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网(校对)第3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561

自己出钱补贴,你那点钱对私人来说是很多,可是放到这种大事情上就不够看了,能撑多久啊?
即便拉起一支队伍,那也是乌合之众,怎么可能顶得住日军的攻击,制造出能够对抗僵持的局面?你把日军想象的太简单了吧?
日军不是那些助纣为虐战斗力垃圾的伪军,山城政府靠着几百万正规军的支撑,才勉强在大西南站住脚,这是最好的证明!
军队不是招募多少人,发给武器弹药就能战斗的,想形成战斗力能打硬仗,还要具备必须的军事素养。
这就得招聘实战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官,对军队实施严格的训练和指导,特别是培养战斗骨干和基层军官,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哪怕以上的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也不会达到期望的目的,日本政府和军部都是典型的战争贩子,不是那些在华夏扶持的傀儡政府,不会给你成长的时间,只要发现有威胁存在,立刻就会出手。
那么多的日军情报机构呢,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说不定你此刻的一举一动,都在日军的监控之下。
李仕群忘记了一个要命的缺陷,日军根本不需要大动干戈,想要弄死你这样的小人物,简直不要太简单,有的是招数收拾你!
“还是老弟了解我的心思,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再不想办法自保,辛辛苦苦得到这一切,可能就要付诸东流,这是我绝对无法接受的。”
“金陵政府的一些高层,把苏省看成是一块流着油的大肥肉,我这个省主席的职务,想要取而代之的大有人在。”
“他们不断在日本人和汪主席面前说我的坏话,想要调整我的位置,特别是周坲海,心腹高官武被我赶走了,他这口气咽不下,一直想要夺回对苏省的控制权。”
“现在日本人还用得着我,汪主席也不愿意动我,周坲海那些人只能干瞪眼,但问题是,听你说日本人开始放权给金陵政府,这证明局势肯定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在梅机关获取机密消息的渠道虽然断了,可清乡委员会的那些日本军官,还有小林信男中将,却和我保持着很好的私人关系,能多少给我一些零散信息。”
“大概是日本和美国的战争失利,国内战争资源有点撑不住了,逼着他们从台前转到了幕后,让金陵政府顶在前面搜掠物资,这样还能降低民众对日本人的仇恨心理。”李仕群说道。
全部都猜对了,能够从一句话就推断出事情的本质,从少许的信息推断出真相,他也算是相当厉害的人物了,或者说,他对日本人的了解已经到了很透彻的程度。
“或许还有别的可能,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占领的地方太多了,不止是华夏,还有整个的东南亚地区,自身的人力物力已经到了极限,短时间内根本就消化不掉,毕竟是个资源匮乏的岛国。”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各个国家扶持的那些势力推到台前,他们宁愿损失一少部分利益来换取需要的物资,这样便于利用资源,节约自身的精力和人力物力。”陈明翔笑着说道。
说出这个可能性,只是为了探探李仕群的心意有多坚决,他感觉到,或许是时候执行第二个清除计划了。
“老弟,这种说法也是站得住脚的,但还是太过于理想化,不过有一点你说对了,这种操作方式日本人自身会损失一部分利益。金陵政府地的官僚们,对物资统制权力垂涎已久,遇到这样的机会,肯定会中饱私囊,而且他们的办事效率你是知道的。”
“你虽然深受日本人的器重和陈恭波的赏识,可并没有在金陵政府的中枢锻炼过,对签署的秘密协议知之甚少,远不如我了解这些日本人究竟有多么贪婪,说白了,就是把华夏当成他们的殖民地!”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日本人不会放弃既得利益,能把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这说明形势非常严峻,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李仕群说道。
第八百一十四章
借题发挥

“意味着金陵政府的话语权大增,意味着日本方面需要做某些妥协,而这样的局面,是部长你恰恰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更要加强自己的力量,保住这片来之不易的基业。”
“可军队的性质非同小可,我觉得番号问题很难解决,哪怕是汪主席同意,军方那些高级将领也未必同意,加上中常委那些对头的激烈反对,这个事是个大麻烦!”陈明翔说道。
李仕群这么认为,他就顺着对方的意思往下说,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他没必要阻拦对方的举动,而且还要必要的支持。
