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网(校对)第3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7/561

“根据地的首长要我感谢你及时为我们提供这么重要的军事情报,这对粉碎敌人的大扫荡,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上级已经确认过一一一师的情况,上级希望你帮助根据地,再拖延两天时间。”
“一一一师的师长以前是关外的将领,曾经参加过长安事变,为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有着极大的贡献,之所以他要和一一一师的官兵投向根据地,那是看到了山城政府的腐败。”
“民国二十九年九月,山城政府五十七军的军长缪澄流私下与日军勾结,达成卑鄙无耻的互不侵犯协议,一一一师的师长对此非常痛恨,准备扣押他铲除这个汉奸,没想到有人给缪澄流通风报信,以至于没能达成目标。”
“缪澄流向山城政府诬告,说一一一师被我们地下党所策动,那位委座偏听偏信,居然要撤销师长的职务,幸亏苏鲁战区的司令长官力保,这才勉强没有出事。在国家和民族最危难的时候,山城政府做这样的决定,这么可能不让一一一师的官兵心寒?”
“地下党并没有鼓动这位师长,要把一一一师拉到自己一方,你可能不知道,这位抗日将领身患重病,可能支撑不了多久了,山城政府的军队对待根据地什么态度,你想必也听说了一些,他不愿意自己的官兵,再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才决定尽快把部队转移到根据地。”郑同辉说道。
他倒是言而有信,当天晚上就来马拉别墅找陈明翔,把一一一师的情况大致对陈明翔说了一下。
“我有我的难处,你作为地工也明白,情报是有时效性的,事情都发动了,我这个情报就没有价值了,这个要求我不能答应。一一一师有变化之前,我必须要发出消息,这是底线,这就要看你们的安排了。”陈明翔说道。
想找到这样的机会,那是很不容易的,这个时期一个步兵师发生投向根据地的事件,其价值简直无法估量!
但是陈明翔相信,这点事情绝对难不倒地下党方面,别的都是次要的,掐准时机是关键所在。
“你为根据地做了那么多,我做事不会不顾及到你的需求,现在一一一师正在闹内部矛盾,坚决跟随山城政府的高级军官,像是参谋长和在这个师也有很强的势力。”
“但他们正忙着对付常师长的顶梁柱,三三三旅的旅长,还不知道师长的打算,你拖到后天上午十点就行,价值丝毫不会打折扣,我可以保证这个时间段不会有大动作。”郑同辉笑着说道。
陈明翔和山城政府的军统局有合作,这不奇怪,以他在日伪方面的关系,肯定能听到很多消息,假如军统局不找他合作,那才叫做怪事呢!
可是按照陈明翔的性格,估计也不会加入军统局,顶多是在外围传递个消息,他不想当汉奸,也不愿意做危险的事情。
“既然你有安排了,那这个事就按照你说的做,我等到后天上午的十点钟,再给军统局的关系户传递消息,我也是很无奈,就因为我在日伪机关做事情,就说我是汉奸,我做什么伤天害理的行为了?有本事把侵略者赶出去啊?”
“算了,先不说这个事情了,我准备在华中地区开辟食盐贸易渠道,我也知道根据地的三边地区产食盐,数量很可观,我可以大批采购,从陕省运输到川省等地进行销售,你们可以选择要法币或者生活物资。”陈明翔说道。
陕省的根据地三边地区有盐湖,晒出的食盐质量还不错,以前华通贸易公司没有操作食盐业务,所以没动这个心思,现在既然做了这种买卖,那就可以着手合作了。
食盐也是靠产量取胜,考虑到山城政府上上下下对地下党根据地视若洪水猛兽的心理,陈明翔打算在长安直接设点,利用军统局的关系,把食盐从根据地运到川省。
这种事情是能做不能说的,如果打报告,戴老板肯定不批准他和地下党根据地做交易,但私底下做了,戴老板知道了也会装作不知道,暗中还会给予协助,食盐短缺价格飞涨,也是国统区的事实。
再说,陈明翔又不是亲自操作,而是派人到长安主持这个事情,这就是纯粹的走私行为,对戴老板而言,只要陈明翔不接触地下党,那就是百无禁忌,怎么做都是可行的。
“这个事情我会和家里说的,根据地的确缺乏物资,像是布匹、染料、文具、纸张、五金等等,关键是没有那么多的渠道销售,如果你能操作,这是个好事。”郑同辉顿时大喜。
地下党的根据地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不是山城政府,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收税的货物只有烟、盐、酒三类,民国二十七年只有二十七万法币,民国二十八年也不过五十九万法币,简直是微乎其微的。
海外华侨同胞们捐助的资金,占据根据地财政收入的很大比例,山城政府也有一部分军费补助,以民国二十九年为例子,最高收入有九百七十五万法币,外援占据百分之七十五。
山城政府耍流氓,从民国二十九年的九月份,中断了给边区部队的军费补助,加上严密的封锁,海外的捐助到不了根据地,财政是空前的紧张。
