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网(校对)第4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1/561


第九百一十九章
盐务谈判
接到周坲海的电话后,李闳扉顿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说心里话,他是真不愿意和陈明翔照面,这家伙简直就是他的克星。
自从海源盐业公司插手食盐行业后,不但把华中盐业公司收购华中盐业株式会社的步骤全都打乱了,市场也完全失控了,眼下各地的新盐商,在陈明翔的支持下和旧盐商争夺市场,甚至还爆发了多次小规模冲突。
最惨的是,正因为这件事是他组织策划的,那些被抓到宪兵队的旧盐商,家属们堵着门要他想办法,他不得不一天到周坲海的办公室去三次,哀求着对方给宪兵队司令部打电话。
“部长,这次旧盐商囤货抬价的事情,陈明翔知道是我在幕后操纵的,他未必乐意见我,这件事还是您和他谈吧,我出现反倒可能要坏事。”李闳扉对着话筒说道。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你总是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吃了亏知道惹麻烦了?我告诉你,今天晚上你必须要出现,不管陈明翔说话多难听,你也得老老实实的听着,他这口气出不来,那些被关在监狱里的盐商,谁也别想出来!”周坲海说完就把电话给挂了。
说到底,这个事情他还真不能不管,什么时候日本战败谁也不知道,他还得在汪伪政府混呢,这些旧盐商们,可是能给财政部带来丰厚的盐税,汪经卫对此非常重视,
就是从个人角度来说,他也得伸手拉旧盐商们一把,这些天,盐商们的家属可是送给他半屋子古董字画和成堆的金条。
周坲海自认为投向山城政府的时机恰到好处,将来出任要职是不可能的,顶多混个形式上的追究,清闲的过下半生,为此,他也在不断的敛财,就是为将来做准备。
“哎呦喂,这不是金陵政府财政部盐务署华中盐业公司的李大董事长嘛!到底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哪像我这种人微言轻的小户出身,怎么,现在终于舍得露面了?”陈明翔带着嘲讽的语气说道。
他和丁墨村来到周坲海的公馆,刚刚进入客厅,一眼就看到满面尴尬的李闳扉,忍不住出言讽刺了一句。
周坲海和丁墨村对视一眼,无奈的摇了摇头,当着李闳扉的面就说这样的话,那等于是毫不掩饰的打脸。都知道这小子心眼小,人死了都不放过,今天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李闳扉能出现在这个场合,就是来低头认错的,哪怕是这样的情况,他还是照样不给面子。
两人都是官场的老油子了,陈明翔话里的意思是说李闳扉给脸不要脸,不吃苦头不知道难受,看着李闳扉有些发白的脸色,周坲海只能说话了。
“明翔啊,这次闳扉的做法确实有些冲动,说起来都不是外人,有什么事情可以坐下来谈嘛,但是老弟你也得体谅闳扉,他这个董事长当得不容易。”
“汪主席对盐税非常看重,这是金陵政府财政运转的支柱,他得靠盐商们完成财政部的指标。苏锡常、镇江和两个特别市,华中地区最好的地盘全给了你,盐商们是非常不满的。”
“老弟啊,仅仅这些也无所谓,可你不但把手跨区域伸到了苏北,还在多个地区扶持新盐商,还把长芦盐场的食盐运到华中地区销售,这种坏规矩的行为也不大妥当。”
“今天晚上呢,当着我的面,你们就把话明明白白的说开,我不指望你们精诚团结,但也不能再发生这类事件了,盐务是财政部的工作,你们咬成一团,丢人的是我这个财政部长。”周坲海说道。
的确,日本宪兵队大举出动,又是抓人又是封店的,还把货物都给扣了,这对金陵政府财政部盐务署来说,是件很难堪的事情,周坲海身为财政部的老大,脸上当然没光。
这两个主都不是好说话的类型,陈明翔是个睚眦必报的小心眼,最是记仇了,而李闳扉也固执的像是吃了秤砣,想让他们和解,还不如想想明天太阳从西边升起来更切合实际!
“陈司长,地区的容纳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你把长芦盐场的海盐大批运入华中地区,这就对销售市场造成了冲击,导致盐商之间出现利益纷争,极大干扰了这个行业的秩序,也影响了政府部门对盐税的运作,给财政收入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李闳扉说道。
“那李董事长想要怎么样?”陈明翔慢悠悠的说。
他知道,李闳扉之所以这么说,是要得到周坲海的赞同,两淮盐场的食盐从出场就要收盐税,可长芦盐场的盐由海源盐业公司运到华中地区,是没法收取盐税的,基本和走私是一个概念。
“把你长芦盐场运来的食盐,走我们华中盐业公司的手续,交给原来各地区的盐商团体销售,恢复以前食盐市场的原有秩序,这样顶多就是换换客户,你自身并没有什么损失。”
“而这样做的好处是,华中盐业公司不但能够稳定各地的市场,还能从他们手里抽取一部分盐税,为财政增加收入。我对此做出让步,你从两淮盐场提取的一万吨食盐,可以按照比例抵扣一部分,运来多少长芦盐,我就给你减掉同等数量的食盐税收。”李闳扉说道。
两淮盐场的食盐大批被日军掠夺到了日本,军队和日本侨民也占据很大的份额,剩余的部分根本就不够华中地区的老百姓生活所需,李闳扉也愿意多增加货源,缓解华中地区的食盐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他要为旧盐商势力谋取利益,切断新盐商的货源,恢复以前的局面,这样也能制约海源盐业公司的势力。
同时呢,陈明翔现在从两淮盐场提取的食盐,根本就不交税,走华中盐业株式会社的手续,华中盐业公司没理由收,因为现在还不具备收税的资格。
可收购华中盐业株式会社以后,陈明翔到底怎么交税,这可是个大问题,他就是不交,谁敢和他收税?
