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网(校对)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561

堆积如山的蔗糖、布匹、食盐、火柴、蜡烛、茶叶、大米、笔墨、纸张、油漆等等,在郑同辉的眼睛里,每一样都想拿走。
“皖省事变的事情,现在处理得怎么样了?”陈明翔问道。
“山城政府在各方的压力下,已经开始缓和双方的关系,主动提出释放被扣押的人员,继续为我们发军饷,并且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情。”
“但是,这次的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能再对山城政府抱有任何幻想,地下党要靠自己获取发展空间,皖省的军队已经开始重建了。”郑同辉说道。
第二百七十二章
逆向追踪
戴老板对地下党的忌惮之心,甚至超过了日本侵略者,可身为军统局战略特工的他,却在帮助地下党采购物资,还是用于军事方面的战略物资,如果换做以前,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但皖省事件发生后,陈明翔的心态有了一些改变,当然,他没想过要背叛军统投靠地下党,毕竟现如今,唯独军统才能够给他提供资源和平台,让他履行责任和义务与侵略者战斗,地下党这时候的行事方式,并不适合他。
“课长,陈明翔的运输车队已经出发了,一共八辆车,从行驶的方向和道路判断,应该是前往金陵,但最终目的地不明。”一个穿着中山装的年轻人,毕恭毕敬的说道。
南造云子穿着和服坐在榻榻米上,手指间夹着一根香烟,伴随着烟雾袅袅上升,让她娇媚的容颜看起来有些神秘。
“你查清楚车上装的是什么货物了吗?有没有能用于军事方面的材料?”南造云子说道。
“我通过码头的宪兵小队了解过,有五辆车全部都是汽油标准桶,是陈明翔从帝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借来的。”
“其余的三辆车,装的东西五花八门,像食盐、蔗糖、火柴、蜡烛和布匹等等,但没有任何能制造枪支弹药的设备。”中山装的年轻人说道。
“郑同辉呢,他和陈明翔之间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南造云子吐了个烟圈说道。
“没有,郑同辉是陈明翔的未婚妻,也就是陆琨瑜的老板,但两人基本没有什么交往,或许要比一般人熟悉一些,喝茶吃饭的次数很有限。”
“这家报社纸的情况我也做了调查,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和新闻报道,应该属于偏中性,没有明显的对帝国进行污蔑或者指责的言论,靠着刊登广告获取利润。”中山装年轻人说道。
“郑同辉和我们盯住的目标之间,平时联系的频繁吗?”南造云子想了想说道。
“郑同辉在租界的住处,与新时代书店的距离不算太远,偶尔会在下班的时候到那里买两本书或者杂志,与老板夫妇比一般人要熟悉。”
“但我们监视了这么长时间,没有发现可疑之处,他去书店的次数也不多,一周一两次,基本上也就是打个招呼。”中山装的年轻人说道。
能够做到报社主编位置的人,文字功底肯定不会差,喜欢看书看杂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书店肯定也是常去的地方。
这个特高课的特工,觉得南造云子的神经有点过敏,居然把监视工作做到了陈明翔身上,私下打听对方的交易情况。
你是特一课的课长又怎么样,一旦被陈明翔发现,木下荣市少将和岗村少佐,必然要严厉惩治特一课,我们都得跟着倒霉。
前段时间因为情报网的事情,南造云子惹怒了岗村课长,结果被收拾的差点要崩溃,要不是土肥圆将军出面,怕是早就在华夏待不下去了。
“估计这个事情我可能有些多虑了,你们把新时代书店这个目标盯死,先不要着急动手,这可能是个地下党的电台所在地,我们目前缺少技术手段支持,只能一个个的排查。”
“我们已经使用三角定位法,对这里时常出现的信号进行定位,范围缩小到了书店周边地区,接下来,你们要制造机会,对书店周围的住户进行暗中搜查,如果找不到电台,就可以确定是这家书店。”南造云子说道。
“国内制造的无线电测向车,应该会在月底抵达沪市,到时候我们做事就方便很多了。”中山装的年轻人笑着说道。
无线电测向车是一种高技术的新产品,日本是从德国引进的技术,专门对付中统和军统,以及地下党的电台。
实际上,这种设备无法精确定位信号所在的区域,只有电台发报的时候,才能跟踪信号找到发报点,距离越近信号越强,就是这个原理。
“蠢货,不管是地下党、军统或者中统,活动区域是在租界,我们皇军的无线电侦测车,能大摇大摆进行监视吗?”
