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网(校对)第4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8/561

“程区长,你就放心好了,我一定会想方设法完成这三亿中储券的任务,不会让戴老板失望的。如果在去年,中储券的发行量还不大,我还真不敢说这样的话,可眼下却不是多大的问题。”
“日本方面在今年的上半年,要通过金陵政府中储银行增发四十五亿元的中储券,我能够掌握其中的百分之二十,其余的百分之八十,由日本人作为军需物资经费和办公经费投放市场,下半年还要继续增发。”
“戴老板看得很准,如果日军在苏省征粮的计划遭受挫败,导致军粮无法满足需求,势必会把李仕群恨之入骨,只要我们稍微加以推动,这件事就是水到渠成,而陈明翔,是执行这个任务的最佳人选。”周坲海说道。
戴立的军统局要杀李仕群,他自然是乐意配合的,这个家伙给他带来的羞辱和麻烦可不少,到了现在的地步,就别说什么拜把子兄弟了,即便是亲兄弟也不能放过。
周坲海认为军统局的这个计划很靠谱,他知道现如今日军最紧张的就是粮食,特别是日常主食所用的大米,这可是生存根本,要是完不成征粮指标,受影响的可不只是华中地区的日军!
苏省是主要的产米区,承担着整个驻华夏日军的军粮任务,就连华北地区的日军和关东军,也要从华中地区调用一部分,如果苏省的大米被陈明翔暗地里走私到国统区,日本活吃了李仕群的心都有。
“局座,英美荷三国大使馆收到集中营的照片后,对难民的情况非常担忧,经过与本国政府协商,已经同意支付春风这笔一百万美元的关系费,并且要求他想方设法缓解这种局面,费用不够还可以再增加,您对此有什么别的安排吗?”潘琦吾问道。
为了保护在日军沪市集中营的受难侨民,三国政府都同意加大支出,对一个国家来说,这点钱还真是不算什么,尤其是看到陈明翔拍摄的照片,侨民们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要是没有陈明翔的帮助,估计战争结束会死一批人。
一百万美元到了军统局的手里,潘琦吾虽然是老师,可他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学生,而是想要询问老板的意思,钱是给陈明翔的不假,最终决定权是在老板的手里,程序是不能有差错的。
当然了,以潘琦吾对戴老板的了解,这笔钱局本部绝不会动,有周坲海作为内应,特券将会大量的进入沦陷区,军统局的财务状况已经不像前段时间那么紧张了,顶多两个月,就会有翻天覆地的改变。
“你们就别打春风的主意了,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得太过火,他利用走私虽然赚了点钱,可开支也很大,要不然怎么能组建起这么庞大的关系网?以后的局势越来越糟,也没有几天好日子了,总得给他留点保本的钱吧?”
“在局本部财务状况最为艰难的时候,是春风在倾尽全力支持我们,军统局能够发展到现在,他是第一大功臣!现在他到了艰难时期,局本部一边向他要食盐补贴经费,一边还要他筹钱执行任务,还想打这些钱的主意,是不是有点太缺德了?”
“你们记住,以后不要再给陈明翔提要求了,那会显得我们局本部太无能,显得做领导的只会压榨下属,这会让劳苦功高的军统局功臣寒心的!”戴立冷漠的说道。
如果是春风钱多的烧手,给局本部送来一百万美元,他也不会拒绝,可眼下的状况不是去年了,春风的产业没几个赚钱的,开支却没有减少,局本部截留这笔费用,这种做法显然很不合适。
为了铲除李仕群,春风需要筹集一亿五千万中储券作为经费,中储券再不值钱那也是钱,这么大的压力,人家也没有向局本部叫苦,当下属能当到这份上,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戴立非常痛恨贪污,要求各省站的账目必须清清楚楚,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可唯独对陈明翔破例,从来都没有过问直属站的账目。
人家没有动局本部的一分钱经费,全是自己想方设法赚来的,大部分都用在工作方面,稍微留点家底也是正常的,难道要求他当圣人?
我喜欢钱,你们喜欢钱,春风自然也喜欢钱,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那是地下党!
