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地师(精校)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491


  苏昊回头一看,只见说话的正是这楼上先前那一桌上的一位客人。他穿着蓝绸布的长袍,头顶上戴着小圆帽,帽子上缀着明晃晃的珠子,看上去甚是富贵的样子。看到苏昊扭头看他,那人拱了拱手,说道:“兄台请了,在下浙江余姚熊汲,熊伯江,乃商贾之人,到此地已有数日,故此知道小二说的都是实话。”
  “小弟苏昊,丰城县衙里的一个杂役。”苏昊也向熊汲拱了拱手,自我介绍道。他出来的时候已经换上了便装,所以并没有说自己在军中的职务。
  “原来是苏兄。”那熊汲不愧是个商人,有点顺竿上的本事。他站起身说道:“萍水相逢,便是有缘人,苏兄和这位仁兄如不嫌弃,就请赏个光,到在下这桌来一起用膳吧,在下做东,如何?”
  苏昊自称是个县衙里的杂役,但熊汲不是瞎子,他哪里看不出苏昊和陈道是带着随从来的,什么样的杂役能够混到带着随从游山玩水的境界?他相信,苏昊和陈道二人,起码有一个是有来头的,有来头的人越是低调行事,越能说明此人来头不小。
  当商人的,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结交权贵的机会。熊汲听到苏昊嫌饭菜贵,便主动出面相邀,其实一顿饭再贵也值不了多少钱,但能够和一个有来头的人凑在一桌喝酒聊天,这个潜在价值可就大了。
  苏昊倒不忌讳与一个陌生人吃饭,但他不知道陈道是怎么想的。他看了陈道一眼,陈道哈哈笑道:“既然熊员外盛情邀请,改之,我看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吧。”
  “那就叨扰熊兄了。”苏昊也笑了起来,与陈道一起,移步来到了熊汲这一桌,双方客套一番之后,便分宾主的位置坐下了。
  “这位徐兄也是在下刚刚结识的,我们都住在樵舍驿,所以结伴出来吃饭。”熊汲指着身边一位秀才打扮的年轻人对苏昊和陈道介绍道。
  那秀才长得眉清目秀,身上的襕衫看起来非常干净,出门在外能够保持这样干净,可见其人是颇为注重仪表的。听到熊汲介绍他,他站起身,对苏昊和陈道拱了拱手,说道:“在下徐子先,松江府人士,现在是白身。”
  苏昊和陈道也各自报了自己的名字,陈道自称是一个小衙门里不入流的小官,熊汲知道他是掩饰,却也非常聪明地不予揭穿。
  小二给苏昊和陈道拿来了碗筷,熊汲吩咐小二给自己这桌加几个好菜,又安排给陈观鱼他们那桌也送去一些酒菜,说账都挂在他的名下。苏昊抱拳表示了感谢,不过却偷偷回过头向陈观鱼使了个眼色。陈观鱼非常机敏地给店小二塞了一锭银子,把自己和苏昊那边的饭钱都付上了。
  众人初次见面,互相敬了几杯酒,叙了叙长幼顺序,其中自然是陈道年龄最大,已经是40多了,熊汲次之,30岁,徐子先28岁,苏昊过了年才到18岁,是实实在在的小老弟了。
  客气过一番之后,陈道对熊汲问道:“伯江适才说菜价高,所以驿馆不给客人备饭,是何意思?”
  熊汲笑道:“我近日一直在江西做粮食生意,过这樵舍驿也不下10次了。早在半年前,这余驿丞就说驿馆的灶坏了,到现在还没修好,这就是不想给客人备饭的意思了。”
  “原来如此。”陈道也笑了起来,他是个久在官场中混的人,一听熊汲这话,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按照规定,驿馆要负责过往公务人员的廪给,标准是一天三升米或五升米。廪给的米价是按官价计算的,也就是一两银子两石,但当地的米价、菜价都涨了,用这些钱根本就不可能吃饱,更不用提吃好。
  余宜迫于无奈,只好说灶坏了,让客人去酒楼吃饭,回来之后他按照着朝廷的规定算五升米的补助就完了。至于客人去酒楼实际要花多少钱,余宜就管不着了,这也算是一种自保的方法吧。
  苏昊也想明白了这一节,对于余宜的不满也就消失了。当个驿丞也不容易,自己就多体谅吧。不过,新建县的灾情竟然重到这个程度,却是苏昊没有想到的,他在丰城呆着,对于今年全省的旱情之重,还真没有太多的感觉。
  熊汲说道:“今年江西的旱灾,还真是厉害,不少府县都有半数的田地绝产,粮价暴涨,百姓中卖儿鬻女者,虽有官府救济,也是杯水车薪。不过,听说你们丰城的情况还好,是这样吗?”