“而且我知道新式设备的技术根本不成熟,误差很大,只能作为参考依据,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这些设备工作,最关键的还是人,懂吗?”南造云子严厉的训斥说道。
南造云子的特一课,专门负责对付抗日组织,实力是最为强悍的,拥有数十名优秀的日本特工,全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科班出身。
但是因为情报网的事情,岗村少佐对南造云子采取了措施,调走了一大部分精锐,组成了新的工作组,身为课长的他,占据着绝对优势。
被绑住手脚的南造云子,眼下只能带着一批人,在租界范围内活动,但是这个女特务的确厉害,她利用无线电侦测设备,密切监视租界内的可疑信号,锁定了其中的一个,逐步缩小到了一家名叫新时代的书店附近。
在查看监视报告的时候,南造云子偶然发现一个事情,《新闻日报》的主编郑同辉,到过这家书店。
而她也知道,陈明翔的未婚妻陆琨瑜,以前就在这家书店做记者,疑心很重的她,就派人监视郑同辉和陈明翔的动静。
虽然前陈明翔没有任何的可疑之处,以他的所作所为和日常言行举止,是特工的可能性很小,但怀疑一切是特工的职业本能,南造云子还是想要让自己放心,她担心郑同辉是地下党或者中统,把陈明翔拖下水。
为什么要这么认定郑同辉,确认他不是军统呢?
这就要从两边的行事风格来说了,军统局以刺杀行动为主,真刀真枪的和日伪方面战斗,加上经费充足,很少会有固定职业作掩护,即便是有,也不会是报社或者书店,选择的多是三教九流混杂的场合。
地下党和中统,战斗力明显不如军统,网络小的可怜,尤其是地下党,一般都会找个固定职业作为掩护身份,顺便还能赚点钱补贴生活和工作。
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惊无险
“什么,你说南造云子居然派人,跑到码头跟踪调查我?”陈明翔半夜接到了诊所的电话,听到这个消息,一脸见到鬼的表情。
他自认为执行任务到现在,言行举止都是加倍小心,做事情更是慎之又慎,除了电台,他和军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到底是什么地方露出马脚,导致南造云子开始怀疑自己呢?
陈明翔的心底深处不由得升起一股凉气,危险正在慢慢的逼近,他必须要尽快找到事情的根源,重要的是,他还要搞清楚,南造云子这个该死的女人,到底监视了自己多久!
他住处的附近有人盯着,既然没来报告,那就代表还没有到全天候二十四小时跟踪的地步,也就是说,这个事情可能是刚刚发生的。
“陈先生,我们也是通过监视南造云子的下属,刚发现你被跟踪,我们一直盯得她很紧。根据我的判断,她不是怀疑你有问题,而是怀疑那个报社的郑同辉有问题。”
“我听到这个消息后,专门到华通贸易公司、稽查队和社会局附近仔细搜寻,都没发现有人盯着。”
“而郑同辉家里和他上班的报社附近,我却看到了她的下属,之所以在码头调查您,应该是受到了郑同辉的牵连。”周国骏说道。
周国骏负责的小组,专门盯着南造云子,他们的经验和跟踪技能也是与日俱增,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专业级水准了。
要说南造云子手下有多少人,在什么区域活动,周国骏小组肯定能称之为专家,化妆也很难骗过他们的眼睛。
“今天晚上我亲自去瞧瞧,我还闲着两辆车,你们可以用来执行任务,但要注意,汽车的目标太大了,很容易被发现,不是有必要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用。”陈明翔说道。
稽查队那群疯狂的家伙们被宪兵司令部抄了家,陈明翔分到一大笔的财物,也包括了两辆汽车。
他心里在暗自庆幸,多亏之前自己布置了一批人暗中跟踪监视南造云子,否则,有这样狡诈的日本女特务藏在暗处,自己翻船的可能性很大。
总算是有了明月,这段时间自己没有到发报点去发报,而且家里就有一部电台,还是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情报处注册的,偶尔可以使用一次,说起来,这是自己最大的威胁。
借助着路灯的光亮,陈明翔看到一辆汽车停在墙角的阴影里,不远处就是郑同辉的家,租界的车辆很多,谁也不会在意这辆车的存在。
“监视郑同辉,一般来说有两个目的,第一,郑同辉是抗日分子,他们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发现郑同辉的上线和下线。第二,郑同辉与抗日分子有来往,他们不确定他的身份,所以要观察一段时间。”
“你们把网撒的大一点,看看南造云子还盯上了什么目标,我虽然和他的来往不多,可是他万一出事,也会连累到我的。”陈明翔说道。
汽油运输车队来到了长安的地界,负责接应的军统长安站副站长,早就在交通要道路口等候多时了。
与根据地交换汽油这件事,陈明翔没有通过戴老板,而是直接给老师潘琦吾发报,也没有经过明月,直接由潘琦吾联系到了长安站的站长。
从国统区到根据地的道路,全部由军统长安站负责保驾护航,随着军统的实力和势力越来越大,军队的将领们也越来越忌惮,这年头谁私底下还没有点踩线的事情?