“局座,按照明月发来的报告,本月底春风就会安排统一考试,我们一次性安排了一百五十个特工进入汪伪政府的警察系统,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喜事,值得庆贺啊!”毛仁凤在旁边说道。
他看到潘琦吾貌似有些尴尬,急忙转移了话题,说实话,他对这笔钱也很有想法,可戴老板发了话,这件事就得彻底落实好,一分钱都不能截留。
有句话叫做简在帝心,陈明翔不但受到了委座的看重,还得到了老板的关照,这都不能以走了狗屎运来形容了。
“你说的很对,春风这个大规模潜伏计划非常好,是军统局甲种站站长的水平,连委座也非常欣赏,警察系统是日伪控制沦陷区的重要力量,我们的行动,等于砍断了敌人一条胳膊,春风是功不可没。”
“直属站陆续成立四个情报处,本部的力量受到极大影响,加入这么多的成员,将恢复自身的实力,加强对沪市的控制和渗透,把这批人的档案抽出来,正式并入直属站的编制。”戴立笑着说道。
第九百六十三章
粮食背后

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两辆汽车快速开进了马拉别墅的大门,几个神情有点紧张的家伙,提着两个箱子像是做贼一般走进了客厅,吃了晚饭没多久的陈明翔,此刻正在沙发上坐着抽烟。
既然能够进入马拉别墅,这说明是有预约的,想要硬闯,哪怕是一个连的正规军也很难,院子里有两挺重机枪,还有两个隐蔽火力点,架着两挺轻机枪,院墙四周都有监视的岗哨,外面有宪兵队的巡逻队,警察局的值班岗,安全问题是不必担心的。
今天抓了三十多个小户,打草惊蛇的计划进行的很顺利,藏在暗处的大户们有些惊慌失措,通过背后的势力,把目标放在了陈明翔身上。
“陈司长,今天我们冒昧的登门拜访,您想必也知道是为了何事,沪市粮食商人和我们背后的人,希望借助您的身份与联合调查组沟通,究竟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把这件事情平息。”为首的商人说道。
特高课和情报处都有这个人的资料,沪市同丰粮行的老板张舒民,沪市最有名的投机商之一,当然,他也是沪市最大的粮商之一,是个在行业内有分量有影响的领头羊。
“暂时以两百万人的口粮计算,每人每月四次配给,每次两升米,也就是三斤米,一个月是十二斤米,一个月是一万两千吨,等到苏浙皖三省的新粮上市,算起来还需要三个月,这就需要三万六千吨粮食。”
“当然,无论是碎米还是粗粮,这都可以商量,米价就按照每石米八百五十元中储券来计算,要说这个价格是低了点,至少你们不会赔,就是少赚了,可调查组的任务是什么,你们或许比我都清楚。”
“如果满足这个条件,让民食配给得以顺利进行,驻沪总领事馆和市政府,自然不会追究你们的责任。”陈明翔说道。
这组数字是他仔细核算后得到的,要的太多不现实,他也想让市民们吃饱饭,明显不可能,哪怕是每周三升米也是做不到的。从生存的角度考虑,他更愿意多买一些粗粮,吃不习惯也得吃,总比饿死好吧?
“陈司长,请问只有这一个条件吗?”张舒民问道。
如果只是提供低价粮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那这件事还有的谈,三万六千吨粮食,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要是放到黑市,能多增加三个亿的利润。
谈判就是这样,是在不断讨价还价中达成协议,陈明翔要三万六千吨,但投机商不可能这么听话,三亿中储券的利润,足以让他们甘愿承受一定的风险。
“海军方面需要三万吨白米,通过我的华通贸易公司来操作,这是另一笔交易,采购价格很合理,是一千元中储券每石,有海军陆战队的庇护,以后的买卖会得到很多帮助。”
“米的质量一定要保障,搞不好是要死人的,这是军粮,得罪了海军,你们的运粮船可能就要出问题。而宪兵队这边,只需要一些金钱和礼物打点就可以了,也不能忘了市政府和驻沪总领事馆。”陈明翔说道。
一千块中储券每石白米,这个价格是合适的,当然,要是老百姓买的话,那当然太低了,黑市价格是每石白米一千五百块,可日本海军要买,能给出这个价格,已经是破天荒了,官方的限定价格可是八百多。
“陈司长,这是我们的一点小心思,还请笑纳,希望您能够指点迷津,接受和不接受,到底会有什么后果。”张舒民问道。
两个皮箱里的东西都很普通,一个箱子装的是汝窑瓷器和一件青花瓷的瓶子,一个箱子装的是二十根黄金大条和十捆美元,见面礼就是十几万美元,算是很场面的出手了。
陈明翔是沪市或者说华中地区最大的走私头子,他的眼里是没小钱的,出手就得合乎身份,要是中储券的话,说不定就会被请出去,翻脸都有可能。
“抓人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停止的,这个道理我就不说了,接受我的条件,或者说是接受联合调查组的条件,只抓小不抓大,不接受,那就大的小的都要抓,你们的粮食要被没收,家产也要被没收。”
“我只是个传话的,你们不妨去找找关系,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但是要注意,从现在开始,你们的粮食运不出去,外面的粮食也运不进来,皇军封锁了水路和陆路所有的交通要道。”陈明翔说道。
这都是些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对于金钱的贪婪,让他们很难轻易下决定,不用指望一次谈判就能把事情解决,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虽然着急沪市的老百姓吃粮问题,陈明翔还是装出云淡风轻的模样,并没有多说什么,心急会让效果大打折扣的。
“我觉得他们一定会先观望几天,看看这个联合调查组到底有没有耐心,通常一些事都属于雷声大雨点小,刚开始吆喝的挺厉害,时间一长,虎头蛇尾的结束了。”王真拿着汝窑产的笔洗边看边说。