根据地的三边地区有盐湖,晒盐就成了财政支柱产业,按照现在的盐池盐田规模,一年大约能产食盐二十七万驮,根据地的一驮等于一百五十斤,两万零二百多吨的总产量,实际上是两万四千多吨,因为按照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
第六百九十三章
哭穷表功
“市长阁下,日本兴亚院的华北联络部,已经批准了我的煤炭采购和煤炭运输资格,第一个月给我五万吨煤炭,以后每个月给我两万吨煤炭,用于稳定沪市的煤价,由华北派遣宪兵队司令部和津城宪兵队全力提供保障。”
“鉴于沪市的煤荒问题格外严重,兴亚院华北联络部长盐泽清宣少将,建议我要对沪市的煤炭行业来一次突然袭击,只有让沪市的煤炭商人感觉到疼痛难忍,他们才能按照我们的游戏规则做买卖。”
“为此,在津城宪兵队的帮助下,我临时接管了津城的多家煤球厂,还要开设一家大型煤球厂,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等沪市采购的煤球机运到津城,立刻就会开工。”陈明翔说道。
从津城回到沪市的第二天,他就来到市政府,好歹也是身兼三职的高级官员,除了销假以外,也把到平津两地的活动情况,向陈恭波做了认真的汇报,市政府每吨煤球可是要补贴二百元中储券的。
以前倒是觉得这个补贴标准还可以,但是随着日本军票要在明年四月份停止使用,中储券最多半年时间就要贬值,这点补贴就不够看了。
钞票贬值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陈明翔需要在这半年内,完成自己对华中地区、华北地区和关外的商业布局,以便有足够的实力应对这样的状况。
“明翔老弟,你的办事能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只要煤炭价格能拉下来,市民不再为生活燃料发愁,我们市政府的威信也会随之建立起来。做好这件事,你不但是沪市的功臣,也是金陵政府的功臣,我会为你的前途考虑的。”
“但你也要考虑到实际困难,沪市的人口多达四百万,市区占据一半还多,煤球用量是非常惊人的,你临时组织起来的这些煤球厂,产量能不能保证达到干扰市场的效果?”陈恭波问道。
他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这件事情关系重大,自从来到沪市当了市长,完全是按照日本人的指令做事,堂堂的金陵政府立法院长和沪市特别市的市长,就像是提线木偶,人家说什么他就得做什么。
好不容易沪市的煤荒问题,引起了日本政府的反感,而且这个事和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正是树立他个人形象的关键时候,自然要格外的关注。
“市长阁下请不必担心,煤球这种生活燃料制造起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关键在于煤炭的渠道是否稳定。如果不是考虑到给我的煤炭是定量的,还有日本商人的反应,我完全能把整个市区的生产和销售垄断。”
“第一个月属于磨合期,各方面的准备肯定不太完善,我计划首批制造一万吨煤球,也就是二十万担投放市场,第二个月要达到三十万担,这个产量将会持续到年底,煤球运到沪市后,以二十五元每担的价格出售。”
“沪市的煤炭商人已经囤积煤炭最少三个月了,所以,我操作后的前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价格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但是我判断他们最多撑不过三个月就会找我谈判,第四个月就会顶不住威胁。”
“市长阁下,我现在的财力,最大程度能支撑到五个月,这已经到极限了,希望您知道,虽然是处理关系到日本帝国的事情,可日军控制的煤矿,一吨煤炭的价格也要在四百块。”
“这代表我第一个月就要拿出两千万中储券的投入,随后的四个月,每个月是八百万中储券,加起来这就是五千多万,只是购买煤炭的成本!”
“再算上开煤球厂、买机器、水电、船队运输、装卸和人工等费用,没有六千万都拿不下来,我已经是捉襟见肘了。”陈明翔貌似有些为难的说道。
任何时候和自己的敌人说话都要半真半假,不能纯粹的撒谎,必须经得起推敲,找的出借口,有回旋的余地。
假话是,陈明翔作为军统局的战略特工,向来都是为长期任务而作出决定的,怎么可能让自己不留后路的做一件事?
目前开办的这些公司和工厂,是他履行职责完成使命的最大筹码,倾尽资源让自己置身于险地是绝对不可取的。
开峦煤矿由日军和日本商人控制,给陈明翔的煤炭,其采购和运输费用由兴亚院华中联络部和华北联络部内部结算,根本不需要他先拿出钱来。
太田泰治因为煤荒的事情,受到了兴亚院总部的问责,被日本财阀气的七窍生烟之下,也给了一个重要的资源,允许他把煤球销售完之后,再把费用支付给华中联络部。
但这件事只有太田泰治、盐泽清宣和他三个人知道,陈恭波即便位高权重,可哪有这个渠道获取兴亚院这么机密的信息?