所以呢,李闳扉想到用这个策略来作为让步,他也不是没有能力的人,通过这段时间的情况搜集,大致搞清楚了陈明翔能从长芦盐场得到多少盐,每月多达六千吨以上,这批食盐可以缓解华中盐业公司的供应压力,少吃点亏也是值得的。
第九百二十章
犯了个低级错误
“李董事长胃口倒是不小,居然敢打我这批长芦盐的主意,不知道该称赞你为政府工作尽职尽责呢,还是说你无知的可笑!”陈明翔淡淡的说道。
“陈司长,我身为金陵政府财政部盐税方面的实际负责人,对长芦盐进入华中地区给予方便,给你减免盐税,这完全能够体现我的合作诚意,你既然说这里面有内情,我倒是愿闻其详。”李闳扉说道。
他最大的底牌就是金陵政府对盐税的迫切需求,这是目前至关重要的一项收入,也是金陵政府高层格外关注的头等大事。
哪怕是汉奸,也知道滥印钞票的苦果,如果有一天因为印钱太多,变的钱都不是钱了,那这个政权也就无法生存了。
可他似乎忘记了,金陵政府不是一个有自主权的政府,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政府,最终做决定的还是日本人。
就以两淮盐场的食盐作为例子,一年产量几十万吨,可只给华中地区九万吨,也就是四分之一的产量,金陵政府敢说别的吗?
“你就没搞清楚这批食盐的性质,说的都是些屁话,这是驻沪总领事馆以华中地区盐荒的名义,通过驻北平总领事馆从长芦盐场的塘沽盐场调来的食盐,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长芦盐的销售权归日方驻沪总领事馆所有,我怎么操作和华中盐业公司一点关系都没有,只要是销售长芦盐的盐商,你无权征税,他们是在执行日方的决定。”
“还恢复原有的秩序,原有的情况是什么?各地大量缺乏食盐,盐价飞速上涨,老百姓连最低的保障都没有,这才促使日方从长芦盐场调拨,你还是不要做梦了。”陈明翔说道。
解救盐荒只是个借口,这里面牵涉到的内幕很复杂,他也没有必要和李闳扉解释,直接一刀捅到心窝子,长芦盐是日本人在操作,我就是个执行的,有本事你和日本人去理论。
“我承认华中地区缺盐,但还没有到从长芦盐场调盐救济的程度,金陵政府也没有提出此类申请,那是日方的行为。”
“作为盐务的落实机构,不能放任市场混乱,什么人都能随意卖盐,以至于行业秩序荡然无存,损害政府的税收。”
“华中盐业公司作为未来整个华中地区食盐销售的主力,有责任把所有的资源归拢起来统一利用,凡是在华中地区销售食盐,必须服从这个大局。”
“只有创造出有序的环境,销售才能通畅,价格才能稳定,这也是为华中地区的民众负责,为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李闳扉说道。
他就是死咬住华中盐业公司的职能做文章,哪怕现在谈判陷入僵局,迟早食盐销售权都是要归还金陵政府的,如果不把盐商的问题解决,以后再想收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周坲海在旁边听得眉头一皱,这个李闳扉有点太不识趣了,今天把两人凑到一起,是解决宪兵队扣押盐商的问题,眼下是陈明翔占尽优势,能维持现有的局面已经很不错了,你反倒去惦记他手里的长芦盐,本末倒置了吧?
“这是因为华中盐业公司要收购华中盐业株式会社,日本人每月的指标才达到了一万四千吨,与实际需要差距了四千多吨,以前是每月七千五百吨,与实际需要差距一万一千吨,连这都不叫盐荒,什么才是盐荒?”
“李董事长,我倒想问问你,两淮盐场号称每年百万吨,好的年头才六十多万吨,因为战争的缘故,现在连一半都不到,你有本事从两淮盐场要到目前的指标吗?”
