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网(校对)第3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6/561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沪市的资源基本都被帝国商人占据了,我的纺织厂也被赶到了苏洲,这还不算,就连棉花这样的原材料,眼下也成了问题,最好的产棉区我连边都沾不上。”
“华北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几个沿海大城市,但比较起来,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规模,绝对不如沪市,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我现在只有向北发展,把华北地区的资源转移到华中,纺织厂才能继续生存,这可是我和蒋统区物资交换的重中之重。”陈明翔苦笑着说道。
“你和帝国商人的冲突我也听说了一些,连宪兵司令部的军管企业,他们都要明着抢夺,财阀未免也太贪婪了,这可不是私人企业,是用来和蒋统区交换战略物资,为皇军提供军需保障的。”川本芳太郎说道。
话虽这样说,可对此谁也没有办法,日本财阀担负着从航空母舰、战列舰、驱逐舰、战斗机、坦克、汽车到枪支弹药,还有军装、靴子、饭盒、药品等等所有的武器装备和军需的生产制造,军队的军管企业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产能,这是相辅相成的组合。
财阀提出来的要求,军部也不能不给面子,相比这样的利害关系,陈明翔的纺织厂那只是小事。
“我在华北地区工作的时间很短,怕是帮不上你什么忙,但是要说在关外开展业务,我还是有些关系的。”
“大正七年也就是你们的民国六年,我从陆大毕业,进入第十二师团当参谋,一直到昭和六年,也就是你们的民国十九年回到帝国,这段时间都是在关外工作。”
“昭和十四年也就是你们的民国二十八年,我担任满洲国的最高军事顾问,民国二十九年的十月份出任第五师团长,前后足足有十几年的时间,人脉方面没有问题,有需要可以给你打个招呼。”松井太久郎笑着说道。
二十三年的时间从一个参谋成为陆军中将,这种速度也够可以的,特别是成为第五师团的师团长,更是有着足以炫耀的资历。
日军第五师团是常设挽马师团,也是日本最精锐的甲种常备陆军师团,民国二十九年被改编为日本陆军四个机械化师团之一,第十九任师团长,是臭名昭著,对华夏人民犯下累累血债的板垣征四郎!
“如果有需要,我一定会麻烦将军阁下的,说起来特工总部是隶属于梅机关的,我也算您的下属,将军是帝国的精英,我不敢以俗物亵渎您的清誉,但是有几件风雅的古物,送给您略表心意。”陈明翔笑着说道。
本来不想在关外搞得动作太大,给局本部赚点经费就够了,但松井太久郎自己撞上来要帮忙,这份资源是要好好利用的。
这个老鬼子出任了最高军事顾问,想必和伪满洲国的军政大员,呸,就是那些卖国贼大汉奸来往很多,他说句话,自己得到的帮助肯定不是一点半点。
自己尽管不想动,可是却被局势推着走,这或许就是关系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变化吧!
第六百六十六章
解决问题的渠道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都说陈明翔此人善于钻营拉关系,出手非常大方,还真是名不虚传!”
“十万美元啊,我这个帝国陆军中将的月薪才四百八十三日元,也就是一百多美元,一年一千多美元,算算一辈子都拿不到这么多钱,难怪他在沪市混的风生水起!”
“这个数字恰到好处,太多了我不敢收,怕所图甚大,太少了不够分量,的确是个会办事的!”松井太久郎自言自语的说道。
陈明翔送了他两个木盒,第一个里面放着一套造型古雅的紫砂茶具,做工相当精致,第二个里面放着十捆美元,基本是五十面额的。
他太知道这笔钱的分量了,换成金陵政府的中储券,怎么也要三百万,换成日元也得四十万,下半辈子都不用发愁生活问题了。
当然了,不用指望这点钱把一个日军中将收买了,能到这个级别的人,没那么容易被钱迷住眼睛。陈明翔要是把这笔钱砸给周坲海,他的社会局副局长,倒是有可能会转正。
“你说松井太久郎会收下这笔钱吗?”王真在家里问道。
钱是她亲手准备的,松井太久郎是十万美元,今井武夫是五万美元,川本芳太郎是三万美元,李仕群给的五十万美元,一半都没有用完。
“他为什么不收呢?中将也需要花钱的,谁不喜欢美元,我又不求他出卖日军的军事机密,不过是给我的正当生意保驾护航而已,这样的钱,只要不是傻子都会接受,权力和金钱是相互流通的孪生兄弟。”陈明翔笑了笑说道。
他出钱,松井太久郎出关外的人际关系,之所以能达成交易,关键是他所求的事情属于商业范围,目的只是为了赚钱,和别的都没有冲突,这样的钱要是不赚,松井太久郎的智商堪忧。
“有松井的帮助,你就有可能接触到关东军的高级将领和伪满洲国的军政大员,这样一来你的策略就要做大的调整了,只是两地的路途非常遥远,你行动有点不方便。”王真说道。
“我刚才说的话你还是没有领悟,这年头权力和金钱是流通的,我虽然人微言轻,没资格得到一架自己的飞机,可是借助日军的飞机两地来回,那也不算是什么难事。”
“我现在担心的是,如果分别在关外和华北组建情报网,直属站的定位就麻烦了,华中地区、华北地区和关外地区,这算什么?”陈明翔皱着眉头说道。
是啊,这算什么?