  苏昊应道:“丰城也遭遇了大旱,不过我们韩知县率领官民打井有力,所以灾情倒不那么严重,这也是天照应吧。”
  熊汲大摇其头道:“苏老弟此言差矣,你是丰城人,难道不知道丰城此次所以受灾不严重,全是因为一人之功吗?”
  “呵呵,有这事吗?小弟却是不知。”苏昊装傻充愣道。熊汲说是一人之功,苏昊猜也能猜出是指谁了,他唯一觉得意外的是,自己的名声居然能传得如此远了。
  熊汲道:“我在这江西地面上来来往往,早就听人说了。大旱之时,布政司下令各地官民打井抗旱,然各地打井的效果相差迥异,其中丰城打井的效果是最好的,大家都说,那是因为知县在乡间觅着了一位神密的地师,有鬼神相助,勘井十中八九,这才救了一县的黎民啊。”
  苏昊笑道:“什么地师不地师的,民间传说,多半是以讹传讹,熊兄不可全信。”
  那徐子先也插话道:“小弟也觉得此论有失公允,最起码,这鬼神之论,小弟一向是不太相信的。”
  苏昊道:“子先兄所言甚是……”
  徐子先道:“不过,关于丰城县勘井一事,我也有所耳闻。听说那名勘井的地师学的是西夷之法,与我大明的勘井术有所不同。光启倒是心向往之,期盼能有机会与之一见,讨教一二。”
  “这个嘛,其实……什么,你刚才说你叫什么?”苏昊有待谦虚几句,忽然从徐子先的话中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不禁惊问道。
  徐子先道:“哦,在下姓徐名光启,子先是在下的字。”
  “你就是徐光启!”苏昊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第148章
以才学动之
  “怎么,苏世兄听说过在下的名字?”徐光启诧异地问道。
  “呃呃……可能是小弟搞错人了。”苏昊尴尬地掩饰道。他当然知道自己肯定是没有搞错人的,面前这位28岁来自于松江府的秀才,应当就是明代最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字子先,松江府上海县人,生于嘉靖41年,即公元1562年,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农学家。曾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著有《农政全书》、《崇祯历书》、《考工记解》等著作,并与西洋传教士利马窦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是“几何”这个中文译名的创始人。
  当然,所有这些成就都是徐光启后来创造的,在这个时候,徐光启还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秀才,因生计所迫,正准备远赴韶州去谋一份教书的差事。如果不是遇到了苏昊这样一位穿越客,是绝对不会有人知道他的大名的。
  “苏兄从丰城来,难道没有听说过这位地师的事迹?”熊汲奇怪地问道。
  苏昊原本是打算低调行事,隐瞒自己就是他们口中的地师这一情况,但在听说面前居然就坐着大名鼎鼎的徐光启时,他的想法突然改变了。他决定要把自己的情况透露出来,给徐光启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以便日后能够保持联系。
  苏昊是一个理科男,对于政治、文化都没有太高的造诣,若要说在当下能够找到什么人作为自己的知音,徐光启无疑是排名第一的。徐光启才华出众、前途无量,又酷爱钻研科学技术,是最能够识得苏昊价值的人。
  想到此处,苏昊微微一笑,拱手道:“熊兄垂问,小弟不敢隐瞒。熊兄所言之地师,正是小弟。小弟于勘井一道略有一些心得,不过神鬼之助的说法,却是夸张了。”
  “你就是那在丰城勘井的地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4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