大名了,此次贸然上门叨扰,还请海涵。”王锡爵淡淡地说道。他的话显得挺客气,但语气里却没有什么歉意。作为内阁次辅,亲自上门拜访一位只有六品武职的小人物,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值得道歉的。
  “岂敢岂敢,大学士莅临,令寒舍蓬荜生辉,学生不胜荣幸。”苏昊应道。
  一番礼节过后,苏昊把王锡爵引到了客厅,请其在主位就坐,自己则坐了侧面的位置。马玉等人也分别坐下,苏昊把他们一一向王锡爵做了介绍。
  王锡爵倒也没什么架子,听过苏昊的介绍,他与马玉、徐光启等人都分别交谈了几句,问了一下他们读的书、做的文章等事。马玉、徐光启都是有才学的人,应答颇为得体,让王锡爵对他们也不禁刮目相看。
  “不错不错,果然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苏改之的朋友,个个都非俗人啊。”王锡爵称赞道。
  “大学士谬赞了,独文兄、子先兄都是难得的人才,苏昊与他们在一起,是沾他们的光了。”苏昊谦虚地说道。
  “苏昊,你也不简单啊,我听人说,你对于治国之道,颇有一些见解,老朽今日上门,就是专门来听苏昊你的高论的。”王锡爵说道。
  苏昊抱拳道:“昊岂有什么高论,不过是曾在一位贵人面前大放厥辞,说了一些纸上谈兵的想法罢了,岂敢劳大学士亲自上门来指点。”
  王锡爵道:“纸上谈兵,也并非没有高论。老朽今日就是来听你纸上谈兵的,你可愿教老朽否?”
  王锡爵说到这个地步,苏昊不能再推托了。他知道,肯定是万历听了自己的那番话之后,热血澎湃,回去向王锡爵等人进行了推销。至于王锡爵是万历派来的,还是自己决定来的,苏昊就不得而知了。
  “王大学士不知想听什么,苏昊但有所知,必不敢隐瞒。”苏昊说道。
  王锡爵道:“我听人说,你对于当今朝堂之事颇有微辞,认为朝臣不做实事。我想问问,你心目中的实事,是指什么。”
  马玉等人都用眼睛看着苏昊,暗暗替苏昊捏了把汗。王锡爵这话,其中有几分考问,也有几分责难。他们不知道苏昊曾在谁面前妄议朝政,但很明显,苏昊是把一朝大臣都给贬得一无是处了。王锡爵此来,没准就有兴师问罪的意思,若是苏昊回答得不好,等待他的,就将是来自于高层的斥责了。
  苏昊却没有马玉他们那样多的顾虑,他自觉自己在万历面前说的话没有什么错,所以也不怕王锡爵的责难,他平静地说道:“昊心中的实事,说起来也简单,不外乎强国富民四个字罢了。”
  “强国富民……”王锡爵略略地沉吟了一下,说道:“我大明带甲之士多达百万,领有四海之地,四方臣服,难道不可称为强国否?我大明百姓安居乐业,家境殷实,各州府街市繁华,难道不可称为富民否?苏昊还希望如何强国富民呢?”
  苏昊微微一笑,道:“王大学士,恕昊直言。我大明虽然拥有数百万军士,但那蒙古人、倭奴却时时犯我边境,杀人放火,如入无人之境,这岂可称为强国?州府之中,虽有腰缠万贯之巨商富贾,但也有食不果腹之贫民。去年江西区区一场旱灾,就令百万之众流离失所,卖儿鬻女之惨事比比皆是,这算什么富民?”
  王锡爵道:“苏昊所言,倒也是实情。但即便是汉唐盛世,也有突厥人劫掠之事;天灾人祸,更是历朝历代都无法禁绝。如果因为这样就说我大明不是强国,我大明百姓不是富裕之民,那苏昊心目的国强民富,是否有些苛求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4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