戴老板和毛主任也有点挠头,这样的情况在军统历史上还属于首次,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定位了。
按照军统局的编制,最大的是分区,分管两个以上的省份或者是重要的特别市,其次是省站,管一个省的事务,这就是所谓的甲种站、乙种站和丙种站,地市或者重要的县城,设立的是情报组或者行动队,可眼下,陈明翔组建的情报网,覆盖了最少两个大分区的地盘。
“局座,这还真是麻烦事,没见过哪个乙种站,居然跨越这么大的区域,我们这位战略特工,把拉关系走后门玩的不是炉火纯青,而是登峰造极了!”毛仁凤说道。
但是他心里比谁都高兴,潘琦吾的学生地盘扩展的越大,他在军统局收益越多,等将来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春风布置下的各个情报处、情报站,肯定会成为军统的中坚力量。
为什么这么说呢,关外的伪满洲国,无论是军统、中统还是地下党,统统都被日本特务和伪警察压制的没法活动,情报网早就名存实亡了。
华北地区的军统势力,自从王天沐叛变,先被日伪扫荡了个七零八落,残余的势力,尤其是北平,把两个天皇特使给弄死了,惹得日军暴跳如雷,结果连窝都端了,被宪兵队收拾的只跑出一个人来,这就是察绥站的站长马汉山。
军统局虽然派人恢复了这两个地区的情报网,可碍于局势凶险,新的情报站始终也没有打开局面,戴立早就为此感到牙疼了。
“乙种站?就是甲种站和分区,都没有这么大的地盘,当然,我不怕春风的地盘大,关键是他的身份属于绝密,如果在这两个地方组建情报网,该怎么指挥?”戴立有点发愁。
估计为下属的能力太强发愁,他也是第一次,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自然也能想明白,关系网一步步的在壮大,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如同是放高利贷一般,利滚利,滚雪球一样呈现几何状的变化。
眼下的问题是,直属站的规模很大,可是人员的数量却不多,已经有两个情报处驻扎在苏洲和杭洲,再往外派人,估计直属站的本部就要抽空了。
“不如这样,沪市留春风和几个人就能维持局面,别的人都是辅助他,起不到什么重要作用,我看就把李桥和李成梁两组人,分别调入关外和华北,春风自己在沪市发展的行动小组,顶替行动科的任务。”
“这两组人同样给情报处的编制,隶属于直属站管理,由明月负责联络和传达命令,年前先到辖区熟悉情况,把联络点先组建起来,另外,等过完年,我从局本部的训练班抽掉一批精锐,补充关外和华北的实力。”毛仁凤说道,他明白戴老板的为难。
一定要抓住这次宝贵的机遇,这是花多少银子都买不来的,其实直属站原本的任务,就是辅助陈明翔的情报工作,现如今
特工总部已经搬迁了,有陈明翔自己发展的人,跟踪、监视、刺杀,也完全能撑得起来,战略特工的性质偏向于搜集情报而不是采取行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留在沪市的行动科起不到多大作用,相比之下,如果派驻到关外和华北地区,或许能够更能体现他们的价值。
“眼下的情况也只能这么做,你给春风发电,让他把人员的名单尽快报上来,经费由直属站负责,等关外和华北的情报处驻地确定后,总部把武器装备和电台设备想办法运过去。”戴立说道。
第六百六十七章
绝无仅有
直属站的军统特工,跟着陈明翔这个神秘的站长,可是赚大便宜了,这个战略特工的间谍网撒的越大,他们得到的机会就越多。
局本部明确回复明月,戴老板批准设立军统局直属站关外情报处和军统局直属站华北情报处,要春风抓紧时间上报派遣人员名单。
“这样虽然扩大了我们直属站的地盘,可是也把沪市的人员抽空了,我仔细算了算,如果李成梁小组和李桥小组全部调出去,剩下的人员顶多不超过十五个人,这还得把你自己发展的那八个人算上。”王真有点发愁。
全军统局都算上一个个的过滤一遍,绝对没有像直属站这种情况,堂堂的乙种站,居然总部只有十几个人,势力却扩张到了三个地区!