“陈专员,谁不知道你是我们沪市的财神爷,煤炭在沪市可是稀缺物资,运到沪市就能被抢购一空,哭穷哭的没道理吧?难道是因为纺织厂搬迁,再加上走私买卖,流动资金受到了影响?”莫果慷笑着说道。
她不是在拆台而是在助攻,陈恭波是不好糊弄的精明人物,否则也到不了现在的位置,及时把疑点解释清楚,有助于后续的谈话。
莫果慷是个讲究实际的女人,她要从煤球销售中获取利益,当然对陈明翔的事情很上心,甚至到了偏心的地步。金陵政府的钱不是她的钱,到了口袋里的钱,那才是实实在在自己的钱。
她和陈明翔之间既存在着金钱利益,也存在一种模糊的好感,相处的时间长了,没点感觉也是不正常的。
“莫秘书说的太对了,煤球在眼下肯定不愁卖,两个月时间就能周转过来,可问题是,我赚得多花得也多,实在是没有这么多资金。”
“单纯集中力量做这一件事倒是好说,您也知道,我最近的负担可是非常重,到处都在需要资金,为纺织厂的事情,我已经向中储银行贷款了。”
“我在平津两地,光是打通关系就砸进了一千多万,否则煤炭向来控制在日本财阀的手里,我怎么可能得到这样的授权和便利条件?”
“再抽调两千万的资金,公司最重要的走私买卖就受到了极大影响,我甚至要担心宪兵司令部问责。”陈明翔解释说道。
第六百九十四章
策略得当
真话是,这些钱的确是要从煤炭公司的账面,划给华中联络部,这是经得起检查的,至于太田泰治私底下答应的扶持,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陈明翔抽调华通贸易公司的资金,肯定会影响到他在苏洲的纺织厂和别的产业,也影响和国统区的走私,这是没有必要质疑的事情。
在华通贸易公司,陈明翔只占据三成的部分利润,这就意味着他并不是那么富有,这个事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也不少,陈恭波肯定是其中之一。
在陈恭波的眼里,如果算算陈明翔明面的产业,能拿出来三千万中储券做这个事,还真是到极限了,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是两个概念。
即便是沪市的富商,哪怕是亿万资产,这年头想要一把拿出这么多现金,数来数去也没有几个。
“你用自己的钱为市政府处理煤荒问题,的确是难为你了,我虽然不是商人,但也知道没有流动资金的危险,既然你搞定了这么大的困难,那这个小事就让我来解决吧!”
“我等会就给周坲海打电话,给你的煤炭公司从中储银行沪市分行调动五千万中储券来作为周转,这是给市政府用于工作,没有利息,时间最低也争取十年。”
“但这笔钱你暂时还拿不到,中储银行沪市的发行部,没有这么多中储券,眼下的印刷量不足,中储银行正在和日本人洽谈,要求日方加大印刷数量,大约在九月底你能拿到贷款,等煤价稳定了,我再给你申请第二批,同样是五千万中储券。”陈恭波说道。
“感谢市长阁下对我的体谅和帮助,但贷款一亿中储券,这数目未免也太多了吧?很容引起一些人的非议,说我以权谋私,拿着政府的钱自己做生意。”陈明翔急忙说道。
“哼,我就是要以权谋私,谁不服气尽管来找我理论!能替市政府解决煤荒问题,谁能从日本人那里拿到煤炭的销售权,我也给他这样的帮助,眼红有什么用,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个消息,日本兴亚院已经通过了决议,决定在明年停止使用军票,全部改为使用中储券,这也说明金陵政府的工作,得到了日本政府的全力支持,以后你在华北地区也能使用中储券兑换联银券了。”陈恭波笑着说道。
他对陈明翔的确非常满意,连这样的机密事情也不隐瞒,关键是这家伙能给他排忧解难,而且不但说的到,还能做的到。
就拿煤球的事情来说,换个人都没法操作,有兴亚院华中联络部和兴亚院华北联络部的支持,煤炭的销售和运输资格是有的,可事情没这么简单!
首先,谁有本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组建多达十万吨的船队?煤炭如果无法从华北地区运到沪市,就没有办法控制行情!
其次,陈明翔在津城说建煤球厂,立刻就能着手操作,当地的宪兵队直接就是偏帮,还把本地的煤球厂划给他使用,别的人呢,谁有他这样的关系?
再有,那些控制煤炭行业的日本商人可不是好惹的,没点日本军方的实力背景,想在沪市销售煤球都是痴心妄想,那些日本人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陈明翔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之所以叫苦,一方面是向陈恭波展示自己的功劳,说得越惨,获得的信任也就越多,对自己也就越有利。
单纯煤炭在沪市的销售权,那还远远不够,抵消不掉自己付出的代价,再说,这个权力也不是市政府能给的。
另一方面是要得到市政府更多的资源和扶持,这次到平津两地,光是美元也花了几十万,总得找补一下。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陈明翔不想暴露自己的财力,要是轻轻松松就把这么大的事情处理好,那会伴随着极大的风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7/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