但涉及到军队,大事小事都太过于敏感,陈明翔是无论如何不能沾边的,他不做军火生意,在汪伪政府的军队也没有什么势力,这也是日本人对他放心的重要原因。
李仕群在金陵政府的人缘太差,以前仗着梅机关撑腰,金陵政府的大佬们奈何不得他,养成了嚣张跋扈的做事风格,而且与军方很少打交道,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真遇到难题,连个伸手的也不会有。
从军方上层的角度考虑,也不会容忍他掌握一支脱离掌控的军队,他不想别人往自己的地盘插手,人家也是抱着这样的念头。
“以前我背靠着日本人,在金陵政府内部算是自成一家势力,孤军作战没有别的盟友,这的确是个硬伤,你说的很正确,想要番号是很困难的。”
“如果搞不到番号,我的打算是,干脆就自己组建特务武装和保安队,无非就是换个形式剑走偏锋。我是苏省省主席,有权在各地搞地方武装,日军对这方面倒是可以宽容,也会给一部分枪支弹药。”
“即便是日本人要给金陵政府权力,这个交接过程也会非常的繁琐,拖拖拉拉没有一年都不可能,在这段时间,日本驻军和金陵政府都关注于自身利益不断扯皮,我就趁机全力发展。”
“苏省这么多的城市和村镇,平时看着或许不起眼,等各地的武装组建完成,汇集起来就是一支军队,其实蒋统区那边,我有渠道能搞到枪支弹药,只要有钱,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老弟,说起走私捞钱的手段,你要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说是第一,现在还把手伸到了盐务方面,我需要你的帮助,权力我倒是不缺,缺的是钱,怎么把两者进行转换,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李仕群笑着说道。
陈明翔和关东军的买卖,他也是知道一点内情的,那是用亿元中储券来作为计算单位的,特工总部的东南贸易公司,一年下来也就几千万,这就是小巫见大巫的对比。
李仕群自己有资源,但是缺乏交易的渠道,陈明翔有渠道,但是缺乏资源,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双方都会从中获利。
“苏省是个聚宝盆,想赚钱那不是事,先说盐务方面,我作为最上游的批发商,把苏锡常和镇江一带按照五千吨来计算,那就是十万担食盐。”
“市区每担批发八毛钱,零售价格不能高于一块,农村批发六毛钱,零售价格不能高于八毛,这是盐商的部分。”
“部长和苏省涉及到食盐的相关部门,从我的批发价里面每斤能赚两毛钱,一担一百斤,一担等于二十块钱,这就是两百万中储券。”
“十一和十二两个月这么计算,等进入一月份,盐价势必要飞涨,利润能够翻一番,每月四百万中储券没问题。”
“我要求部长规范食盐市场,盐商们必须要按照我的规定操作,我已经给了不低的利润,谁要是想多赚坏了市场行情,那就按照奸商来处置,该抄家的炒家,该枪毙的枪毙。”陈明翔说道。
光是从食盐这一项中获得的好处,李仕群哪怕是自己拿到六成,养一支万人军队也没有问题,军饷、衣食住行等都包括在内,这也是意外之喜,他现在可没有这么多的武装。
“没问题,谁要是敢和老弟作对,我会收拾他的,一斤能赚两毛钱,也不少了,这玩意靠的是数量。”李仕群点了点头说道。
中储券的币值虽然一直在下跌,可眼下日伪方面还没有到疯狂印刷的程度,加上法币被赶出沦陷区的金融市场,这时候还是有购买力的,一家盐商一个月能赚二十多万,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现在的确是低了一些,可盐价是在不断上涨的,行业有行业的游戏规则,不是陈明翔想降价就能降下来。
“部长从明天开始就放开手脚,在苏省大量收购棉花和粮食,这都是紧缺物资,棉花直接送到我的纺织厂,有多少要多少,价格绝对让你满意。粮食我可以帮着卖到蒋统区,其实沪市的需求量也很大,钱不是问题。”
“这次我来苏洲,陈恭波市长也交代了,要我在苏锡常地区采办一批大米和粗粮,作为沪市赈灾的物资。”
“每年过年的时候都是个关口,天气寒冷又没有饭吃,街上经常看到尸体,卖儿卖女的随处可见,这次连日本人也没有阻拦我买粮食,大佬们都要考虑到脸面问题。”陈明翔说道。
“日本人?老弟你不知道,今年一年就从苏省运走了三十多万吨大米,所谓的鱼米之乡,老百姓都没饭吃了,他们还有什么可拦截的?”
“我倒是很纳闷,陈恭波怎么这么热心搞救济,前段时间为了煤炭的事情和日本人闹得很不愉快,现在又开始关注粮食,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李仕群说道。
“部长,这可是政治资本,根据日方和金陵政府的协议,明年各地的租界会在形式上陆续取消,沪市的租界是最有名的,陈恭波市长是在为自己明年的成绩锦上添花。”陈明翔说道。
“形式上?这三个字用得好,日本人即便是把租界的名义取消,行政权力也得打个折扣,日本人享有的那些特权,都要得到保留,金陵政府不过是担了个虚名,实际好处没落到多少。”李仕群对此嗤之以鼻。
他太了解日本人的做事风格和手段了,金陵政府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所谓的交还权利,无非就是一场闹剧而已。
给点甜头,目的是让金陵政府更加卖力为他们搜刮物资,本质不会有什么改变,喂狗还得丢块肉骨头呢!