“这是值得的,其实沪市这边也不用太多的人,有我负责情报搜集,周国骏小组负责行动,你负责电讯,再加上总务人员和交通,十五个人足够了。”
“而对李桥和李成梁他们来说,这次机会非常难得,关外和华北都属于半空白地带,如果他们做出成绩,等于是弥补了军统局的短板,戴老板一定会对他们另眼相看的。”
“从实际意义来说,这两个货的机遇甚至超过了展森和蒋安化,起步虽然很晚,可未来的成就或许更大,我们直属站,又该升级了,瞧着吧,等过完年两个情报处稳定下来,戴老板肯定要升直属站为甲种站。”陈明翔说道。
什么事情都得讲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直属站的工作范围扩展到华夏的最北方,华中地区、华北地区到关外,不给个分区的编制都吃亏了。
尽管甲种站的站长基本都是少将军衔,可是陈明翔也明白,自己的军衔是不可能继续晋升了,这个上校站长的职务军衔,或需要等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才会更换,哪怕再努力,顶多也就是铨叙陆军上校军衔。
“你打算怎么分配李桥小组和李成梁小组?谁去关外执行任务谁在华北执行任务?”王真问道。
“关外的伪满洲国,被日本人统治的时间太长,环境出奇的恶劣,需要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派李成梁小组过去,他年龄比李桥大,做事也沉稳一些,华北让李桥小组过去。”
“实际上你这两天就要上报局本部,然后和他们谈话,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等戴老板批准后,不用等着我,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我想办法让他们坐飞机到目的地,一个去新京、奉天和冰城设点,一个去晋阳、津城和北平设点,至于撒网的事情,要等到年后了。”陈明翔说道。
“关外情报处在新京、奉天和冰城,这倒是三点一线,但华北情报处就有些散乱了,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王真很好奇。
“津城是公司煤炭、食盐和棉花的主要来源地,又是重要的港口,觉有很高的经济利益,而北平是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华北伪政府的所在地,至于晋阳,周围可是棉花的集中产区。”陈明翔说道。
松井太久郎信守承诺,隔了一天后就通知陈明翔到机场集合,这次随行的还有川本芳太郎,苏省和浙省都是第十三军司令部的地盘,他陪同机关长视察,那也是合情合理的。
飞机从沪市到苏洲才十几分钟时间,但是落地后一出舱门,陈明翔顿时目瞪口呆,李仕群还真会玩啊,居然摆了这么大的阵仗!
李仕群带着整个苏省的省政府要员,市政府官员和清乡委员会的头目全体出动,加上当地日军的代表,足足一百多号人接机,阵容相当的壮观。
另外还有穿着制服的乐队吹吹打打,一大群记者支着照相机拍照,哪怕是汪经卫亲自视察,也不过就是这个待遇了。
“金陵政府最高军事顾问松井将军关系,苏省省主席、清乡委员会秘书长、调查统计部长兼特工总部主任李仕群,欢迎您到苏洲视察工作。”李仕群上前主动说道。
看得出来,李仕群精心打扮过,穿着笔挺的手工西装,扎着领带,皮鞋和头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换个场合都能直接当新郎官了。
“李主席辛苦了,我刚到金陵,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大将阁下,就对我称赞过你的成绩,要不是刚刚履新,我早就到苏洲来看看阁下清乡工作的成果了。”松井太久郎主动伸出手。
接下来李仕群挨个介绍了人群最前排,位高权重的苏省政府要员和清乡委员会的重要领导,然后迎接仪式结束,所有人上车赶往省政府。
“李仕群为这次视察也是煞费苦心了!”川本芳太郎在车里说道。
“等待结果的那种煎熬,也够李部长好受的,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他激动的难以克制,有这样的场面是正常的,怎么说呢,他也是借助松井将军的身份,向金陵政府展示自己的能量,也是给苏省的官员、特工总部的特工们一个警告,帝国毕竟还是需要他的。”陈明翔笑着说道。
“松井将军说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是个真正的聪明人,的确,你分析的很对,至少在松井将军的任期内,李仕群的地位不会受到动摇。”川本芳太郎说道。
在省政府的大礼堂,松井久太郎听取了李仕群详细的工作汇报,这个过程花费了一个半小时。
陈明翔听得出来,这份稿子肯定是经过了认真加工,做到了数据清晰言之有物,松井中将自然也明白。
可汇报这种事情,就是走个过场,不管有多反感这样的形式,到松井太久郎和李仕群这样的身份地位,程序是非走不可的,记者要拍照登在报纸上的。
“兄弟,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这次松井将军到苏洲视察,那些蠢蠢欲动的混蛋们,立刻就偃旗息鼓了,这段时间我真有点上火,金陵城可是刮了一阵大风。”李仕群说道。
松井太久郎明显就是来亮亮姿态,中午吃完饭,到实施清乡的地区转了转,对着记者发表了自己建议,称赞李仕群的工作卓有成效,对清乡工作的未来做了展望和良好的祝愿,苏洲清乡工作的视察就结束了,明天到杭洲特工总部也就是闽赣浙皖四省边区行营继续视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6/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