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网(校对)第3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9/561

而煤炭是日本侵略者严格管控的物资,兴亚院华中联络部肯定不会把这个权力放给市政府,双方就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市长阁下,请不要为此事焦虑,我身为市政府外务办的专员,已经发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和驻沪宪兵队司令部做了商讨,同时也征求了兴亚院华中联络部和公共租界工部局的意见。”
“日方的观点和我们市政府保持一致,都不希望在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生活必需品方面发生危机,这也会影响到日军的形象,我会想方设法的插手煤球业务,把价格想方设法的拉下来。”陈明翔说道。
陈恭波这个汪伪政府的第二号人物,是他在汪伪政府混的靠山,更是在沪市混的靠山,必须要维护好两人的关系。
只要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为市政府出谋划策做出实际行动,这也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第六百七十三章
煤炭背后的问题

能够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殚精竭虑的为领导排忧解难,最重要的是能拿出解决策略并且落实到行动,还能取得圆满的结果,这是一个下属的最高价值体现。
“具体你打算怎么做,说来我听听。”陈恭波的脸色缓和了很多。
“如果市政府和日方只是采取行政手段干预,这根本无法解决沪市的煤荒问题,那些日本的煤炭企业,掌握着整个产业链的生产和销售,连驻军也不能干预他们的行为。”
“之所以煤球会不断的涨价,市面上的货源越来越少,有一半是日军压缩煤炭供应的原因,另一半则是沪市的商人搞投机。”
“一百斤煤球三十块钱中储券,一斤不过三毛钱,但这种燃料属于日常必须的消耗品,用量太大,而且是长期性的,掌握了煤球的销售权,会获取惊人的利益。”
“既然不能强行阻止,那就只能把手伸到这个链条中,石炭联合会和联煤号的大商人不听话,就要出现新的产业链,形成相互竞争的关系。”
“根据宪兵司令部的安排,我近期将会到华北地区洽谈引入煤炭的业务,宪兵司令部负责为我强行征用姬家煤球厂。”
“沪市的煤球缺乏是事实,日本商人即便向日本政府告状也没用,这件事得到了日军派驻机构的支持,他们还想在这个行业混,那就要遵守我的规则!”陈明翔笑着说道。
“做得漂亮!既然宪兵司令部和兴亚院华中联络部都支持你,市政府也会有相应的优惠条件匹配,我给你每吨煤球补贴两百元,前期要把价格砸到二十五元每担,让那些黑心商人吐血,然后要把价格稳定在三十元每担,不能再高了。”陈恭波咬牙切齿的说道。
煤球不是蜂窝煤,而是核桃大小的圆球,以煤炭粉末和黄土加水,用一定比例制造出来的,目前的售价一吨六百元,也就是二十担。
市政府一吨煤球补贴两百中储券,等于是砸到了每担二十元,销售每担二十五元,陈明翔还有一百元的盈利,但一吨煤可不是出一吨煤球!
沪市的人口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有四百万人口,公共租界占据了一百五十八万六千人,法租界占据了八十五万四千人,加起来就是两百四十四万人,这是市区范围内的人口。
按照五十万户来计算,一个月每户人家哪怕只用一担,也是五十万担,想要撬动整个市场的价格,最少要拿出二十万担煤球投入市场。
大致也就是每月最少一万吨煤球的概念,也就是每月最少七八千吨煤炭的基础,需要两百万中储券的补贴。
这点钱对陈明翔来说不算多重要,对市政府的财政来说也完全负担得起,不够了就从中储银行再拨款,银行就是金陵政府自己开的。
只要兴亚院华中联络部和兴亚院华北联络部洽谈好,直接把煤炭运到津城港装船,然后再运输到沪市,来回也就是十天时间,一个月可以运三次。