陈明翔也明白,戴老板未必就不知道这回事,可有些事能做不能说,不提出来,顶多算是私底下的一次买卖,可要是提出来,戴老板就没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我是军统长安站的副站长谭国旭,受站长的委托,前来为你们这次的买卖提供便利。”谭国旭笑着说道。
这是戴老板的秘书潘琦吾,亲自发电交代的差事,他身为副站长,也知道华通贸易公司是沪市最大的走私商,背后有日本人撑腰,最为重要的是,这家公司是军统局走私的合作方,他自然不敢怠慢。
“谭副站长,我是华通贸易公司江北地区采购专员孙定中,这是我们公司老板陈明翔先生给贵站的一点心意。”孙定中把车上拿下来的皮箱打开。
虽然有潘琦吾作为后盾,但陈明翔也知道被动和主动的区别,长安站管控着半个陕省的地盘,以后可能会经常打交道,给点买路钱是很有必要的。
谭国旭一瞧,箱子里面放着十根金灿灿的大黄鱼和两万法币,顿时喜笑颜开,急忙搬到了自己的车上。
“陈老板真是太客气了,都不是外人,以后别这么破费。你们的车队跟在我的汽车后面,遇到关卡,我会出面协调的。”谭国旭说道。
果然,在军统长安站的庇护下,车队畅通无阻的顺利抵达了根据地,由负责接待的人领着,七辆汽车开到炼油厂,把十吨汽油装入汽油标准桶。
三辆汽车开到指定的地方,把车上的东西卸了下来,布匹、食盐、火柴、蜡烛、茶叶、大米、笔墨、纸张等什么都有,稍微奢侈点的还有蔗糖和香烟,把根据地后勤方面的领导,高兴的简直合不拢嘴。
山城政府从来没有放弃对根据地的物资封锁,眼看着就要过年了,根据地的生活用品严重短缺,特别是布匹和食盐,这下好了,别看只有几吨物资,却让紧张的局面顿时缓和了很多。
车里有一个箱子是单独给陆琨瑜的,上面做着标记,无非是些牙膏、牙刷、毛巾、香皂、钢笔和袜子等日用品,还有些香肠、糖块、点心和龙井茶。
她在根据地生活,不能与生活环境格格不入,沪市那些价值昂贵的进口奢侈品用不到,这容易招惹非议。
陈明翔既不能给她买洋装和高跟鞋,也不能给她买化妆品和香水,最贵的,可能就是一部照相机和一大盒胶卷。
运输队的人事先得到过交代,估计根据地的人也是一样,双方全程没有什么交流,根据地中午管了顿午饭,下午把货物装完,运输车队就立刻启程离开了根据地。
第二百七十四章
心思缜密
“部长,从日伪控制的地区到国统区,再到咱们根据地,这一路上有几十个关口呢,这家公司的背景很强硬,如果我们能够借上力,物资紧缺的情况就能略微解决一部分。”后勤部的一位同志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