金陵政府的腐败是不需要证明的,贪官们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团体,每个暴利行业都存在着这种现象。
而且每天都在发生着类似的事情,上次商统会的棉布和棉纱登记,到现在还没有完成,背后就有利益团体在支撑。
搅浑水的不止是沪市本地的投机商,还有日本商人的配合,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连日本政府的政令都敢违抗,就更不会关注沪市老百姓的死活了。
“那这次他们可是打错算盘了,粮荒问题已经威胁到沪市的正常秩序,触犯了最根本的利益,不管他们的后台实力有多强大,也无法阻止联合调查组的工作,况且,他们在行动的同时,因为饥饿而爆发的情绪,会给汪伪政府和日本人更大的压力。”陈明翔笑着说道。
王真并不知道,投机商想要借助背后势力,干预这次针对粮食市场的行动时,地下党引导的工人自救行动,很快也要展开了。
面对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汪伪政府和日本人一定会采取高压手段,对投机商毫不犹豫的下手,尽快解决这个事,孰重孰轻根本不用考虑。
第九百六十四章
粮食背后

连续两天时间,宪兵队特高课和海军陆战队情报处的日本特务都在抓人,但力度没有第一次大,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
可问题是,论他们的粮食经营规模,已经算是行业内的中等户了,这明显是发出了一种警告,要是再没有什么态度,就要开始抓大户了。
六千吨粗粮投入市场,总算是有点作用,可陈明翔却发现了新的问题,沪市老百姓的传统观念认为,粗粮不能作为主食,对棒子面、豆子面、高粱面等极度排斥。
沪市的主要食粮来自华中地区的苏浙皖,主食是大米,粗粮在江南地区是用来喂牲口的,突然间堂堂的国际大都市,吃饭居然要换成粗粮,心理上无论如何是接受不了的。
“我们这次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目的是缓解沪市的粮荒问题,是为了从这些投机商手里搞到救命的粮食,抓人解决不了实际需求。整个沪市的几百万人口,还需要粮商的采购、运输和销售渠道,竭泽而渔的行为不可取。”
“人肯定是要继续抓,但这样做是为了给市民信心,政府方面还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为了保证日后的粮食畅通,还是要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财政部次长陈志硕在碰头会议上说道。
态度转变的有点快啊,莫非是受到了投机商背后势力的影响?刚开始行动,这种情况下谈判能有什么效果?
但是陈明翔没有作声,他认为肯定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在没有搞明白之前,说话是不明智的。
“如果这些投机商没有受到足够的震慑,他们只会敷衍了事,谈判怎么可能有实际进展?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我建议直接把最有影响力的投机商抓起来,进了宪兵司令部的审讯室,不怕他们不合作!”岗村少佐冷笑着说道。
“岗村君,请稍安勿躁,暴力只能解决眼下的问题,却无法让沪市获得长久的稳定,这同样会伤害到帝国的利益。”堀内于城摇了摇头说道。
怪事年年有,今天特别多啊!就连驻沪总领事馆,居然也同意金陵政府的意见,陈明翔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碰头会结束后,陈明翔和几个日军军官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喝茶,刚坐下还没有开始谈论呢,堀内于城来了。
“总领事阁下,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小野中佐问道。
“帝国政府和军部决定,从六月份开始,沪市的计口授粮工作将会转移到金陵政府方面,我们日本方面不再负责,这也是考虑到粮荒问题,影响到了帝国的形象,以后粮食问题将会由金陵政府的粮食部操作,所以呢,他们的意思我是不好拒绝的。”堀内于城说道。
计口授粮实行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关键是这个难题并没有解决的办法。
苏浙皖等地的大米,一多半被日军征用变成军粮,剩余的也有一大部分被汪伪政府征用,供应自身的需求,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粮食对付粮荒问题。
日本方面感觉到了老百姓的愤怒情绪,果断把这件事甩给了汪伪政府,变成他们在幕后操作,这样,投机商背后的势力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叮铃铃!”
陈明翔拿起电话一听,接着就递给了堀内于城,这是驻沪总领事馆打来的,但他知道,估计是罢工的事情开始了。
“什么,沪市的帝国工厂居然发生了大罢工事件?我知道了,都是粮食问题给闹腾的,我等一会就回去处理,你们先搞清楚具体的情况!”堀内于城黑着脸放下电话。
二十多家日本企业的华夏雇员,今天不约而同的发起了罢工,要求厂方必须要给工人们提供生存必需的粮食,否则就不开工。
跟这些黑心的禽兽日本商人要求加薪,那是绝不可能的,况且每月加三十二十的中储券,也没有办法缓解家里的吃粮困难,这次的目的就是要粮食,工资少给点没有关系,但一定要活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8/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