陈明翔新船队的运输能力大约是十万吨,拿出几艘船一个月运来十万吨煤炭,就能把整个市场价格拉低到吐血的地步。
华北地区凤凰城的开峦煤矿,年产量七百万吨,这点数量不会对日军的煤炭使用构成威胁。
“市长阁下,为了引起日方对煤荒问题的高度重视,我建议由市政府向兴亚院华中联络部再次提出强烈抗议,要求日方切实解决煤荒问题,为我下面的工作铺路。”陈明翔说道。
师出有名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操作这件事,肯定会影响到日本商人的利益,那些该死的日本财阀,肯定要对兴亚院华中联络部施加压力,但市政府只要对日本方面表态强烈,这也在无形中降低了自己的风险。
“这个事情没问题,我身为市长,对沪市的稳定那是责无旁贷的,明天我继续找兴亚院华中联络部的太田泰治将军洽谈,还要去驻沪总领事馆洽谈,声势一定要营造到最大。”陈恭波笑着说道。
这里面的门道他心里很清楚,日本方面也要重视市政府的意见,市政府越是不满意,日本方面的可操作性就越大。
“陈专员,你要是插手沪市的煤炭业,肯定要成立一家煤炭公司,能不能给我也分点利润,我做你公司的下游批发商行不行?”莫果慷在旁边说道。
煤炭供应在沪市是长期而稳定的产业链,她看到了其中的利益,只要挂靠在陈明翔的公司下面做批发商,一个月赚十几万中储券不成问题。
关键是,这种钱赚的太轻松,陈明翔可是陈恭波的心腹嫡系,她甚至连本钱都不用出,只是在社会局注册个空头公司,找两个人专门倒卖煤球的分配指标,就有零售商自己找上门来送钱。
但是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来,陈恭波对她是非常宠爱的,身为秘书,直接在办公室就说这样的事情,另外呢,也证明她也没有拿陈明翔当外人。
“简直是胡闹,明翔搞的这个煤炭公司,是为了给我解决难题,为了给沪市的民众解决生活燃料,属于福利方面的企业,自身也赚不了多少钱。”
“他除了要和日本人周旋,还得打通华中和华北两地的关系,纯粹吃力不讨好,自身扛着很重的压力,你就别打煤炭这块的主意了。”陈恭波貌似很不高兴的说道。
跟着金陵政府的二号人物外加沪市的市长,还能缺钱花?
这话说出去都没人相信!
莫果慷的话刚说完,陈恭波就有点尴尬了,觉得自己被她损害了形象,有没有搞错啊?
陈明翔之所以插手煤炭行业,不是看重这点利润,他的华通贸易公司每月的盈利都是几百万中储券,不缺这点钱!
人家这是在给我出力呢,只要市政府做好这件事情,我这个市长就能赢得民心,这叫什么?这是政绩!
现在刚刚开始操作,八字还没一撇呢,你就要伸手捞好处,这种做事方法,叫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你要做批发商,和卓贤和和冰贤两姐妹万一也要做批发商,那陈明翔怎么办,合着忙活这么长时间,全都为我做贡献了?
第六百七十四章
煤炭背后的问题

虽然陈恭波的态度似乎很坚决,但陈明翔却不能把这样的话当真,莫果慷既然说出来了,不从自己的煤炭公司给她分点好处,肯定会得罪她。
作为市长秘书的莫果慷,仗着是陈恭波的情人,大肆收受贿赂,插手财政和人事,包揽市政府的工程,说句实话,她根本就不缺钱。
但是贪婪的性格,让她不放过任何可以赚钱的机会,一旦发现能够插手的事务,她就会毫不犹豫的伸手。
问题在于,今天的场合不对啊!
假如是在她的办公室或者家里,讨论这样的话题那倒是无所谓,私下里这种事情不叫事,可当着陈恭波的面就提要求,实在是有些不合适。
陈恭波是曾经出任山城政府军政要员,执政过赣省的人物,再怎么惯着她,也是堂堂的市长,也得要形象也得要脸
面。
“市长阁下言重了,煤炭行业对于沪市的民生需求市场来说,是一条巨大的产业链。等我的煤炭公司运转起来,确实需要一部分批发商作为中间环节,到时候跟我开口要好处的人肯定不少。”
“市政府那些老资格的政府官员,眼光都毒辣的很,出力的时候可能不见人,等开始有收益的时候,他们就会仗着老资格,倚老卖老的找上门来要求分块蛋糕,我对这群人也觉得头疼万分。”
“既然莫秘书愿意帮助我分担一部分压力,我是求之不得的,我看就这么说定了,莫秘书先向社会局递交公司注册申请,准备一部分押金,然后就等着我的消息吧!”