今天两章)
第八百一十五章
借题发挥

对于陈明翔需要采购大米和粗粮的要求,李仕群自然是要支持的,大米按照三百元中储券一石,粗粮按照两百元中储券一石,在苏省来说可能价格不算低,但是对沪市来说就很便宜了。
陈明翔这时候在日伪方面的关系网之强大,已经到了连李仕群都需要借助的层次了,为了以后继续借助他的力量,这点粮食根本不算什么。
要是换个人来粮食采购,哪怕是陈恭波自己来,哪怕是为了赈灾,也绝对拿不到这个价钱,沪市的灾情关他李仕群屁事,不翻一倍才怪呢!
陈明翔按照两万人的救济粮食购买,这是警察局的统计数据,基本上都是流浪的灾民,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随时都有可能被饿死。
每人每天一斤棒子面的标准,吃窝头也就勉强够了,等于是一天消耗十吨。救济时间是四十五天,准备了四百五十吨棒子面,每吨价值四千元中储券,为此,他支付了一百八十万元中储券。
公共租界七千多英美侨民,每月正常供应的一百零五吨混合粮食不断,过年期间他额外赠送一个月的混合粮食,这个时候能有吃的就不错了,相信收获的只有感激。
五十吨碎米、二十吨大米、五吨面粉和三十吨棒子面,他收取的费用是六万五千美元,折合每石六百元,可他从李仕群手里购买,全都是大米也只有一半的费用,算是一个月不赚钱白送了。
“我按照你的指示,每个月都要给清乡委员会几个特殊身份的军官送钱送东西,重藤宪文是每月三十万中储券,金字俊治和小笠原清是十万中储券,杭洲的中岛信一和若松茂平也是十万中储券。”
“现在他们和我已经混的很熟了,在苏杭二洲的产业,也受到宪兵和警察的双重保护,你放心就是了。”周海文一边喝茶一边笑着说道。
这是陈明翔在苏洲的住宅,还是李仕群赠送的,虽然没法和天香小筑相比,可也是数得着的大宅院,也属于园林式的建筑。
陈明翔的工作繁忙,不可能长时间在苏杭二洲坐镇,为此,他就把一些容易办理的事情交给周海文来负责,这是对他的一种保护手段。
清乡委员会经济特务机关长金字俊治中佐、派遣军总司令部派驻清乡委员会宪兵机关长重藤宪文大佐、派遣军总司令部第二科参谋小笠原清少佐、梅机关杭洲分机关长中岛信一大尉和杭洲宪兵队的队长若松茂平中佐,别看不是日军的将官,但都是手握实权的角色。
周海文和他们接触的多了,就没人敢轻易怀疑他,更别说是调查了,即便有些模糊的线索,特务们也只当是没发现。
“我这次特意把你从杭洲叫来,是要提醒你,自己以后要注意点分寸,对于这些日本军官来说,你把物资输送到国统区和输送到地下党根据地,是完全不同的性质,对待的方式是两个极端。”
“最近你的行为有点过火了,在沪市大量采购纸张、染料、油漆、蔗糖、肥皂、火柴、五金工具、废钢铁和铁制品,在苏锡常的奸商手里大量收粮食,然后打着公司的旗号直接运往苏南和苏北。”
“至于是不是管制物资这并不重要,可你的运输方式有问题,怎么能够让车队到根据地周边卸货呢?你当日本人和金陵政府的情报部门不存在,还是当我这个老同学闲的难受,非要给我找点事做啊?”
“不要以为借着我的关系和他们混熟了就掉以轻心,这些宪兵和情报机构的人,翻脸比翻书还快,连我都避免直接和根据地做买卖,你就更差的远了,真出了什么事情,我也救不了你。”陈明翔语气有些严厉的说道。
华通贸易公司的事情,没有一件能瞒得过大老板,尽管周海文也是公司的元老,还是二老板,可要说权威,那根本没法比。
陈明翔也知道周海文的工作性质,平时也不计较偶尔的疏漏,可他查了查公司的运输账目,立刻就意识到,这家伙该敲打了。
听到这些话,周海文的额头有点冒汗了,这段时间的行动,的确是有些不够严谨,步骤里面的漏洞很多。
原本这些物资是要运到距离根据地比较近的大城镇,然后由根据地的运输人员接货,这样就做了个假象,日军对华通贸易公司的货物向来是不检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