“就按照现在来计算,砍掉我的一万吨,你手里还剩多少?连货源都搞不到,张嘴闭嘴为民众负责,为政府的形象考虑,你是在说笑话吧?”陈明翔懒得和他废话,直接拿数据说话。
两淮盐场最高峰时期是在民国十几年,那时候局面相对稳定,至少盐场没有遭到兵灾的破坏,能够出产六十多万吨食盐,暗地里还有一部分走私盐,加起来号称是百万吨食盐。
可是到了民国二十年,两淮盐场的淮南盐场已经没落,靠着淮北的四个盐场来运作,加上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对两淮盐场的伤害太大,产量急剧下跌,去年的总产量才二十六万吨而已,等于去年日军掠夺了十七万吨食盐。
假如日军每月保持一万四千吨的配额,想要满足最基本的食盐需求,华中盐业公司至少还要向日军再要每月四千吨的指标。
但李闳扉没有胆量向日军索要食盐,他又不傻,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的话都是假大空,说到底,他只是维护了旧盐商的利益,只是得到了一个收回两淮盐场食盐销售权的名声!
“越是这样的情况,盐税对政府越是重要,你是金陵政府的特任官,担任警政司长的高位,也应该为政府考虑,为财政方面的困境做出努力”李闳扉说到这里,话被打断了。
“我这是犯了个最低级的错误,根本就不能和你这样的人讨论民生问题,为了旧盐商的那点私利,你可以坐视盐荒而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你这是在为金陵政府挖坑,根本不考虑盐荒可能带来的危险!”
“今天这是在部长家里,我也不愿意搞得你太难堪,长芦盐和海源盐业公司下属的盐商,不是你能想的事情,你保证我两淮盐场的一万吨食盐,两边井水不犯河水!”
“你有本事就向驻沪总领事馆提出这个要求,把长芦盐划归华中盐业公司管理,我敢保证,前脚提出来,后脚你就和华中盐业公司无关了,这次要不是因为部长的面子,连你都得到宪兵队司令部的监狱里啃窝窝头,日本方面差点就想要你的脑袋,不知道死活!”
“李闳扉,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哪怕成立了华中盐业公司,你这个董事长也就是个听指挥的命,我说出来的话就是游戏规则,就是食盐行业的秩序,我行你不行,你不服就是不行!”陈明翔当场就翻脸了。
有事,两章)
第九百二十一章
折中方案
抗战时期的长芦盐场和两淮盐场,都是日本财阀搞垄断,换做在日本政府实施新策略之前,陈明翔根本没资格入场,那些既得利益者不会允许外人抢夺自己碗里的肉。
两淮盐场的名气大历史悠久,可论产量根本不如长芦盐场,截止到现在,双方基本是一比五的差距,而且两淮盐场的原盐,大部分被日军运到日本,华中地区的缺盐现象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好不容易抓到机会,日本驻北平总领事馆为了敲打日本财阀,把海源盐业公司引入长芦盐场,陈明翔也就顺势把长芦盐运到了华中地区,加上两淮盐场的配额,基本能够维持大部分老百姓吃盐的最低需求。
李闳扉觊觎这批长芦盐,陈明翔其实并不意外,因为由金陵政府财政部和旧盐商组成的华中盐业公司,手里的筹码不多,两淮盐场的份额基本都被日军和海源盐业公司给占据了,剩余的部分,还得拿出来给裕华盐业公司一块。
如果李闳扉仅仅是要征盐税,陈明翔或许还高看他一眼,可一听他的思路,还是要走垄断行业的路子,不想有任何不可控的新势力入场,顿时就烦了,从我的嘴里抢肉吃,凭你们也配
可反过来说,李闳扉是旧盐商势力的代言人,他要是不给自己人争取利益,以后就没法在行业立足了。
“行了,关于这件事情的讨论,就到此为止吧,我给一个折中的方案,明翔的海源盐业公司,除了苏锡常和镇江,以及金陵和沪市,其余的地方也可以销售,不纳入华中盐业公司的管理范围。”
“但是考虑到华中盐业公司的份额不足,身上背负着财政部的盐税压力,海源盐业公司在两淮盐场原本的一万吨配额,就降低为八千吨,给华中盐业公司让出两千吨来,你的盐税就象征性缴纳每担十块钱吧”
“闳扉老弟,我明明白白跟你说,长芦盐进入华中地区是好事,对于缓解各地的盐荒,提升政府的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汪主席对民心尤其重视,海源盐业公司是为政府做了巨大贡献的。”
“我这次做的让步很大,明翔老弟,你要负责把宪兵队扣押的盐商救出来,然后促成华中盐业公司对华中盐业株式会社的收购,你觉得怎么样”周海也对李闳扉的弱智受不了了,直接发话把事情做了了结。
这家伙的脑袋是不是撞到门框上,有点神志失常啊
居然敢打陈明翔这批长芦盐份额的主意,在说话之前,拜托你先搞清楚是怎么回事行不行
陈明翔敢从长芦盐场往华中地区输送食盐,这是日本政府和军部对日本财阀实施的一种惩戒,也是驻军和财阀的利益纷争,我都躲得远远的,你竟然要插手,嫌自己活的命太长
“本来谈判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完全是华中盐业公司自己作死,华中盐业株式会社向驻沪总领事馆和宪兵队司令部告状了,堀内于城总领事和木下将军对这些盐商囤货抬价的行为很生气,认为这是在败坏帝国的形象,误导了当地民众,所以才决定暂时中止谈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1/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