“煤炭公司从开始运作到正式投产,再到把货物冲入市场,怎么也得一个多月时间,过两天等到市政府方面和兴亚院华中联络部洽谈好,我就到津城走一趟,敲定煤炭的问题。”陈明翔笑着说道。
看到莫果慷有些下不来台,他急忙出言解围,这个女人是他维持和陈恭波密切关系的重要纽带,千万得罪不得。
不就是一点卖煤球的收益嘛,有莫果慷的帮助,市政府的煤炭补贴会源源不断进入自己的钱包,吃人嘴短拿人手短,陈恭波总不能看着莫果慷捞钱,不给自己一点回报吧?
按照陈明翔的打算,不止是莫果慷,就连和卓贤和和冰贤姐妹,也得在沪市开设几家煤球店,多少总是一笔收入,这玩意想赚钱不难,关键就看货源是不是充足,价位是不是合理。
陈明翔从来不做赔本的买卖,首先,只要陈恭波的三个情人都参与到自己煤炭公司的中间和下游环节,这就等于有了陈恭波的全力支持,而且是没有原则的支持,否则,他这个市长的吃相就太难看了。
其次,沪市的那些政府官员,早晚都得开口要参与煤球销售业务,坐着都能收钱的事情,他们能放弃吗?
别看煤炭行业掌握在日本人手里,他们连句屁也不敢放,但是在自己手里,他们还真敢开口,一点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这时候陈恭波就得站出来为自己撑腰,警告这群人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分,一切都要按照规矩来。
陈明翔眨眼间就已经算计好了,这群人想要进货,就专门走莫果慷的批发公司,倚老卖老,你拿到莫果慷面前试试?
“明翔你放心,这些市政府的官员想要分润一块利益,你就让他们到我的批发公司去拿货,我倒要看看他们谁敢叽叽歪歪的。”
“但我认为,要想尽快得到兴亚院华中联络部的支持,为我们的买卖提供便利,眼下的火候还不够猛烈,你得再添把火,这样,我打招呼让沪市的报纸制造舆论,向日本人施加压力。”
“其实报纸早就打算报道这个事,煤荒是新闻也不是新闻,可老百姓很关注这种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事情,再让几家报纸对市政府进行采访,效果就更好了。”莫果慷笑着说道。
就喜欢和这样的聪明人打交道,你都不用说,人家就知道该怎么做!虽然分走一部分利益,可人家也实实在在的出主意出力了。
两人就当着陈恭波的面,把事情敲定了,结果呢,陈恭波在一边喝茶抽烟,好像根本和他无关,这就是默许了!
随后,沪市的各大报纸,对现如今的煤荒现象开始激烈的抨击,不能明着对日本人开火,只说是大中联煤号的商人,掌握着大量的煤球资源,却囤积居奇想要靠着涨价大发横财,导致沪市出现严重的煤球缺乏,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市政府宣传处得到莫果慷的暗示,对新闻界报道煤荒的事情装聋作哑,只要不是单独针对日本人,言辞尖锐一点也不理不睬,近似于放纵的态度。
陈恭波接受了沪市两家大型报纸的“采访”,为市民呼吁日本方面的石炭联合会以及大中联煤号,尽快向市场投放煤球,把价格拉低扭转这个危险的局面,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市政府“秉承民意”,向兴亚院华中联络部再次提出抗议,并且和驻沪总领事馆交换了意见。
为了引起日本方面的重视,陈恭波认为市政府出面还不够,还专门打电话,请求金陵的汪经卫,与梅机关协商这个问题。
汪伪政府真的有这么好心?
错了,这首先关系到了汪伪政府的统治基础,要知道沪市的地位非常重要,是财政收入的半边天,这里绝对不能乱。
再有,实质上,煤球问题不过是个借口,不过是个表面现象,这是汪伪政府和日本政府关于沦陷区物资统制的一次交锋!
物资统制是什么?就是最简单的垄断,掌握物资的分配大权,谁都知道,垄断产生的利益是最大的。
“陈君,沪市的煤荒问题越闹越大,汪主席甚至找到松井将军告状,事情惊动了内阁,东京的兴亚院总部,勒令我尽快消除影响,稳定沪市的社会秩序,这会影响到帝国的利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9/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